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大盘高开后维持震荡,午后指数一路走高,尾盘有所回落。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收涨0.12%,报3082.24点;深证成指收涨1.02%,报10256.19点;创业板指收涨1.26%,报2064.57点。两市全天成交额7869亿元。
板块方面,日本核污水排海,相关概念股爆发,水产养殖、盐业股、核污染防治、净水概念大涨,文化传媒股掀涨停潮批量涨停,光伏板块反弹,券商股冲高回落,中字头个股重挫。
那么今日盘前有哪些值得划重点的资管大事:
官宣!四大科创100ETF来了(8问8答)
首份国有大行半年报披露!
7万亿巨头放大招!刚完成私募备案
创业板改革落地三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唱主角 优势集群化趋势凸显
平安理财总经理:银行理财仍是居民理财的C位!
刚刚,证监会批复:获准设立!
中国人寿最新发声!
刚刚,证监会重磅!召开机构投资者座谈会!
周四(8月24日),上证基金指数收报6357.70点,收涨0.82%。创新药、光伏、酒等ETF涨幅居前,基建、建材、地产、能源等ETF跌幅居前。
官宣!四大科创100ETF来了(8问8答)
备受市场期待的首批4只上证科创100ETF,正即将引来集体发行。
8月23日,博时、鹏华、银华、国泰等4家基金公司旗下的上证科创100ETF同时公告,基金将于8月28日至9月1日正式发售,其中,网下现金认购期为8月28日至9月1日,网上现金认购期为8月30日9月1日,产品的首发募集上限均为50亿元。
上证科创板100指数,是从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中选取市值中等且流动性较好的100只证券作为样本。这是科创板继科创50后第二只宽基指数,囊括了科创板中层市值和流动性较好的优质标的,填补了科创板中层市值指数公募产品的空白。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近期ETF产品正批量加速落地,科创板100ETF等产品将为投资者提供更加多元化投资工具。
首份国有大行半年报披露!
五大行中,建设银行率先披露了2023年半年报。
从建行8月23日披露的半年度业绩可以看到,其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002.55亿元,实现净利润1672.9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12%;该行资本充足率17.40%,不良贷款率1.37%,稳中有降。
另外,建行旗下几大子公司——建信理财、建信基金、建信信托,资产管理业务规模分别为1.47万亿元、1.34万亿元、1.33万亿元;今年6月末建信消费金融正式开业。
从股价表现来看,A股建设银行在今年2月末到5月初出现一波明显的拉涨行情,股价一度涨至6.83元/股的阶段高位,尽管此后股价有所波动,但今年总体依然有14.27%的涨幅,截至8月23日收盘,建设银行报收6.04元/股。
7万亿巨头放大招!刚完成私募备案
万亿私募巨头黑石集团在华布局又有新动向。
基金业协会网站显示,黑石(上海)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近日正式完成私募基金管理人备案,该私募基金的实际控制人正是美国黑石集团在香港的分公司。
基金业协会信息同时显示,黑石(上海)私募基金备案的业务类型为QDLP(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等试点机构,这也意味着未来,黑石可以面向机构及高净值客户等境内投资者募集人民币基金,并将所募集的资金投资于境外市场。
创业板改革落地三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唱主角 优势集群化趋势凸显
2023年8月24日,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平稳落地已满三周年。三年前,首批18家企业上市,标志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
创业板,“创新”一直是其鲜明属性,而注册制改革让“创新”特色更加彰显。在这三年内,创业板重点服务高科技企业、战略新兴产业企业、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培育壮大了一批具有创新强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
截至8月23日,创业板注册制下新上市公司发展至500家,占创业板全部1310家公司比例近四成,总市值超3万亿元,占板块整体市值超25%。其中近9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超5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
平安理财总经理:银行理财仍是居民理财的C位!
近期,公募基金资管规模反超银行理财,公募基金取代银行理财成为资管行业规模“一哥”引发关注。对此,8000多亿资管规模的平安理财总经理张东表示,实际上从数据上看,居民理财的C位还是银行理财,公募基金有约48%的规模是机构持有,银行理财产品90%以上的由居民持有。
张东是在8月22日平安理财活动上做出上述表示。在即将迎来成立三周年之际,平安理财在深圳举办产品及投资策略沙龙活动,张东携公司核心团队亮相进行分享并与媒体交流。包括公司首席产品官刘凯、首席配置投资官陈芳、首席权益投资官袁野、市场总监姚芳、固收投资部负责人熊珣等,活动还邀请中金公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张帅帅从大财富产品链视角分享银行理财公司的业务机遇。
对于银行理财进军权益市场,刘凯表示,由于银行理财客户的风险偏好,银行理财公司成立后并未出现大规模向股市进军的情况,不过未来坚定看好理财产品做含权这样一个方向。
刚刚,证监会批复:获准设立!
又有外商独资公募公司获批,国内公募基金业再添“新军”!
8月24日,证监会官网显示,安联集团旗下安联投资有限公司(Allianz Global Investors GmbH)发起设立的安联基金,已获得证监会核准设立的批复,该基金公司由安联投资100%控股,注册资金3亿元,成为国内第九家外商独资公募基金公司。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我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对外开放,越来越多的外资金融巨头谋求中国公募牌照,这将为我国公募市场带来多元化市场主体,带来外资投资理念和丰富的产品选择,同样对本土基金公司与海外机构相互借鉴学习,提升我国公募国际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有积极作用。
中国人寿最新发声!
“寿险一哥”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上半年成绩单出炉,这也是上市险企首份半年报。今年上半年,中国人寿实现保费收入4701.15亿元,同比上升6.9%;受权益市场持续震荡,投资收益同比下降的影响,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61.56亿元。
中国人寿董事长白涛在8月24日上午举办的2023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自1978年复业以来的40多年,绝大部分年份中国保险业都实现了两位数增长。今年上半年我们寿险业恢复了两位数增长,达到13.8%,属恢复性复苏。我们判断下半年会有所回调,但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化。2023年全年的行业发展肯定会好于2022年。”
刚刚,证监会重磅!召开机构投资者座谈会!
据证监会消息,中国证监会召开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和部分大型银行保险机构主要负责人座谈会,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易会满,金融监管总局党委委员、副局长丛林出席会议并讲话,证监会党委委员、副主席李超主持会议。
其中有这些要点重点。
1、就共同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推进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
2、中长期资金参与资本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获得了良好的中长期回报,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逐步增强,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
3、居民财富管理、资产配置和养老投资需求不断增加,中长期资金参与资本市场改革发展面临着难得机遇。
4、养老金、保险资金和银行理财资金等中长期资金加快发展权益投资正当其时。
7、各类机构要提高对中长期资金属性和责任的认识,坚持从战略高度看待和重视权益投资,不断加强投研能力建设,壮大投资人才队伍,建立健全投资管理体系,推动建立三年以上的长周期考核机制,着力提高权益投资规模和比重。
8、参会机构一致表示,将更好发挥中长期资金的市场稳定器和经济发展助推器作用,正确看待市场短期波动,把握长期向好的大势,强化逆周期布局,加大权益类资产配置。
9、下一步,证监会将主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政策协同,共同为养老金、保险资金、银行理财资金等中长期资金参与资本市场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保障,促进资本市场与中长期资金良性互动。
招商证券资管
短期仍要关注房地产市场相关政策
二级市场,此前随着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下半年的经济工作,地产宽信用和地方债化解的预期升高,十年期国债短债触及2.6%后,又快速回升,但未突破2.7%。近期出口数据显示,经济面临的内外因素仍然复杂,下行压力仍大。上周央行开展了401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利率从2.65%下调至2.50%,带动利率向下突破2.6%,在2.6%以下部分投资者获利了解,利率并未持续下行,短期有所反弹在2.6%附近。
短期仍要关注房地产市场相关政策和近期的经济数据。从央行超预期操作上可以看到,监管和市场参与者对于下半年经济压力担忧明显,需继续关注高频经济数据。
华夏基金
核废水治理概念走强
今日港股市场表现领先,目前看政策上对平台经济的积极性和确定性已经明确,压制港股表现的,不管是美联储的政策预期还是国内经济指标的读数,均已在价格上充分反映,在经历了长期的底部震荡之后,一旦前述预期出现改善,均会刺激板块短期异动。而恒生医药叠加了近期医药反腐的利空打击,但长期看并不影响行业本身的发展,情绪面扰动后存在逆向布局机会。
对于投资而言,先考虑风险最重要,当下的点位指数下行空间非常有限,我们面临的风险其实更低了,但是主观体验上,在亏钱效应下很多人真切的感受到了“风险”一朝被蛇咬往往会选择降低风险偏好,下意识选择回避权益资产,对很多难得的机会视而不见。但作为理性投资者,我们坚持在模糊的低估区间分批布局、定投参与,贱取如珠玉。
8月25日 下午15点00分:
对话指数投资 认识创业板成长指数 定位科技创新 聚焦成长行业
感兴趣的用户可以登录中国基金报APP预约观看
2023-08-25 15: 47
2023-08-25 14: 17
2023-08-25 12: 50
2023-08-25 11: 05
2023-08-25 08: 30
2023-08-25 08: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