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2月17日),上证指数收报3224.02点,跌0.77%;深证成指收报11715.77点,跌1.61%;创业板指收报2449.35点,跌2.51%,两市个股涨少跌多,合计1888只个股上涨,2959只个股下跌。熊去氧胆酸、新冠特效药和煤炭板块涨幅居前,电信、软件及电脑相关板块跌幅居前。
机构方面,金鹰基金表示,短期市场进入调整波段,海内外流动性均出现收敛情况,加之外交事件引发地缘担忧(主要为国内资金情绪,北上资金相对平稳),但国内复苏等中期趋势验证并未证伪,且近一周工业开工端已出现明显改善,利于市场对经济预期的修复。后续随着2月下旬开工推进,加之3月两会召开后,各项工作推进有望进一步提速,预计后续或仍将有较大的修复空间,投资信心也有望跟上。海外方面,在美国债务压力、通胀回落和经济走软的背景下,美联储加息逐渐走向落幕,短期虽有3月还是5月暂停加息节奏的预期差,引发外围交易流动性宽松暂缓,但缓和方向未变,边际影响较小。
那么今日,盘前有哪些值得划重点的资管大事:
公募权益类基金发行连续四个月升温
六大基金公司首席畅谈我国经济及资本市场发展
销售火爆,私募市场再现“爆款”
北交所新业务“火爆” 66家券商率先加入两融“朋友圈”
中央重磅发布!万字重磅解读来了
首只大卖近80亿!这类基金火了
什么情况?多家百亿量化私募“开门迎客”,也关注ChatGPT!
基金公司2023春季校招来了!这些人才仍最抢手
最低0费率!多家公募发力这业务
激增160%!“顶流”赵诣、周蔚文、冯明远出手…
落袋为安?超300亿股票ETF净流出
27.65万亿!最新银行理财大数据来了
官宣!1.4万亿基金巨头变更董事长
北交所又有大动作!
Wind数据显示,上周五(2月17日),上证基金指数收报6651.83点,跌1.11%;深证ETF收报1473.51点,跌1.67%;深证乐富指数收报7391.35点,跌1.57%。
公募权益类基金发行连续四个月升温
随着今年股市行情转暖,公募权益类基金发行也在逐步回暖。最新数据显示,继岁末年初3亿、4亿元、5亿元月度发行规模后,最新公募权益类基金月均发行规模已达到8.64亿元,发行热度迈步新台阶。
多家公募机构和人士对此表示,随着经济复苏预期不断提升,企业盈利能力修复,投资者信心提升,叠加A股估值吸引力,新基金带来的赚钱效应等,预计权益类基金发行有望进一步回暖。股市将从分歧逐渐形成共识,为后续行情提供新的推动力,权益类基金也将进入中长期较好配置区间。
六大基金公司首席畅谈我国经济及资本市场发展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经济常态化之后的腾飞一年。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整个中国经济影响深远,经济高质量发展对资本市场影响几何?“新发展格局”的最新定调有何深意?货币政策、房地产政策会如何走?消费能否成为2023年乃至未来10年发展的动力?
对此,中国基金报特邀请了六位基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首席策略分析师等畅谈我国经济及资本市场发展,为未来发展建言献策。这六位分别为大成基金副总经理兼首席经济学家姚余栋,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李湛,南方基金宏观策略部总经理唐小东,创金合信基金首席经济学家魏凤春,鹏扬基金总经理助理兼首席经济学家陈洪斌,中航基金副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邓海清。
这些基金公司首席专家均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回答了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描绘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深远意义。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于资本市场提出了新要求也带来了新机遇,未来资本市场大有可为。
销售火爆,私募市场再现“爆款”
2月私募销售市场火起来了,百亿私募宁泉资产担任投顾的产品两周募资近34亿元,而桥水中国的投顾产品则在销售渠道被“秒光”。睿郡资产、慎知资产等主动权益私募,九坤投资、幻方量化等量化巨头,近期都有产品发行或打开申购。
业内人士分析,私募市场再现“爆款”,跟市场反弹、投资者情绪转好、还有私募本身的特性等有关。目前来看,私募销售市场确实有所回暖,有私募预期今年是结构性牛市,打算积极“春耕播种”。
北交所新业务“火爆” 66家券商率先加入两融“朋友圈”
2月13日,北交所两融业务正式上线。经过一周的运行,北交所两融数据显示,融资买入额增长近7倍,融资余额也增长近10倍。安信证券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融资融券交易启动近一周以来,大部分北交所证券的成交量有所放大,且标的证券成交量放大效果明显优于非标的证券,达到了提升北交所市场流动性的效果。此外,多家参与北交所两融业务的负责人表示,随着未来大中型机构用户的持续深度参与,北交所流动性水平将随之进一步提升。
中央重磅发布!万字重磅解读来了
日前,被称为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正式发布,成为近期市场关注焦点之一。
据悉,作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后的首个中央一号文件,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既是2023年当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指南,也是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农业政策的重要风向标。
中央一号文件释放出哪些信号?这些重点工作对投资有哪些指导意义?未来中国大农业板块发展前景几何?哪些细分领域值得关注?投资者又该如何借道基金把握大农业投资机遇?对此,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六家基金公司的投研人员:
嘉实农业产业基金经理 朱子君、银华基金经理 唐能、国泰大农业基金经理程洲、泓德基金经理 季宇民、生加银基金研究员 孙常蕾、诺德基金研究员 蔡思龙。
核心观点如下:
朱子君:此次文件释放出强烈的重农强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信号。长期,农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刚需行业,目前我国农业市场的占比不高,未来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大农业板块长期值得关注。
程洲: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第一产业,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等必选消费品的需求弹性较低,在内外供应相对偏紧状态下,长期面临保供稳产的压力,其潜在市场空间广阔。
季宇:长期来看,农业行业的下游需求广阔,上市公司若能充分利用人才和资本优势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可实现更快发展。可以精选行业内竞争优势明显、公司治理优秀的公司进行投资。
唐能:长期来看,特别是生物育种、规模化养殖等领域提升空间比较大,具备长期成长空间,优质的农业公司能够分享到农业快速发展的红利,农业板块具备长期投资价值。
蔡思龙:长期看,随着技术变革不断推进,国内农业公司与世界一流农业企业的差距也将不断缩小,在这过程中农业板块也会体现出较大的成长空间。
孙常蕾:短中长期我们比较关注生物育种产业化带来的投资机会,中期会关注非瘟疫苗产业化带来的行业变化;猪周期的投资机会需要动态把握机会。
首只大卖近80亿!这类基金火了
备受市场关注的混合估值法债券基金迎来首只成立的产品。
鹏华基金日前公告称,鹏华永瑞一年封闭式债券型基金合同正式生效,意味着首只混合估值法债券基金成立,这只基金募集规模逼近80亿募集上限,为78.15亿元。
据中国基金报记者根据WIND数据发现,若算上鹏华永瑞,目前已经发布公告的混合估值法债券基金达到7只,一些已经进入发行的头部基金公司旗下产品募集情况较好,或也会产生募集规模逼近上限的产品。
据业内人士认为,混合估值债基兼具摊余成本法债基、市值法债基的优点,在净值稳定的情况下探寻更大投资收益空间,也可以在市场震荡时有效降低收益波动,在目前市场环境下颇具吸引力,未来拥有不错的发展空间。
什么情况?多家百亿量化私募“开门迎客”,也关注ChatGPT!
在“封盘”一年多时间后,多家百亿量化私募在2023年年初“开门迎客”了。
近期,基金君从业内获悉,知名私募幻方量化对旗下部分直销的指增产品重新打开申购,因诺资产也公告自2月15日起重启中性产品线募集工作,还有思勰投资、银叶投资、蒙玺投资等也在积极推指数增强、量化对冲、CTA等策略的产品。
私募分析,这背后,量化策略升级、容量扩大,市场环境对量化友好等是主要原因,而且量化策略产品近年来在各种市场风格下业绩表现稳健,使得投资者对其重燃配置需求。但私募也提醒,投资者需要客观看待量化策略,评估产品超额的高低和稳定性更重要。
对于近期大火的ChatGPT,量化私募表示,其背后使用的深度学习算法在量化投资上也有应用,他们也在做相关的探索。
基金公司2023春季校招来了!这些人才仍最抢手
进入2月份,基金公司又开始为储备新的人才而忙碌。近期多家基金公司密集启动2023春季校园招聘,包括南方基金、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兴证全球基金、泉果基金等多家知名公募管理人。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春季校招中,除了2023届的毕业生,已有基金公司开始将人才储备重点瞄向2024届的应届毕业生。
相关招聘计划显示,投研、市场、科技、运营等相关领域专业人才仍炙手可热,专业对口、硕士学历是标配,其中,在投研条线,复合型背景人才成为“香饽饽”。
最低0费率!多家公募发力这业务
虽然近两年累计有10家中小公募终止了直销APP运营及维护服务,但仍有多家公募公告以较低费率优惠吸引投资者在直销平台投资。近日,信达澳亚、鹏扬、格林、永赢基金等多家公募就公告直销渠道投资优惠举措,吸引了市场关注。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直销渠道是各家公募直接服务、触达客户的重要窗口,也是开展投教和基金投顾业务的基础。但随着金融获客难度增加、直销自家产品难以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等原因,近年来多家中小公募基金直销布局有所“回潮”。在有限资源投入的情况下,多家中小公司直销业务也聚焦于低投入、高性价比经营方式,推动直销业务的“轻资产”运行。
激增160%!“顶流”赵诣、周蔚文、冯明远出手…
开年以来,公募基金参与定增热情持续高涨,其中不乏赵诣、冯明远、周蔚文等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数据显示,截至2月17日,年内公募基金参与定增获配总额达204.24亿元,同比增幅达160%。
多位业内人士对此表示,开年以来,影响A股市场的主要因素都在发生积极转变,投资机会提升定增风险降低,中长期来看,通过定增仍可获得较好的投资收益。
落袋为安?超300亿股票ETF净流出
今年以来,A股市场先扬后抑。其中,1月份各大指数涨势如虹,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累计涨幅分别为5.39%、8.94%、9.97%。2月以来,市场进入调整节奏,上述三大指数累计跌幅分别为0.97%、2.38%、5.09%。在这样的行情下,资金获利出局、落袋为安迹象明显,股票ETF今年以来整体累计资金净流出接近325亿元,其中2月份仅半个多月时间更是失血超过395亿。
从类型来看,行业主题ETF成为吸金主力,宽基ETF中,除了科创50ETF仍持续吸金,其余主流宽基ETF呈现显著资金净流出。对比而言,创业板相关ETF大规模失血主要出现在1月份,沪深300、中证500、上证50、中证1000等相关ETF更多是集中在2月份。
虽然近期A股市场震荡调整,但基金经理对于2023年普遍持较为乐观的预期,价值股与成长股均有机会。
27.65万亿!最新银行理财大数据来了
2月17日,中国理财网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2)》显示,截至2022年底,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为27.65万亿元,较年初下降4.66%。全年累计新发理财产品2.94万只,募集资金89.62万亿元,为投资者创造收益8800亿元。
官宣!1.4万亿基金巨头变更董事长
建信基金最新公告称,因股东另有工作安排,刘军不再担任建信基金董事长一职,在新任董事长履职前,暂由总裁张军红先生代为履行董事长职务。与此同时,公司发布另一则高级管理人员变更公告,宫永媛新任公司副总裁。
北交所又有大动作!
17日晚间,北交所发布消息,将于2月20日(下周一)启动股票做市交易业务。据了解,北交所首批做市标的股票共有36只,最新总市值合计1122.32亿元,平均市盈率为16.98倍。其中,22只股票为北证50成分股。
北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预计北交所股票做市交易业务上线后,将在增加市场订单深度、提升市场流动性和市场稳定性方面起到积极作用。未来,随着北交所做市业务进一步发展、标的覆盖面进一步拓展,北交所二级市场运行质量将持续提升。
中信保诚基金
市场来信︱多方因素扰动 市场震荡分化
1月信贷开门红,释放经济加快复苏信号。2023年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98万亿元,较前值1.31万亿有较大增长。具体来看,1月实体信贷新增4.93万亿元,其中企业部门中长期贷款达3.5万亿元,创历史新高,而居民部分则表现偏弱,1月居民新增贷款仅2572亿,而新增储蓄同比多增了7900亿元,表明疫情之后居民“预防性”储蓄的倾向仍在。企业信贷创新高的原因而言,首先是政策意愿足,其次是企业信贷意愿的边际回升。
今年经济复苏较大的预期差可能在地产复苏,当前居民仍“储”大于“贷”显示地产复苏仍待验证。未来将重点关注两会到4月政治局会议的政策窗口,如果地产优化政策进一步加码,实现房地产部门扩张,家用电器、银行、地产、建筑材料、工程机械等泛地产链或都具备较大弹性。
银河基金
黄栋:市场有望迎来复苏期,或可关注指数类基金
为何权益市场波动下,指数基金仍受投资者关注?一是指数基金属于股票型基金里面重要的一类品种,追求长期收益,或能满足投资者保值、增值的需求;二是随着A股市场有效程度提高,错误定价的机会逐步减少,主动管理基金相对指数基金的超额收益逐步下降;三是指数基金的持仓天然有优胜劣汰的趋势,其指数基金纪律性的成分股调整机制,使得优秀的企业随着市场定价的提升,市值会越来越大,在指数中的权重也逐步提高。
最近两到三年市场始终受到几个宏观层面的逆流的影响,包括疫情、美联储收紧、地缘冲突等因素,这些负面影响今年开始或将逐步消退,2023年,市场或将迎来一个复苏期。
在此情景下,具有分散投资、生命力旺盛、纪律性的成分股调整机制、费率较低和研究跟踪成本较小五大特点的指数基金,或是投资的一种可选工具。此外,目前A股市场仍旧不是一个完全有效市场,还有很多alpha机会,从市场整体情况看,指数增强基金长期来看获得增强收益的还是有一定可能性的;Wind数据显示,过去3年全市场沪深300指数增强基金,年平均跑赢沪深300全收益指数4%左右,从实际数据来看,目前市场上指数增强的策略还是较为有效的,因此指数增强策略或也不失为2023年投资的一个选择。
2月20日 19:00
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 MSFunds总经理会客厅|ChatGPT爆火,“硬核科技”迎来复苏的春风?
感兴趣的用户可以登录中国基金报APP预约观看
2023-02-20 15: 58
2023-02-20 15: 01
2023-02-20 12: 42
2023-02-20 10: 52
2023-02-20 08: 30
2023-02-20 08: 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