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万人围观直播!最强阵容投教大讲堂:第一课来了!来听圈内人的买基秘籍!

2021-10-18 18:40

近年来,资本市场不断走向高速和成熟化发展,专业的资产管理机构能力日益凸显,财富管理的市场不断壮大。伴随基金产品发行火爆、明星基金经理频频出圈,基金投资也已成为居民理财和养老投资的重要方式之一。

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居民持有53%的公募基金资产。公募基金场外投资者有效账户中,个人投资者账户数达到11.85亿个;私募基金投资者中,个人投资者数量占比超过八成,投资金额占比接近两成。在较高的覆盖面之下,基金投资背后的困惑也日益增多,许多投资者在面对市场波动时,普遍出现了焦虑、疑惑和不安等情况。

为解答基民内心投资困惑、树立长期理性的投资理念、全方位提升理财技能,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携手《中国基金报》社、各地政府及地方证监局、证券公司优秀投教基地、基金公司等多家单位共同打造“我为群众说投资”投教大讲堂系列活动,邀请基金行业权威专家和专业人士分享基金投资知识、为投资者答疑解惑。

10月14日下午,“我为群众说投资”投教大讲堂系列活动首站安徽芜湖站于雨耕山安信证券投资者教育基地顺利开幕。

图片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副秘书长黄丽萍、安徽证监局副局长柳艺、芜湖市政府办一级调研员丁亚敏、《中国基金报》社总编辑兼总经理史月萍、芜湖市镜湖区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韩永强、安信证券副总裁廖笑非先后发表致辞并为投教大讲堂系列活动献上祝福。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副秘书长黄丽萍表示,基金行业快速发展,在服务居民理财、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构建发展格局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金行业承载亿万民众的财富梦想,为数千万普通家庭、数十万高净值人群提供专业资产管理服务,已成为居民理财和养老金融服务的中坚力量。

图片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副秘书长黄丽萍

黄丽萍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长期战略目标对投资者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投资者教育不仅有助于提升居民财富保值增值能力,也有助于改善资本市场的投资者结构和投资文化,个人投资者数量多,需求差异大,投教工作亟待科学统筹、提高针对性,加强对三四线城市居民理财需求、老年群体养老金融需求、年轻人群基金投资需求等群体投资者教育工作力度,推动基金投资向以上这些群体普及。

黄丽萍表示,为更好地发挥基金行业财富管理功能,全面掌握基金投资者画像,做好基金专业知识普及工作,切实维护基金投资者合法权益,提升基金投资者获得感,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将进一步加强投资者教育工作:

一是贴近群众现实需要,普及基金专业知识、传播理性投资理念,提升居民理财金融素养,帮助投资者更好地认识和管理投资风险,培养理性健康的投资行为;二是创新投资者教育工作形式,借助媒体平台的传播优势,提升投资者教育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三是“点”“面”结合,联合地方证监局、地方协会、地方投资者教育基地等支持单位,组织市场专业力量共同推进投资者教育工作,提升投资者教育活动的专业性,形成投资者教育合力。

《中国基金报》社总编辑兼总经理史月萍在活动现场分享了一次由中国基金报和基金公司共同组织调研、覆盖万人的基民调查结果,通过基金收益与基民收益情况的鲜明对比,反映出“对净值关注越高、持有期越短的投资者,投资收益越差”的真实投资画像。开展这场投资大讲堂系列活动,目标是让广大投资者更加了解基金公司、了解基金经理,规避因短期行为导致的投资风险,缩小投资收益的反差,建立持有人与财富管理机构“双赢”的局面。

图片

《中国基金报》社总编辑兼总经理史月萍

专业媒体正在成为推动基金投资者教育发展的重要平台。史月萍表示,希望能够和监管部门、专业机构一起,以更加创新、生动的表现形式及传播手段,将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和基金知识介绍给投资者,同时也把广大投资者在投资中的所疑所惑所感所悟所需传递给基金公司。借助专业媒体平台的传播力和基金专业人士的知识与智慧,一起提升投资者的体验,增强投资者的信心和信任,为权益基金的发展做出努力。

随后,现场嘉宾共同上台见证了“我为群众说投资”投教大讲堂系列活动的正式启动。

图片

在正式演讲环节,东方红资产管理渠道发展部总经理邹辰、兴证全球资本(上海)副总经理郭隆建两位嘉宾,以“基金投资是一场马拉松”为主题进行知识分享和专业解读。

邹辰以近15年来房价变迁与基金收益做对比,发现在两者基本相当的前提下,配置偏股型基金的基民收益却产生了较大偏差,进而引出本次演讲的主题。

图片

东方红资产管理渠道发展部总经理邹辰

邹辰指出,大部分人买基金通常有三个误区,一是追涨杀跌,二是用短期去预测未来,三是厌恶波动。对于第三点,邹辰认为要从认知上根本改变,波动是难免的,但我们能通过有效配置控制波动在预期范围内。

邹辰认为,明确投资目标、知晓需要战胜哪些指标是投资的前提,其次是用正确的方式去持有,而不是一味追求大牛基。投资基金当中,要具备一种延迟满足的能力。类比人生中的各个阶段,跌宕起伏的人生拉长来看或许是一条坦途。同样的,投资过程中面对市场上的诸多起伏变化,长期或许是唯一的答案。

邹辰以一句话作为结尾向投资者揭示朴素的投资理念:“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10年前,其次是现在。”希望投资者能保持坚定信念,给投资以时间和耐心,相信复利的积累会给我们真诚回馈。

面对股市中的“一九”、“二八”现象,相较于大部分基民亏钱的情况,公募基金从各个维度均体现出一定优势。那么,到底为什么需要选择合适的基金管理人来帮助自己做投资呢?

图片

兴证全球资本(上海)副总经理郭隆建

术业有专攻。郭隆建认为,公募基金经理管理着重大的资产,肩负重大的责任,他们理应是学习能力、研究能力、专业能力最强的一批人。这也是他坚持认为理财一定要选择专家理财的原因之一。

不过,郭隆建指出,委托专业机构代为理财并不是坐享其成,一定要放在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如何选择值得信赖的基金管理人,如何选择一个可以放心持有的基金经理打理你的产品上。

此外,面对市场风险时,郭隆建建议投资者,不要等到市场大跌才想到出离场,而应该在核心资产高涨的时候就应该警惕风险已经发生。投资者要避免赌徒心理,做到在眼红的时候离场,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进场。

主题演讲后,不少投资者就如何在不同市场行情下做好基金配置、规避投资风险减少损失、解决投资波动带来的内心焦虑、如何克服短期择时焦虑等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同时中国基金报粉丝会也将线上观众有关如何把握赎回机会、规避投资陷阱、如何实现长期持有等问题在活动现场进行了提问。两位嘉宾也针对现场观众以及线上征集的基民疑问进行了互动解答。

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投教大讲堂系列活动的亮点之一,采用了线下讲堂、线上直播、社群问答、专区点播等多种方式共同进行,让数百万投资者观众和基金专业人士云端见面、在线互动,用融媒体、全矩阵的传播方式来做投资者教育活动,真正实现“为群众办实事”。

中国基金报视频号、官方APP、官方微博等全媒体平台、机会宝APP,以及腾讯视频、搜狐财经、新浪财经、百家号、N视频等超过20个平台进行同步播放,超27万人共同观看这场投教活动,辐射人群超百万。此外,中国基金报APP还开设“我为群众说投资”投教大讲堂H5页面专区,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方式记录活动精彩时刻。

投资金句

即便是最优秀的基金,配置的也是这些挖掘出来的大牛股,因为大牛股自身的波动,所以基金的波动是难以避免的。只能通过有效配置把这些波动降低。(邹辰)

投资当中最大的风险就是权益资产配置不足,大部分人权益资产也就是股票基金这类资产配置比例不足10%,更别提50%,长期来看很难抵御M2的增速。M2不断在侵蚀我们钱袋子的购买力,所以这个才是投资当中面临的最大的风险。(邹辰)

买基金的目标根本就不是发现大牛基,跟买股票目标不是发现大牛股是一样的。发现了而不用正确的方式去持有它,你也赚不到这个钱。(邹辰)

投资基金很简单,第一做好配置,第二长线持有。不要频繁地去看它的净值,你越频繁看这个净值,你离市场越近,你离收益越远。(邹辰)

投资理财就是以合适的价格找到未来能够带来持续增长的优秀公司。(郭隆建)

长期投资不是盲目的被动投资,不能简单等同于长期和满仓持有。(郭隆建)

风险与收益是相伴相生的关系,随着收益的增长风险也在累积,伴着市场的下跌,风险也在逐步释放。(郭隆建)

在结构性行情里面,通过专业机构、专业基金公司的专业优势去选择并甄别好的资产,也能实现收益。这就是基金理财的基本前提。(郭隆建)

以下是基金君整理的全文:

投资是一辈子的事

邹辰:今天是一个比较特别的日子——九九重阳。我们都知道“九”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代表着阳,那“重阳”两个“九”,跟“投资是一辈子的事“,其实意思差不多。投资是一辈子的事,我们要长长久久地在一起,我们要长长久久地关注这个领域。

重阳节在我们的传统当中也是非常吉利的一个日子。在这个日子跟大家有这样的交流,也是希望大家在未来的投资过程中能够有一个非常顺利如意的收获和结果。

投资是一辈子的事,这个主题其实是从2015年开始的。我们在那一年股灾2.0的时候,就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做这种线下的东方红万里行的活动。而主要的契机就是,我们发现了过去“基金赚钱但是基民不赚钱”这样一个使我们困惑的事情。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发现有一些认知上的点,只要认识到克服掉,就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到现在我们已经开展了9900多场,接近1万场的活动。今天我跟大家汇报的主旨就是在基金投资当中怎样能够用好这个工具去赚到钱。

我先问一个问题,在座的大家如果回到15年前,大家最希望做的或者一定会去做的事情是什么?

观众:买房子。

邹辰:我再做一个调研,在座的之前做过基金投资的,举个手。有没有配置比例在50%以上的?除了房子以外,在可投资的金融资产当中,配置50%以上的有多少?

这是基金协会之前公布的一个数据,可以看到从2006年到2020年15年时间里,这几个大类资产每年平均的年化收益的大致水平。

图片

偏股型基金的年化收益是16.52%,它的水平和上海房价指数的同期年化涨幅基本相当。上海房价就是一线房产15%以上的年化复合,公平地在一条水位线上去比较,这个指数是没有加杠杆。上海一线房产的指数的涨幅每年超过15%,沪深指数300指数达到12%,债券年化6%点多,存款理财3%~5%。

可以看出,偏股型基金的长期收益和一线房产的指数收益基本相当。但是为什么直到现在,我们形成了一个有钱就想买一套房子的这种认知,但是没有人说有钱就想买点股票基金。为什么这两类资产收益相当,但大家对他们的感受有千差万别?

其实刚才史总也提到,原因无非两点:我们自己住的房子,今天的价格和上个月的价格以及去年的价格,我们并不能很清晰的知道。而且卖一套房子需要解决贷款的问题,需要找到下家,需要解决税的问题,卖一套房子并不容易。所以净值不透明,加上买卖不方便,使得房子被动地让我们享受到了长期的收益。

但是现在很多平台基本上对股票基金的估值是以秒来计算更新的,每一分每一秒这个波动都在牵动着我们的心弦。如果说遭遇下跌,一旦我感到恐慌恐惧,我卖股票基金很容易,就两步:赎回、确认。所以净值透明加申赎便利,使得偏股型基金很难做到长期持有,即使资产长期给投资者带来非常不错的收益,依然很难做到长期持有。

因为没有做到长期持有,大家再猜一猜,16.5%的年化收益中,客户能够分享到多少收益?答案是4.8%。所以大家也可以理解,为什么资产这么好,但是大家对它并没有形成期配置的认知或者信心。因为经历了大幅的波动,它的收益跟理财收益差不多,有的时候可能还不如理财。

产生这种11%的偏差,到底是为什么?为什么投资偏股型基金会有10%以上的这种大幅偏差,只要解决了这个问题,通过基金就能够帮助我们做好财富的增值和保值。    

图片

上面这个图是上证综指的走势变化图,理想当中都是希望蓝圈进红圈出,抄底逃顶,抄底逃顶。一旦资产有波动,就会给投资者有择时空间的不良的预期。一旦有波动,就会让大家产生我可以通过择时赚更高收益的预期或者说过度的信心。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通过偏股型基金每个月的募集规模可以看出,募集规模的峰值对应的是指数的高位,募集的冰点对应的是指数的低位。所以理想当中希望做到抄底逃顶,但现实泼了一盆冷水,做的却是追涨杀跌。

因为现实做的追涨杀跌,使得大部分投资者的成本都是倒三角的,指数的高位筹码很多,成本很多,指数的低位不敢买。倒三角有什么坏处?每过一波牛市,平均成本就上一个台阶。所以大部分人经历了一个周期,他就多亏一点钱。这就是因为追涨杀跌的投资行为,导致过去通过基金投资很难赚钱。这是第一个误区。

第二个误区,大多数人买基金主要依据短期业绩。比如说今年以来哪个基金跑得好,我就去买它,当年排名在前10的我就去买。短期业绩不能代表未来这句话,不只是一句空洞的风险提示。2015年的Top10在2014年他排名在后10%。有的人说2015年它就奋发图强,洗心革面变好了,它未来还会继续好。但是2016年它又回到了后10%。

所以短期的业绩是具有高度随机性的,当然这都是一些行业主题的基金,短期的好并不代表它未来的短期还会好,而大部分人因为短期好而去追高,然后等它短期不好的时候又割肉,所以总是在这种起伏变换当中做追涨杀跌。所以第二个误区,大部分人是用短期的表现去预测未来,短期好了特别开心去追,短期不好特别沮丧去割,这是第二个误区。

第三个误区,波动的极度厌恶。投资者总觉得 A股市场跌宕起伏,牛短熊长,在这边很难赚到钱,一遇到波动就卧倒。波动的极度厌恶,使得投资者在向上波动的时候,担心赚不到钱就要追进去;向下波动的时候一亏损也难受、恐慌,担心亏得更多,又割出去。所以波动厌恶的心理也促使投资者在这种波动起伏的行情当中形成最终的追涨杀跌的行为。

波动厌恶这个事儿该怎样去解决?如何改变一下投资者的认知?以该产品为例,这是一个在市场当中存续很非常久的一个大集合产品,实现了12年12倍的收益,长期业绩还不错。但是我们发现它中间经历了14次10%以上的波动,其中有6次是20%。所以长期业绩还不错的资产,短期的波动依然非常常见。

为什么基金长期业绩优秀的,短期还有非常频繁的波动?基金背后买的是一个个上市公司,买的是一个个赚钱的企业,就像身边不断遇到的伊利、腾讯,它能够给我们带来真金白银的收益。因为基金配置的是这些公司,所以随着公司的业绩发生周期性的起伏变化,基金的业绩也会有变化。

这是过去的十年里,所有上市公司里面涨幅超过5倍的股票。过去10年涨幅超过5倍的,也即年化超过19%的股票,一共是2200只,它们的比例是5.9%。在炒股的领域当中经常流传着我要挖大牛股的言论,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在市场当中,大牛股本身是一个非常稀缺的资源,概率很低。

5.9%相当于什么?我给大家分享一下,2021年高考,考中211的高中生的比例是4.75%。所以挖到这种年化超过19%的大牛股票的概率,几乎等于高考考入211的这种概率,这并不是很容易的,现在高考也越来越难。

处于头部,涨幅排名前10的这些上市公司,它中间近10年里面超过30%的波动次数,我做一个统计,他们超过30%的波动都是非常常见的,最少的有4次,最多的11次。所以这些大牛股它的波动也非常的常见,非常的频繁,甚至个别超过50%的次数也有一两次。       

因此即便是最优秀的基金,配置的也是这些挖掘出来的大牛股,因为大牛股自身的波动,所以基金的波动是难以避免的。投资者只能通过有效配置把这些波动降低。比如说这个股票最大的波动30%—50%,我通过配置降低到10%—20%,但是完全消除波动是不可能的。所以买基金这类资产就要有接受波动、容忍波动的预期。

再者,配置基金资产到底是能够帮助我们达到什么目的,买基金到底目标是多少?要战胜什么?如果说投资基金的目标是战胜CPI3%的话,很多人通过理财信托就可以满足这个要求。但是我们钱袋子的真正敌人到底是谁?钱袋子真正的敌人其实是M2增速。通俗一点,就是指市场当中所有可以买资产的钱,包括印的钞票,包括贷款再回流的资金,所有可以买资产的钱就是M2,它才是使得我们钱袋子购买力不断的贬值变化的一个最终的因素。

在过去15年,从2001年到2016年,M2的平均增速是15%,所以那15年里如果你每一年的收益没有超过15%的话,你的钱袋子就是在不断地贬值,以复利的速度在贬值。当然非常幸运,在这15年里大部分人持有了一套房子。可能有这种感觉,那就是你还得持有一线房产才能够抵御购买力贬值,其他的地方比如内陆的房产可能不一定能够。过去15年,还有一类资产——偏股型基金是实现了超过15%收益的。

最近 M2回落到8%,所以现在如果我们的收益没有达到8%,每一年我们的钱袋子就是在迅速的贬值。因此投资的第一目标是每年年化复利超过8%。如何超过8%?用刚才那些大类资产做一个粗略的配置的话,股票型基金资产一定占据至少50%的打底仓位。所以在演讲的最开始我做了一个调查,如果你的配置没有达到50%的话,长期来看你的配置收益很难超过8%。所以首先需要明确投资的目标。

那么复利到底有什么好处?根据这张复利表,可以看出,复利不需要我每年50%或100%的收益,复利只要10%,就可以产生巨大的收益。如果每年按照10%的复利,现在投资100万,经过20年,100万能够变成600万;在座的大部分人至少还有30年的投资生涯,30年100万能变成1700万;如果是15%的复利,30年100万能变成6.6个亿。有多少人能够想象,现在投资进去100万,我能够在有生之年资产过亿,难以想象的,但是复利它就能够帮助我们做到。

同样,如果说我们现在配置了低收益资产,购买力损失的也是这些。回想一下20年前我们手上的100万能够买几套房子,现在100万能干什么?10年20年的时间维度,贬值的速度是多么可怕。

如果说给我一根杠杆,我可以撬动地球,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杠杆,我可以撬动财富。我们的杠杆和支点是什么?杠杆就是时间,支点就是复利资产。所谓巴菲特说的长坡后雪,也是这个意思,我们要有复利资产和时间。

再来看投资当中最大的风险是什么?很多人认为投资当中最大的风险是波动,但正如我刚刚分析,如果说我们的收益没有达到8% 或15%,我们的购买力就是在贬值的。投资中最大的风险是什么?是波动吗?好资产都会有波动,波动不一定是风险。如果说一米高台跳下来,这种波动是锻炼身体的话,我要规避的是从两三层楼高跳下来,那个会对我身体造成不可逆的损失,这种不可修复的波动才是风险,可修复的波动都不是风险。

所以投资当中最大的风险到底是什么?是权益类资产配置不足的风险。我们投资当中最大的风险就是权益资产配置不足,大部分人权益资产也就是股票基金这类资产配置比例不足10%,更别提50%。大部分人一旦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没有达到50%,长期来看很难抵御M2的增速。M2不断在侵蚀我们钱袋子的购买力,所以这个才是投资当中面临的最大的风险。

虽然说我们认知到它是最大的风险,但是很多人配置股票基金也没赚钱,为什么?波动是我们享受到股票基金复利的最大的敌人,罪魁祸首。因为在波动当中,会有一些错误的动作,比如说追涨杀跌,比如说缺乏耐心等等。之前买过偏股型基金或者现在还持有的投资者,常见的会有这三种焦虑:一是亏钱了,持仓有浮亏。尤其是在今年的结构化行情中,可能之前买的基金现在有浮亏,这会促使产生焦虑。二是亏钱了一段时间,不赚钱也会有焦虑。过去两年买基金非常舒服,因为每年至少40%—50%的收益。今年可能有的基金半年多了还没赚钱,还有的在浮亏,所以一段时间赚不到钱也焦虑。三是上涨了以后跑得比别人慢也焦虑。这是买基金当中会遇到常见的这三种负面心态。

我给大家分享三个故事,用我们在基金投资当中的三个故事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一些感受。

第一个故事,是在今年二季度的时候,某宝网站上面公布的一个案例。有一只基金过去一年涨幅120%,能够实现一年翻倍,确实是一只大牛基。第一个问题,大家猜一猜这里面有多少比例的投资者收益超过5%?答案是8.8%,这只大牛基金里面只有8.8%的客户赚了超过5%。再来看第二个数字,大家猜一猜里面有多少客户亏钱的?答案是80%。在这种大牛基金当中,还有80%的客户是亏钱的。所以买基金的目标根本就不是发现大牛基,跟买股票目标不是发现大牛股是一样的。发现了而不用正确的方式去持有它,你也赚不到这个钱。

对于亏5%以上的客户投资行为,案例也做了一个分析,对各位投资者特别有帮助。造成这些客户亏钱超过5%的行为里面,排名倒数的两个分别是持有时间短和频繁买卖。大家猜一猜头两个因素是什么?排名第二位的是追涨杀跌,排名第一位的是定投停止。

什么叫定投放弃?之前还能持续地坚持投资,一下跌我就停止定投。持续投资有什么好处?跌的时候我可以买到更多便宜的筹码,但是一跌就停,没有做到持续投资,放弃了捡便宜的机会。这个是亏钱的投资者的行为特征。

再来看赚5%客户的特征。倒数第三是大比例定投,倒数第二是不随意买卖。大家猜猜排名第一的行为是啥?长期持有,长线投资。大道至简,我们发现这类长期好的资产在这个市场当中大把存在,但是如果没有正确的投资行为,比如说无论市场涨跌坚持投资的行为和长线投资的这种理念和意识,没有这两点的话,即便我们发现了大牛基也从中赚不到钱。

第一个故事告诉我们,跟自己的目标比更重要。投资不是为了比身边的人跑得快,比身边的人亏得少,不是为了跟身边的人比,而是要跟自己比,是抵御M2的增速保值增值,超过8%,超过12%,超过15%……这才是我的目标。所以第一个故事告诉我们,明确自己的目标,投资就是跟自己的目标作比较。      

第二个故事,我们来看这个市场当中的第一只创新封闭式基金。这只创新封闭式基金,它是三年封闭的,三年到期的时候取得了120%的收益。但正因为这三年都是封闭的,所有的客户第一次通过基金感受到了长期能赚钱。所以现在市场当中封闭期三年以上的产品,综合规模超过了3000亿。原来基金一投投三年以上是不可想象的,但是现在市场当中三年以上的封闭基金规模已超过3000亿,都是在第一批客户体验良好后,这个群体逐渐扩大起来。

但是如果它是一个开放式基金的话,客户又会经历什么?如果是开放式产品,首先它是2014年9月份成立的,刚成立不久就赚了20%。我们做了一个统计,当一只基金当赚了15%的时候,是特别明显的赎回敏感区。这个时候一般会有1/3的客户走掉。从1块2到1块9,这一波拉升非常稳定;1块9又到1块5了,第一次到1块5没有什么影响,觉得看过1块9,我相信你我能坚守下去,然后又到1块9了,你看我的信任得到了回报。从1块9再次到1块5的时候,会面临心态的一种微妙的变化,两次到1块9没有冲击过去,这说明1块9是一个重要阻力位,投资者认为再不走可能5毛钱收益都没了,有一些忍不住的到这个时候走掉了。开放式产品在到达顶部1块9时肯定会有投资者追加,慢慢经历了两次波动以后,又回到1块9的时候,投资者会认为上天又给了我一次见到1块9的机会,我一定要珍惜,所以波动新高区是基金当中又一个重要的赎回敏感区。经历过波动以后的创新高点,往往赎回会放大,这个时候又会有1/3的客户走掉。所以如果它是一个开放式产品,享受到三年120%收益的客户不会超过1/5。

所以在投资基金当中,我们要具备一种延迟满足的能力。上涨的时候想兑现我的收益,不妨延迟满足再等等;下跌的时候我想远离恐惧,我再忍忍。买基金就是要能够接受自己慢慢变富,明确我买基金是为了3年5年以后它能够给我长期赚钱,并不是为了3个月6个月能够给我赚钱。所以第二个故事告诉我们,买基金需要具备延迟满足的能力,能够接受慢慢变富,明确买它是为了3年5年以后有不错的结果。

第三个故事是我们身边真的有客户购买了刚才所说的存续时间最久的大集合,在2009年投了300万现在变成了3600万。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他持有了12年的时间,他分享了他的两个经验。       

第一,这笔300万也是他做的一个配置。首先我们要做好资产配置,不能在没有准备好接受一定波动的情况下,以赌的心态去重仓配置这种高波动资产。不要以赌的心态觉得未来有机会,所以现在把全部现金都投入进去。这样的话,经受不了波动就会走掉,所以要做好配置。第二,他说他买了以后就忘了,三年以后再一看结果还不错就赎回了。

所以投资基金很简单,第一做好配置,第二长线持有。不要频繁地去看它的净值,你越频繁看这个净值,你离市场越近,你离收益越远。这是第三个故事,长期的力量。

为什么说择时这个事儿非常难?这张图是沪深300在16年里的一个统计。16年能够保持10%的复利非常不错的,但是一旦你错过了中间涨幅最好的30天,你的收益就从10%的复利降低到负收益。16年的时间你错过30天涨幅最好的时刻,你就变成亏钱,所以择时很难。

因此了解用基金赚什么钱很重要,以价值投资为目标的基金赚的就是这个钱,收益就是由股息率加盈利增长加市盈率变化这三个维度组成的。前两者分红率股息率加市盈率变化就是公司成长的钱,就是公司实实在在真金白银能给我赚到的收益。我买一套房子,租金收入就是我真金白银能赚到的收入。而房价的涨跌太不确定了,会受到政策、市场很多干扰。所以我们希望通过基金选到优秀的企业赚公司成长的钱,我们希望在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未来,选到其中具有代表性并且优秀突出的这些企业赚取他成长的钱。

而第三部分市盈率变化指的是,今年芯片短缺,有机会就炒芯片,上游短缺就炒眉飞色舞。而依据这种市场情绪的变化,随之变化地就是市盈率,就是股价的变化。短期来看,你可能能赚到,但长期来看会相抵,你很难赚到第三部分的钱。而头两部分是我们能够持续赚到的复利的重要来源。这也是大多数的价值投资基金赚钱的目标。

东方红也是以价值投资、基本面投资为主的一种投资风格。在基本面投资、价值投资方面我们有何特点?我认为主要是三个不一样。

第一我们希望提供给市场的是一个高胜率加不错收益率的资产。什么叫高胜率加不错的收益率?众所周知,公募基金有双十限定,即便我选中的大牛股涨多了,它也会被平衡掉。所以我希望我配置的都是长期成长性、胜率比较高的公司,看中的是胜率高于赔率。我希望对外提供的是保证胜率的产品,即使它的收益率可能只是还不错。这也是我们公司所有三年以上的权益类产品,年化超过10%的概率接近100%的一个原因。

第二个不一样是我们的两个核心信仰:基本面为纲加追求性价比。       

我们相信市场长期反映的就是企业的基本面,也即它赚钱的能力。基本面为纲和追求性价比是我们认为我们对市场的两个核心信仰,所以我们会不断地在我们的资产当中配置性价比最高的并且具有良好基本面的公司。

目前我们公司三年以上的封闭式产品占据整个市场1000亿的存量,也是市场份额占比最高的一家公司。我们公司的价值投资并不只是投资理念,因为我们从产品设计、从考核、从销售导向、从我们的服务,包括我们对服务的定位,都是从价值投资出发。在市场较热的时候,我们在2015年上半年全线暂停了基金的首发;在市场冰点的时候,2018年上证指数跌到2300点的时候,开始发5年期封闭的产品;在2017年年底我们业绩最好的时候,所有的产品限额1000元。

我们首先是基于我们的能力圈,然后基于市场的冷热,再来决定发行的节奏和我们服务的频度。我们所有的服务都是基于希望能够帮助大家长期通过基金资产赚到复利回报的这样一种目标。

什么资产能够长期给我们提供复利回报?我们借鉴美国的资产,美国的市场。在过去200里年,美国有两类资产超过了GDP水平的复利,一个是股票,另一个是房地产。复利的前提是什么?李录在他的《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一书中说,产生复利的两个根源,一是科技创新,另一个是自由市场。这也是当前政府大力扶持和孵化的两个核心关键点,希望经济有一个持续成长的原动力,进而这些企业也能够有持续的复利,我们也对未来中国市场有一批企业能够提供这种可观的复利抱有极大的信心。

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要明白,复利和时间是两个相辅相成的概念。我们要想得到复利,最主要的是给这类资产足够的时间。封闭产品和开放式产品作比喻,封闭产品就像坐大巴,想从a点平稳地到b点,乘坐大巴时我就知道我的终点,于是就能够很安稳地到达我的目的地。而开放式产品好比公交车每经过一站,如果遇到堵车,我就会想要不要换一个交通工具。而我们有开车经验的人都知道,在中间转换的过程当中,由于信息不对称,由于专业性等等方面的制约,我们往往会换错。所以这是我们希望用封闭产品的形态,提供高胜率加不错收益率的资产的原因。

最后,我们常说投资当中会不断地感到些焦虑,但其实人生也是这样。刚毕业的时候面临成长的忧虑,我在公司该怎样获得成长;在孩子尚小的时候,有教育的焦虑;考虑到未来的养老,现在我国养老的前两个支柱占我们GDP的比重不到10%,美国占了130%,所以我们的基础养老是严重不足的,未来也很快会面临养老的焦虑。

我们大部分时候会认为人生是一条坦途,但其实真实的状况是跌宕起伏。而一旦我们用长期的视角去看待这三个问题,我们都会非常淡定。比如面临成长的忧虑的时候,按长期的视角,我只要关心我能不能提升我的能力,能不能给社会给公司创造价值。第二,我们在面临教育问题的时候,我只要关心我的孩子能不能对探索这个世界,探索真理产生兴趣和信心。在关心养老的时候,我只看能不能通过我长期的资产配置抵御我未来不可知的风险。比如说贬值的风险,比如说生病的风险,比如说失业的风险,明确资产配置是否都能够帮我们抵御解决这些风险。

所以当我们用长期的视角去看待这三个问题的话,都不成问题。我们的很多焦虑是源于我们看得太短,没有给问题足够长的时间维度。因此面对这些方方面面我们感到焦虑、心烦的时候,长期或许是唯一的答案。       

最后一句话送给大家,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10年前,其次是现在。我们不需要去可惜10年前没有买到刚才所说12年12倍的基金,而是要从现在做起,做10年后被别人羡慕的那些人。

为什么基金行业很喜欢用种树来打比方,因为种树跟投资非常像,种树同样是我们在耕耘灌溉它的时候,看不到它开花结果,但是我们要有一个信念——它未来一定会开花结果,只要它是一颗好种子,它是一个果苗,它是一个树苗,都会开花结果。我们投资也一样,我现在给以耐心和时间,未来它就会给我提供复利,提供给我抵御风险的一种手段。所以非常希望大家能够从现在开始了解基金,接触基金,从买10块钱、1000块钱开始,感受这种投资方式对我们生活的一些帮助和改善。相信假以时日,我们一定会感受到投资带来的帮助与好处。谢谢大家。

基金投资——相信长期的力量

郭隆建:大家好,我是兴证全球基金投教讲师团团长郭隆建,非常荣幸参加这一次投教宣讲的交流活动。今天这场宣讲活动的定位为与个人理财规划相关,作为行业的从业者,同时作为经历年限较长的基民之一,我们希望从公司的过往历程与个人的理财经验等方面为大家带来启示,与大家交流和分享。

我个人不希望把这种分享作为经验分享,因为与资产管理相关的经验很难复制。但是,这个行业有很多冷静、理性的思考,与沉痛的教训,如果我们能够像关注历史一样,把行业历史重新梳理一遍,会发现很多有益的启示。

大家也许会问这种启示到底有多大作用?如果大家能把理财的逻辑理清楚并遵循一些基本的规律,未来在理财上少犯一些基础的错误,大家的理财结果会大有不同。这并不仅仅是我个人的体会,而是整个行业的共识。

对于广大投资人而言,各位更关心的是如何在令人触动的大数据面前成为成功的小数,在股市中有一句俗语,说股市是“一九”、“二八”现象,意思是炒股的人当中有一成的人是赚钱的,九成的人是亏损的,行情好时则是“二八”现象。

数据显示,从公募基金受到市场广泛关注以后,基金投资的客户群体里面同样存在少数基民赚钱,大部分基民亏钱的情况。这个情况有没有办法规避,我可以肯定地讲,只要各位少犯一些基本的错误,对投资有一个正确的理解,一些风险是可以避免的。

各位基民也许会希望有一个实现收益的法宝,这个法宝在全球范围内有人类历史以来,都是不存在的。但是,有没有大概率获取确定收益的办法?从经验、从过往的历史中,我们可以总结出许多规律。所以,今天的宣讲主题是《基金投资——相信长期的力量》。我希望通过接下来的交流,能够带给大家一些冷静的思考。

首先,我与大家分享一个现象——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

公募基金作为打理投资资产的专业机构,从各个维度而言均明显优于市场指数及个人投资者的理财水平。就资产和公募基金资产的发展状况而言,自2001年第一支开放式基金发行以后,公募基金开始进入一个发展的历程,至今整整二十年的时间。我们分析自2005年市场波段至今的16年区间内,公募基金行业目前总规模超过20万亿。但是,大部分的资产都是在市场指数的顶端出现的。

2005年至2008年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区间,2007年12月是那一轮牛市的顶点。此区间段内,不到两年的时间,指数翻了6倍,公募基金资产从1000多亿上升至逾1万亿。遗憾的是,根据净值数据来看,这1万多亿资产中绝大多数的资产都是在4000点以上入场的,换言之未来市场调整的时候,这部分资产是不赚钱的。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区间是过去的六年间,从2015年上一轮牛市的顶点6100多点到21年6月12号,整整六年的时间上证指数下跌了29%,主动管理基金的收益率是达到了48.27%,权益类基金包括被动基金的收益率也能达到40%,数据优势明显。并且,在业绩比较好的、优秀的管理人的打理下,一些产品实现了翻番。       

所以,即使市场不像大家期待的那样有一个好的行情,在结构性行情里面,通过专业机构、专业基金公司的专业优势去选择并甄别好的资产,也能实现收益。这就是基金理财的基本前提。

关于股民,通过股民盈亏的数据里面,我们同样发现了相似的规律和现象。过去两年,整个股市还处在一个比较普涨的状态,观察2020年股民盈亏比例区间占比,接近一半的股民是亏损的,这值得思考。

方才我们从大数据角度分析了基金管理的优势跟基金理财的优势,接下来我将解读我们如何从逻辑上来支撑自己,说服自己能够用这样一种理念来指导我们未来的理财。

接下来的交流大概分三个主题,第一个主题是长期投资逻辑:分享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红利;二是时间越长,专业机构优势越明显;三是跟大家交流关于长期投资的几点理性思考。

首先是长期投资逻辑,就整个证券投资市场而言,作为整个公募基金投资的主体大了,蛋糕大了,市场才有更大的作为。如果选择把基金作为一个长期理财方式,那未来中国经济的成长是不是支撑这种选择?我们国家目前正处在经济发展中,经济蛋糕是在不断做大的过程当中。上市公司是在经济成长的市场主体中作为优秀上市公司代表进入证券交易所。目前从上市公司的数量来看,这个蛋糕是越来越大了。如果没有这个主体,整个证券投资基金市场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理财必要性的一个重大趋势就是理财产品逐渐净值化。过去,房产的收益率很高,但是现在房产在严格的监管政策下,它的居住属性更加突出,由国家和政府来严格调控。从流动性、从资产变现等各方面,它已经不是一个适合投资的资产。

在证券投资和理财产品大类当中,原来分为两大阵营,一是保本保收益,尤其是专业知识比较缺乏、年龄比较大的风险厌恶型的投资人,会天然地把保本保收益的产品作为理财的主要手段。但是,自从三年多前一行三会推行资管新规以来,这个趋势已经不可逆地发生了改变。

这个改变是什么呢?我个人认为,从前理财市场严格分为两个阵营且彼此泾渭分明。一个是保本保收益,即客户需要卖方承诺其理财产品每年的收益是多少。但现在,理财市场在新的监管环境下,已经完全属于风险资产了。净值化产品已经不是保本保收益的产品了。

根据媒体披露的一些数据,银行理财产品也正在去存量。最新的半年数据显示,除了几个大行之外,绝大多数中小银行的理财产品都已经取消保本保收益。所以说不管在座各位意愿是如何,往后只要是参与理财、投资产品,就要承担风险。因此我们从现在开始要关注包括基金理财在内的各种理财方式。

也许会有客户提出,活期定存和定期存款是不是更保险?从刚才的数据,我们得出通货膨胀CPI的上涨会侵蚀我们的购买力。从今年央行的指导利率来看,活期指导利率是0.35%,一年期定存的指导利率是每年1.5%,低于业绩不错的公募基金的货币型基金的年化收益率,并且这个趋势还一直在持续。但凡我们手里有急需要打理的资金,其实这个钱已经无处安放了。我们从日常生活的周边都能感受到这种物价上涨对购买力的侵蚀。

为什么协会,包括监管机构,各个证券、公募机构、金融机构都大力推行投教活动?从客户角度出发,投教活动是出于社会责任,也是专业必需,是整个时代的需要,也是我们个人理财的需要,这种必要性来越明显。

那么我们如何从逻辑上说服用户基金公司群体包括基金经理个人是值得大家信赖的?会比个人投资有更大的优势?如果大家从金融诈骗等金融风险角度去看,可能不免会担心这个行业会不会有各种陷阱和风险?我坦诚告诉大家,公募基金的重要特征是公开、透明、规范。从现实情况看,公募基金行业是各个金融行业里面监管力度最大的、最透明的、最公开的行业之一。例如,严格的仓位组合限制、分散持仓等等。这一点本质上不是约束基金公司,对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和广大客户而言,这都是一种制度保障。这种保障会从内部约束资产管理人,减少不必要的、大的风险。

投资理财很简单。投资理财就是以合适的价格找到未来能够带来持续增长的优秀公司。其中有几个不确定事项,第一什么是合适的价格,第二哪些属于未来具有长期成长潜力的优秀公司,这都是专业层面需要界定的一些名词。

基金公司如何实现这些专业资产的管理优势?首先谈谈内部机制。现在市场里面有4000多只股票,而一家基金公司的核心股票池要经过层层的筛选和把关,在此期间基金公司平台和基金经理个人能够掌握大量个人投资者无法掌握的深度的、专业的、广博的信息,这些信息就是决策的依据,也是导致了普通个人投资者跟专业团队之间存在本质资源差异。

行业研究机构也会参考一些研究所策略师的观点和文章,每年的年初都会有各大研究机构推出全年的市场研判。但是我客观地说,有些报告虽然非常好,但是它需要有专业的对接能力方可理解。比如说,分析宏观数据货币市场的走势,便需要专业对口能力,如果缺乏相应能力,将难以理解文章。对于买方机构来讲,他们对市场不会轻易发表研判,为什么?因为市场真的非常难预测,即使从海外、从证券市场历史上的成功案例来看,我们也能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第三方基金群体群像解读结构的公开数据显示,在所有参与调查的2000多名基金经理当中都具有出色的专业门槛和学历经验,属于顶尖的顶尖。

图片

术业有专攻,这一批人管理着这么重大的资产,肩负这么重大的责任,他们理应是学习能力、研究能力、专业能力最强的一批人。相信在座包括我在内,每一个潜在的基民或者投资人都可以清楚地看到这种专业和信息的差异。这也是我坚持认为理财一定要选择专家理财的原因之一。

目前130多家公募基金管理公司中有很多优秀的基金公司,在内部基金经理、研究员的培养和选拔上是非常苛刻和严格的。以兴证全球基金为例,虽然公司的投研团队人数不多,但兴证全球基金现在有40多只产品,管理规模有6000多亿。换言之,一个基金经理承担着数百亿的资产,管理的压力强度非常之大。

大家可能会说为什么不直接选几个人过来,分担管理这种资产。这对一家负责任的专业机构而言,是一种极大的风险。一个基金经理在真正的管理资产之前,要经历一个很漫长的时期。目前公募基金的基金经理的从业经验一般在10年以上,在成为一名基金经理之前,不光需要完成“从研究员到基金经理助理,再到基金经理”的必要积累,还必须在瞬息万变的投资市场中,锻炼出成熟的研究体系和稳定的投资能力,考察的过程是非常严苛的。

大家会说,过去基金的表现很好,那么基金到底有多好?兴证全球基金、东方红资管等都是业内业绩长期稳健的公司,但这都是结果,它内在的逻辑是什么?为什么优秀的基金管理公司、资产管理机构能够把产品做得这么好,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够找到这样的管理平台和管理人,这才是我们今天交流的意义所在。

金融行业有个特点,所有跟投资相关的事大家要记住一点,一定不要往未来去看,未来无法确定,但是一定多回头看,过去每一年每一天的数据都不可造假,这就是我们回顾业绩的最大意义。观察过往业绩,从公司管理的几个基金来看,在成立满三年的20只权益基金中,兴证全球基金有7只基金的累计收益率在5倍以上,其中有3只超过10倍,这是公司管理基金的一个业绩表现。换言之,我们只要更早地能够参与基金投资中,结果大概率是盈利的。

最后分享几个小话题,一是资金/期限合理规划,切忌错搭配;二是基金投资可以坐享其成吗;三是长期投资就是长期持有吗;四是关于长期投资的理性思考。

长期投资是有专业逻辑的,它的前提是搭上中国经济这辆快速发展的快车,然后依托专业的机构,把长期理财的钱放在长期理财的一个周期里面。但是,大部分人说的懒人理财和长期投资其实都是被动的,为什么?有些人本来计划短期理财,想快进快出地赚一把就跑,结果买入后亏了20%,于是改成长期投资了。这不是真正的长期投资,这里面的教训值得大家思考。

理财中有一句话叫闲钱理财,这里所说的闲钱是短时间内生活必需开支以外的资金。大家应该把理财划归到一个正确的轨道上来。它的误区有哪些?第一,我们可以用来理财的钱都有哪些。虽然大家都说公募基金有专业优势,不可能回撤太多,因为我们经常看到基金行业如何优秀,回撤率有多低。但实际上如果我们动用生活急需,短期内是极有可能这个钱是没法变现的,这种钱它就是不适合理财的钱。

大家可能问这里面有没有一个固定的、合理的期限,这对每个人来说都不一样。但基金理财需要有一个完整的市场周期,才能更大概率地兑现收益。这个周期是什么呢?一定要包含更好的价格介入区间,一定包含收益的兑现区间,这两个区间缺一不可。

基金经理选择资产,大部分不会太急功近利,而是有专业依据的,立足长远。如果抛掉所有因素,一个理财经营的合理周期,至少要涵盖一个相对完整的涨跌区间,我觉得这至少需要三五年的时间。如果这个区间太短,当未来的大咖、明星基金经理在战壕里养精蓄锐的时候,你错把他当成一个无能的选手抛弃掉,那这是一个非常基础的错误。

刚才提到,许多人不是秉持长期投资理念进入市场的,而是因为周边人都赚钱了,他也想赚一把就想走。实际上赚一把就想走这个误区,无论从哪种结果来看,大家都不会把它做成一个短期投资。有些人投了一笔钱,在毫无专业知识的情况下,跟随别人买了一把股票,或者买了一把基金,短期内赚了10个点,此时大多数人会有什么心态?会更变本加厉地增加资产、增加投资,因为从投资心理上出发,见好就收是很难做到的。

另一种结果,部分人进入市场之后,在短时间之内资产出现巨大的亏损,比如说亏损10%-20%,这对于投资小白和资深人士而言触动都很大,大部分人很难接受止损立刻抛掉。这就是普通投资者对于长期投资的一个主动或者被动的选择。未来希望大家能够规避掉这些不恰当的行为。

基金投资是委托专业机构代为理财,相比自己炒股更专业更轻松,这个逻辑是对的。但是,基金投资完全可以坐享其成、无所作为、静待花开,这个说法是错的。为什么呢?大家可能会说:“我做的很好,我买了基金之后,每天看盘、每天晚上都要做功课、看重仓股的走势、看市场大盘的分析”。这就好比一个专业百米选手往相反的方向跑,有多努力损失就会有多惨重,因为你走错了方向发错了力。

基金投资需要一个完整的逻辑和完整的生态。目前来看,专业机构、基金管理公司、基金经理的优势已经非常明显了,但并不是说用户就可以闭着眼买基金,这是一个天大的错误。如何选择基金经理,如何选择基金管理公司,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品种,这完全是基民自己的事情。一个明星基金经理,无论是谢志宇还是董承非,他没有义务,没有时间,也没有更多的专业性在他的投资工作之外,面对广大用户告诉大家什么时间开始买他们的基金产品,什么时间要卖出他们的基金产品。因为他们所有的精力和专业优势都体现在如何选择股票上。

因此,大家做功课的重点,一定要放在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如何选择值得信赖的基金管理人,如何选择一个可以放心持有的基金经理来打理你的产品上。这个功课是不可替代的,在基金理财的环节里面是必须的一环。大家可能会说,既然这样的话,买基金投资也不是那么轻松的事情。但如果我们把所有的精力都用来看人、看平台,公募基金行业其实是最规范、最透明、最公开的行业之一。如果有意愿,用户可以看到大量想研究的数据和信息。现在第三方机构、基金管理公司,监管机构、媒体,所有这些市场参与者对于基金的覆盖面都非常广,相关的信息量很大。如果广大用户能够发挥个人的专长,能够将多一点的精力和时间,用在选择这些理财标的上,大家的理财结果会完全不一样。

有客户提到,因为市场下跌了,基金产品普遍出现回撤和亏损,所以现在很多人都劝大家买固定收益产品,买货币基金。各种基金产品的属性是不同的,定位也是不同的。因为行业基金、主题基金、指数基金、债券基金、固定收益产品,它们各有资产配置的价值和属性。我们需要通过专业人士全权代我们打理,不管市场未来走势怎样,不管哪一块资产能带来更多的回报,这个不是普通个人投资者擅长的,是基金经理擅长的。对于权益主动管理基金,大家要尽量理性看待行业、指数、债券等等有特殊定位的资产和基金产品。因为基金经理就是需要在全市场全平台里面发挥专业的能力,替用户找到未来能够实现收益的资产,这才是基金投资、基金主动管理投资、主动管理人的优势所在。      

换一个维度,一些有特定资产定位的资产,当它在过去有一个非常惊艳的表现之后,往往意味着它的潜在风险会在随着收益逐步增加。收益的增加是非常令人震惊的。大家经常会说看好新能源,因为现在国家鼓励新能源发展,大家一个基本的逻辑就是说新能源以后是个风口,是个好的赛道,但专业机构不是这样想的。

这个道理很简单。我们看好一个上市公司,假设它合理的价格是10块钱,因为有政策的扶持,有公众投资者的看好,它的股价被热情地推向50元,推向了100元。这个就是极其巨大的风险资产,但是不妨碍专业机构仍然认为这个公司是一家好公司,但是股价绝对不是好的股价。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投资人很纳闷,明明自己选的是个优秀基金经理,优秀基金经理投资的是新能源赛道,为什么这么好的资产这么好的管理人也会亏损这么多的原因。

这就是认知差异的关键所在。再好的资产,溢价太多,那么它的风险甚至会远远大于它的基本面增长。但是,如果一家未来价值就是10块钱的公司,价格跌到5块钱,不管公司的未来和它的成长性有没有像新能源赛道这样广阔,从投资的角度而言,它就是一份有潜在收益的资产。所以大家不要把想当然地把一些外围的信息里对资产和市场的判断作为专业依据,这是极其危险的。它会导致我们在买基金、买股票下单的那一刻头脑发热。并且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最耀眼的资产,恰恰是投资小白最需要警惕的。

简单总结下,长期投资不是盲目被动投资,不能简单等同于长期和满仓持有。基金一定要长期投资,长期投资是有专业对标能力的,如果个人投资者不具备这种能力,那么被迫长期套牢后一定要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大部分情况下,专业机构能够预判市场的风险。判断一家管理团队是否优秀,从他的持仓行为,从他对客户对产品的一些季报的运行分析,以及他对未来市场、未来资产的判断就能够看出。至少在基金层面,优秀的团队或管理人会做一些调仓,甚至有时候会做一些减仓。

我们公司最极端的情况发生在2015年6月初,当时市场在最高点5000多点的顶点,我们发行成立了一只新基金。那只基金成立之后,在一年的时间里,它的股票仓位只有10%。因为管理人预判到未来的市场风险极其巨大,他用90%的空仓来实现了整个资产的安全。

空仓,并不代表就不是长期持有,大家不要做这种简单的逻辑关联。因为一个出色的投资里面,它一定包含两部分,买得足够低,卖得足够高。但更多情况下,对行业里的专业投资人来讲,他其实对卖得足够高没有把握,他也不会去冒很大的风险搏高点,但是他所有的专业优势都会用在如何买得更低。买得低有个天然的优势——从资产甄别上它容易判断。

从市场参与者角度来讲,没有供需的压力,比如说他想买的时候突然发现一开盘被大家推上涨停了。一个熊市里的资产对一家专业机构来讲,就像猎物之于狼,是两眼放绿光的,那种光充满了贪婪。但是在普通个人投资者的眼神里面,我们每天在看净值,在看市场点位的时候,我们满眼都是恐惧的眼光,这就是专业和非专业的一个本质区别。为什么这么讲?因为我们所看到良好的投资收益它只是一个结果而已,但它的过程大部分投资人都不去关心,不去分析它如何实现了10倍的收益。

对一位优秀的基金经理而言,在市场低迷的时候,在市场震荡的一个底部区域,他的产品有多少的仓位布局新能源赛道、未来潜在的一些高成长的赛道,这是没人去关心的。但这才是未来制胜的一个法宝,才是制胜的关键所在。就像普通个人投资者一样,说现在经济不好了,都普遍回撤了。普遍回撤不正是优秀平台、优秀管理公司、优秀基金经理,给我们搭上便车的很好的机会吗?

如果市场真的处于起飞的阶段,从市场的过往数据来看每一轮熊牛市到来的时候,其实都不需要专门找专业机构,跟风跑就可以,你站在街上就有人会把你吹到天上去。恰恰相反,在牛市的末端,从历史数据来看,比如说1000点涨到6000点,大部分专业理性的机构在5000点开始大面积减仓,至少兴全基金是这样做的,真正最后那一块疯狂的收益,公司是主动放弃的,因为风险太大了。但是我们大量的股市交易量,公募基金的交易量也是在那时候累积的。

兴证全球基金到现在为止,一直秉持着不接受媒体关于市场走势看法采访的风格。但在市场出现系统性的、明确的,专业机构可以很轻松识别的风险面前,公司还是做得很充分的。

在2005年,当年的熊市从2200多点跌到900多点的末期,也就是说在下一轮牛市的山脚下,公司写了一封致持有人的信,信里明确提到:“我们要开始关注权益市场、股票市场,我们预判我们面对的接下来的一轮牛市,有可能是我们人的一生当中难以碰到的1-2次巨大行情之一。”这是公司致持有人的原话。大家要敢于追求百分之几十以上的收益,我觉得这是一种专业判断,也是一种专业责任。

然后自2007年到现在,大家从网上搜索股市泡沫的海外比较研究,仍然能看到兴全基金当年历史上唯一公开发表的一篇中国证券报的整版风险揭示文章,就是股市泡沫的海外比较研究,其中有些核心观点都用黑体字来标识的,这也是在媒体发布里面很少见的现象。核心就是A股市场的泡沫已经非常严重,我们希望投资人能够理性看待基金持有的资产。

我们在给持有人的信里面明确写到:“如果您选择赎回,我们表示理解。”我们为什么让大家去多用一些精力和时间来甄别优秀的平台和优秀的管理人、优秀的基金经理?首先优秀只是个结果,我更倾向于选择一家可以信赖的、有充分市场管理经验的、过往的历史业绩比较稳健的公司。因为你面对是一个不确定的市场,而你你确定的是这个平台、是管理人的能力和资产。

2015年的一轮观点中,我们明确提到,接下来市场可能带来的回调里面也许会遇到断崖式的下跌。这个观点发表在4月份,但是大盘开始下跌是在6月初,中间还有两个月的时间,很多投资人可能会看这个专业机构的笑话,说这家机构在市场这么好的情况,它已经撤退了。

在这个市场中,如果我们有能力找到有充足经验和管理优势的群体,我们就大概率能把自己置于获胜的一方。还有大家说投资太简单,以前经常有电视媒体,各种报纸上各种股评专家宣扬高抛低吸,怎么样对当天的盘面进行复盘,其实这些都是很大的陷阱和忽悠。

为什么高抛低吸很简单?其实专业和非专业的差别就是如何甄别资产的价格是否合理,是否是低的。比如说一个很好的资产,它从10块涨到50块,它是不是高估了呢?如果我们专业机构判断它未来两三年能够成倍增长,那么它的目标合理价位有可能是100块钱,它就还有一倍的涨幅。但是从数据上来讲,它已经涨了5倍。涨得多不意味着泡沫一定多,但是一个股票,比如说一家地产、一家银行或者说一家传统企业,它的价格从20块已经跌到5块了,是不是继续下跌的风险就很小了?不一定。这没有一个固定答案,但是一定有专业甄别的优势。投资者自己能不能判断?判断之前有多大的信心和依据支撑这种决策?我相信在这一方面普通投资者掌握的信息还是极其少的。

刚才也提到以主观判断作为专业依据,是造成长期投资亏损的主要原因。如果下一波市场能够为基金群体带来超额的收益,那么其实未来收益的种子就在现在震荡市和熊市里面一颗颗地往地上去播种了,但是大部分人在这时候会选择退出。“只要给我一个回本的机会,我就坚决戒掉”。但事实上有这种赌性心理的人,他在下一波疯狂市场到来的时候,他是最先耐不住寂寞的一群人,这是人的本性决定的。

刚才采访里边也有个小伙提到说其他人都赚钱了,我也打算买一把,这个是很危险的。刚才我们讲到,在资管新规后,所有的资产都是风险资产,区别就是风险大和风险小。那么对于风险资产来讲,大家都说高风险高收益,那么是不是一定要在实现高收益的资产里面背负高风险,恰恰相反,收益和风险它是在平行的两边,在中间点的两边。如果你能把自己通过各种机制能放在盈利的一边,你就不会承担任何风险。如果你不幸站在风险的这一端,无论你怎么腾挪,它都是有很大造成风险的可能。

如果我们在追捧一个过去两年翻两倍的基金,如果这个基金它有太多的超额收益,比如它有200%的收益,伴生的200%的风险就在你这一端。对两年前买入这个基金,已经实现200%收益的客户来讲,无论在当下,无论是回撤还是上涨的任何一个区间里面,盈利都是非常可观的。他一旦卖出,比如他在两倍的时候一一兑现,同时意味着一个买入接手的人就完成了交接,实现风险和收益的转换。所以,权益资产不一定是可怕的,可怕的是我们的认知,不是资产。如果我们有能力去识别或者甄别大类的资产,那么面对这种大的风险时就有很大的希望把自己置于盈利的一方。风险与收益是相伴相生的关系,随着收益的增长风险也在累积,伴着市场的下跌,风险也在逐步释放。

在这里突然还想到一个消息,说谷歌公司开发了一个阿尔法狗,一个投资机器人。过去36个月当中,他们默默地潜伏在中国A股里面,我不知道是模拟投资还是实盘投资。他们用各种投资的模型和算法让人工智能来代替炒股。结果,随着软件的改善,技术的进步,他们亏损面越来越大。信息的真实性我没做判断,但是能够充分说明一个道理,面对不确定的资产,投资过程中一定是有专业差异的。

专业差异,并不是说一个基金经理,他只要是金融行业相关专业毕业,他就一定有专业优势。投资相关的人士好比是在战场的一线,我们在军训的时候,还有教官会教导我们很多注意事项,走步要怎么走,枪要怎么端。但是在战场上,当敌人的子弹马上打过来的时候,你所有的本能都要去想如何能保证你活下来,这是需要信息和丰富的经验支撑的。基金经理群体,尤其是管理资产时间比较长的基金经理群体,其实他的市场经验、投资心理等等各方面,都经过了很充分的市场历练。我个人认为这个群体还是比较靠谱的。

总结下来,投资中没有确定答案,大家不要往收益的角度去看,不要期望资产放进去之后会有多少的收益,你一定要往回看这个资产安全不安全,管理人靠谱不靠谱。如果我们着力的方向发生了变化,我相信我们的理财结果会大大的不一样。

任何一种投资方法、理念策略都不是万能的,但是建立在专业理性基础上的分析判断和决策,将有助于我们减少投资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风险,增加收益实现的概率,无论炒股票买基金都是如此。

说到最后大家可能会问,如果我明天想买基金可以给我什么方面的指导?我给大家交流一个自己的小心得,因为公募基金是盘后计算资产净值的,也就是说你所有的资产都在收盘的那一刻,才确定下来今天是以什么样的净值面对赎回或者申购。我们如果选择看盘的话,大家把申购和赎回的时间点放在下半场,放在2点以后。比如说今天投资者想趁市场涨得好,赎回一些基金,觉得有收益兑现也是一种理性的投资选择,我不认为投资人应该在不管什么情况下都一味持有,如果你有专业判断专业能力,我觉得这方面也可以做一些有益的尝试。但这个尝试一定注意一些小的技巧,这是买基金的具体操作层面的事项。

另外还有重要的一点,如果我们把自己可以用来理财的钱做一个长期或中长期的基金投资,确保三五年之内这个钱不会影响到生活,那么这个区间的建仓是较为合适的。我希望每一个客户要清楚,并不是说我们所有的资产都投出去才叫投资,你在观察等待入场时机也是投资的一部分。比如说今天涨的太多了,是震荡市,专业机构的观点显示市场不会单边上涨的,那么就耐心等待一个市场下调的机会。这做起来并不难,难的是我们克服心理的障碍,如何在眼红的时候进场,如何在恐惧的时候离场。

如果在眼红的时候离场,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进场,这个还是很容易做到的,大家可以尝试一下,哪怕哪天净值或者说指数大幅下跌的时候,本来就计划要买一点基金资产,那就趁市场下跌的机会建一部分仓。如果大家这两天想买基金,恰恰明天的市场大涨两个点以上,这种机会就放过,不要追了。如果不是一个单边上行的市场,你错过收益的概率并不大。

但是一正一反这两个回合下来,即使什么都不做,我们在跟自己或跟其他人相比,同跟风市场的投资人相比,我们相对收益就能多三五个点。这个收益是非常明显的,并且很容易实现。并且你在市场下跌期间买资产,你会让自己有一个逆向的思考,随着专业能力专业识别能力逐步增加,这个思考对未来投资的时候意义巨大,是带杠杆的。有可能在未来资产放大的时候,资产的安全性和确定性都要比当初要好很多。

这些经验和推荐都是个人的想法,仅供大家参考交流,不作为投资的依据。感谢大家参加交流,祝大家早日实现财富梦想,谢谢。

互动环节

主持人:刚刚两位老师已经讲了很多关于投资方面的一些心得和体验,相信现场也有很多朋友也有一些投资方面的小疑问,今天就趁着这样一个好时机,我们就来现场提问一下两位老师,看看在投资的道路上有什么可以给大家答疑解惑的。

问题1:我一个人会买很多只基金。但市场一会涨一会跌,不同行情下,如何做好基金配置?

邹辰:首先,涨跌的话其实都是短期的情绪因素,资产配置其实是基于理财目标和资产的特性,而不是基于市场的涨跌。所以市场的涨跌其实影响的并不是配置的方向。

从配置这个角度来思考,首先要看理财的目标是什么,比如说理财是为了超过CPI,保住相对于基础消费的这种购买力,还是达到现有的M2 8%的水平,还是增值超过12%。所以要先给理财设一个基础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再决定权益资产、固收资产等各类资产的占比。

我们先解决道的问题,即每类资产要配置多少比例,然后在每一类资产当中再具体去选择基金品种。在确定了大的资产配置的方向和比例以后,在每类资产当中具体选择什么样的品种,其实就是术的问题。比如说股票类的话,有大盘的小盘的,有不同的行业的,有海外的境内的,就各不同的方向,尽量地找一些相关性比较低些资产来做一个组合的搭配。所以它是分为一个道的层面和一个术的层面的。

总结一下,首先要基于我们的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以及能够给予它的时间,确定每一类资产的比例,比例确定了以后,我们再选择细分的品种。

主持人:其实它是一个综合考量。打一个比方来说,比如说你要考试的话,你心里定一个你是想考211还是想考985的目标,然后你再去考虑你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去补什么样的课程,达到一个什么样的题目的难度。也就是根据你具体的一个要求来进行相应的匹配。

问题2:市场大跌的时候,怎么才能真正做好规避风险,减少损失,保住收益?

郭隆建:我觉得这个问题很好,这也应该是大部分投资人的一个普遍心理。对这种情况我也想反问一句,为什么我们在大跌的时候才能感受到这种恐惧存在?因为实际上这种风险正是它收益累积涨幅太大造成的。

对专业机构来讲,下跌是一个伺机建仓的过程,专业机构的眼光一定是看着下跌和底部区域的。对于个人来讲,如果不幸在高点上被套牢,没有一种方法能够保证资产未来什么时候一定能回本。

但是从刚才逻辑分析的这些专业优势对比,以及对市场未来预期的方向判断来看,如果不幸被套牢,但是你持有的资产或者说持有的基金管理公司和管理人,他的基本面没有发生变化,还是优秀的管理人,他的经验也足够丰富,那么不同情况下你有两种选择。第一是耐心持有;第二,如果你有剩余的其他可支配资产,下跌和震荡以及市场的低迷期都是未来赚钱的很好时机。

从基金的过往历史来看,虽然2007年、2015年市场都走向了一个极端的高位,如果我们有耐心去回顾一下基金整体的历史业绩,会发现很多优秀基金经理在过去在市场顶点和触底两三年之内就能达到净值的新高。

我希望大家换一个角度来看待,对于涨得多的资产一定要多加小心,而面对一个下跌的资产不要害怕。如果恰好资产下跌,你应该感到高兴并且耐心地持有。如果每天都在涨,你就确定一个自己满足的收益率,可以部分兑现收益,但是一定不要越涨越买。虽然越涨越买越跌越怕的心态是大部分人更适应的那一种,但这种心态必须扭转,不扭转会有什么结果呢?如果20年以后再来做这种投教,我相信我们解决的还是“一九”、“二八”问题。

主持人:就像刚才两位老师之前说的那样,当它回落的时候或者下调的时候,不必感觉到特别的恐慌,可能它还是一个机会。人都无法预知未来,如何选择你所信赖的人,把事情交给专业的人,这个是最为重要的,相信长期的力量。

问题3:看到买的基金净值波动很大,很焦虑,该怎么面对市场波动对投资心理上的影响?

邹辰:这个问题也是大家经常会问到的一个问题。首先,我们要去理解波动的性质,波动也分为几类,有的是可修复的波动,有的是永久性的损失。我们要去做判断,并不是每一个波动都是有害的,或者都是一个风险。

比如说这种舞台高度类比的波动可能是有益的,我们要去勇敢面对,因为你连这种波动都不想去承担的话,你只能配置一些低收益资产。你要是规避的是那种从山顶上掉下来的,或者是二三层楼高掉下来那种不可修复的波动。所以在市场比较火热,比较火爆,大家情绪比较高亢的情况下,投资者要去审视我们的资产,做一些再平衡的动作。总结一下,就是我们要去审视波动的不同性质,然后去应对。另一方面,每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或者波动承受能力都是不一样的,这种能力是可训练的,要逐步的去训练。所以在初期的时候,我们要通过资产配置的方式去调节我们组合的波动性,这样我们才能做到去享受到资产的长期收益。

权益资产的长期收益确实很可观,但是如果从一开始就是高仓位或者说满仓,它的波动就可能促使投资者远离这个市场,所以需要有固定收益类资产,帮助去调节这些波动,让我们逐步去适应。比如说我们小时候丢个100块钱非常难受,但是现在你再丢100块钱可能已经无所谓了,所以波动的容忍度都是可以训练的。我们都要通过资产配置,通过审视波动的属性,去逐步的适应、熟悉、了解波动,才能够逐步地享受到更高收益资产带来的好处。

问题4 :买基金的时候经常会换不同基金,持有期比较短,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怎么克服过多的短期择时?

郭隆建:基金短期操作我想一定有内在的驱动力,去主导我们去做这种行为。那是什么驱动力?有可能是我买了别人说不错的基金,结果我买了之后收益不理想,我又换了,换了之后我发现另外一只基金收益很好,又换过去了。  

刚才讲到过往基金业绩表现好收益很高的,其实不知道未来会涨到多高,但至少有一点,它的风险在累积。像这种情况,如果一只超跌的基金、超跌的资产,当它重仓的一些资产处在一个低迷的市场布局里面,我们只需要去判断这个管理人过往是不是这种风格。因为基金经理的风格也是相对稳定的,如果管理人的风格延续,那么基金产品的基本面,即我们买它的依据就没有变化。一定要从这方面去考虑要不要换。

如果买的基金类型不同,就一定要耐心把基金类型甄别好。因为有些客户他期望高收益,但是又买了一些在投资范围里面就确定收益天花板很低的产品,比如说固收类、固收+等等,这种是产品属性决定的,它的收益是有天花板的,再高可能也高不过一个阀值。如果是基金品种选择错误,我还是建议要及时调仓,因为这跟我们的理财预期是不一致的。

如果仅仅是因为管理人,比如三个基金管理人都是管理主动权益基金的,我觉得不要轻易来回调换,一定要耐心分析好这三位基金经理。如果这他们同样优秀,我相信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里面,他们的表现不会差异太大。

在理财过程中,什么是我们最期望的?赚钱的确定性是我们最期望的,而不是有多么丰厚和超额的收益,这是一个本质的偏差。因为大部分导致我们有换仓冲动的、有止损冲动的、有加仓冲动的、套牢冲动的,都是在千万个投资人里面,有少数人赚了大钱让我们眼红。但是那个不是市场的整体,我们整体仍然是冷静一点,再冷静一点,分析一下我们买它的理由,如果这个理由不变,比如说它过往的优势还在,我就建议少腾挪。因为腾挪不仅仅影响投资者的心态,还会增加交易成本。交易成本在市场震荡期会磨损掉我们很多的潜在收益。

主持人:就像郭老师刚才说的一样,其实我之前也听过一个这样的选择,如果你有20%的机会获得1000万,或者是100%的机会获得100万,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会选择100%获得100万的这种收益确定性更高一些的选择。

郭隆建:我这里要补充一句,刚才说收益的确定性,我也希望大家能够明白,这不仅是普通小白需要坚持的,对于专业机构来讲同样需要。但是对于好的资产管理人来说,大量的专业资源和经验只是用来增加资产实现收益的确定性,而不是博最高的收益。

主持人:是的,资产的升值与否都是冷暖自知的。

(以下来源于基金报粉丝会提问)

问题5:如何均衡地配置基金才能满足长期持有,怎么样把握赎回的机会?

邹辰:其实配置的话就是找不相关的回报流,看我们投资品类当中哪些回报流相关性比较低,比如说大盘小盘、成长价值、国内国外、股票债券,你选择一些相关性比较低的资产。就我个人的配置风格来讲,我是比较倾向于选那种价值型的资产,随着时间它能够持续给我们创造回报,它的回报是和时间正相关,而不是和市场的高低正相关。所以这种资产对于我们来讲,配置起来,我们就有信心去长期分享到它的复利,因为它的价值是随着时间能够不断的累积的,也就是我们说的价值型资产。

相对价值型资产,还有一类就是周期型资产。周期型资产是横盘震荡的,这种就需要去判断买点和卖点来获取收益,这需要比较强的能力。所以在我的配置当中,我会在价值型资产里面,去选择一些相对不相关的,或是相关性比较低的资产。比如说分几类,然后做一个配置,可能我就会去长期持有这种资产的组合,因为我相信它能够给我持续地创造回报。

主持人:其实如果大家在底下仔细听两位老师进行题目的分析,大家就能看到有个共性——持有收益率最高的,往往是长期持有的那一部分人,然后往往买涨杀跌的是亏损比较大的那一类人。我们从概率学来说,大家如果自己没有那么高精尖的那种能力,或者说术业有专攻,没有这方面的天赋,或者说这方面的研报能力等等,那还是以老师说的概率学为主。

问题6:投资中常常面对很多陷阱,应该如何避免这些陷阱,如何避坑?

郭隆建:这个话题很大,我不确定提问题的人,他的角度是说在大类资产的选择当中,还是说在基金投资当中。我们就简单说一下,因为这次投教活动的主题也是希望规避一些金融诈骗。想要规避陷阱,需要先把大类资产先界定清楚,因为越不靠谱的资产营销起来越能煽动人心,我觉得这是一个必然的规律。好的资产是要时间来说话,但是如果一个不确定的资产则一定要靠营销噱头。我对其他理财品种不太了解,但是从目前资产管理大类资产来看,公募基金是分享证券投资收益,并且安全性各方面还是有充足的保证的,至少资产是中国经济发展中一个主体,是在优质资产群体里面去找标的。

第二,如何在基金投资中避免陷阱。随着投教的推广,随着监管的严格,从经济环境整体来讲,我相信大部分公司还是以投资人利益优先的。但是对于个体来讲,我们经常会接触到,比如说某一家公司在推荐某个产品。我相信这些产品有他们的投资逻辑,但是有些产品类型和风格,不一定适合我们资金的需求。比如说它是比较激进的,比如行业主题基金,它未来要看好一个行业主题,这个行业主题一旦风来的时候,它的收益会非常可观;但是一旦风不来,或者说它过去已经实现了很高的回报,它在未来的运作过程当中,极有可能有回撤的风险,波动幅度会非常大。

我建议大家,为了避免各种风险和陷阱,还是寻找专业、透明、规范的机构和管理人员。好的资产管理人成长需要时间,不管是银行理财资产还是个人资产,大家都希望找到优秀的管理人,这些优秀的管理人现在就在市场里面,并且不管从硬件的指标还是从过往的经历衡量都很容易甄别,大家还是多关注这些方面。

版权声明:“我为群众说投资”投教大讲堂系列活动内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主办方所有,任何媒体、机构或个人未经主办方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含文字、摘录等)公开发布,中国基金报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 End -

免责声明:嘉宾言论系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意见。为保护版权,文章中的嘉宾言论未经允许请勿转载或引用,也不得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截取、删节或修改。文章所述观点均为当时观点,不代表对未来的预测,如因为发布日后的各种因素变化而不再准确或失效,平台及嘉宾所在机构均不承担更新义务。内容信息来源于公开资料,平台及嘉宾所在机构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证。投资者应自行承担投资行为的风险与后果。

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净值会因为证券市场波动等因素产生波动,投资者需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期限和投资目标,谨慎选择合适的产品并详细阅读产品法律文件,基金的具体风险请查阅招募说明书的“风险揭示”章节的相关内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