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高喊口号,现在表现怎么样?来看看这两位南下香江的公募选手……

郑晨烨 2021-05-14 22:16

英华人物库专题.jpg

今年年初,在A股陷入震荡回调之时,许多机构及基金经理纷纷将目光投向香江的另一侧,已经滞涨两年的港股开始被称为估值洼地。

更有不少机构们高喊“跨过香江,夺取定价权”的口号,携资涌入港股,而在去年下半年及今年初的新发基金也将“能投港股”作为核心买点。

在此背景下,南向资金在今年一月份就流入了3106.23亿港元,达到了去年的一半。中金数据统计显示,一季度主动偏股型基金的港股配置比例为14.3%,相比年底提升了3.8%。

然而,港股行情并没有想象中的一帆风顺,在提高印花税政策的消息宣布后,港股市场进入持续的震荡下行。在此背景下,南下的公募基金们也没能交出一份预期中的成绩单。Wind数据显示,市场中125只(A/C份额分开计算)沪港深基金,年初至今平均收益率为-0.64%,其中回撤最高达-18.53%。

不过,进入5月以来,港股止跌回升,南向资金也恢复流入状态,基金君在梳理数据后,选择了两位主管沪港深主题产品的公募老将,探寻他们一季度操作思路及后市研判。

前海开源基金:吴国清

吴国清.jpg

“预计经济将平稳,但外部贸易压力较大,减税降费等措施落实将使消费得到支撑,专项债的提速也将为2021年基建投资带来增长。未来AH股市场的基调仍将是震荡向上,结构性机会值得参与。”前海开源基金经理吴国清如是在一季报中总结后市判断。

Wind数据显示,吴国清基金经理任职年限已有5.64年,目前在管基金9只,管理规模达50.8亿。其代表产品自2016年任职以来,已取得129.37%的业绩回报,并且在今年表现较为突出。截至5月13日,该产品的2021年收益率达18.33%,可谓亮眼。

image.png

(数据来源:Wind,截至5月14日)

从其职业生涯来看,吴国清的履历也是众多基金经理的标配,名校毕业后,从研究员干起并一路成长。

他毕业于清华大学,拥有博士学位,在2008年加入南方基金,历任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与投资经理,在市场摸爬滚打了近7年后,吴国清转投了彼时刚成立两年的前海开源基金,开启了公募基金经理的职业生涯。

吴国清目前在管产品主要为沪港深主题基金与固收类产品。纵览他的历任产品,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特点,随着投资经验的增长,他在投资中慢慢坚守起固定的风格,开始很少参与板块轮动与风格切换。

在公募江湖中,主题类基金占有很大的板块,但风格转换与板块轮动是市场常态,各类主题在市场中都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因此,许多主题基金的基金经理,出于维持产品业绩的考量,也会脱离产品主题限制,参与到市场风格的切换当中。

如此一来,便出现了诸如农业主题基金持有了许多科技股,科技主题基金买入了许多周期资源股等现象。

回顾吴国清管理的首只产品,可以看出其在任职之初,对于持仓组合换手较多,持仓行业也较为分散,参与市场风格轮动较多,但该产品在2015年到2017年的业绩均不甚理想。

而从2017年起,吴国清的投资框架逐渐成型,在标的选择上开始开始回归主题,挖掘高景气、竞争格局良好的细分行业,在任职的最近两年,他成功抓住结构性机遇,取得了129.57%的业绩回报。

回到吴国清的代表产品上,该产品一季度表现亮眼,其持股集中度较高。其中,一季度前十大重仓股占比高达68.79%,产品整体也是高仓运作,股票仓位占比达91%。

image.png

(数据来源:Wind,截至5月14日)

需要注意的是,吴国清管理的代表产品为核心资源主题产品,其重仓持股均为集中在有色、周期金融等板块个股,行业配置十分集中;而今年初以来,周期股的回归爆发,为该产品的业绩上升提供了助力。

而吴国清管理的另一只无主题的沪港深产品,年初至今取得了5.55%的业绩回报,但整体的港股仓位相比去年底降低了14.97%。

有意思的是,吴国清在一季度中减少了对于港股标的的配置,通过对周期板块的提前布局,获得了不俗的超额收益。

吴国清在代表产品的一季报中表示,2021年一季度,由于去年疫情爆发之初造成的极低基数,一季度前两月各项经济指标同比增速普遍飙升,但剔除基数效应看,仅房地产投资和出口依旧偏强,消费和制造业投资、基建等出现明显走弱,由此可看出疫情阴霾对消费的冲击仍未根本性消除。

吴国清认为,在流动性方面,2021年经济量上复苏趋势确定,价格或成扰动因素。去年海外货币超发,随着市场乐观情绪,大宗商品价格已经启动通胀交易。海外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将对我国造成输入性通胀,对经济复苏造成障碍。

他指出,2021年宏观流动性可能面临边际收紧的态势,这也会给整体市场估值带来压力。在此背景下,2021年市场整体收益率预计会低于前几年。

由此见得,吴国清对于港股后市看法可能较为谨慎,这也与市场中不少管理人的观点不谋而合。

此前一位知名沪港深基金经理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决定港股市场方向的核心要素是企业盈利,没有盈利就没有牛市。其他要素的作用仅仅是放大或减弱由企业盈利决定的市场方向和变动幅度。本轮港股行情始于2020年四季度企业盈利拐点,2021年春节后的港股市场调整主要源于盈利前景的弱化。

总体看来,关于港股后市,如吴国清总结那般,应会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坚守主题风格,积极精选板块和个股,并把握结构性机会。

景顺长城基金:鲍无可

鲍无可列表图.jpg

2021年至今,大A上演过山车行情,但景顺长城的投研老将鲍无可管理的基金却很好的控制了回撤,其代表产品在今年一季度中取得了7.58%的业绩回报。此外,他管理的沪港深主题产品也表现亮眼,年初至今收益率为4.45%,“抗震”的表现让他进入了市场的聚焦之中。

鲍无可是上海交通大学工学硕士毕业,曾在平安证券担任综合研究所研究员。2009年12月起加入景顺长城基金,先后担任研究部研究员、高级研究员、等职务,2014年开始管理首只产品。

在投资理念上,鲍无可追求“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在保持最大安全边际的前提下,避免基金净值出现大幅回撤,主要通过收益的不断累积实现累计超额收益的长期上升。

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14日,鲍无可在管5只产品,管理规模达82.45亿元,其代表产品自2014年任职以来,取得了238.20%的业绩回报。另一只在管的沪港深基金,自2016年任职以来,已取得96.08%的业绩回报。

image.png

(数据来源:Wind,截至5月14日)

首先从鲍无可在管沪港深基金的持仓来看,其一季度继续重仓持有港股中的优质龙头,行业配置集中在非周期性消费品、通讯、能源及金融。该产品在一季度适度降低了股票仓位,目前仓位为74.93%,同时,鲍无可进一步提升了持股集中度,一季度前十大重仓股占比达63.13%。

image.png

(数据来源:Wind,截至5月14日)

鲍无可在该产品一季报中表示,一季度股票市场因为估值的因素经历了较大的波动,尤其是抱团股的波动更大。经过2月份以来的回调,当前市场的风险已经部分释放。在整体估值合理的情况下,市场将随利预期波动。

值得注意的是,同前文中介绍的吴国清一样,鲍无可也略微降低的港股标的占整体仓位的比例,目前前十大重仓股中有4只港股标的,港股占该基金净值比例为33.02%,结合鲍无可调低整体股票仓位的操作,他对港股的减持幅度并不大。

image.png

(数据来源:Wind,截至5月14日)

但这样的操作也进一步说明了,公募对于港股的分化态度。鲍无可表示,“当前市场的分化是严重的,大家都在追捧热点公司,而有一些公司几乎被忽略,我们认为这是不正常的。”

站在当前的时间窗口,他表示,近期市场在经历了宽幅调整之后,风险得到了一定的释放。部分优质公司的估值压力已经有所释放,长期投资价值开始显露。

显然,鲍无可未来仍坚守安全边际为核心的基本面投资理念。他表示,在投资上将坚持两条主线,第一主线是高增长、低估值的公司;另一条主线是市占率比较好、成长性高的公司。对于成长股的投资,鲍无可认为,需要重点关注高壁垒、估值合理,以及尚未被市场充分挖掘的股票。

港股中长期趋势不变 机构对港股全年依然谨慎乐观

在今年初,港股成为市场的焦点,许多机构一度提出“港股今年是明明白白的牛市”的口号,南下资金在年初大幅流入港股,据Wind统计,2021年一季度港股通南下资金累计净买入3115亿元。但经上调印花税这事件的冲击,市场行情陡然生变。

而公募基金重点重仓板块互联网科技龙头,更是成为了市场重点杀跌对象。恒生科技指数自2月18日高点11001点以来,至5月13日收盘已下跌3成,美团、快手、腾讯控股、阿里巴巴股价均有较大幅度的下跌。

不过,在多位投研人士看来,随着抱团股的下跌,个股挖掘的范围会继续扩大,目前港股中仍存在不少估值合理的中小成长型公司,并且决定港股长期趋势的基本因素未受到影响,例如增长前景的持续改善和积极的流动性环境。短期内港股市场有可能或需要时间消化近期波动,但中长期上行前景依然积极。

因此,当前机构对于港股均持谨慎乐观的态度,不少明星投资人均指出,港股存在结构性机遇,市场中不乏被低估的板块,与优质中小型公司。未来在美上市中概股加速回归港股二次上市,将为港股市场注入新的资金流与发展动力。

从基本面来看,尽管市场流动性有所回收,但港股盈利支撑依旧存在。虽然部分核心资产并不便宜,但相较于A股,在港股中具有相对稀缺的新兴行业的优质龙头公司,如互联网、生物医药、新兴消费等行业,公募基金们也纷纷磨拳擦掌,以待后市捕捉投资机遇。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研究、分析不构成投资咨询或顾问服务,也不构成对读者或投资者的任何实质性投资建议或承诺。敬请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及相关公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