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勒整理一些脱水版内容,大家可以先看看。详细的在后面。
1、优化调整,是过去两年多以来一直坚持的一个工作节奏和风格。不断优化疫情的防控举措,不是放松疫情防控工作,而是强调更加科学精准,强调更加与时俱进。
2、每一次我们对防控措施的优化调整,都是十分审慎的,也是经过专家科学论证的,确保积极稳妥、风险可控。
3、取消了对于密接的密接的判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地集中流行病学调查人员的精力和时间,来把风险地区和密接人员的有关调查和风险管控的工作做的更好,能够用更小的代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把疫情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平衡好我们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4、密接从“7+3”改成了“5+3”的原因:
评估发现,密切接触者3天内检出阳性比例是81.4%,4天达到90.1%,5天达到94.5%,7天达到99.7%。根据这些结果,将隔离期限进一步优化到“5+3”。同时,因为奥密克戎的最长潜伏期是8天,所以我们采用的是“5+3”。
5、少了2天集中隔离,这2天可以省出约30%的集中隔离资源。
6、密接的密接不判定了的原因:
次密接的阳性检出率很低,大概是3.1/10万,也就是10万个人里面有3个人。通过及时判定并且管控密切接触者,能够降低次密接的阳性率。根据这个情况,次密接不去管、不去判,可以节约很多服务保障的资源。我们出台公共政策,就要两害相权取其轻,所以不再判定次密接。
7、取消中风险区的原因:
中风险区的阳性检出率为3/10万,刚才说的次密接是3.1/10万。我们觉得有风险,但是不大。同时,中风险区划了以后,管控的人员比较多,也消耗防疫人员。在这种情况下,也是两害相权取其轻,决定取消中风险区。
8、高风险区外溢人员7天集中隔离调成7天居家隔离的原因:
外溢人员的风险经评估以后大概是4.9/10万,但是这些人均在风险区域划定后7天内检出。
9、闭环管理作业的高风险人员,从原来的7天集中隔离改成5天居家健康监测的原因:
这次发现在闭环管理的高风险人员,如果严格执行闭环管理措施,这些人他的阳性感染率很低,只有1.6/10万,比刚才说的中风险和次密的还要低。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觉得可以调整成5天居家健康监测。
10、针对货车司机在各地受到不同程度“层层加码”的影响,有五个严禁。
严禁擅自关停关闭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和限制运输服务;
严禁以车籍地、户籍地为依据,或有涉疫地区行程为由限制货车通行;
严禁“一刀切”限制封闭区域末端配送,切实打通配送“最后一米”;
严禁实施“静默”或封控管理的城市一律限制货车进出,要采取有效措施保障重点生产生活物资运输、重要物流枢纽集疏运等货车车辆顺畅通行;
严禁以等待核酸检测结果为由限制货车通行,严格落实“即采即走即追”要求。
11、成立整治“层层加码”工作专班
各地已经成立了整治“层层加码”工作专班,我们每天都在进行调度,对于各地网民、人民群众反映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积极有效的回应,转交给有关地方来予以推动解决。
12、进一步加强对群众的宣传工作,尽可能做到人人知晓、理解,只有群众参与到我们的疫情防控工作中,才能凝聚磅礴力量,才能得到群众长期支持。
群众掌握了政策、理解了措施,也能够很好地去监督这二十条优化措施的落地,能够形成良性的互动局面。
13、导致入境以后首次核酸检测阳性Ct值大于等于35的人群,既往感染的比例是非常高的,这样我们调整了入境人员阳性检出的判定标准。
14、最近有些地方出现了对于一些有基本医疗服务需求的人员,没能够及时救治的情况,案例十分令人痛心。在院前医疗急救方面,特别是一旦发生疫情,一定要对日常需要,保证充分车辆,充分人员。一旦有需要,要迅速开车。不能因为疫情防控为了达到“零风险”就推诿拒收患者。
15、这一年来,发现的奥密克戎变异株将近400种,但这些变化都是量变,没有质变,其传播力、免疫力逃逸能力明显增加,平均潜伏期缩短,现在不到3天,而且症状相对比较轻,重症和病死率相对比较低。
15、新的优化防控二十条措施措施发布之后,是不是意味着第九版的防控方案就不再执行了?
优化措施未提及的都是按照九版来执行的。我国的防控实践证明,第九版防控方案是科学、有效的,二十条优化措施是对九版方案的优化完善,除了二十条优化措施以外,其他九版方案的要求都要继续不折不扣落实好。
16、以后是否会逐步取消集中隔离这一做法?
并不是说集中隔离作用必要性在降低。未来随着病毒的不断变异,对这个疾病的认识不断深入,以及整个国内外疫情形势变化,我们也不排除再对我国隔离措施进行进一步的优化调整。
17、每一次我们对防控措施的优化调整,都是十分审慎的,也是经过专家科学论证的,确保积极稳妥、风险可控。优化之后的举措能够明显缓解各地疫情处置当中遇到的一些瓶颈和障碍的问题
18、对于防控的重点仍然还是人口密度比较大,人口集中的大城市的疫情防控,难点是这些措施怎么样落实好,把各项防控措施能够做实做细、落实到位,这是重点和难点。
19、绝不能说有了二十条措施而放松严防严控,也不能因为严防严控对二十条优化措施再进行“层层加码”“一刀切”或者简单化。那样的话,再好的方案、再优化的措施,也换不来好的防控效果。
20、加强医疗资源建设,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症床位准备,增加救治资源,加快相关药物和医疗设备储备等。请问,这些措施是否意味着不久的将来会全面放开?要全面放开还需要做哪些充分的准备?
加强各方面的资源储备,包括人力、床位、药物、疫苗,这是一个综合性的防控安排,目的就是统筹好疫情防控和日常医疗服务保障之间的关系。
目前我们国家的医疗床位经过这些年的有序发展,每千人口的医疗床位达到6.7张,每10万人口的重症医疗床位才不到4张,这些指标与发达国家之间还是有不少差距的
无论是应对传染病还是其他自然灾害带来的次生健康问题,也包括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都需要做好医疗资源应对方面的能力储备。所以现在提高重症资源、医疗床位的配置,不仅仅是服务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也可以用在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过程当中。
以下是发布会的实录内容。
“生命至上、人民至上”,这是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这个执政理念不仅仅是要贯穿在疫情防控的具体过程当中,也要体现在我们日常诊疗服务的各个环节的组织当中,所以一方面“疫情要防住”,但是老百姓日常的诊疗需要,也要给予相应的安排,做出积极的回应,不能够因为疫情防控的理由推诿、拒收患者。对刚才您提到的这个问题,可以区分这么几类情况来进行相应的安排。
一是已经发生疫情的地方,比如小区、村庄,也就是有高风险疫情的地方,一定要建立在应急处置状态下的医疗服务运行相应的安排机制,也就是说,我们要了解在高风险地区的这些居民,有哪些特殊的就医需求。比如有哪些高龄老人,有哪些人是合并基础性疾病,小区、村庄当中有没有孕产妇,有没有一些需要进行持续照料的透析患者,做到心中有数。在了解底数的情况下,要及时对他们在疫情处置过程当中的就诊做出相应的安排。在这方面,我们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比如说在已经发生疫情的地方,可以通过安排黄码医院,也就是对于风险人员就诊有相应的保障和渠道,各地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做法,关键就是要真正落到实处。另外,对这些健康敏感人群要建立台账,对他们的需求要随时做出响应,特别是看病就诊方面,要有绿色通道,既能够让他们第一时间到医疗机构就诊,也能够在完成医疗处置之后顺利返回社区。
二是更加科学精准做好医疗机构本身疫情防控工作。医疗机构是接诊患者的,在发生疫情的地方难免会有阳性感染人员到医疗机构就诊,一旦具有感染风险的人员去就诊,这样的环境有可能产生风险。因此,需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对于患者到访的环境进行终末消杀。但是,医疗机构发生这样的情况以后,不能简单的一封了之、一关了之,还是要讲究科学精准,要进行风险研判和评估。一旦做完了终末消杀,评估这些风险已经得到了有效管控,应该在第一时间恢复这些医疗机构的日常诊疗秩序,不能够说因为有阳性感染者到访,就持续关闭、关闭很多的科室,关闭很长的时间,这样往往就会影响到其他患者看病就诊的机会和服务安排的问题。
三是要对一些重点人群做出更加精细的安排。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情况下,要把服务工作做的更细、更加具体。对于辖区内患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群、孕妇,还有一些需要持续放化疗、透析的患者,都应该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了解他们的状况。另外,对慢性病、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要保证他们的日常用药需求,不能因为疫情中断药品供应,这样也能够使得这些慢性病患者有一个合理的安排,使得他们的医疗服务能够得到及时响应。
四是进一步充实院前医疗急救力量。在院前医疗急救方面,一旦发生疫情,一定要保证充分的车辆、充分的人员,一旦有急诊方面的需要,要迅速派车。在这里也特别强调一下,不能因为疫情防控,为了达到零风险,就推诿、拒收患者,“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针对所有情况的,所以对于这部分的急诊需求,应该保证相应的工作力量和服务资源。
五是加强集中隔离点管理。在二十条优化措施发布之后,密接人员将作为重点风险人员进行隔离管理,进入到集中隔离点虽然新的方案缩短了时间,从原来的“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改为“5天集中隔离管理+3天居家隔离管理”,在隔离点上的这段时间,可能也会遇到一些有医疗服务需求的人员和情况,这就要求集中隔离点要及时了解和排查处于集中隔离状态的人员,到底是什么样的健康状况,比如有没有基础疾病。另外,在每天的健康监测过程当中,除了要了解他们的体温、核酸状态以外,也要了解他们有哪些身体方面的不适应,要及时做出医疗服务安排,避免小病拖成大病,小病拖成重症,一旦搞成重症以后再送到医疗机构就诊,就诊的难度也会加大。
对于这五种场景下老百姓的医疗服务和就诊安排,都应该及时的关注和给出相应的安排,使得在疫情处置过程当中能够有效保障好居民看病就诊和用药的基本需求。谢谢。
9、优化防控的这二十条措施和第九版防控方案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新的措施发布之后是不是意味着第九版的防控方案就不再执行了?谢谢。
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近3年的时间,国家层面先后出台了9版方案。我们的第一版是2020年元月15号出的,第二版是元月20号,第三版是元月28号,光元月份就出了3个版本。第四版是2月6号,第五版是2月21号,第六版是3月7号,第七版是9月11号,第八版是2021年5月11号,第九版是今年6月28号。
每一版的出台都是根据我们国家的疫情形势来做动态调整的。实际上一直是在“小步走、不停步”,因时因势、审时度势、实事求是地在进行动态调整。病毒在变,我们对病毒的特点和疾病的认识也在变,措施也跟着变,这些版本越来越科学,越来越精准,每一版防控措施的制定都是基于新冠病毒的潜伏期、传播力、致病力等病原学和流行病学变化和国内外最新疫情的形势,在总结历次本土疫情防控工作的经验教训基础上,结合我国防控策略和目标,集聚防控政策研究多领域专家的智慧来进行实时调整。事实证明,每一版方案都经受住了时间检验,取得的成就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优化防控工作这二十条的制定出台同样也不例外,是经过实践和试验得出的。第一版到第六版防控方案针对的是原始株。第七版主要是针对阿尔法株等,第八版针对的是德尔塔株,第九版主要是针对奥密克戎。奥密克戎从最开始的BA.1、BA.2,到BA.5.5、到BA.2.76,到现在的BF.7,虽然都叫奥密克戎,但它一直在变。奥密克戎这个病毒全世界首次发现在2021年11月11日,这一年来,发现的奥密克戎变异株将近400种,但这些变化都是量变,没有质变,其传播力、免疫力逃逸能力明显增加,平均潜伏期缩短,现在不到3天,而且症状相对比较轻,重症和病死率相对比较低。同时,考虑到全球疫情仍然处于高流行和冬季季节影响等因素,结合今年7、8月份我们对第九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实际评估和近4个月的实战经验,经过研究论证,对第九版方案的部分措施进行了优化,形成了二十条措施。除了优化这些措施,其他的措施仍然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的措施执行。比如,风险区原来是高、中、低,现在是高和低,高风险区的防控措施仍然是“足不出户、上门服务”,在二十条里面没有具体写,是因为九版方案有明确规定。优化措施未提及的都是按照九版来执行的。我国的防控实践证明,第九版防控方案是科学、有效的,二十条优化措施是对九版方案的优化完善,除了二十条优化措施以外,其他九版方案的要求都要继续不折不扣落实好。
在这儿我要特别强调,严防严控疫情和优化调整措施,必须合在一起“两手同抓、两手同发力”,因为防控方案是优化措施的前提,而优化措施是防控的重要手段,所以必须要两手同抓同发力,绝不能说有了二十条措施而放松严防严控,也不能因为严防严控对二十条优化措施再进行“层层加码”“一刀切”或者简单化。那样的话,再好的方案、再优化的措施,也换不来好的防控效果。谢谢。
10、我们注意到此次防控措施的优化将多处集中隔离的要求进行了调整,请问这是否意味着集中隔离的作用和必要性在降低?以后是否会逐步取消集中隔离这一做法?谢谢。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种新发传染病,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疫情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事件”仍然还没有终止,对于这样一种新发传染病,从它的危害角度,我们对于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密接人员实施集中隔离,这个措施是对于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非常重要的环节,在近三年的抗疫实践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然,这次二十条优化措施对于密接、高风险区溢出的人员,以及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缩短了集中隔离期限,或者由之前的集中隔离调整为居家隔离或者健康监测,这样的调整是基于我们对病毒新的特点,以及前期边防控、边研究、边总结、边优化的实践,在基于数据、证据的基础上做出的,并不是说集中隔离作用必要性在降低。未来随着病毒的不断变异,对这个疾病的认识不断深入,以及整个国内外疫情形势变化,我们也不排除再对我国隔离措施进行进一步的优化调整。谢谢。
11、我们注意到二十条措施当中,包括加强医疗资源建设,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症床位准备,增加救治资源,加快相关药物和医疗设备储备等。请问,这些措施是否意味着不久的将来会全面放开?要全面放开还需要做哪些充分的准备?谢谢。
刚才我已经提到了,我们国家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并且老龄人口众多,需要关心关爱的脆弱人群的基数也比较大。我们国家又面临着发展既不充分也不均衡的问题,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差异比较大,就医疗卫生服务的资源来看,我们总量上也是相对不足的,目前我们国家的医疗床位经过这些年的有序发展,每千人口的医疗床位达到6.7张,每10万人口的重症医疗床位才不到4张,这些指标与发达国家之间还是有不少差距的,这就是我们的国情,也是卫生方面的实际情况。所以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我们一直强调要加强能力建设,要加强各方面的资源储备,包括人力、床位、药物、疫苗,这是一个综合性的防控安排,目的就是统筹好疫情防控和日常医疗服务保障之间的关系。另外,我们在定点医院、亚定点医院和方舱医院的建设方面,都作出了一系列规划,也提出了一系列设置要求。比如说,我们在今年6月份专门提出了应对奥密克戎较大规模疫情的若干措施。二十条防控措施、今年6月28号印发的第九版防控方案,就是基于我们对奥密克戎较大规模防控实践的新认识。
所以加强能力建设,既是我们高质量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需要,也是疫情防控过程中医疗救治的需要。我们把疫情防控中预防感染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是由新时代党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所决定的,“预防为主”是我们新时代党的卫生健康方针中的一句要求。所以,我们才能够赢得尽可能少的人感染、尽可能少的人发展成重症、危重症,更少的人才在偶然的合并基础疾病且在高龄情况下出现死亡的极端情况。这些成绩的取得,是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的综合性成效,不是单纯通过一地一时的努力所赢得的。另外,我在参与各地疫情处置的过程当中也深切体会到,疫情防控所取得的成效,都是发挥了党的领导优势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所以大家也不要认为现在奥密克戎疫情很轻微,实际上背后是各级防控工作人员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我们守在了预防的前线,对于后端的诊疗才能够减少相应的压力。另外,一旦一个县、一个区发生疫情,我们往往是以一个地市级城市作为基本应对单元,甚至在有些地方是动用全省的力量,大家相互支援、相互支持,有的时候国家还要派出工作组和重症专业的专家,集中全国的力量来帮助受疫情侵袭的地区度过诊疗方面的挑战和重症患者救治的难关。这样的例子很多,在过去的报道中,我们成功救治了很多有基础疾病的、高龄老人,同样我们背后也是付出了非常艰辛的努力,至少是一个地市乃至一个省资源集成的结果,甚至还包括国家级专家的共同努力。
无论是应对传染病还是其他自然灾害带来的次生健康问题,也包括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都需要做好医疗资源应对方面的能力储备。所以现在提高重症资源、医疗床位的配置,不仅仅是服务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也可以用在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过程当中。要进一步提升在重大疫情方面的早期预警能力、风险研判能力、流行病学调查能力,当然也有很重要临床医疗救治,尤其是重症救治的能力。除了九版防控方案以外,国家又发布了九版诊疗方案,主要是在临床方面,我们也发挥自己的优势,中西医并重,来应对好新冠肺炎疫情方面的挑战。
总的来说,我们要建设符合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求的,并且能够适应公共卫生安全形势的强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今后我们还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按照“走小步、不停步”,根据病毒变异的特点和临床治疗的实践认识,以及我们国家防控能力的改善和提升,来因时因势优化完善和调整防控举措,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谢谢。
12、本次措施优化强调,全员核酸只在疫情底数不清的时候开展,要求纠正“一天两检”甚至“一天三检”等不科学的做法。请问,这些调整是否和常态化核酸检测要求冲突?未来的核酸检测应该怎么做?是否考虑适当增加抗原检测来替代核酸检测?谢谢。
作为新冠疫情处置的第一个关键要素,就是要做到早发现,监测预警是非常重要的。第九版防控方案明确了常态化核酸检测的要求,要开展人、物、环境多渠道的监测预警,这里包括医疗机构就诊人群的监测、风险职业人群的监测、重点机构和场所人群的监测、社区管理人群的监测,以及集中隔离场所和医疗机构和进口物品、环境、药品、病毒基因等8个方面的监测,这些都是基于我们从2020年以来整个新冠疫情防控的具体工作和实践总结、凝聚而成,操作性强,能够指导各地做到疫情的早发现。
另外,一旦发生本土疫情,什么时候开展区域核酸检测,在第九版防控方案里也明确提出,当发生疫情以后,基于流调研判,明确传播链清晰,没有发生社区传播,这时候是无须开展区域全员核酸检测,只需要对风险区域和重点有感染风险的人员,根据流调研判,对这些人员进行核酸检测,开展快速的疫情处置。如果疫情发现得比较晚,经流调研判,存在源头比较多、传播链比较复杂、涉及的风险流动人员比较多、存在广泛的社区传播风险的时候,这时候再开展区域核酸检测。在第九版防控方案也具体明晰了对于特大城市和省会级城市、一般城市和农村在什么情形下启动核酸检测,怎么样开展区域人员核酸检测,以及如何终止,都进行了明确具体的指导。这样疫情发生以后进行核酸检测整个策略的核心是以快速流调为基础,通过区域核酸检测来进行风险综合研判,实现疫情快速精准处置,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社会经济、老百姓生产生活秩序的影响,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这次二十条优化措施中的第6条专门强调,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要严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确定的范围,对于风险岗位和重点人员进行核酸检测,不得随意扩大核酸检测范围,这两者是完全一致的要求。二十条优化措施是对第九版防控方案进一步的重申和强调。谢谢。
2022-11-13 21: 28
2022-11-13 19: 21
2022-11-13 17: 08
2022-11-13 15: 57
2022-11-13 15: 35
2022-11-13 10: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