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一只基金发行失败!

张燕北 2021-08-23 14:49

震荡市下新基金发行冷热不均,部分新品引爆市场的同时也有基金发行失败。日前,圆信永丰丰泽混合发布基金合同不能生效的公告,成为年内第19只募集失败的基金。

下半年以来,“固收+”基金募集失败的案例显著增多。供应端数量激增和业绩分化加大的背景下,股债双配的“固收+”策略产品同样面临股债双重波动的考验。

年内19只基金发行失败

公募基金募集失败案例再添一枚。8月21日,圆信永丰基金发布公告表示,旗下圆信永丰丰泽混合于6月28日开始募集。截至8月20日基金募集期限届满,该基金未能满足基金备案的条件,故基金合同不能生效。

据了解,圆信永丰丰泽混合是一只偏债混合型基金,管理费率为0.8%,托管费率为0.2%。至此,今年以来已有19只基金募集失败,其中债券基金合计8只,包括6只中长期纯债基金、一只2级债基和1只短债基金。

华南一位公募人士表示,“债券基金尤其是中长期纯债产品以面向机构客户为主,机构投资者占据了绝对话语权。基金发行失败,或是由于产品在上报的时候有机构需求,但获批的时候这一需求又不存在了,因此,发行档期较为靠后,而且没有在规定时间内找到满足最低门槛的认购资金兜底,导致发行失利。”

除纯债基金外,年内募集失败的主动偏股基金数量也较多,包括5只偏股混合基金、1只灵活配置基金。其中一半发行失利案例集中于4月份,彼时市场刚刚经历过大幅调整且处于持续震荡阶段,基金发行进入“倒春寒”,偏股型基金发行规模呈现明显下降态势,市场中遭遇发行失败的基金产品也逐渐增多。

图片

“固收+”基金发行分化明显

下半年以来市场震荡加剧,基金发行失败案例频出。尤其在市场恐慌情绪升温、板块走势波动加剧的7月份有多达5只基金发行失败,创年内单月发行失败数量第二高。相较于上半年纯债基金和主动偏股基金占据发行失败的主流,下半年发行失败的“固收+”案例明显增多。

数据显示,7月份以来发行失败的6只基金中,3只为偏债混合型“固收+”产品。若加上6月份发行失败的民生加银招利一年持有在内,不到三个月时间就有4只偏债混合型基金未能成立。

遭遇发行失败的“固收+”基金增多的同时,清盘的基金也逐渐增多。截至8月23日,年内已有24只“固收+”基金清盘。值得注意的是,7月31日,有一只运作不足4个月的基金进入清算程序。该基金成立以来业绩波动较大,清盘前才重新回到1元上,截至二季度末资产净值仅为52.36万元,规模迷你是清盘的主因。

截至二季度末,108只固收+产品规模低于5000万。其中华润元大景泰和东方民丰回报赢安整体规模更是不足百万元。这些产品大多属于是中小公募基金,年内业绩更熟跑输行业平均值。

而从新基金发行来看,近期“固收+”基金发行市场分化明显,一些基金取得不错首募成绩的同时也有一些基金“踩线”艰难成立。

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23日,7月以来共有52只“固收”+基金(各份额合并统计)成立,平均首发规模13.9亿元。然而按照单只基金成立规模来看,募资情况分化较大,有三分之一的基金成立规模不足3亿元。

于此同时,年内23只“固收+”基金被清盘。引人注意的是,7月31日,运作不足4个月的景顺长城泰源回报混合型基金进入清算程序。

对此华南一位公募人士表示,“‘固收+’基金发行市场出现分化、发行失败、清盘基金数量增大,主要是由于产品数量激增的同时,业绩分化加大。”

截至目前,年内新成立“固收+”基金数量和成立份额均已经超过去年全年。另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8月20日,偏债混合基金、二级债基今年以来平均回报率达2.44%、3.77%,均跑赢上证指数、沪深300指数。其中,华商丰利增强定开A收益38.48%暂居首位,华商信用增强A、浙商丰利增强、前海开源可转债、广发可转债、民生加银转债优选A等9只基金今年以来收益率超过了20%。

但年内也有占比15%的产品收益为负。其中,民生加银信用双利A以-6.35%的年内收益暂居倒数第一。计算下来,年内“固收+”业绩首尾相差近45个百分点,近一年业绩首尾相差逾70个百分点。

上述公募人士指出,相较于偏股基金,固收+产品的风险点,一方面来自固收部分债券市场的波动,另一方面来自股票市场,并且所受影响与基金组合中股票、转债的占比成正相关。基于“绝对收益”的目标,股债双配的“固收+”产品对资产配置的能力要求很高,需要投资能力全面的基金经理做支撑。一些固收+基金未能较好地控制回撤,导致基金净值大幅波动,影响客户持有体验。还有些基金通过维持较高的转债和权益仓位博取超额收益的决心过于坚定,将积累多年的“安全垫”消耗殆尽。

一位公募人士预计,面对震荡市结构性行情,在基金发行节奏加速的背景下,基金发行市场冷热不均仍将加剧并趋于常态化。作为基金管理人,公募机构应该更加重视产品设计、谋求创新;另一方面,可适度控制产品发行速度,着力打磨投资能力,将持营产品做成精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