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全球经济东升西降,股、债投资均须谨慎!对话德意志银行国际私人银行部亚洲投资策略主管刘佳
进入2023年下半年,全球各主要经济体发展前景如何?美联储和欧洲央行何时按下降息“暂停键”?投资者应如何进行全球资产配置?中国经济增长动力来自哪里?当中孕育了哪些投资机会?
7月20日,《对话·全球财经人物》第十五期重磅上线!本期,中国基金报记者专访了德意志银行国际私人银行部亚洲投资策略主管刘佳。
(点击图片查看精彩直播回看)
欧美经济将放缓 亚洲经济百花齐放
中国基金报:进入下半年,德意志银行对全球各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前景展望作了哪些调整?为什么?
刘佳:欧美经济放缓甚至衰退是现在宏观领域最大的主题。我们预期今明两年欧洲和美国的经济增速都将不足1%,美国今年下半年更可能出现小型的衰退。
亚洲经济则料将百花齐放,更具韧性。首先,东南亚各国经济将各具亮点。印度尼西亚自去年起,大宗商品出口表现非常好,因此其国内需求和消费信心强劲。新加坡的金融业表现强劲,随着疫情后的重新开放和全球旅游业的复苏,其服务业也发展得非常好。泰国的旅游业也在蓬勃发展。
此外,从去年到现在,我们的团队在印度一再见证了该国增长超出预期。其原因是本国消费者及外资的信心都很强劲,大量制造业流向印度。
而亚洲最大的经济体——中国,尽管多项数据低于预期,仍保持了不错的增长。
中国基金报:最近日本经济也颇受全球投资者的关注,外资在大量流入日本,您对日本经济怎么看?
刘佳:确实,日本股市吸引了大量外资流入,市场正在重估日本的投资价值。
首先,日本经济最近走势非常稳健,无论是家庭消费数据,还是企业投资数据,或是调查数据,都显示日本的个人及企业对经济前景持乐观态度。
其次,日元过去一年多的持续贬值,大大提升了日本企业的出口竞争力,进而推高了企业盈利。这为外向型的日本经济提供了很大支撑。
目前,我们重点关注日本央行的政策动向。多年来,日本央行一直维持着负利率,时至今日,利率仍维持在0到-0.1的水平。这和通胀上升及经济前景相对乐观的情况是不匹配的。日本政府日前决定任命经济学家植田和男为日本央行行长,我们预期他将在未来3-6个月内重新审视当前的货币政策。一旦货币政策转向,将引发市场波动,并推动日元升值。
中国基金报:你看好日本的哪些行业?
刘佳:日元贬值可望支撑科技、消费及出口相关企业走强。此外,在全球经济放缓,美国甚至会陷入衰退的情况下,日本一些优质大型企业将会更具韧性,值得关注。
欧美加息步伐即将停止
中国基金报:德意志银行对美联储货币政策作何预测?
刘佳:目前美国经济已经出现分化,数据显示美国经济当前呈制造业冷服务业热的态势。服务业走强将会推高核心通胀。因此,我们认为,美联储会在未来的1-2个月将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至5.25%-5.75%的水平。
基于对美国经济下边年会进入小型衰退的判断,我们预期美联储之后将维持利率不变,并于2024年二季度开始降息。
中国基金报:欧洲央行还会进一步上调利率吗?
刘佳:是的。受俄乌冲突引发的能源短缺问题影响,欧洲的通胀率一直高于美国;且欧洲央行的加息步伐也慢于美国,目前仅为3.5%。因此我们预期,欧洲央行未来1-2个季度会再加两次息,将基准利率提升至4%。
中国基金报:你对欧洲的通胀作何判断?
刘佳:目前来看通胀已有所放缓,主要能源价格在最近几个月已有所回落,其他的金属价格也都有所回落,这有利于缓解欧元区的通胀压力。目前较大的不确定性是,在即将到来的冬天,供暖需求旺盛,可能会推高天然气价格,进而再次推高通胀。
事实上,欧洲国家在过去的一年里为应对能源短缺做了很多准备,包括大量进口液化天然气、限价及大力发展新能源等。
加之未来1-2个季度欧美经济将放缓,我们认为,欧元区的通胀问题不会很严重。
中国基金报:当前全球各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刘佳:美国方面,首先是美联储正面临控制通胀和防范经济硬着陆的两难政策困境。此外,在硅谷银行和第一共和银行等美国的区域性银行暴雷后,美国银行业普遍收紧信贷,可能会令经济逐渐走弱。而美国的商业地产,也将因为在需求减少的同时遭遇商业银行惜贷,面临挑战。
欧元区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仍然是地缘政治,形势起起落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一旦冲突升级,将严重影响欧洲的能源供应。
亚洲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出口放缓甚至下跌。韩国、台湾的制造业PMI已经连续12个月呈现紧缩。我们预期,由于欧美经济将放缓甚至衰退,亚洲很多出口导向的经济体将深受影响。
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
中国基金报:5月及6月我国主要经济指标差强人意,引发部分人士对中国经济复苏前景的担忧。对此,您怎么看?
刘佳:最近一两个月我们也看到中国经济数据低于预期。首先房地产市场无论是新开工量还是投资和购买热情都明显走弱。消费的增长则非常不均衡。一方面重新开放的相关行业,如旅游、餐饮,明显复苏;而家电、建材等房地产相关的消费则需求不足,导致通胀显著走弱。
中国基金报:有分析人士将中国目前的情况类比30年前的日本,你认为中国经济会陷入“失去的30年”吗?
刘佳:30年前日本的资产泡沫快速破裂,经济找不到新的支撑点,因而陷入了长时间的通货紧缩。
中国现在的情况和30年前的日本不太一样。中国的房地产只是进入了弱周期,并没有出现急剧的泡沫破裂,我们相信可预见的未来也不会发生。房地产是一个周期性行业,房价/收入比可能会在短时间突然走高,但只要房价维持稳定,随着收入的不断上升,房价/收入比最终会回落。
我们预期,政府将会出台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支持经济增长。
中国基金报:人民银行6月进行了近一年来的首次降息,中国是否还有降息降准空间?
刘佳:我们认为中国会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回顾过去几轮中国经济周期,每当面临外部经济放缓抑制了中国的出口需求,中国政府都会出台很多提振内需的政策。最明显的是2008年推出的4万亿刺激政策。
目前,面临欧美经济新一轮的放缓甚至衰退,相信会有更多刺激政策出台。中国目前通胀率非常低,有足够的降息降准空间。
中国基金报:您如何判断中国经济今年的走势?
刘佳:我们最近将对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从5.5%,上调至6%,高于市场共识。我们相信,刺激政策将支撑内需增长;而且,重新开放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需要时间慢慢反映,随着大家信心的提升,投资、消费的增长将扩展到更多行业。因此,中国经济经过一段缓慢的筑底后,将会回升。
期待更多产业政策提振信心
中国基金报:大家觉得中国经济现在最大问题是如何提振老百姓的信心和企业家的信心,你有何好的建议?
刘佳:除了积极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外,我们认为,产业政策也将在未来几个月有所改变,包括放宽一些行业监管。我们相信,更多产业政策的支持将有助于提振企业家信心和投资者信心。
中国基金报:中国能否继续成为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经济增长引擎?为什么?
刘佳:中国经济仍将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基于我们对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率6%的预测,以及对欧美经济增长不足1%的预测,我们认为,今年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达到35%。
中国基金报:中长期内,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将来自于哪些方面?当中蕴藏了哪些投资机遇?
刘佳:我们认为中长期内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将来自于科技创新。近年来,无论是专利申请数量,还是科研投资力度,中国都高于全球很多发达市场。因此我们认为,科技创新将是中国一个非常大的投资主题。
此外,中国的能源转型,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全球领先,也将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电动车不仅在国内市场的渗透率越来越高,在国外也很受欢迎。我最近在新加坡、泰国等地看到的电动汽车很多都是中国的品牌。
医疗也是我们中长期重点投资主题。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来临,对医疗的投资和需求都会增加。
股、债投资均须谨慎
中国基金报:能否简单介绍德意志银行下半年全球资产配置策略?
刘佳:2023年下半年,欧美经济将步入衰退,不利于企业盈利,我们建议客户未来6个月的股票投资保持谨慎。
德意志银行对股票投资提出了“杠铃式”策略。杠铃的一头是优质成长股,如美国的高质量科技股;另一头是欧洲的价值股,如银行股和工业股。这两类股票目前都具有很高的投资价值,将令投资组合更具韧性。
对于债券投资,我们也持谨慎态度。我们看好欧洲和美国投资级别的债券。此类债券大都由欧美大型公司发行。美国投资级债券目前收益率达5.4%,欧洲的则在4.3-4.4%,处于历史上非常高的水平。
同时,我们预期未来12个月黄金可能会有很好的表现。美联储可能在明年降息令美元走弱,以及地缘政治风险,将会支撑金价走高。
中国基金报:德意志银行将如何调整外汇市场投资策略?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刘佳:我们认为,未来6-12个月应重点关注美元走势。过去一年多来,美联储的快速加息支撑了美元的强势。未来,随着美联储迈入降息周期,和美国经济进入衰退及去美元化,我们将告别“king dollar”(美元为王,及美元价值的超强势),见证美元转弱。
而年初至今人民币已贬值约8%-9%,我们认为人民币的贬值趋势将不会持续。未来12个月,随着中国经济的走强,人民币将有小幅升值的空间。
中国基金报:2023年下半年哪些主题投资值得关注?
刘佳:我们一直以来建议投资者关注ESG(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 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投资,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环境保护和能源转型也日益受到重视。
人工智能也是值得持续关注的主题。从年初到现在,随着open AI开发的ChatGPT受到空前关注,市场正在重估人工智能的投资价值。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的人工智能的创新与应用。
版权声明:本次活动内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主办方所有,任何媒体、机构或个人未经主办方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含文字、摘录等)公开发布,中国基金报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2023-07-21 15: 56
2023-07-21 14: 28
2023-07-21 08: 46
2023-07-20 22: 30
2023-07-20 21: 14
2023-07-20 20: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