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基冠军”,重返公募!

孙晓辉 2023-09-18 22:17
昔日股基冠军重返公募!
         
中国基金报获悉,2010年的股基冠军孙建波在“奔私”十年后,重返公募,新东家敲定格林基金。据了解,孙建波加盟格林基金后,未来或以高管身份负责权益投研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公募行业快速发展及各公司不断加码优秀人才激励,除了冠军基金经理,近年来选择留守公募行业的绩优基金经理也越来越多。
         
昔日股基冠军重返公募
加盟格林基金
         
据了解,孙建波已于日前正式入职格林基金。知情人士分析,结合此前其在景林资产,以及创立乾和投资的经历,孙建波此次加盟格林基金,可能是以拟任高管身份引入。
         
公开资料显示,孙建波具有20余年证券投研经验,经历多次牛熊转换。
         
1998年数量经济学硕士毕业后,孙建波第一份工作是在中国人保信托(今中国银河证券)从事研究和投资。2005年-2009年供职于中信基金(现华夏基金), 2009年-2013年供职于华商基金,曾任中信红利精选(现华夏收入)、华商盛世成长、华商策略精选的基金经理和华商基金投资总监。2013年加入景林资产,任合伙人、基金经理。2017年3月创立乾和投资。
         
在华商基金担任基金经理的4年,是孙建波绽放异彩的收获时光,期间的公募战绩也最为人所熟知,他与庄涛、梁永强一度被称为“华商三剑客”。
         
2009年,由庄涛、梁永强、孙建波三人共同管理的华商盛世成长以106.80%的年度收益位居同类产品第四,期间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77.32%;2010年,在市场整体出现较大幅度调整的背景下,该基金仍以37.77%的年度收益获股票型基金年度冠军,期间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5.60%。
         

图片

业绩持续领先下,资金也蜂拥而至。
         
以华商盛世成长为例,截至2009年末,该基金只有21.33亿元,但到2010年末时,规模已达到126.45亿元,一年时间激增近5倍;2010年11月由孙建波一人担纲的新基金——华商策略精选首募规模达到118.15亿元,成为当年募集规模最大的主动权益基金。这意味着当时孙建波已是业内少见的百亿级基金经理,总管理规模最高接近250亿。
         
继2011年9月庄涛“奔私”后,2013年2月孙建波也离开华商基金,先是加入景林资产,后又创建了乾和投资,进一步完善了投资框架、拓展了能力圈范围。
         
凡所经历,皆为加持,有着多年公募和私募行业积淀的孙建波,有望为新东家格林基金的权益投研建设带来明显助益和新的想象空间。
         
以业绩驱动规模
效果渐显

五十而知天命的孙建波,选择把未来的职业生涯“重仓”在了格林基金。
         
据了解,孙建波加盟格林基金的缘由主要是价值观认同。“双方就如何打造一支高质量、有长期回报的投研团队曾做过多次沟通,彼此对行业的认知、理解以及公司经营理念等各方面高度契合。”知情人士透露。
         
实际上,格林基金近年来发展势头不容小觑。
         
自2016年成立以来,公司规模稳步增长,尤其2020年以来,有了业绩积累的固收业务更是实现了飞跃式突破。
         
据Wind统计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格林基金公募管理规模为234.11亿元,其中债券型基金规模为217.25%,占比超过9成。
         
截至目前,公司在固收领域的探索和努力已见成效,尤其是纯债类品种已有了不错的市场口碑和认可度。
         
海通证券显示,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格林基金纯债类产品近三年收益率12.77%,位于同类排名3/118。

图片

虽然权益基金规模依然偏小,但经过数年探索,格林基金权益团队已具雏形。
         
据了解,格林基金权益团队目前共有20人,占公司总人数的20%以上,基本实现食品饮料、新能源、医药、TMT、电子、港股等重点行业的覆盖,部分权益类产品也逐渐收获良好的投资回报。
         
中国银河证券统计显示,截至8月底,格林伯元灵活配置、格林新兴产业混合、格林研究优选混合等权益基金近一年业绩排名均位于同类产品的前1/4。
         
此前,格林基金总经理高永红接受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人才经营的核心关键是找到“志同道合”的人,格林基金强调价值观趋同的企业文化氛围。公司目前的组织方式、机制设计和制度安排,都在为这一目标服务。
         
一方面,格林基金重视将投研人员的个人能力融入平台,注重通过平台化、团队化来提高整体投资管理能力。近年,公司先后引入了李会忠、刘冬、刘赞、郑中华等基金经理,他们或深耕某一领域、或擅长均衡配置、或偏好行业轮动。
         
另一方面,公司重视梯队建设和人才储备,建立了清晰、可预期的培养路径,为投研能力的积累和传承做好基础建设,也保证了研究员队伍的稳定性。
         
越来越多优秀基金经理坚守公募
         
在公募基金数量突破1.1万大关的同时,基金经理的数量已经超过3500人。能够登顶主动权益类基金(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基金)冠军的基金经理可谓千里挑一。
         
随着公募基金管理规模突破28万亿,以及各公司不断加码优秀人才激励,近年来选择公募行业作为职业去向的冠军基金经理越来越多。
         
除了孙建波,距离最近的2022年,英大基金权益投资总监汤戈管理的英大国企改革主题基金以31.5%的收益率夺得股票型基金冠军。三个月后,2023年4月公司发布公告称,汤戈因个人原因辞职,新东家是方正富邦基金,仍为公募行业。
         
赵诣2020年凭借重仓新能源赛道,包揽了当年主动权益前四强。2022年3月,他从农银汇理基金公司离职加盟泉果基金,也依然是公募行业。
         
此外,2022年主动权益基金冠军万家基金黄海、2021年主动权益类冠军前海开源基金崔宸龙、2019年包揽主动权益基金年度前三名的广发基金刘格菘仍在各自基金公司继续任职。
         
而在较早前,选择奔私的冠军基金经理不在少数。比如,2018年拿下混合基金冠军的杜振业于2021年奔私;2017年,林鹏的东方红睿华沪港深夺冠,2020年6月“公奔私”成立上海和谐汇一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实际上,除了冠军基金经理,选择留守公募的其他绩优基金经理也越来越多。
         
比如,今年4月,董元星离任华泰柏瑞副总经理、固定收益部总监,任职中信保诚基金总经理;同于4月离任的民生加银基金原副总经理于善辉已加盟博时基金。此外,从长城基金离职的基金经理何以广入职兴证全球基金,从诺安基金离职的基金经理蔡宇滨入职招商基金,从中加基金离职的基金经理冯汉杰入职广发基金等。
         
从过往历史数据可以看出,每年权益类基金冠军人选基本一年一换,历年的冠军也很容易遭遇冠军魔咒。
         
在业内人士看来,基金经理的历史业绩确实不代表未来表现,但产品在过往运作中体现出来的管理能力具有可持续性。对于基金经理,分析其获得超额收益的来源很重要。除了业绩以外,基金经理的风格和特点需要进行持续跟踪了解,选择适合自己投资偏好的产品。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