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6日召开的第42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及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学论坛上,主办方正式发布了“2024年度中国医药工业主营业务前100位企业”(即业内俗称的“中国医药工业百强”)。
其中,国药集团连续第五年蝉联榜首,华润医药与齐鲁制药稳居第二、第三席位;远大集团与复星医药位次互换,分列第四、第五;石药集团则继续位居第六,头部阵营格局稳定,强者恒强。
不过,2024年第7至10位出现显著变动,新晋企业占据三席:诺和诺德(中国)凭借GLP-1受体激动剂司美格鲁肽及新一代胰岛素产品的市场表现首次跻身前十;恒瑞医药以49.6%的创新药收入占比回归,彰显其研发转型成效;正大天晴则得益于其近年获批上市的生物类似药和新药,以及引进的高价值产品。
业绩增长持续承压
出口态势企稳回升
在市场环境与政策调整的双重影响下,医药工业前100位企业的总体收入已连续三年出现下滑,从2022年同比下降4%,到2023年降幅收窄至0.3%,2024年降幅增大至2.5%,总收入为10049.7亿元。这一变化轨迹主要受市场供需关系影响,同时也体现了行业内部的结构性调整。
前100位企业入围门槛既是衡量行业竞争强度的重要基准之一,也直观反映了这一优秀群体的综合实力水平。2024年,前100位企业入围门槛降至30.2亿元,前十位企业门槛同步回落至237.3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3%和6.3%,延续了2023年的下行趋势,反映出头部企业正面临深度调整压力。
前100位企业集中度能客观体现医药产业集约化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自2018年首次突破30%以来,该指标始终在30%至36%区间波动,2024年较2023年下降1.1个百分点至 33.8%。这一波动并不意味着产业集中度有走低趋势,而是医药行业在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共同作用下,正经历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效益转变的结构性调整过程,体现了产业生态的持续优化和竞争格局的良性演变。
在连续两年负增长后,2024年前100位企业的出口交货值呈现显著回升态势,同比增长9.4%,与行业整体承压形成鲜明对比。这一增长主要源于三个关键驱动因素:全球医药市场需求回暖、企业国际化战略的持续推进,以及产品结构向高附加值方向的优化升级。此外,新兴市场不断开拓,对以东南亚、中东、非洲为代表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也逐渐成为医药产业新的增长极。
区域分布愈加集聚
前100位企业的区域分布是观察产业格局的重要窗口,既能体现优质医药企业的集群特征,也能从侧面反映地方政府在产业政策、配套建设等方面的支撑力度。
2024年,前100位企业数量超过5家的地区共7个,依次是江苏(16家)、北京(12家)、浙江(12家)、山东(11家)、上海(7家)、广东(7家)和天津(6家)。其中,江苏省前100位企业数量连续两年居首,且其百强企业研发费用总额在全国占比24.2%,充分彰显了该区域医药的创新实力。
除企业数量外,前100位企业的规模体量与盈利能力同样也格外引人关注。2024年,北京前100位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均居全国首位,分别占前100位企业总体的21.4%和23.6%,且其12家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均值也领跑全国。作为国内医药创新高地以及央国企、外资总部的集聚地,北京通过创新产业政策、布局前沿赛道和加速重大项目落地,推动医药健康产业规模在2024年突破万亿元,也成为全国首个医药健康产业规模超万亿的城市。
我国医药产业近年来呈现出明显的区域集聚发展特征。2024年,前100位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排名前五的地区合计占比分别为63.0%和64.6%,较2023年提升2.3和3.1个百分点。医药产业正呈现“马太效应”与“梯度转移”并存的演进特征。一方面,长三角、京津冀等传统优势区域通过创新要素集聚持续强化领先地位,打造创新策源地;另一方面,中西部重点城市则依托政策红利和成本优势加速承接产业转移,提升差异化竞争力。
研发投入是十年前的3.2倍
研发投入规模与企业发展潜力呈现显著正相关性。
2024年,前100位企业研发投入再创新高,平均研发费用达8.3亿元,同比增长6.3%;研发投入强度提升至8.2%,两项指标分别是十年前的3.2倍和2.0倍。这一持续增长态势,既彰显了前100位企业坚持创新的韧性,也印证了我国医药产业转型升级的坚定步伐。
2024年,前100位企业中有13家百强企业研发强度超过15%,其中7家超过了20%。从研发投入强度看,信达生物位居前列,恒瑞医药、东阳光、百利药业和先声药业等企业也保持了较高的研发投入水平。值得注意的是,石药集团、长春高新等企业在当期业绩回落下,仍保持较高研发投入,体现了前100位企业在行业深度调整期,仍然坚定加码创新投入,为长远发展蓄力。
持续的创新投入正结出丰硕成果。2024年,我国全年共获批48个创新药物,其中来自前100位企业的贡献有12个,包括多个具有重要临床价值的突破性疗法,如全球首个融合抗PD-1/CTLA-4双抗组合疗法艾帕洛利托沃瑞利单抗注射液、全球首个双周超长效DPP-4抑制剂考格列汀片等。这些研发成果反映了重点企业通过持续的技术积累和前瞻性研发布局,正在实现从仿制跟随到创新引领的重要转变,同时也标志着我国医药创新正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2025-07-07 09: 31
2025-07-07 08: 22
2025-07-07 08: 22
2025-07-07 07: 32
2025-07-07 07: 32
2025-07-07 07: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