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6月10日),三大指数全天单边上涨,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收涨1.42%,报3284.83点;深证成指收涨1.90%,报12035.15点;创业板指收涨2.25%,报2556.47点。两市成交额再度突破万亿,大a市成交1.05万亿元。两市迎来普涨行情,合计3995只个股上涨,仅645只个股下跌。
板块方面,新能源车产业链强势领涨大市,光伏、电力、化工、有色、稀土、券商等板块表现亮眼,农业、养殖板块调整,地产板块表现平平。个股方面,贵州茅台收复1900元关口,比亚迪、中国海油创下历史新高,宁德时代涨超5%。
机构方面,光大证券指出,汽车行业正在经历2015年至今的利好政策扶持力度最大且最为密集的阶段,预计政策扶持及供需双向优化或带动全年产销前低后高的趋势更为明确。1)整车,预计在行业景气拐点阶段的弹性或最高,2022E整车ASP抬升有望延续。2)零部件,坚定看好自主零部件供应商向上崛起的机会;其中,供应链紧缺或进一步催化国内企业发展,看好核心自主零部件供应商的新定点逐步释放、以及产品结构改善/市占率抬升趋势。
那么今日盘前有哪些值得划重点的资管大事:
全球预警!罕见大风暴要来了?
首次突破100万亿欧元!
见证历史!货基收益率全面进入“1时代”
百亿私募“出海”进一步扩容
“中考”冠军争夺战打响!最牛收益已超50%
跌得凶反弹弱,多只券商公募化产品今年跌超20%
罕见!收益率出现倒挂,同业存单指数超短债,发生了什么?
猛涨59%!互联网板块大反攻,基金经理重磅发声:“国内互联网行业最差时候已经过去了!”
6月再掀小高潮,年内近140位公募高管变更
一降到底!“迷你”转债基金管理费降到行业最低,发生了什么?
Wind数据显示,上周五(6月10日),上证基金指数收报6864.21点,涨1.12%。LOF基金价格指数收报4513.60点,涨0.73%;ETF基金价格指数收报1187.88点,涨1.38%。
全球预警!罕见大风暴要来了?
美国通胀再爆表扭转市场预期,为全球市场敲响警钟,投资者需要应对新一轮下跌风暴。机构断言,海外资本市场调整远未结束。
近日,世界银行和联合国不约而同下调全球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速。世行预计,目前的经济衰退将可能是全球80多年来最大的,全球经济从疫情造成的衰退中初步复苏后,正开始出现一轮最快速的放缓。经济放缓叠加通货膨胀,大滞胀正成为潜在的全球经济头号风险。
首次突破100万亿欧元!
尽管2021年全球仍为疫情所困,但资产管理行业依然录得了健康增长。截至2021年底,全球资产管理机构总规模达到108.6万亿欧元,年度增幅接近20%。
其中,贝莱德、先锋领航继续保持领先地位;他们在机构业务上的争夺也更趋激烈。
见证历史!货基收益率全面进入“1时代”
货币基金成为市场关注较低,这类产品收益率正呈节节下滑状态,目前全面进入“1时代”。最新数据显示,6月10日,目前全部纳入统计货币基金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仅为1.71%的水平,更有157只货币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率不足1.5%。其实自4月份以来货币基金收益率就进入“1%区间”。
不少货币基金经理认为,今年货币基金收益率的走低,和货币市场的资金利率维持低位,以及低风险产品受到资金追捧有关。因此,近期短债基金、同业存单基金备受市场关注,成为货币基金的替代品。
更有人士提醒,在经济下行以及货币政策处于降准降息通道中的背景下,市场流动性充裕,安全资产荒,货币基金收益率下行是正常现象。货币基金的收益率一般以在1.5%到3.0%的区间内波动为主,未来几年货基收益率的差异应该不会太大。
百亿私募“出海”进一步扩容
随着国内私募的发展,百亿私募基金“出海”进一步扩容,既有高毅资产、淡水泉、保银投资、重阳投资、中欧瑞博等主动私募积极布局海外业务,也有九坤投资、幻方量化、明汯投资、鸣石基金、念空科技等量化私募也在发展。业内人士认为,“出海”意味着国内私募发展到了新的阶段,站到国际的舞台,能够拓展募资渠道,引入海外长线资金,也能开辟更广阔的投资市场和多元化的策略。同时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更多海外投资者想参与中国资本市场,国内私募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选择。
据了解,已有不少私募在海外设立产品,并且取得不错业绩,有些私募在海外的规模已经超百亿元人民币。在投资方面,国内私募目前仍以中国概念股票投资为主;从私募出海接洽海外资金来看,中国的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资本市场仍然是很多海外资金长期看好的市场。
近年来,在金融开放的大背景下,私募机构积极扩展海外业务。在私募机构看来,国内私募机构走出去已成为必然趋势。私募出海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但稳步发展的关键还是在“人”,在筹备发展的初始阶段,应当将重点放在内部建设上。
“中考”冠军争夺战打响!最牛收益已超50%
时间行至6月中旬,距离2022年半年业绩考核点越来越近,近期A股市场的回暖让这一波基金业绩争夺战越来越白热化。
目前沪指行至3284点附近,距离年初开盘的3649.15点已经跌去了9.75%,而在这期间不少基金抓住了市场机遇。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止至6月10日,主动权益类基金中排名第一是黄海管理的万家宏观择时多策略基金,年内业绩为超过50%,达到55.14%,是今年以来唯一一只业绩超50%的主动权益基金。而同样是黄海管理的万家新利、万家精选A位居第二、三位。
从目前看,黄海管理这三只基金业绩和后来者存在较大业绩差异,拥有非常强的业绩领先优势。不过,从4月27日以来的反弹行情看,一批基金成为“反弹急先锋”,在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内有73只基金净值反弹超40%,力度极大。
若包括新能源在内的黄金赛道等未来仍有持续较强表现,在距离6月30日正式收官还剩下十多天的时间,部分主动权益基金仍有一搏之力,中考最终排名如何,还有待市场检验。
跌得凶反弹弱,多只券商公募化产品今年跌超20%
在前4个月下跌时,防御力不足;4月底以来反弹时,进攻性不够;多只券商资管公募化改造产品,业绩表现不佳。
随着5月份基金管理人新规一参一控一牌”政策落地,更多券商资管尤其是头部机构申请公募牌照已经渐行渐近。在申请公募牌照之前,已有不少券商资管大集合产品进行公募化改造,从这些公募化改造产品业绩,也可一窥券商资管投资表现。
虽然整体相比公募基金公司的基金产品波动小一点点,但券商资管公募化改造产品,今年以来仍有不少净值跌幅超过20%。不乏中信证券、中信建投等头部券商资管,以及光大证券、东海证券旗下资管产品。
罕见!收益率出现倒挂,同业存单指数超短债,发生了什么?
今年以来销售“如火如荼”的同业存单指数基金,在投资业绩上也有不俗的表现。截至6月10日,中证同业存单AAA指数近一年涨幅为2.86%,超过同期中证短债指数8个BP,成立近半年的首批同业存单指数基金最高年化收益率也达到3.1%,超过了同期不少短债产品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在固定收益类市场底部拐点位置,中证同业存单AAA指数短期超过短债指数属于正常现象,拉长时间周期来看,中短债基金收益率还是系统性强于存单基金,投资者可以根据资金属性配置适合自己的产品。
猛涨59%!互联网板块大反攻,基金经理重磅发声:“国内互联网行业最差时候已经过去了!”
在近期利好因素的刺激下,中概互联ETF、港股互联ETF等全线大涨,部分产品从本轮市场低点3月16日至今最高猛涨58.61%,接近收复年初跌幅。与此同时,资金对该类跨境ETF也是“越跌越买”,最新基金份额比去年末激增近70%,同期净流入资金也超过610亿元。
多位公募业内人士对此表示,国内互联网行业最差的时候已经过去,由于估值仍处在历史低位,当下仍然是配置此类资产的较好时机。不过,由于短期行情仍存在反复,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他们建议通过定投和低估值策略去布局市场。
6月再掀小高潮,年内近140位公募高管变更
今年以来,公募基金屡见高管变更,Wind统计显示,截至6月10日,变更人数总计已近140人,涉及66家基金公司。6月的第一周,公募高管变又掀起小高潮,先后有国海富兰克林、中银基金、东方阿尔法基金、太平基金、泓德基金等发布高级管理人员变动公告。
总体来看,公募行业高管变更原因呈现多元,有的因到龄退休或个人“奔私”等缘故离职,也有系优秀基金经理提拔。事实上,随着公募基金行业规模的不断壮大,头部企业的竞争优势较为明显,一些中小型基金公司也希望通过“换帅”促进其经营和发展。
一降到底!“迷你”转债基金管理费降到行业最低,发生了什么?
在今年股债市场剧烈波动下,投资研究广泛涉猎股票、可转债和债券资产的可转债基金规模和业绩承压,部分迷你基金通过降低管理费谋求基金转型或提升产品吸引力。
多位业内人士对此表示,由于转债市场小、产品数量少,可转债基金仍属于市场小众品种,且管理难度介于普通债基和权益基金之间,因此也设置了相对普通债基较高的管理费率。然而,由于费率远小于产品自身净值波动,可转债基金投资仍要重点关注可转债市场本身估值和潜在回报水平,以获取结构性的投资机会。
国投瑞银基金
六月:投资决策面临分水岭,静待正面信号出现,关注积极修复行情
今年以来,虽然市场显著回调,但行业收益分化明显,仍有部分行业跑赢大盘,建筑、交通运输、石油石化、银行、房地产、商贸零售、农林牧渔、纺织服装等行业指数跌幅小于10%,而煤炭行业逆市上涨超30%。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投资人优化行业配置的重要性凸显。而目前在总体经济增长力道减弱的大势下,我们仍持续见到政策托底的信心,综观近期政策,对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以及后疫情修复的运输、零售、家电、汽车等行业相对有利,同时,政策面偏向支持小微企业,这也是近期中小成长板块反弹的重要因素。
在此决策分水岭,我们仍维持一贯看法不变,无论是由宽货币至宽信用支持实体经济,或是各地放松购房限制,到政策加速落地, 传导过程皆需时间酝酿。配合疫情改善与宏观数据落底时间,我们推测现在已经是市场底部区域,虽然很快就进入新一轮牛市的概率不大,但短期内看好中小市值的成长股。在6月逐渐开启修复行情下,建议投资人对中期权益持有信心,于当前市场筑底过程中分批配置,享受正面信号出现时的积极修复行情。
华泰柏瑞基金
柏话市场:节后复工复产加速,AH股共振走强
整体来看,国内再度演绎疫后复苏逻辑,“经济退、政策进”的环境下估值有望企稳。我们此前预期的财政、货币、产业政策组合仍在相继落地,包括6月游戏版号批复、各地发放消费券等政策仍在持续。复工复产节奏对于A股风格或有阶段影响,若复工节奏偏快则上游资源仍有较强价格弹性,若复苏节奏温和成长可能更为受益。中期来看,在信贷需求企稳改善前,政策仍可能持续疏通信用需求传导,价值风格仍具备较优配置价值。我们将围绕景气行业及部分龙头进阶行业,深入挖掘优质公司进行持续配置。
6月13日 19:00
中国基金报 #巅峰对话·全球顶尖机构看中国#
施罗德投资Johanna Kyrklund对话保银投资张智威,阐释新范式下中国资产投资机遇
感兴趣的用户可以登录中国基金报APP预约观看
2022-06-13 08: 30
2022-06-13 00: 12
2022-06-12 20: 37
2022-06-12 18: 12
2022-06-12 15: 30
2022-06-12 12: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