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引爆!创投豪华团队回归

莫琳 2021-11-13 13:04

经历了2012年到2016年的野蛮生长之后,中国的创投行业从2017年之后其实一直处于持续降温的过程,行业增速开始放缓。除了募资寒冬之后,大量的已投项目无法退出;一二级市场估值倒挂,有些已经上市的项目,收益率并没有想象中的高;只要一旦出现某个投资模式很赚钱的情况,就会出现一窝蜂跟进的现象,进一步推高估值。

疫情之后,经济下行,行业在募投管退几个环节都面临压力,尤其是募资环节,不仅中小机构遭遇募资难,甚至头部创投机构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业内人士感叹,不少头部的创投机构这两年都要把至少50%的精力放在募资上。

此时北交所的成立,直接受益的除了上市企业、券商之外,还有近2万家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统称“VC/PE”)。在他们看来,北交所的设立,不仅是给早期投资机构增添了新的退出渠道,最重要的是给了早期投资机构“投早投小”的信心。

北交所更加包容和多元,投资和退出渠道更加畅通吸引创投机构积极布局新三板;另一方面北交所也专注“专精特新”,通过对细分领域具有优势的企业精准滴灌,从而解决关键领域的“卡脖子”,这与早期风险投资的投资初衷不谋而合。

一直坚持投资“硬科技”的早期创投机构中科创星认为,北交所的设立进一步降低了企业登陆资本市场的门槛,对以产业端为主要客户来源、市场领域细分、研发投入大的硬科技企业而言是极大利好。在全球竞争激烈,国内面临技术封锁的背景下,北交所的设立将加速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的突破,为国家培育大量掌握核心技术的有生力量和后备力量,使得中国在国际竞争中掌握更多主动权。

在PE机构盈科资本看来,北交所的设立加强了资金的流动,促进了VC/PE“募投管退”的良性循环,使整个资本市场在小而精的创新型企业层面活跃起来。同时,北交所指明了VC/PE的投资方向,也就是着眼于专业化的、有特色的精细化的中小企业,提升了创新资本“投早投小”的信心。

华兴资本则认为,此次将新三板升级为全国性的证券交易场所,形成了北京、上海、深圳三地全面覆盖全国多层次市场的新格局,有希望成为中国版“纳斯达克”。北交所的设立将进一步拓宽私募股权基金投资的退出通道、有助于早期机构布局适合自己节奏的退出策略,形成正向循环。

北交所魅力十足

创投豪华团队回归

2021 年 9 月 2日北交所即将成立的消息公布以来,新三板市场热情明显升高。不仅市场指数以及交易量增长喜人,多家知名创投机构也纷纷参与到新三板基础层和创新层多家公司的定增中来。

11月4日,新三板公司和创科技发布定增公告,此次发行的认购方包括著名创投机构红杉资本旗下公司深圳市红杉瀚辰股权投资合伙企业和北京启创科远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而红杉上一次出现在新三板公司定增对象名单,还是在2016年。

事实上,除了红杉,金沙江、深创投、高瓴等知名创投以及阿里、腾讯等产业资本纷纷回归新三板,抢占定增赛道,提前布局北交所。

在高瓴看来,专精特新企业在技术攻关到产品市场开拓之间,面临多重“死亡谷”,既需要长期资金的支持,也需要具体的落地场景。PE/VC机构作为直接融资的重要渠道,拥有丰富的科技与实体企业生态,可以紧跟创新驱动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连接器、催化器和加速器的作用,通过专业的资源配置,参与技术创业企业服务机制建设,从而帮助“专精特新”企业持续创新和绽放。

VC/PE积极布局“专精特新”

继续加码投早、投小

自2018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行动启动以来,已经累计有4921家企业获评为“小巨人”。据不完全统计,其中有783家为新三板挂牌公司及曾在新三板挂牌的公司,占比16%。其中已有1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入选精选层,并将在11月15日平移北交所直接上市。

而这些专精特新的“小巨人”背后大多都有创投机构的身影。

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联席CEO李浩介绍,据不完全统计,中科创星被投企业中有近50家入选专精特新名单,主要覆盖芯片半导体、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商业航天等领域,多数企业集中在北京。

展望未来,李浩认为,在当前科技与经济发展新形势下,最具代表性的硬科技主要体现在光电芯片、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领域,这是国家产业变革关注的核心领域,也是中科创星投资聚焦的领域,更是北交所大力支持的赛道。中科创星将继续坚持在硬科技8大领域进行早期投资,挖掘冠军企业,助推产业变革。

盈科资本首席投资官陈宇雷透露,盈科资本的被投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符合北交所聚焦的专精特新“小巨人”的。自北交所设立的相关信息公布后,我们更为积极地寻求潜在的北交所上市标的,以工信部颁布的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省级“专精特新”名单为参考,助力创新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实现创业者与投资人的双赢。

目前,盈科资本投资的同享科技在2020年已经挂牌精选层,将在11月15日跟精选层其他70家企业一起平移北交所。

高瓴目前累计投资的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超过了25家,其中包括以乐纯医疗、纳微科技为代表的9家医药医疗企业,6家硬科技企业,以及以EcoFlow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与碳中和企业。而就在去年,高瓴刚刚成立一个首期资金规模100亿元的高瓴创投,专注于早期创新企业的投资。

事实上,北交所的成立,不仅坚定了人民币基金投早、投小的信心,更吸引了美元基金的目光。

在早期科技投资领域坚守超过二十年的美元VC机构蓝驰创投,已经有柏睿数据、高仙机器人、云圣智能、善诊等近20家被投企业入选各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并且还有十余家企业符合各级相应标准的被投企业。

蓝驰创投管理合伙人朱天宇表示,近几年,围绕支持“专精特新”企业的政策配套,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横跨一二级资本市场、包含直接或间接融资的支持政策,北交所就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有更加明确的退出预期,也将促进更多像蓝驰创投这样的早期科技投资机构,以提供股权融资的方式为高成长性中小科技企业融资发挥作用。

朱天宇认为,过去10年、20年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投资时代,大家专注的是当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到来之后,怎么找到一些足够大的平台性的机会。但在下一个技术周期中,不光有这些大平台的机会,还有很多“专精特新小巨人”的机会。

作为一家以美元基金为主VC机构,蓝驰创投的视野更加国际化。朱天宇认为,过去几十年,制造业发达的德国和日本“专精特新”维度的企业能力就非常强大。以日本为例,90年代的经济调整之后,日本在消费电子领域的业务比例已经大幅缩减,反而大幅加强了在ToB方向上的技术积累。比如在手机上很小的一个涂层,附加值很高,这个涂层的日本供应商占全球50%-60%以上的市场份额,具有强大的定价权。大国博弈之下,真正体现实力的不是简单的GDP数字,也不是GDP增长率,而是GDP的含金量。“‘专精特新’体现的就是这个含金量。”

在蓝驰创投看来,未来,四大“新领域”覆盖“专精特新小巨人”,即新能源、新效率、新交互以及新科学。

刚在年内完成超10亿美元基金募资的华兴资本认为,未来十年最重要的机会,将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智能科技的更广泛应用。围绕智能经济理念,华兴先后投资了包括智能技术、以新能源为代表的智能产业、医药行业的智能健康、智能企业服务等行业里的优秀企业。未来十年在智能经济的推动下,北交所将会成为这些企业上市的沃土。

VC/PE鼓励被投企业挂牌北交所

在经历近些年新三板流动性不足的痛楚之后,有不少新三板公司选择了摘牌,转板沪深主板、创业板或是科创板。北交所成立后,市场所担心的法律地位、流动性等问题都有明显的改善。不仅高瓴、红杉等头部知名机构重新参与新三板的定增,VC/PE们也纷纷鼓励被投企业挂牌北交所。

陈宇雷介绍,北交所成立后,盈科资本所投的已挂牌企业对在新三板市场发展的信心快速提振,一些预备转主板的新三板优质标的也明确表示了会申报北交所,并已与盈科沟通申报北交所的相关事宜,争取早日实现挂牌北交所。

李浩鼓励专精特新企业抓住北交所带来的伟大机遇,充分利用好资本的助力,加速底层和前沿技术的突破、升级,快速实现产能扩大,推动技术惠及大众。

深创投则认为无法干预被投企业上市地点的选择,更多的还是依靠券商投行推动。

而券商的行动可能比预期的来得更早、更猛烈。10月中旬,申万宏源召开了“专精特新”大会,并制定了“专精特新”战略,据其投行业务负责人介绍,公司计划组建超300人的“北交所”专业服务队伍,提供“北交所”全产业链服务,并计划设立100亿一级市场股权基金,设立100亿二级市场公募基金、资管产品,投入不少于10亿元资金用于“北交所”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做市,组建业内最大的“专精特新”研究团队之一。

而申万宏源证券和开源证券是新三板市场上督导项目最多的两家券商,也是挂牌企业数量超过500家的两家券商。开源证券则计划和股东成立一只规模较大的北交所专项基金,加大相关业务的布局。

不少一级市场的投行人士透露,为了扩大项目储备,券商投行已经开始看A+轮以后的项目了。在近几期C轮融资的项目中,券商已经围绕“专精特新”采取了跟投,更早锁定未来北交所的上市企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