今年以来,创新药企巨额BD交易大单捷报频传,带领创新药板块强势爆发,成为资本市场中的“领头羊”。
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27日,中证港股创新药指数年内涨幅逼近60%,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涨逾11%。在这场波澜壮阔的行情中,去年3月成立的富国医药创新股票基金以优异的表现,让其掌舵者赵伟的名字跃入投资者视野。
这位拥有医药研发背景的基金经理,在过去几年医药股的寒冬中坚守,最终绝地反击,实现了业绩上逆袭:当医药行业因集采阴云陷入低迷时,他与富国基金医药投资团队深耕临床数据、遍访医学会议,在阴云密布的创新药板块中锚定了相关标的,最终尝到了10倍牛股带来的收益。
“中国创新药企正在融入全球市场。”在赵伟看来,创新药此轮行情的本质是产业逻辑的质变——从“仿制改创”转向“全球首创”,从依赖医保支付到征战千亿级海外市场。而在行业贝塔中寻找阿尔法收益,正是富国医药创新探索出的长线制胜之道。
产业逻辑重构下的价值重估
今年以来,医药板块一扫前期阴霾,多轮出海BD交易加速落地,点燃了资本市场对中国创新药的投资热情。创新药板块强势爆发,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27日,中证港股创新药指数年内涨幅达到58.91%,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上涨11.93%,大幅跑赢其他主流指数。
注:指数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亦不作为相关基金产品业绩保证。
事实上,2025年创新药的爆发绝非偶然。在富国医药创新股票基金经理赵伟的复盘框架中,两个维度的剧变催生了行业拐点:
首先是全球市场替代加速,中国药企已融入全球最大医药市场。赵伟用数据勾勒出替代空间:美国创新药市场占比非常高,而目前中国药企在美销售额占比不足1%,这相当于从零渗透率起步,哪怕只拿下10%份额,也能创造不少收入。
其次是中国研发优势凸显,“同样的1亿美元研发投入,在美国仅够开展1个I期临床实验,在中国却能支撑5-10个。”赵伟指出产业转移的核心逻辑——中国以美国1/5的临床成本、更高效的执行速度,成为全球药企的“创新试验场”。
正是基于对产业趋势的前瞻判断,富国基金逆市布局,在2024年3月成立了富国医药创新基金,彼时,Wind数据显示,申万医药生物指数PE估值仅11.6倍,处于历史最低的3%分位。作为该基金的基金经理,赵伟坚守在行业的“至暗时刻”,选择在医药底部重仓布局出海能力突出、在全球市场具有竞争力的创新药企业,他在2024年二季报里更是直言,“院内用药增速放缓、中药OTC需求放缓的背景下,整个医药板块子行业里,只有创新药具备行业贝塔。”今年伴随着创新药板块爆发,赵伟也捕获了创新药板块的价值重估行情。
实业视角下的“守正出奇”
赵伟的独特竞争力,源于其过往复合型履历。据介绍,他具有“医药实业+医药投资”复合背景。在进入证券行业前,他曾在葛兰素史克(上海)医药研发公司工作,并参与阿尔茨海默症治疗药物的研发工作。转战资本市场后,赵伟历任广发证券、招商基金医药研究员,农银汇理基金经理、研究部总经理。2021年3月,赵伟加入富国基金,现任富国医药创新、富国精准医疗、富国核心趋势等基金的基金经理。
转型投资后,他将这种产业视角提炼为“守正出奇”方法论:所谓“守正”,指的是赵伟擅于寻找产业趋势向好、行业贝塔向上的细分医药投资领域。所谓“出奇”,指的是其偏好竞争壁垒较高,可持续贡献阿尔法的上市公司。
在葛兰素史克参与阿尔茨海默症新药研发的经历,塑造了赵伟独特的投资视角。谈及选择医药股票时,赵伟直言,出海能力是首要筛选器。“面向国内市场的产品,除非数据极其优异,否则持仓比例不会特别高。”
其次,他尤其看重大单品,在他看来,大单品有望成就大公司。“我们希望寻找大病种领域的大单品,无论在是美国还是在中国。医药股选股逻辑应该是围绕药品寻找,而不是围绕公司去寻找。”
从估值模型的角度上看,赵伟认为,最重要的因子是成功率因子。“随着临床一期、二期、三期的推进,药品的置信度以及最后成药的成功率将逐渐提升,这里面也蕴含了对药企竞争格局及生命周期的选择。”
尽管管理的是医药行业基金,赵伟拒绝以交易平滑波动,富国医药创新的2024年换手率属较低水平。在他看来,长期超额收益的根源,在于不在好公司涨多时切向低位垃圾股。这种“与伟大企业共成长”的定力,在其持有的某前十大重仓股上展现得淋漓尽致,根据其管理的产品多期季报可以很好的发现这一点。
创新药投资的未来机遇
面对创新药板块近半年的大幅上涨,赵伟保持着清醒的产业周期视角。他指出ADC领域机会或已关门。“海外龙头产品2027年将上市,后来者成功率或显著下降。”
而当下市场火热的双抗和二代免疫治疗,他则认为决战窗口就在眼前:“部分企业的核心单品将在明后年进入临床验证期,未来2-3年可能是成败关键。”
就板块估值而言,赵伟表示,在过去三年经历了药品集采、医保谈判、创新药出海受阻等多重政策冲击,市场对医药板块估值下杀已有充分预期。随着政策风险缓释和海外流动性压力缓解,医药行业尤其是创新药板块估值有望提升。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3日,申万医药生物指数PS估值为2.75倍,位于近十年42.47%历史分位;恒生医疗保健指数PS估值为1.35倍,位于近十年65.26%历史分位。A股医药估值虽绝对值高于港股,但历史分位更低,具有较高的估值性价比和安全边际,具备“进可攻、退可守”的特性;港股则可能需等待创新药叙事突破或海外流动性进一步宽松信号。
赵伟将创新药行情终结的标志锚定在基本面,他认为,创新药板块出现拐点的标志性事件或是重磅产品失败等事件性的催化事件。但他判断,当前远未至此,中国还有多款双抗等海外授权谈判正在进行。
2025-07-07 11: 28
2025-07-07 11: 07
2025-07-07 10: 52
2025-07-07 10: 14
2025-07-07 10: 06
2025-07-07 09: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