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深交易所单月“零申报”

米洛 2023-08-02 09:51
时隔多年,沪深交易所再度出现IPO单月“零申报”。
         
数据显示,7月仅有一家公司申报IPO——金苑种业IPO申请获得北交所受理,除此之外,沪深交易所均无新受理IPO。
         
由于大批公司赶在6月30日之前提交申报材料,7月份一向是IPO申报的淡季,但沪深交易所单月“零申报”的情况,已有数年没有出现。
         
除了申报数量减少外,IPO审核节奏也在变化:7月份,沪深北交易所共安排IPO上会公司25家,而在此前的6月、5月,这一数据分别为54家、30家。
         
在投行人士看来,前不久召开的中国证监会2023年系统年中工作座谈会提出,科学合理保持IPO、再融资常态化,统筹好一二级市场动态平衡。这一表述或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IPO仍将保持常态化,但节奏或视市场情况而变化。
         
沪深交易所单月“零申报”
         
由于财报披露时间的要求,拟上市公司往往赶在6月末、12月末两个时间节点提交招股书。
         
这导致6月末、12月末会有大批公司IPO申请获得受理,而一旦过了这个时间节点,申报企业数量会大幅减少,经过一两个月“冷淡期”后逐步恢复正常。
         
今年6月份,沪深北交易所共受理了254家公司的IPO申请,且主要集中在最后5个交易日。其中,最后一个交易日受理数量高达71家。
         
         Image
         
赶在6月份集中报材料并不少见,但7月份沪深“零申报”却多年未有。万得数据显示,2022年7月,沪深交易所受理IPO家数为2家,2021年7月,这一数据为5家。
         
对于这一情况,上述投行人士表示,虽然沪深“零申报”属于意料之外的偶发情况,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拟上市公司及交易所对当前IPO的态度。
         
沪深交易所出现“零申报”现象的同时,IPO审核节奏也在发生变化。
         
7月份,沪深北交易所共安排IPO上会公司25家,较6月份的54家大幅下降。
         
其中,7月24日至30日一周,仅有4家公司上会,而在7月31日至8月6日的一周,目前也仅安排了4家公司上会。
         
而在此前的两周(7月10日至16日、17日至23日),上会公司数量分别为5家、10家。
         
Image
         
IPO节奏或随市场而动
         
“受理、上会节奏变化,势必会影响后续的新股发行。如果这一趋势延续一段时间,后续IPO的发行节奏也会相应放缓。”上述投行人士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7月24日至25日,中国证监会召开2023年系统年中工作座谈会。
         
针对下半年资本市场发展,会议指出,进一步突出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坚持以市场稳、功能稳、政策稳,促进预期稳。科学合理保持IPO、再融资常态化,统筹好一二级市场动态平衡。
         
这一表述被视为IPO节奏或将在保持常态化的前提下进行微调。
         
结合近期IPO受理、上会的数据来看,IPO节奏或许正在发生变化。
         
今年以来,A股二级市场表现不佳,但IPO节奏仍与此前保持一致,尤其是一些“巨无霸”公司将进入资本市场,给了投资者不小的压力。
         
例如,国内第二大晶圆厂华虹公司已经完成了IPO网下配售,即将登陆科创板。
         
按照计划,华虹公司发行价为52元/股,发行市盈率为34.71倍,以此计算,若发行成功,华虹公司募集资金将达到212.03亿元,大幅高于此前预计的180亿元。
         
6月16日,先正达IPO过会,公司拟登陆上交所主板。按照计划,公司拟募集资金650亿元,而这有望成为2010年至今A股募资金额规模最大的IPO案例。
         
上述投行人士认为,在核准制下,A股曾有过因市场低迷暂停IPO的情况。如今,全面注册制已经实施,IPO节奏交到了市场手中,IPO受理、审核的节奏也会因市场变化而变化。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