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大盘走势出现分化,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收涨0.14%,报2910.22点;深证成指收跌1.06%,报8762.33点;创业板指收跌2.23%,报1682.48点。两市全天成交额8400.3亿元。两市个股跌多涨少,合计2141只个股上涨,3029只个股下跌。板块方面,上海本地股继续上涨,地产股表现不俗,地方国资成为日内重点炒作对象,银行股走强,游戏板块盘中走强,尾盘涨幅收窄,医药股重挫,芯片股全线杀跌。
那么今日盘前有哪些值得划重点的资管大事:
知名基金经理,调仓换股大曝光!
“中字头”板块突然暴涨!最新研判来了
债券基金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加码投资这一市场!冠军基金经理发声
超百只!增聘潮来了
刚刚,大利好!证监会宣布!
逆市成为百亿基金!怎么做到的?
超6000字重要研判!
防止突击入库?基金公司出手
“史诗级”抄底!
多家全球机构发声!看多A股
上周五(1月26日),上证基金指数跌0.96%收报5733.53点,深证ETF跌1.49%收报1179.70点,乐富指数跌1.41%收报5920.44点。
知名基金经理,调仓换股大曝光!
随着2023年基金四季报披露完毕,宝藏基金经理调仓换股情况尤为市场关注。
从他们的四季报可以看出,大部分基金经理很少大开大合,整体保持较高仓位运作,配置思路着眼于中长期,在极有吸引力的市场底部位置,耐心收集优质筹码。也有基金经理敢于顶住压力,进行逆向布局。
“中字头”板块突然暴涨!最新研判来了
2024年开年以来,中字头板块表现相对强势。尤其近期在密集的政策利好助推下,更是领衔大涨,部分个股甚至出现连续涨停行情。
周五,“中字头”持续高温,前一日涨停的“巨无霸”中国石油午后罕见跳涨5%,最终收涨6.38%,股价创8年来新高。四大行同步跟进,农业银行股价再创历史新高。地产板块连续第4日冲高,盘中掀起涨停潮。
在受访基金经理看来,此次中字头成为驱动市场上行的主要动力,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关键是政策组合拳的作用。相较于以往,国资委对市值管理的新考核政策不仅为中字头企业指明了发展方向,也加速了投资者共识的形成,因此,本轮中字头股票涨幅十分明显。
有基金经理表示,过往中字头股票大涨偏主题投资,2023年以来很多中字头公司是持续性上涨,已经脱离了短期的主题投资行情。最先被发掘价值的优质央企市值不断创新高,行情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更强。
此外,大家认为,中字头央企有望成为当前的新主线,核心原因在于,当前经营稳健、估值偏低、注重投资者回报的央企是当前不确定性较高市场中的稀缺资产。在当前不确定性较高的环境下能够为投资者提供确定性的收益预期,在当前具备确定性溢价。不过,中字头板块行情能否可持续,关键还是要看基本面。
债券基金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在权益类基金整体规模缩水的2023年,债券基金规模创出历史新高,不仅收复了2022年底理财赎回潮造成的“失地”,而且规模增长非常可观。
Wind统计显示,根据基金2023年四季报,截至去年底债券基金总规模达到8.6亿元,占所有公募基金资产净值规模的31.6%。2022年四季度,债券基金规模曾出现单季6650亿元的滑坡,截至当年年底总规模下滑至7.3亿元。但进入2023年,伴随着债市走牛,债券基金规模连续增长,于二季度末突破了2022年三季度的高点,三季度站稳8万亿元关口,并且在四季度猛增4000多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纵向比较来看,债券基金规模近年来增长迅猛。2020年以来,债基逐年规模增量都在万亿元级别以上,去年底规模相较于2019年底增长幅度达1.4倍。
加码投资这一市场!冠军基金经理发声
去年末北证50指数一度大涨超50%,北交所主题基金逆袭夺冠,北交所市场的快速活跃也吸引了机构资金加码投向北交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公募基金重仓北交所股票61只,刷新历史新高;重仓持股市值超33亿元,同比激增47%,也实现了快速增长。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在“深改19条”、新的代码段、做市商扩容等诸多利好因素催化下,北交所市场吸引了各路资金的关注。随着北交所优质上市公司数量和交易量的增加,市场关注度也大幅提升,长期来看,公募基金还将持续加码北交所投资。
超百只!增聘潮来了
基金经理增聘迎来小高潮。开年以来,超百只公募产品增聘基金经理,从产品类型看,双基金经理或多基金经理管理制已不再专属“固收+”产品,主动权益类基金、纯债型基金、指数型基金、货币型基金、FOF产品等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聘现象。从全市场来看,有超四分之一的基金采用共管模式。其中,还有14只产品基金经理人数达到4人。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增聘基金经理的案例增多可能反映了市场对专业投资人才需求增加,不同投资风格、理念、策略的基金经理之间合理明确分工配合才是获胜关键。这一趋势大概率将持续,但未来是否成为主流仍待观察。
刚刚,大利好!证监会宣布!
1月28日,证监会发布最新通知,为贯彻以投资者为本的监管理念,加强对限售股出借的监管,证监会经充分论证评估,进一步优化了融券机制。具体包括:一是全面暂停限售股出借;二是将转融券市场化约定申报由实时可用调整为次日可用,对融券效率进行限制。因涉及系统调整等因素,第一项措施自1月29日起实施,第二项措施自3月18日起实施。
逆市成为百亿基金!怎么做到的?
由于去年投资业绩表现乏力,“固收+”基金规模再度承压。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全市场“固收+”基金规模1.23万亿元,连续两年下台阶,规模从历史高点缩水6500亿元。不过,也有部分基金实现了规模的逆市增长,一举跻身为百亿基金。
业内人士表示,投资业绩的长期稳定是“固收+”基金的核心竞争力。基金公司只有不断提升投研能力,较好控制回撤,精准匹配投资者需求,才能逐渐积累较好的长期投资业绩,更好呵护投资者体验,这一市场也才能不断做大做强。
超6000字重要研判!
伴随着中国人口逐渐老龄化,“银发经济”正成为近年来市场关注的投资主题。
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下称《意见》),助推市场对这一“银发经济”的关注。“银发经济”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涵盖一二三产业,孕育着新机遇,也必将催生新领域和新赛道。
基金经理认为,《意见》的出台,对于进一步加快发展“银发经济”,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推动我国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银发经济”涵盖的领域非常广泛,除了传统的餐饮、护理和保健服务之外,还有许多细分领域存在巨大的投资机会,如智能科技与辅助设备、在线教育与终身学习、旅游与休闲、金融服务、医疗健康服务、社区服务与活动。目前不少养老产业指数估值都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具备投资价值。
防止突击入库?基金公司出手
本周刚刚过去的5个交易日,A股上演绝地反击行情。一系列政策暖风呵护下,上证指数在触及2724.16点阶段性低点之后,连拉四连阳,成功收复2800点及2900点两个整数关口。
抄底资金继续借道股票ETF大举抄底,成功捕获这波反弹行情。Wind数据显示,截至1月28日,股票ETF本周资金净流入高达724.68亿元,1月22日股票ETF单日资金净流入更是超过380亿元,创下2023年以来单日新高。
拉长时间看,股票ETF1月以来合计“吸金”超过1400亿元,这也是股票ETF连续两个月“吸金”超千亿元,今年1月更是有望挑战去年8月1607亿元的资金净流入记录。
“史诗级”抄底!
A股震荡之下,低风险产品成为资金避风港,基金公司也在积极寻找此类产品的创新点。
中国基金报记者发现,近日有基金公司上报三年期封闭运作债券基金,引发市场关注,此前也有类似产品落地。从业内反馈看,封闭期较长的债券基金拥有稳定的负债端,整体更利于管理人运作。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各类型固收类产品收益率和回报预期下降,为了追求更高收益,债基在投资上普遍拉长久期。在此背景下,三年封闭期债券基金体现出了较好的性价比。在债券类产品创新上,指数债基、低波“固收+”等成为发力方向。
多家全球机构发声!看多A股
2024年1月25日,在中国香港举行的亚洲金融论坛上, 桥水联席首席投资官鲍勃.普林斯(Bob Prince)在回答主持人“如何看待中国市场”相关问题时表示,一般说来,政策制定者总是试图令经济达到某种均衡。疫情之后,中国经济尚待回到均衡状态。与此同时,中国股票市场的风险溢价相对有吸引力,股票价格有吸引力。这个时候,经济增长重回均衡状态要求决策者采取支持性的政策。问题只是决策者何时会行动,“但是,如果你了解经济运行的规律,你会明白这种支持性政策必要且会一定出台”,他表示。
华夏基金
政策利好超预期
国内方面,上周A股市场呈现V型走势,周二上证指数最低触及2724.16点后开始反弹至周五并收复2900点,反弹过程中,受“市值管理拟纳考核”推动大盘国企对指数带动作用明显。本周政策利好超预期,央行同日宣布降准和结构性降息,对于权益市场而言,其意义不仅限于宏观经济的稳增长,也是近期资本市场政策组合拳的一部分,对引导投资者预期有重要作用。
长城基金
力争聚焦在更加稀缺的真成长板块
市场的短期快速调整,其实也是风险持续释放的过程。目前大盘整体估值仅高于 2014年的低迷期,股票风险溢价也接近2014年以来较为极端的位置,股票资产的投资性价比进一步凸显。对于未来的投资机会,我们认为在短期经济面临压力的情况下,优质成长标的更显稀缺。投资过程中,我们将尽可能回避需求承压的行业,优选供需改善的行业,提升选股标准,力争聚焦在更加稀缺的真成长板块。
1月29日 10:00
建信基金 信念与前行——建信基金2024年投资策略会(权益专场)
1月29日 19:00
中国基金报 #对话·全球财经人物# 美联储降息押注再起!中国固定收益市场机遇几何?
感兴趣的用户可以登录中国基金报APP预约观看
2024-01-29 08: 30
2024-01-29 08: 22
2024-01-28 18: 14
2024-01-28 18: 05
2024-01-28 16: 06
2024-01-28 15: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