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A股两市股指低开低走,盘中单边下行。截至收盘,沪指跌0.59%报3268.83点,深成指跌0.83%报11145.03点,创业板指跌1%报2240.77点;两市共1488只个股上涨,3593只个股下跌,两市合计成交8901亿元,较此前一日减少约1600亿元;北向资金净卖出约25亿元。行业方面,地产、保险、医药、酿酒、银行等板块集体下挫,券商板块逆市拉升,影视股爆发,超导概念热度不减。
那么今日盘前有哪些值得划重点的资管大事:
六大机构最新研判:超配亚洲 警惕美股回调 中国经济增长可望超5%
香港跨机构督导小组最新公布!
首批养老目标基金获批5周年 年化收益超6%
香港证监会将发13号牌照存管人纳入直接监管
增强实力抵御风险 年内10家基金公司增资
越跌越买 近800亿资金抄底两大赛道
公募重仓科创板市值近2900亿 同比激增70%
周一(8月7日),上证
六大机构最新研判:超配亚洲 警惕美股回调 中国经济增长可望超5%
为帮助读者更好地把握全球经济脉动、理清投资思路,自5月起,本报每月初会邀请来自欧、美、亚不同区域的金融机构的代表,分享他们对全球经济及重大事件的分析与评判。
本期受访嘉宾是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渣打中国财富管理部首席投资策略师王昕杰、野村东方国际证券研究部副总经理侯苏寒、南方东英量化投资部主管王毅、摩根资产管理环球市场策略师朱超平和大成基金宏观策略研究员林起渠。
香港跨机构督导小组最新公布!
8月7日,由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和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证监会)共同领导的“绿色和可持续金融跨机构督导小组(督导小组)”公布重点工作范畴,以进一步推广及巩固香港作为领先可持续金融枢纽的角色。根据香港特区政府网站显示,督导小组在2020年5月成立,由香港金管局和证监会共同领导,成员机构包括环境及生态局、财经事务及库务局(财库局)、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港交所)、保险业监管局及强制性公积金计划管理局。
根据香港特区政府网站显示,督导小组在2020年5月成立,由香港金管局和证监会共同领导,成员机构包括环境及生态局、财经事务及库务局(财库局)、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港交所)、保险业监管局及强制性公积金计划管理局。
首批养老目标基金获批5周年 年化收益超6%
2018年8月初,首批14只养老目标基金获批,公募基金服务养老市场迈入新征程。根据公开信息显示,茅台招华基金与茅台金石基金两只基金总规模超过110亿元,但具体份额并未显示。
经过5年运作,养老目标基金业绩和规模双丰收,首批产品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超过6%;全市场养老目标基金已接近250只,合计规模超过800亿元。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养老目标基金的大类资产配置理念、运作模式等都有利于做出持续稳健的回报。未来,随着政策进一步推开和居民个人养老投资意识提升,个人养老金账户的参与群体有望进一步扩大,养老目标基金规模将获得突破性增长。
香港证监会将发13号牌照存管人纳入直接监管
香港证监会一项新的发牌制度形成——第13类受规管活动牌照已开始接受注册申请,基金存管人将纳入香港证监会直接监管。
日前,香港证监会在官网发布消息称,欢迎公众基金(面向零售投资者的基金)存管人提交牌照和注册申请,接受13号牌的注册。新制度下,香港证监会认可的集体投资计划存管人将受到证监会的直接监管。新制度将于2024年10月2日生效,在港运作的存管人须在今年11月30日之前提交第13类受规管活动的申请。
据介绍,香港证监会此前已规定了12种受规管活动,从事相关活动均需取得相应的金融牌照。新制度生效后,集体投资计划的存管人须就第13类受规管活动申请牌照及注册,以在香港为该投资计划提供存管服务。
增强实力抵御风险 年内10家基金公司增资
近年来资本市场震荡加剧,部分基金公司规模停滞不前甚至亏损缩水,陷入生存困境。通过增加注册资本金,从而打开业务新局面成为不少基金公司的选择。继2022年行业发生13次增资后,今年以来再有10家基金公司增资。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增资可以提升基金公司的资本实力,增强抵御风险能力,也有助于基金公司实施战略布局和拓展业务。但靠股东输血不是长久之计,基金公司要摆脱困境、成长壮大,还需要强化自身造血功能。
越跌越买 近800亿资金抄底两大赛道
大盘高位震荡之际,资金借道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大举买入。上周,共计268亿资金净买入股票ETF,推动股票ETF总规模突破1.6万亿;上证50、沪深300等宽基指数ETF成为吸金主力;医药、纳斯达克等处于调整阶段的主题类ETF也获得资金布局;而领涨的券商板块ETF遭到资金净赎回。
拉长时间线来看,资金呈持续入市状态,下半年以来有近800亿资金借道股票ETF布局权益市场。
公募重仓科创板市值近2900亿 同比激增70%
科创板开市四年来,逐渐成为公募基金重要的投资方向。越来越多基金产品将科创板股票纳入投资范围,公募重仓科创板总市值已接近2900亿元。
多位行业机构和投研人士表示,各类型基金密集投向科创板市场,公募重仓科创板市值创新高,显示出科技创新企业的投资价值不断获得机构资金的认可。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科技创新是重要的推动力量,公募基金将科创投资作为重要方向,引导社会资本流入科技创新领域,更好地服务科技创新发展。
华夏基金
经济企稳回暖的信号已经出现,有望与“政策底”共振
市场普遍认为,当前我们已经迎来了继22年4月和22 年11月以来的第三轮政策底。尽管前两次由于缺少经济(业绩)底的配合,未能推动市场反转趋势最终形成,但本轮政策底将与前两次有明显不同,因为7月以来经济企稳回暖的信号已经出现。
其一,暑期出游或带动消费回升。7月的关键变化在于暑期出游,旅游需求和假期观影等休闲娱乐需求旺盛,票房达到近年同期最高,有效提振消费和服务业。
其二,工业生产有所回暖。7月制造业PMI小幅上升0.3个百分点至49.3%,虽然整体仍在荣枯线以下,但明显好于季节性,因为历来高温天气下工业和建筑业开工情况都略弱。同时,国内PMI已经连续2个月向上改善,叠加政策引导下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信心有所恢复,5月是全年经济底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
从历史经验来看,较大级别的政策底之后,市场反弹或反转的过程中,一旦出现以PMI为代表的“部分”宏观数据的反弹,则上涨的时间大多能持续季度以上,例如2008年底、2012年底、2014年中,A股都走出了趋势性的行情。
明世伙伴基金
关注基本面的边际改善,建议均衡持仓结构
国内风险资产整体较好,且呈一定的轮动态势,主要还是与我们此前说的政策预期所驱动:上周各部委陆续又有一定的新政策或表态出台,但整体力度不大,央行和郑州关于地产相关的政策变化有一定力度,但郑州新政后的二手房市场反而出现了明显的卖盘涌现,对于地产政策的效力还值得观察。上周五的多部委联合发布会被市场给予较高期望,但整体偏此前政策的总结,市场也立即给出了反应,我们认为政策还需在力度、速度上增强,虽然当前市场还有一定的政策等待容忍期,但若迟迟不到位,会出现上半年的负反馈情况。
值得关注的是,近期除了政策强预期外,基本面的内生修复动力也开始逐步显现,包括PMI、生产消费的高频数据、7月PPI预计回升等,也带来了基本面的一定支持,这也有望延长本轮行情的长度。
8月8日 16:00
鹏华基金 鹏华基本面投资大学堂·第五期第三十一讲 | 信用策略研究框架与债券市场投资展望
8月8日 19:00
银华基金 玉衡定投列车第6站(苏州站)—如何用资产配置的思路做定投?
感兴趣的用户可以登录中国基金报APP预约观看
2023-08-08 08: 30
2023-08-08 08: 00
2023-08-07 21: 16
2023-08-07 20: 47
2023-08-07 20: 00
2023-08-07 19: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