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重磅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方丽 曹雯璟 2023-12-14 11:40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全面总结2023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出哪些积极信号?2024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会如何演绎?对资本市场有哪些影响?透露出哪些中长期投资机遇?为此,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博时基金、招商基金、中信保诚、西部利得、长城基金、摩根资产管理、汇丰晋信、金鹰基金等八家基金公司投研人士。

这些投研人士认为,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经济的定调强调追求高质量发展,强调内生增长动能。财政政策有望加码发力,货币政策则以配合为主,经济结构上,强调消费的恢复,房地产以托底为主,发力科技领域。

这些人士还表示,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改善市场风险偏好和提振信心有积极意义,同时,他们看好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生命科学,绿色技术等领域的中长期投资机会。

增强经济活力 防范化解风险 改善社会预期

目前市场各方都在认真学习中央经济会议精神,不少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上周五政治局会议的定调内容保持一致,比较关心对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货币政策、地产政策等。

博时基金宏观策略部投资经理刘思甸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与12月8日政治局会议精神高度一致,同时提供了更加详细的形势分析和具体政策指引。

“从明年工作的整体指导思想一段看,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会是重中之重。”刘思甸表示,在宏观政策指引上,注意到财政政策要求用好空间,提高财政对撬动经济发展的杠杆作用,注意到货币政策会保持相对稳定,也注意到政策取向一致性的重要性在进一步提升。

在重点工作指引上,刘思甸注意到新兴科技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得到进一步重视;扩大内需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要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也注意到在防风险部分,从论述篇幅来看,地产方面的风险应对防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长城基金也表示,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经济的定调强调追求高质量发展,强调内生增长动能。财政政策有望加码发力,货币政策则以配合为主。房地产以托底为主,暂且不可“破”;相比之下,要“立”的是科技领域。

“相比于政治局会议较精简的通稿,此次经济工作会议在政策基调和方向上体现‘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金鹰基金表示,相对更多的边际变化在于在细节上提供了更多增量信息。其中,“先立后破”的涵义得到补充,提及“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反映出在科技创新的同时,对“稳增长”等经济发展也会有要求。 

摩根资产管理资深环球市场策略师蒋先威认为,本次会议秉持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进一步细化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会议同时释包括货币政策稳健精准、财政政策积极加力、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消费投资良性循环扩内需,化解风险,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及扩大对外开放等信号。

不少投资人士也有自己关注的重点,或是产业政策定位,或是整体基调。

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李湛强调,此次会议整体定调以“稳为主,对“进”的重视程度加强。“以进促稳”的“进”代表的是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九大工作顺序上将“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放在“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的前面,突出对“进”的重视。

汇丰晋信基金宏观及策略师沈超认为,本次会议最值得关注的是提出“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高质量发展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主题,过去粗放式增长模式已经一去不复返。

2024年将延续今年改善趋势

谈及对2024年整体经济的预期,不少人士认为,2024年整体将延续2023年改善的趋势,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并重。

沈超认为,2023年经济回升向好,但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2024年整体将延续2023年改善的趋势,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并重。

“分结构看,2024年出口预计稳健增长,相较今年表现将进一步改善。出口改善贡献因素在于海外去库接近尾声,明年海外存在一定补库需求。同时目前处于通胀周期尾声,2024年价格对出口额的拖累会缓解。消费明年预计仍处于向上修复过程中,随着居民对收入预期逐步改善,居民消费信心有望进一步增强。投资方面预计仍将结构性分化,制造业投资和基建投资在财政政策支持下有望保持较高景气度,而地产投资明年可能仍会面临一定压力。”沈超表示。

蒋先威认为,出口方面,东盟已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明年在成熟市场升息见顶的环境下,亚洲新兴市场迎来较好的增长机会,有利拉动出口,美国经济相对有韧性,加上中美重启对话,及美国库存周期切换至主动补库阶段,也可望带动需求上升。

在消费方面,需求的进一步释放需要信心的改善,也依赖于未来收入和预期的改善,预期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纲领的指引下,进一步提振经济增长和收入预期,推动消费进一步恢复。投资方面,大众投资的恢复或需更多的证据与更长的时间,基建仍是明年托底的重要支撑,以发挥带动及放大作用,在投资方向上或更多偏向关键民生领域,促进投资和消费的良性循环。”蒋先威表示。

金鹰基金预计2024年出口较2023年或有所改善,上半年可能仍面临美国等海外经济体下行的压力,出口或难有明显外部需求的支撑,但下半年随着美国库存周期、美联储降息空间的打开,我国出口或能出现改善。 消费方面,2023年消费需求回升伴随较多疫后放开后前期递延性需求的回补,2024年的消费可能会反映出此前几年经济动能转弱过程中的滞后影响。投资方面,2024年或仍会具有较多不确定性。


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


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

谈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李湛表示,首次将价格水平预期纳入货币政策考量范畴,信贷中长期增速中枢可能下行。本次会议指出“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结合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及的“寻求新的信贷合理增长水平”,低通胀时代信贷中长期增长中枢可能下行。

李湛进一步表示,明年货币政策总量的诉求更低,更注重“灵活适度、精准有效”配合财政发力,但可能会有设备更新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配套出台。此外,“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未来可能推出新的税种,同时中央、地方的关系的可能进一步厘清,财权事权的匹配度进一步提升。

沈超表示,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强调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明年的财政政策相比今年有望更加积极有为,但赤字大幅扩张概率较小。财政政策方向上预计会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同时会加大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   

货币政策方面强调“灵活适度、精准有效”,预计明年仍有望继续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合理宽裕,同时结构上向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方面倾斜。

“今年以来的M2增长保持在10%以上的水平,但是信贷脉冲数据所显示信贷增长仍然保持收缩状态,显示企业部门的信贷需求相对不足,未来稳增长的主要抓手或在财政政策;目前中央政府负债占名义GDP比重远低于海外成熟市场,仍有加杠杆的空间,通过中央财政实施扩张性政策,利用基础设施投资提振总需求,并且帮助地方政府缓解债务压力。”蒋先威说。

西部利得基金表示,货币政策可发挥辅助功能,支持财政和房地产政策的落实。央行可能进一步降准降息,帮助增加市场流动性和降低融资利率,MLF和PSL等货币政策工具的规模也可能上升,以支持银行系统的流动性。政策宽松但非强刺激,政策协调性上升。

中信保诚基金表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强调“可持续性”。货币政策大多与以往表述差别不大,新鲜表述是“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政策协同角度,提及“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

金鹰基金表示,财政政策定调“适度加力、提质增效”,从具体部署上,更多体现出提高效率和优化结构的思路,例如,扩大专项债的使用范围、结构性减税降费等。货币政策方面“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亦有强调效率问题,此外首次提出“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以往货币供应量均是以名义经济GDP增速相匹配,此次变化反映出决策层对物价水平的变化已有所关注,同时2024年通胀目标的设定或不同于以往。

助力提振市场信心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改善市场风险偏好和提振信心有积极意义。

李湛认为,政策基调更强调政策效率效果而非量,财政政策更加强调提质增效,货币政策强调灵活适度,信贷中长期增速中枢可能下行。维持经济缓慢修复的判断,继续关注万亿国债落地、三大工程持续推进、“金融16条”对需求的提振效果。

沈超表示,本次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明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工作并注重落实应对,对改善市场风险偏好和提振信心有积极意义。从分子端来看,会议对扩内需定调积极,有结构性减税和扩内需的具体措施,市场对经济和盈利的预期有望改善;从分母端会议进一步明确货币政策配合财政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货币政策环境仍将为权益市场创造相对良好的环境。

“政府对问题的认知清晰、点出了当前经济回升面临包括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等挑战,更强调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蒋先威认为,会议定调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可望释放企业创新动力,增强经济活力;会议关注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有助改善市场情绪,巩固市场信心。

西部利得基金也认为,会议提振信心,引导预期的重要性上升。会议指出,“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相比2022年会议的“三稳”,本次新“三稳”把“稳预期放在首位,取代了“稳物价”,同时指出“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意味着预期引导的重要性上升。


可关注科技创新、医药成长


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生命科学,绿色技术等领域或迎来中长期投资机会。

沈超表示,深入解读和领会本次会议精神之后,未来以下方面可能展现出较好的投资机会:第一,科技创新主线:科技创新是明年工作部署的重点,强调“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相关领域有望受益,以高端芯片等为代表的国产科技突破行业,人形机器人等新型工业化方向,以及具备产业趋势的人工智能方向。第二,医药成长主线,与银发经济、健康消费、生命科学等方面相关医药板块。

“会议提出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这些方向值得关注。”李湛说。

蒋先威认为,本次会议整体有利提升经济增长预期,改善市场情绪,市场中盈利前景稳定的板块和标的可能存在上行空间;此外,高股息的股票在经济逐步复苏的过程中,从派息获得的现金流有助于稳定投资组合的回报,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本次会议将科技创新提升至任务部署首位,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生命科学,绿色技术等领域或迎来中长期布局机会。

金鹰基金表示,在科技创新方面,点出了一些此前未提及的新兴产业方向,提及“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这里面涉及到医药、卫星互联网等领域。在扩内需中,提及“要以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由此可以观察会否出现类似去年设备贴息贷款的方式来促进设备更新和消费以旧换新。此外,提及“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反映出相关领域的国际合作或出海进程可能得到政策扶持。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