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早餐|重磅解读来了!一揽子政策全面提振市场信心;首批基金公司上半年盈利情况曝光……

基金君 2023-08-21 08:30

基金早餐.jpg

W020210905554824206503.png

上周五(8月18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深成指再创年内新低。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收跌1.00%,报3131.95点;深证成指收跌1.75%,报10458.51点;创业板指收跌1.31%,报2118.92点。两市全天成交额7456.9亿元。两市个股跌多涨少,合计1049只个股上涨,4087只个股下跌。

板块方面,银行股全天护盘,交运板块逆势走强,医药板块疲软,TMT板块走弱,白酒股下跌。

机构方面,中金公司研报表示,截至8月16日,A股市场方面,沪深300指数前向市盈率9.6x,前向市净率1.0x,相比5月高点(10.6x和1.2x)回落9.4%、16.7%,也明显低于历史均值(12.4x和1.7x)。其中非金融部分前向市盈率13.9x,位于历史均值(16.0x)向下0.5倍标准差附近;前向市净率1.7x,也位于历史均值(2.1x)向下0.5倍标准差。沪深300/创业扳指股权风险溢价7.9%/2.3%,向上接近1倍标准差。按国际比较,A股整体估值处于全球主要市场低位,中国市场整体估值水平在全球具备吸引力。按前向市盈率比较,A股市场估值在全球主要市场中明显偏低,港股估值也处于中等偏低位,全球投资性价比相对较高。

那么今日,盘前有哪些值得划重点的资管大事:

各大券商抢滩2万亿ETF大市场

8000字重磅解读:一揽子政策全面提振市场信心

首批基金公司上半年盈利情况曝光!

呼应沪深港通大扩容,全球指数巨头安排落地

太卷!私募开辟新赛道

发行冰点!罕见的“反复延募”频现

主打固收、ETF牌!震荡市下,基金产品布局新变化

发起式基金11周年:总规模2.67万亿,逾6成获正收益

抄底资金买爆ETF

降费大利好,私募解读来了

创新高!今年国内基金“出海”再迎大年

恒指季检结果出炉

行业首例!券商资管产品变为子公司公募,为免“清盘”探出新方向


2.png

Wind数据显示,上周五(8月18日),上证基金指数收报6418.82点,跌1.18%;深证ETF收报1361.79点,跌1.64%;深证乐富指数收报6825.41点,跌1.55%。

image.png


3.png

各大券商抢滩2万亿ETF大市场

近年来,指数化投资品种在国内市场高歌猛进,目前全市场ETF基金总规模逼近2万亿元,以此同时,从服务投资者角度出发,银河、中信建投、国泰君安、平安、华宝、国信、西部证券等越来越多券商都在打造ETF投顾队伍上试水布局,ETF专业投顾已经进入公众视野。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各大券商发力ETF专业投顾,整体顺应了被动投资大发展和财富管理发展的大机遇。ETF风格清晰,底层透明,能解决客户的产品信任困境,而投顾也会要求提升能力体系、重塑投资认知,从单只股票交易博弈的思路转变为资产配置和财富管理,并且通过“专业且有温度”的服务形成与客户长期陪伴和信任关系。

8000字重磅解读:一揽子政策全面提振市场信心

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对资本市场工作作出重要部署,明确提出“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8月18日,证监会发布答记者问,从投资端、融资端、交易端等方面入手,明确了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的一揽子政策措施。

对此,易方达、广发、富国、南方、博时、交银施罗德等多家头部基金公司积极表态,认为证监会一揽子政策措施的推出是证监会贯彻落实党中央这一重要部署的关键举措,将有助于提升资本市场流动性,增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大力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同时也有助于全面提振投资者信心,稳定市场预期,提升资本市场的吸引力。

首批基金公司上半年盈利情况曝光!

上市公司2023年半年报进入密集披露期,其控股参股基金公司上半年盈利情况也随之出炉。受A股市场表现不佳影响,主动权益基金规模增长乏力,基金公司上半年经营成绩单也喜忧参半,华夏、诺安、东兴等基金公司抓住ETF、AI、固收等结构性机遇,上半年实现逆势突围。也有部分基金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小型基金公司中,南华基金自2016年11月成立以来,今年上半年终于实现扭亏为盈。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今年下半年对于基金公司而言,挑战与机遇并存。一方面,公募基金费率改革落地,势必会对基金公司营收造成直接影响;另一方面,ETF等细分领域业务机会不断涌现,也考验基金公司对业务的前瞻性判断及执行能力。  

呼应沪深港通大扩容,全球指数巨头安排落地

沪深港通股票标的扩容今年3月开始实施。日前,全球指数巨头揭示基于沪深港通扩容的指数安排。例如,富时罗素表示将分两步纳入新增沪股通、深股通股票。MSCI表示今年五月的指数审议中,被纳入MSCI中国指数和 MSCI新兴市场指数中的32只中国A股来自沪深港通股票扩容标的。  这意味着3月沪深港通扩容后,两大全球指数巨头的备选股票池扩容。日后进入国际指数的A股股票数量或增加,大中小盘分布更趋均衡。

根据全球指数编制规则,A股股票进入全球指数的旗舰股票系列前需先进入沪港通、深港通名单。两大指数宣布安排,这意味着沪深港通扩容带来的指数“扩容”安排落地。

太卷!私募开辟新赛道

近日,中证规模指数系列扩容,中证2000指数正式发布。中证2000指数是从沪深市场中选取市值规模较小且流动性较好的2000只证券作为指数样本,反映市值规模较小证券的市场表现,进一步丰富了规模指数的体系层次。

据记者了解,目前已有不少量化私募开始积极布局中证2000赛道,在扩容的同时追寻更优秀的超额收益。业内人士表示,如果后续相关衍生品推出,将为投资者提供更加全面的风险管理工具,也将为中性对冲策略产生新对冲工具的选择。

发行冰点!罕见的“反复延募”频现

随着近期市场行情反复下探,权益基金发行遭遇“冰点”,不仅新基金募集规模锐减,原本较少出现的反复延长募集期的情况也频繁出现。

业内人士表示,权益基金发行降温,除了行情因素之外,后市走向不明,导致投资信心不足也是主要因素之一。此外,在弱市环境下,由于赚钱效应欠佳,投资者新购意愿较低,渠道发行新基金的动力不足,基金公司也更趋谨慎。

不过,新基金发行过往存在“好发不好做、好做不好发”的现象,目前“反复延募”的情况频频出现,或正是市场底部的信号之一。市场人士纷纷认为,在A股市场调整之下,估值水平逐渐进入历史底部区域,中长期投资机遇逐渐体现。

主打固收、ETF牌!震荡市下,基金产品布局新变化

市场反复震荡,权益基金发行降温趋势明显,直接影响基金公司基金发行和销售的战略打法。据中国基金报记者发现,一方面,在资金转向低风险品种的背景下,不少基金公司顺应市场需求,纷纷主打固收牌,另一方面,费率低、市场关注度高的ETF有望迎来基金公司布局新爆点,而权益基金新发存在的客观压力及后市走向不明,使得基金公司目前逆势布局的动力略显不足。

值得一提的是,在受访基金公司看来,资产管理的使命是以深度研究能力,在时代演进中识别价值。要坚决摒弃蹭热点、抢噱头、赚规模的“伪创新”,同时切实改变“重首发、轻持营”的现象。

还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资产管理行业已开始呈现消费型产业特征,一方面产品的制造端竞争力越来越强,另一方面客户对产品创新、个性化、客户服务体验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需要各资管机构结合自身优势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应对。”

发起式基金11周年:总规模2.67万亿,逾6成获正收益

自首只产品成立至今,发起式基金走过整整11年。经过11年的发展,发起式基金总规模已高达2.67万亿元,超6成产品成立以来斩获正收益。作为一种创新的基金设立方式,发起式基金强调管理人与投资者利益的一致性,通过利益共担提高投资者信心,加强管理人责任感。对于中小型公募而言,发起式也环缓解了其发行基金的压力。

发起式基金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部分发起式基金通过频繁更换重仓股、押赛道上演“以小博大”戏码。对此业内指出,以小博大并非长久之际,很容易遭到投资者用脚投票,面临清盘风险。

抄底资金买爆ETF

本周市场持续调整,截至8月18日收盘,A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上证指数周跌幅1.8%;深证成指周跌幅3.24%;创业板指周跌幅3.11%。本周北向资金净卖出291.16亿元。

不过从股票ETF(含跨境ETF)市场表现来看,资金正持续抄底、越跌越买。以区间成交均价测算,本周股票ETF市场资金净流入达354.17亿元。具体来看,宽基ETF仍受到资金青睐,并持续霸榜前列;而券商、军工等多只行业主题ETF“失血”居前。

降费大利好,私募解读来了

本周五,上交所、深交所和北交所三大交易所共同宣布,自8月28日起进一步降低证券交易经手费,降低交易成本,进一步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

具体来看,沪深交易所此次将A股、B股证券交易经手费从按成交金额的0.00487%双向收取下调为按成交金额的0.00341%双向收取,降幅达30%;北交所在2022年12月调降证券交易经手费50%的基础上,再次将证券交易经手费标准降低50%,由按成交金额的0.025%双边收取下调至按成交金额的0.0125%双边收取。

对此,多位受访私募人士表示,本次下调证券交易经手费是响应“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的积极举措,能更多地让利于市场参与者,提升市场流动性,激发市场活力。

创新高!今年国内基金“出海”再迎大年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步伐加快,投资者海外配置需求增长和QDII额度的增加,今年国内基金“出海”再迎大年。数据显示,今年新发QDII基金数量已达37只(份额合并计算),创该类产品2007年基金“出海”以来新高,新基金募资规模79亿元,也超过去年全年水平。

多家行业机构和人士表示,由于投资者配置海外市场需求增多和今年QDII产品普遍业绩较好,QDII基金进入发行大年,引发各家基金公司积极布局。随着我国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持续推进,基金行业有望服务更多境内外投资者,日渐成为全球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恒指季检结果出炉

8月18日晚间,恒生指数公司(恒指公司)发布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恒生指数系列季度检讨结果,所有变动将于2023年9月4日(星期一)起生效。 根据恒生指数公司发布的检讨结果,国药控股被纳入恒生指数,碧桂园被剔除;东方甄选被纳入恒生科技指数,剔除瑞声科技;携程集团被纳入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剔除碧桂园服务。 调整生效后,上海与深圳交易所会在随后(具体时间视交易所公布而定)以此为依据相应调整沪深港通的可投资标的范围。

行业首例!券商资管产品变为子公司公募,为免“清盘”探出新方向

券商资管参公产品改造三年到期后,怎么办?方正证券旗下产品,刚刚探出一条新的道路。8月19日,方正证券公告称,对于即将满3年到期的参公大集合产品方正证券金立方一年持有期混合型集合资管计划,为充分保护份额持有人利益,公司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了变更注册的申请,将该集合计划管理人变更为公司控股子公司方正富邦基金。

自2019年8月首只券商资管大集合产品公募化改造开始,从去年至今已经陆续有不少参公改造产品满3年有效期面临“清盘”,对于这些产品目前有几种模式,产品管理人有公募牌照的直接转为公募基金。还有很多券商和券商资管来说,目前有的是进行延期,有延期到2023年底,有的则直接进行“清盘”,但对于延期到2023年底的产品,如果管理人届时未取得公募牌照,仍然面临“清盘”。

方正证券旗下参公改造的大集合产品,在管理人方正证券自身尚未具有公募基金管理人资格的情况下,将产品变更注册为方正证券控股子公司方正富邦基金旗下产品,保证了产品的延续运作,对于希望继续持有的投资人有了更合理的安排,也为面临“清盘”的券商资管公募化改造产品探出一个新方向。


5.png

浙商基金

稳增长政策密集出台,后续有哪些投资机会?

在当前时点,稳增长政策加码,市场估值处于性价比相对较高的位置,资本市场的长期投资价值凸显。

浙商基金基金经理王斌认为,当前市场的核心矛盾为,国内经济复苏的信号还是不明朗,各行业库存去化到了中后期,新增需求不明朗。当前资本市场的特点为,主题轮动逐渐走向尾声,基本面主线尚未形成,所以市场短期波动纠结,多次隔日反转。

对于未来市场,三季度的企业盈利逐渐见底,市场底可能已经过去,新的基本面共识逐渐形成。当前耐心布局行业周期反转在即的半导体,如果叠加三季度国内宏观向上,海外加息暂停,也有机会走一轮较大的行情。当前风险依然还是全球金融危机之类的无法预见的黑天鹅,其他风险在估值中已经较好的体现。

金鹰基金

金鹰周评 | 逆周期调节政策加码 政策底后寻找市场底

降息及活跃资本市场政策落地,市场悲观预期有待政策修复,当前市场已处于震荡区间下沿,回调空间有限。近期市场回调主要源自对经济悲观预期的再度抬升,弱于预期的经济、金融数据反而能强化政策力度和出台节奏的概率,政策博弈仍是后续市场情绪企稳后的相对明确的主线。经济基本面上,当前国内PPI已触底回弹,后续价格和出口对经济拖累或能有所缓解。至于海外,美联储议息会议纪要指向美联储尚未结束加息进程,符合我们前期判断,Q4的加息概率仍不能完全排除,但短期外部流动性扰动或能边际减轻。  

行业配置上,政策博弈仍是短期情绪企稳后市场相对明确的主线。回调后消费(白酒/医药/医美)和地产链(厨电/消费建材/家装家居)等顺周期板块,或将较大受益于政策博弈下的预期修复,汇率压力和外资流向方面的转好态势而持续迎来阶段性反弹。此外,随着峰会时间临近,关注一带一路主题;证监会活跃资本市场对上市公司分红、减持等中长期行为提出更高要求,关注高股息策略下的“中特估”主题。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