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就像一条长期波动向上的曲线,顺风期与逆风期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在逆风期煎熬过了,顺风期就在孕育之中。
2022年是典型的逆风期。逆风的内因是市场整体估值水平处于高位。经过2019年-2021年三年的顺风期演绎,2021年底,Wind全A指数的PB估值处于高位,10年维度看在74%的分位数上。从结构上看,当时茅指数和宁指数都处在历史90%分位数以上,高景气赛道的超高估值,显著地增加了市场调整的风险。高估值接连遭遇世界宏观黑天鹅:疫情反复、俄乌战争与能源危机和美国通胀与联储加息,逆风期便是顺理成章。
2022上半年的俄乌冲突和疫情反复,让市场在4月下旬第一次寻底,市场开始出现很多高性价比的资产,跌的多了,市场底部的支撑力量开始发挥作用,5、6月份持续反弹。2022年二季度开始,疫情和联储加息再次冲击市场,市场二次寻底,此次的底部显著高于4月底,很多估值业绩匹配的方向也显示出超强的韧性。2022年全年,Wind全A指数下跌了18.66%,市场的逆风让投资者倍感煎熬。
2023年年初,市场从低位开始新的一年,Wind全A指数的PB估值10年分位数在12%。霍华德马克思在《投资最重要的事》中写到:“我们也许永远都不知道我们将来会去哪里,但是我们最好搞清楚我们现在正在哪里。”当前,我们处在市场周期的底部,是投资大有可为的时间点。
展望未来,2023年的宏观经济大概率表现比2022年要好。2022年,宏观经济遭受了疫情、俄乌冲突带来的能源危机以及美联储大幅度加息的三重冲击,全年GDP仍然完成了120万亿左右,显示出经济的超强韧性。2023年,疫情对经济冲击在减弱;俄乌冲突带来的能源供需错配基本消化完毕,石油价格已经跌回到冲突之前的水平;美国通胀得到控制,美联储进一步加息的空间相对较小。这些要素的改善都指示着2023年宏观环境要好于2022年。
市场周期的底部,有很多高性价比的投资方向。
消费领域是我们最看好的方向。受到新冠感染人数持续增加影响,2022年11月份的社零数据很差,单月下滑的5.9%,导致1-11月份社零累计同比增速下滑0.1%。展望2023年,消费总量数据大概率比2022年要好,只是复苏的幅度还有待进一步观察。中国的社零数据在40万亿以上,是全球第二大市场,在这个巨大的市场中,很容易产生各种结构性机会。我们秉承轻整体,重结构的投资方式,相信只要上市公司能够提供好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都有很好的投资机会。我们挖掘的重心在消费品品牌化、低价产品品质升级、消费产品创新以及食品工业化。
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科技领域,是我们看好的第二大方向。一方面,国家战略基于安全需求,需要补短板。另一方面,数字经济也是后地产时代宏观经济重要的增长点:内循环中,数字经济包含数字产业化以及产业数字化,都有着巨大的成长空间;外循环中,当前我国已经是全球第一大货物出口国,但是在服务贸易出口方面,尤其是数字经济的贸易出口方面,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周期领域和金融领域,目前仍然处在景气周期的下行阶段,但是过去2年,股价大幅度的下跌也充分反应了景气下行,在估值底部逐渐建立仓位,等待经营数据和市场情绪的转好,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投资思路。制造业升级是我国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必然选择,我们观察到很多制造业公司在持续的研发、产品迭代升级,我国完整的工业体系也给予了他们试错改进的机会,一旦有所成就,都是很好的投资机会。
经过逆风期的2022年,我们期待未来的顺风期如约而至。但是我们既不能悲观丧气,也不能急于求成。一方面,市场底部,顺风期终会到来,只是不知道具体的时间与形态,我们需要积极地参与,牛市的收获都源自熊市底部的布局。另外一方面,也不能急于求成。宏观环境的转暖、市场信心的修复乃至上市公司业务的发展,都需要时间。即使有一两场倒春寒,也不令人意外。急于求成会让我们的投资充满机会主义特征,动作变形,也会消耗我们的投资信心,如果倒在黎明前就太可惜了。
过去逆风期的煎熬,让我们有冬去春来之感。让我们以平和的心态,踏实地研究,积极地投资,“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袁作栋
◆10年二级市场投研经验,7年实业经验(通讯行业)。
◆南京大学电子系学士、硕士,上海财经大学工商管理硕士。
◆现任兴银基金多元资产投资部副总经理,同时担任兴银收益增强,兴银丰运稳益回报混合,兴银兴慧一年持有期,兴银碳中和主题混合,兴银竞争优势的基金经理。
◆致力于不断寻找高性价比的投资机会,通过稳定的股票仓位参与资本市场长期增长的价值,通过均衡行业配置,投资预期低,位置低的高性价比个股控制净值回撤。
2023-01-28 19: 33
2023-01-28 19: 18
2023-01-28 19: 02
2023-01-28 18: 06
2023-01-28 17: 45
2023-01-28 13: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