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名公募元老、
知名基金经理转战私募
中国基金报记者吴君
震荡市难挡基金经理“公奔私”热情,今年不少公募元老、明星基金经理转战私募,比如董承非、周应波、崔莹、林森,最新还有雷鸣、肖肖等。践行自己的投资经营理念、做绝对收益、创一番事业等,是他们加入私募创业的理由。市场人士分析,财富管理行业的大机会、市场进入底部区域、私募机制更加灵活等因素也影响“公奔私”潮,当前的热潮或预示着市场乐观前景。实际上,不少基金经理表示当前要耐心等待市场布局机会。
今年“公奔私”再掀高潮
机构看好当前市场时机
尽管今年市场震荡强烈,但明星基金经理“公奔私”却再度掀起热潮。10月17日,由汇添富原基金经理雷鸣创立的上海润时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在基金业协会完成备案,在基金行业从业近15年,雷鸣正式开启创业道路;7月15日,宝盈基金原明星基金经理肖肖创立的海南上善如是私募基金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也完成了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备案。
同时,今年中欧基金原明星基金经理周应波创办了上海运舟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兴证全球基金原副总经理董承非“公奔私”,加盟睿郡资产;华安基金原权益投资总监崔莹、易方达原基金经理林森也在今年“奔私募”,和鹏华基金原基金经理张航等,一起创立了勤辰资产。
“今年以来,公募基金经理离职持续增多,截至10月19日,已有245位基金经理离职,包括公募元老以及多位明星基金经理纷纷转战私募。”于翼资产的一位基金经理分析,从历史上看,“公奔私”曾出现过三次高潮,分别在2007年、2010年、2015年,基本与牛市时间相吻合,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或许可以对后市乐观一些。
金斧子投研中心也持类似观点,复盘历史上几次“公奔私”的节点,可以发现,这些公募基金经理往往在市场低位时选择离职,进入私募开始发行自己的产品,不久二级市场出现“牛市”行情,这些提早转型的基金经理可能就会迎来事业的新高峰。“我们认为这也是市场即将迎来底部的信号。”
但是,招商证券金融产品研究首席、研究咨询部执行董事贾戎莉认为,过去三年,A股市场的繁荣牛市使得很多基金经理业绩表现亮眼、规模大幅攀升。与以往的每一轮牛市类似,不少公募基金经理出于职业目标或个人发展,选择成立自己的、或加盟已有的私募公司。“公奔私”浪潮如期而至,今年并无例外。“唯一的区别是过去几年强烈的赚钱效应之下,市场对明星基金经理的关注度和投入度,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员梅慧娟称,“公奔私”一般出现在牛市,比如历史上能够形成“公奔私”热潮的2007和2015年,其他的时间段则更多和市场关系不大,更多是基金经理个人的选择。
格上富信产品总监崔波说,实际上,公募基金一直都在为私募行业大量输送人才,这样的进程在近几年一直在加速,尤其是明星公募基金经理中有不少人选择创立私募。而同样“奔私”的行为在不同的市场背景下拥有截然不同的起点。近期市场低迷,指数在低位震荡,很多行业乃至优质个股都拥有了较高的投资价值。从长期收益率的角度,是一个性价比较高的进入时点,也是一个好的“奔私”时点。
践行绝对收益理念、创一番事业
私募机制更灵活吸引基金经理
记者采访了多位“公奔私”基金经理,希望更纯粹做投资、实践绝对收益、经营一番事业等,是他们选择加入私募创业的理由。
承泽资产CEO曹雄飞认为,市场点位的高低不是选择“公奔私”的重要因素,市场较差时,不利于募资但是有利于后期的投资业绩,对于更在意组合绝对收益而不是管理规模的管理人来讲,是较好的选择。“8年多前,选择离开公募基金创业,仅仅是想尝试一下资产管理人的另一种生活方式,希望更加单纯地进行投资研究工作,更加好地实现自己的投资理念。”
润时基金合伙人雷鸣坦言,基金经理管理基金时间比较长,管理规模到了一定程度之后,无论是投研还是客户经营等方面,他都会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他希望能更加纯粹做投资,更多把投资当成一项长期事业来经营,而不仅仅是一份工作。大的平台的基金公司有很多优秀人才,不可能要求大平台去适应某个人的想法;而且大平台虽然有很多支持,但对于基金经理来说,管理规模和产品数量到一定程度,工作压力也会越来越大。“所以尽管创业、从头开始运作一家私募公司不容易,比在公募时要承担更多,但如果能够团结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创立一番事业,是比较愉悦的。”
前述于翼资产的基金经理说,“我在2021年离开公募,加盟私募公司,当时选择私募的初衷是看到私募行业的蓬勃发展,目前私募基金总规模已达20万亿,由于高净值客户群体的投资理念更加完善,也更契合价值投资的长期主义,是更好的一个发展平台。”
还有,华夏未来资本称,作为亲历公募基金发展壮大的第一批基金经理,很早就观察到基金赚钱、而基民不赚钱的现象,因此希望能够创造一个追求长期绝对收益、净值走势相对稳健、持有人能够安心持有的基金产品,私募基金的商业模式比较好的符合这一目标。“近期,股票市场走势偏弱,同时‘公奔私’现象有所增多,综合经济基本面、流动性和估值水平,在目前市场位置上成立的私募产品,有更大概率获得较好的长期收益率。”
“公奔私”浪潮让不少绩优基金经理进入私募行业,关于“奔私”的原因,私募排排网财富管理合伙人汪普秀分析,一是看好未来权益市场的行情和大的投资机会,市场在历时近两年的回调后,进入相对底部的震荡区域,基金经理在市场底部震荡时加盟私募并发行产品,有较高的安全边际;二是当前私募行业规模已破20万亿,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制度更加规范化,而公募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很难对优秀人才进行有效激励,很多基金经理认为“奔私”之后可以更好践行自己的投资理念;三是大多“公奔私”基金经理积累了优秀的历史业绩以及稳定的客户群体,拥有良好的基础。
雪球副总裁夏凡表示,长期以来不少公募明星基金经理入驻私募,有几个原因:私募投资策略更加灵活,投资限制更加宽松,适合基金经理发挥己之所长;对比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经理话语权更大,可以更好的实现投资决策;考核激励方面,私募基金经理在多方面具备优势和前景。
崔波也说,私募的投资范围更加广泛,仓位管理更加灵活,基金经理可以利用更灵活的金融工具来进行投资,对应不同的市场可能会更加游刃有余一些。当然,基金经理“奔私”以后在与之前相比同规模的绝对收入上,会比公募时期会多一些,这也激励基金经理更好为投资者做出满意的答卷。
基金经理:耐心等待市场机会
实际上,不少“公奔私”的基金经理比较看好当前市场布局时机。
运舟资本投资总监周应波最近在月报中表示,2021-2022年是“宏观大年”,宏观变量的预判对做好投资至关重要,一些延续了10年、20年乃至几十年的时代的Beta,都或多或少发生了变化,确实需要根据这样的变化,来调整对一部分行业乃至整个经济体发展方式和节奏的假设。
雷鸣坦言,当前现在市场并不缺钱,缺的是信心。虽然受疫情影响,但是横向全球去比较,中国制造业很强,工程师红利明显,市场潜力很大。“因此我们要对市场有信心,不用再悲观,机会是跌出来的。”
于翼资产基金经理表示,7月以来A股市场跌幅较大,主要在美国加息的背景下,投资人对于权益资产的担忧加剧。“我们认为海外利空因素如期落地,短期市场关注点将转回国内,而目前国内的宏观环境明显好于今年4月。但从指数看,目前沪深300已跌至3661点,跌破4月的年内低点。同时,从估值角度看,A股目前破净股比例超过12%,接近2008年经济危机的历史大底位置。悲观预期已经反应的比较充分,随着美联储加息落地,A股或已进入布局区间。”
从投资上来说,周应波称,倾向于保留大部分子弹到机会更明确时伺机而动。一是立足稳定需求,更重视计算机、医药等更多以确定性内部需求为主的行业;二是对储能、电动车、光伏等快速增长行业的景气变化密切跟踪,更多关注其中的新技术、新材料类投资机会;同时,也会耐心等待疫情、外贸、能源等领域的重大假设变化,在相关行业中寻找机会。
雷鸣认为,从大方向上来看,第一,大制造业里面的公司有优势,后面随着经济起来,有些股票会先涨起来;在商业竞争格局很强的领域,因为跟传统经济相关的行业已经跌了两年,有可能出清了,可以关注。第二,从大的安全可控的角度来讲,自主可控方向的很多企业基本面比较强劲,竞争格局也很清晰,这里面也有不少机会。第三,随着近几年新能源的快速发展,整个能源体系发展到一定程度,与这一复杂体系相配套的、适应新能源发展特点的一些新领域的机会会出来,比如新能源消纳、能源管理系统等。还有,消费方面,高端白酒和一些细分领域出来的新品类和新公司值得重点关注。
从配置板块来看,于翼资产基金经理表示,在海外经济不确定性增强的背景下,内需的确定性和关注度都在提高,所以对于医药等前期调整比较充分的板块,可能已经开始进入可以重点关注的区间。老龄化带来的长期内生需求叠加医疗新基建的政策发力使得该板块的持续性有比较大的空间。同时电子、计算机等今年以来跌幅居前的板块,可能在市场反弹的过程中具有更强的弹性。
“公奔私”为行业带来积极变化
中国基金报记者任子青
今年以来,市场掀起了新一轮的“公奔私”潮。继顶流基金经理董承非、周应波、林森相继转战私募后,近期又有多位公募背景的基金经理先后设立私募,备受市场关注。受访私募认为,“公奔私”这一现象加快了资管行业的发展,在人才流动、公司治理、行业发展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奔私”后积极搭建投研团队
始终坚持投资者利益至上
一般而言,在私募成立之初,团队搭建是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今年8月份刚刚成立的润时基金,目前有两位合伙人,该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总经理正是原汇添富百亿基金经理雷鸣。
对于公司未来发展规划,润时基金合伙人雷鸣称,希望未来可以汇集一群价值观一致、能力突出的朋友一起创业,共同分享公司成长的过程和经历。长远来讲,润时基金的发展愿景是成为一家客户广泛认可、员工引以为傲的平台型私募。
雷鸣强调,无论是公募还是私募,从跟客户之间的关系来讲,本质上都是一种信托责任,唯有信任才能托付。追求客户利益至上,这是资产管理行业之本源。投资的本质是为客户创造价值。过去在管理公募基金的一些做法,本质上跟管理私募的内在要求也是一致的。比如,坚持客户利益第一,不以规模为导向。再比如,管理任何一只新产品,坚持建仓期间积累安全垫的做法,这样风险可控客户体验也更好。另外,坚持每个投资的公司和行业自己独立做研究,不依赖于外部,这样基金经理才能有自己见解,不断积累对公司和行业的认知。
同样拥有公募背景的华夏未来资本表示,创业做私募之后最重要的就是不忘初心,始终以持有人的长期利益为考量目标。观察这些年来的行业发展,每个阶段都有耀眼的新星出现,但很多都是一闪而过。投资是一场马拉松,想要基业长青,知易行难。
据了解,于翼资产自2016年成立以来,投研团队不断壮大,目前有5位基金经理,6位研究员,主要覆盖科技、医药、消费、周期四大板块。从投研团队的背景看,有一半都是来自于公募基金,拥有十多年的从业经验,对市场都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历史业绩也十分优秀。
于翼资产的一位基金经理表示,公司始终以“为客户创造绝对收益”为目标,认可与客户长期利益共存是最佳经营方式。注重基金经理个人的能力边际、公司整体的能力边界以及团队的协作能力,在自己能力圈内为客户创造收益,并不断持续扩大自己的能力圈,为更多客户提供服务。
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公募在产品设计、考核周期、激励机制等方面都受到一些限制,相较而言私募平台的包容性更好。上述基金经理表示,从投研结构来讲,公募基金的人员梯队更加复杂,私募基金相对更加扁平化,一方面有利于投资研究的跨行业拓展,另一方面也对投资人员的勤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雷鸣表示,在当前信息传播异常迅速的环境下,市场越来越有效,严重滞后的基本面趋势投资,会受到市场的严厉惩罚。很多时候,某个领域到市场关注度空前的时候,基本上是赚不到钱的。投资真正考验和依赖的是前瞻性的深入研究和判断的能力,而不是靠信息差去赚钱。
北京某知名私募负责人认为,私募和公募最大的不同体现在投资业务上。首先,公募基金投研平台通常大于私募,其投研团队、交易和风控团队人员数量远比私募多。相对应地,公募基金投研可利用的资源支持在规模上要远远多于私募。其次,由于受到的监管框架与公募基金存在差异,私募基金的投资管理更加灵活,投资策略更具特色和创新性。最后,由于私募基金产品本质上必须与合格投资者实现风险高匹配关系,因此私募机构的投资经理与投资者之间,需要建立更加紧密且深入理解、信任的关系,这对于投资经理与投资者近距离的直接沟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公奔私”带来诸多积极变化
提高行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不少私募人士认为,“公奔私”这一现象加快了资管行业的发展,在人才流动、公司治理、投研体系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雪球副总裁夏凡表示,“公奔私”给大资管行业带来了更好的人才流动和竞争机制,给不同类型的资管人才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从而加快了资管行业的发展。公募基金作为国内二级市场投资专业化程度最高的金融机构,有完善的投研人员培养方法和过程,但由于公募基金的投资限制和业绩考核机制,限制了部分投资经理发挥其个人投资理念的操作。而私募基金的限制相对较少,且有“业绩报酬”的存在,使得大量公募基金经理离开公募基金选择自行成立或者加盟私募基金,追求更彻底地实现自己的投资理念、更高的成就感与价值感以及更高的收入,这为一些基金经理提供了职业生涯的新方向与新高度。
格上富信产品总监崔波表示,私募基金十年来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公募领域的人才输送。公募行业不仅仅为私募领域输送了一大批优秀的基金经理,还输送了非常多优秀的投研人员。这些基金经理不仅把在公募多年积累的成熟的投资方法论带给了私募,同时也把公募行业严格的管理规则带给了私募,助力了私募行业向着更加规范、透明的方向发展。对于公募基金而言,为了留住优秀的基金经理,公募领域也在不断的革新自己的激励机制,使得基金经理能够更心无旁骛的专注投资。
“主要是公募为私募带来了成熟的基金经理。”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员梅慧娟表示。华夏未来资本也认为,公私募行业能够起到互补的作用,人员的流动、理念的交锋有利于提高行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招商证券金融产品研究首席贾戎莉指出,对私募基金而言,“公奔私”基金经理为私募行业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尤其是拥有优秀的投资管理能力和广泛的行业美誉度的基金经理,在实现自我理想的同时,有了更广阔的市场、更灵活的机制来服务投资人、创造相应的社会价值。对公募基金而言,“公奔私”的现象也对基金公司改善公司治理、提升文化建设、重视投研人才、优化产品运行、聚焦投资者感受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于翼资产的一位基金经理对此也深有体会。他表示,经过行业25年的发展,基金经理人数快速增长。随着公募行业的发展与成熟,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对行业的认可度与信心的提高,在职人数整体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行业内人才快速扩容。在公募快速扩容的同时,部分业绩优秀的基金经理选择进入私募行业,有利于将公募更规范的运作模式带入私募行业,提高行业整体水平。而高级人才的有序流动是资管行业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对于大资管行业的产品创新、管理方法提升都有非常大的帮助。
“公奔私”募资分化大
静默期延长保护投资者
见习记者 赵心怡 中国基金报记者 刘明
“公奔私”浪潮再起,明星基金经理的相关动态和“奔私”后的募资销售情况往往是市场关注的重点。在今年市场相对较弱的情况下,基金经理的募资销售情况也参差不齐,而随着“奔私”静默期的延长,原公募和私募投资者的利益得到更多保护。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新规对“公奔私”静默期延长到一年,基金经理“奔私”受到一定限制,也会进行更慎重考虑。对于有志于私募的基金经理,这种现象依然会持续。不过,个人系公募,或许也会成为不少基金经理的选择。
“公奔私”引关注
募资受多重因素影响
明星基金经理“公奔私”的动态往往会成为多方关注的焦点,受访者普遍表示对于基金经理的考察角度是全方位的,并不仅局限于过往业绩。招商证券金融产品研究首席、研究咨询部执行董事贾戎莉告诉中国基金报记者,一直对“公奔私”的基金经理保持密切关注与研究。
贾戎莉表示,在优选推荐的私募基金中,不少是“公奔私”的基金经理,这些基金经理的表现整体是符合定位和预期的,尤其在今年以来的市场考验下,普遍表现相对稳健,长期而言风险调整收益突出。
贾戎莉称说,“公奔私”的基金经理有较充分的投资业绩记录、定期报告等信息披露,且通常而言投资策略会更加规范、成体系。但公奔私并不必然意味着基金经理可以轻易复制此前的业绩。转型后的基金经理需要面临绝对收益目标、回撤管理等一系列新的挑战。她还表示:“从尽调考察的视角来看,我们会关注基金经理的风险调整收益、业绩一致性、稳定性、投资理念、投资策略与组合风格、风险管理、公司治理与投研架构等具体要素。”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员梅慧娟也表示,公奔私的基金经理有公开业绩和更多公开数据,可以提前研究了解。最难的是离开了公募投研资源是否还能继续曾经的辉煌。
格上富信产品总监崔波向也告诉中国基金报记者,“公奔私”的基金经理一直都是他们关注的重点,如近期正对前易方达基金知名基金经理林森奔私后的产品进行销售推动工作。崔波表示,一些管理公募时间很长的基金经理,往往都穿越数轮牛熊,为奔私后的投资打下了相对坚实基础。
雪球副总裁夏凡也表示,因为“公奔私”管理人往往具备更完备的投研体系,更全面的市场理解力,更体系化的风控纪律,所以雪球的私募团队也长期关注策略清晰、业绩稳健、投研能力突出的“公奔私”管理人。
受到市场整体环境和行情影响,今年“公奔私”后的明星基金经理募资情况差异巨大,从几亿元到百亿元不等。针对这种情况,多家机构相关负责人普遍认为影响募资情况的因素来自多方面。
私募排排网财富管理合伙人汪普秀认为,影响销售情况的主要因素有三个。首先是基金经理本人过往从业经历与业绩表现带来的市场影响力大小,业绩持续优异的基金经理其市场号召力自然强,本身具备庞大的客户流量,自然发行量大。其次,选择好的发行时点对基金的募集起到关键作用,一般市场向下调整期募集资金非常困难,而在大幅调整后的底部震荡区间和市场反弹期对基金发行有比较积极的推动作用。最后,在发行渠道的选择上,尤其大银行和大券商发行能力不容小觑,其市场影响力超过了绝大多数的募资机构。
梅慧娟表示,募资情况一方面要看基金经理自身的流量效应和客户积累,另一方面也要看私募的渠道能力,这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当然,能在整体弱市下募集到足够量的基金一定是信任积累的一定体现。夏凡也表示,募资情况和基金经理在公募期间的名声、管理规模,产品发行的市场时点,公司运营发展策略等相关。
新规延长静默期
“公奔私”有了新变化
今年5月,证监会发布新规,规定基金经理等主要投研人员在离职后1年内不得从事非公募基金投资管理等工作,该规定被业内视为对“公奔私”的限制。新规过后的业内发生了变化,未来“公奔私”的发展趋势又如何呢?
对于新规带来的变化,贾戎莉表示:“静默期的设置有助于基金管理工作的妥善交接、老产品的平稳过渡以及必要的投资相关的信息保密,本着为投资者负责和公平交易的原则,是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的。”
崔波则认为,新规对静默期延长的规定更多的考虑是出于对投资人的保护。“公奔私”对于基金经理而言毕竟是要换一种身份重新开始,新的公司、新的投研团队、新的投资人结构,这些都需要基金经理花时间重新梳理。而且也避免了基金经理将在公募的持仓直接平移至私募,造成对原公募产品和未来私募产品的投资人的不公平。
也有认为新规将对公奔私有一定影响,梅慧娟表示,公奔私的限制、基金经理对创业的认识、自身资源、市场行情等都会影响公奔私的数量和速度,预计今后基金经理公奔私会更加谨慎;但公私募之间本身仍是自由流通的,一定仍会持续。夏凡说,新规对奔私提出了更高约束,但不会完全阻断投资经理从公募向私募的转向。
夏凡表示,个人系公募的发展也值得关注。夏凡说,类似睿远基金陈光明,泉果基金王国斌这些投资老将,在规划自己新的事业方向时选择了注册"个人系"公募的方式,通过发行资产管理计划的方式进行私募模式产品的募资,也同样可以赢得市场的关注和认可。
对于“公奔私”的接下来的发展方向,贾戎莉从四个具体方面进行了详述。她认为,未来居民、机构的资产配置需求仍有巨大空间,私募行业的发展方兴未艾,“公奔私”趋势或许仍会持续。就发展方向来看,预计会围绕这几个方面的变化展开:一、从追求规模到追求质量。二、从相对收益目标到绝对收益目标。三、从单一资产投资拓展到多资产配置、多工具表达。四、从资产价格的方向性收益来源涵盖至多空、对冲、套利、波动率、非线性等多样化收益来源。
2022-10-25 00: 10
2022-10-24 19: 42
2022-10-24 17: 50
2022-10-24 17: 30
2022-10-24 15: 48
2022-10-24 12: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