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是资本市场诞生30周年,也是基金业和权益类基金发展的“大年”,基金业在管理规模、投资业绩、普惠金融等方面成绩斐然。同时,得益于机构投资者功能的充分发挥,行业在助力资本市场深化改革,实体经济发展等方面也成效显著。
在此背景下,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何艳春近日接受中国基金报记者专访,详细阐述了基金业的机构投资者作用,行业发展成绩,推动上市公司治理,以及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等话题。
他在采访中强调,未来基金业努力方向应聚焦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积极践行责任投资理念,努力提升专业化投资能力和治理水平,持续拓展产品与服务类型,稳步推进文化建设等五大方面,在“十四五”时期,更好服务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主动承担行业的历史使命。
发挥机构投资者功能
助力资本市场深化改革与实体经济发展
中国基金报记者:今年是资本市场诞生30周年,请您介绍一下基金作为资本市场中专业的机构投资者,是如何发挥直接融资功能,促进资本形成的?
何艳春:22年来,基金行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发展成为资本市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和直接融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20年11月底,基金业协会服务的各类资产管理产品规模达到57.20万亿元,约占全社会资产管理业务的半壁江山。其中,公募基金规模18.75万亿元,私募基金规模15.91万亿元,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规模17.54万亿元,受托管理全国社保基金、基本养老金、企业(职业)年金等各类养老金合计3.14万亿元。作为资产管理的先行者,基金行业是资本市场发展的一个缩影。
作为直接融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金行业在促进创新资本形成、发挥资产定价和稳定市场功能、助力资本市场深化改革与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一级市场,私募股权基金积极投早、投小、投新、投长,一方面,有效改善企业融资结构,缓解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进一步提高资本形成和配置效率,同时也有效降低企业杠杆率,促进稳定社会宏观杠杆率和优化金融结构;另一方面,积极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创新发展,为科创板培育、输送了大量优质上市主体,为我国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发挥积极作用。自2018年至2020年年中,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新增投资3.27万家企业,投资本金3.08万亿元;其中,投资中小企业2.31万家,占比70.8%,投资本金9050亿元;投资高新技术企业9695家,占比29.7%,投资本金6576亿元;新增投资规模前十行业中,半导体、信息技术服务、建筑与工程、交通基础设施、机械制造、电子设备等6个行业被投企业数量1.14万家,新增投资本金8592亿元。
在二级市场,基金汇集公众资金,通过专业化组合投资分散风险、获取收益,完成资金到资本的转换,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稳定的长期资金来源。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基金业持有境内股票市场总市值的11.9%,创下十年来新高,在市场中发挥“压舱石”、“稳定器”作用。同时,公私募基金积极参与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发行定价,发挥专业机构投资者功能作用,优化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
行业基础制度更为扎实
支持优质上市公司做大做强
中国基金报记者:今年,公募基金规模已经超过18万亿元,新增规模超3万亿元,权益类基金占比大幅上升,请您介绍一下公募基金取得这些发展成绩的原因是什么?
何艳春:公募基金自发展之初,就以信义义务为基础,确立了专业管理、组合投资、逐日估值、资产托管、信息披露等系列制度,并通过产品设计、销售规范促使“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理念深入人心。
完善的制度体系、先进的行业文化、严格的监管执法、持之以恒的投资者教育,令公募基金行业成为信托关系落实充分、产品运作透明、投资者权益保护完善的行业,从未出现隐性担保、刚性兑付等情况,契合资产管理行业发展的趋势与方向。
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改革向纵深推进,公募基金的发展环境不断完善,基础制度更为扎实,业务空间更为广阔。
在产品端,监管层优化产品注册机制、推动权益类基金发展、发布基础设施公募REITs试点系列规则、规范指数基金运作、推出陆港ETF互通产品等措施拓展了基金产品服务功能,丰富了资产配置标的;在机构与业务端,取消基金管理公司外资股比限制,修订基金托管办法、销售办法、公募基金管理人管理办法,试行基金“侧袋”机制等举措,在防风险的基础上,激发基金管理公司更多活力。
在制度支持、环境培育及行业共同努力下,公募基金行业发展稳健、结构优化、活力迸发,稳定发挥普惠金融功能,服务大众理财的价值充分显现。
截至2020年11月,公募基金管理机构发展到146家,运作公募基金7783只,管理规模合计18.75万亿元。2005年以来,偏股型基金历史年化收益率平均为16.5%,为投资者带来长期稳健的投资收益。基金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权益类公募基金规模达到5.88万亿元,占比为31.37%。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公募基金投资A股3.87万亿元,占两市流通总市值的6.75%,创七年以来新高,为改善市场结构、稳定市场运行、服务实体经济做出积极贡献。
中国基金报记者:推动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是涉及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请您介绍一下基金如何发挥买方优势,推动上市公司治理,助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
何艳春:近年来,基金业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倡导责任投资,多渠道参与上市公司治理,切实发挥买方对融资端的监督和促进作用,支持优质上市公司做大做强。
基金作为专业“买方”,持续关注并督促上市公司治理不断完善,通过提交议案、推荐董事人选、审慎代表基金份额持有人参与上市公司投票表决等方式多渠道参与上市公司治理。据统计,2019年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代表公募基金和私募资产管理计划累计对5万多项议案行使了投票表决权。
同时,基金立足于社会共同利益,持续探索从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出发,全面考察选股对象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截至2020年11月底,行业共计成立6只社会责任投资基金和5只ESG投资基金,以及67只以生态、低碳、环保、绿色、环境治理、新能源、美丽中国、公司治理为投资方向的基金。通过将责任投资纳入投资决策,基金助推企业朝着更符合产业升级和社会发展的方向转型,承担社会和环境责任,促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
聚焦五大努力方向
更好服务科技创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中国基金报记者:进入“十四五”时期,为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新发展格局需要,资本市场改革将持续深化,这为基金行业发展带来哪些契机?基金行业将承担哪些历史使命?发挥什么作用?
何艳春: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新形势、新阶段、新格局。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做出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
证监会正在落实“十四五”规划建议总体部署,强调要稳步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在投资端,基金行业要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主动承担历史使命,切实加强服务科技创新、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
未来,基金行业努力方向应聚焦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契约型基金,壮大资产管理主流业务和队伍,私募股权基金积极实践投早、投小、投科技,引导社会资金向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科技企业集聚,在服务、驱动、引领实体经济方面发挥机构投资者作用。二是积极践行责任投资理念,引导被投企业积极承担环境、社会、公司治理责任,推动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助力绿色低碳发展。三是努力提升专业化投资能力和治理水平,健全长周期考核机制,坚持长期价值投资理念,培育长期资金,壮大长期投资能力,创造稳定良好收益,为长期资金“愿意来、留得住”创造有利条件。四是持续拓展产品与服务类型,真正从投资者需求出发,形成自下而上的创新机制,提供高质量、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增强财富管理功能,促进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五是稳步推进“合规、诚信、专业、稳健”的文化建设工作,重视依法合规经营,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完善私募基金差异化监管和风险防范制度,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当前,我国人均GDP已超过1万美元,城镇化率超过60%,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让社会大众及各类养老金资产通过分享实体经济发展红利保值增值,是基金行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基金行业已经成为我国养老金投资管理主力军,目前管理了超过3万亿元的养老金资产,为社保基金境内股票投资取得14.06%的年化收益作出重要贡献,有效助力养老资产化解跨周期的通胀风险和支付风险,实现长期保值增值。
未来,基金行业还将大力发展FOF、MOM等资产配置类业务,不断完善养老型产品储备,切实做好养老目标基金,持续优化缴费、投资、领取环节的全流程客户服务,为老百姓提供一站式养老金资产配置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