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午后三大股指全线翻红,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收涨0.54%,报3054.64点;深证成指收涨0.60%,报9612.75点;创业板指收涨0.06%,报1884.09点。两市全天成交额9538.5亿元,两市个股涨多跌少,合计4390只个股上涨,859只个股下跌。
板块方面,机器人概念掀涨停潮,有色金属板块表现抢眼,低空经济概念午后崛起,CRO概念冲高回落。
那么今日盘前有哪些值得划重点的资管大事: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重磅发布!信息量很大
重磅解读来了!
重要活动,全球经济最新观点来了
央行发布重磅金融数据!
重磅发布!多家券商发声
最新,重磅来了
“卷”到场外!ETF联接基金猛增,又一热点要引爆?
私募业绩快速“回血”!
最猛激增55倍!这类产品却迎“大考”
突然爆了!大举提高规模上限
跌破2%!发生了什么?
突然火了!又一大行宣布:上调!
“业绩达标率”出炉!理财公司业绩大比拼
金融圈大消息!建设银行,迎来新的“掌舵人”!
上周五(3月14日),上证基金指数涨0.20%收报6048.91点,深证ETF涨0.08%收报1273.83点,乐富指数涨0.08%收报6396.97点。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重磅发布!信息量很大
3月15日下午3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李超,首席风险官、发行监管司司长严伯进,证券基金机构监管司司长申兵,上市公司监管司司长郭瑞明,人事教育司负责人张朝东解读强监管防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有关政策,并答记者问。
如何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压实投行“看门人”责任、防范绕道减持等市场关心的热点问题,证监会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详细解读,发布会现场的信息量非常大。
要点如下:
1、发挥好资本市场功能作用,更好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2、证监会将大幅提高现场检查比例,深化跨部委监管协作,对于出现欺诈发行等违法违规情形的要进行全链条回溯和问责。
3、募投项目资金规模要合理且要做好短中长期规划,不得搞突击的“清仓式”分红,“关键少数”要有良好的“口碑声誉”。
4、一些优质的科技企业可以通过上市更好更快成长,但绝不能是那些拼凑技术的“伪科技”企业。
5、对在实施现场检查过程中撤回了上市申请的企业一查到底,也就是说撤回了上市申请,仍然要开展检查,该追责、该处罚的仍然要追责处罚,从根本上整治曾经出现的企业“一查就撤”现象。
6、证监会将全面完善减持规则体系,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全面防范绕道减持。
重磅解读来了!
近日,证监会围绕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从发行准入、上市公司监管、中介机构监管等方面系统性提出政策措施,形成了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有机整体。
多家头部基金公司表示,将根据监管层最新要求,不断强化专业能力建设,坚持合规稳健运作,大力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争创一流投资机构,以自身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发挥积极作用。
重要活动,全球经济最新观点来了
全球经济走向何处?投资机会如何把握?
近日,中国基金报“走进顶级机构”主题活动第二期——走进宏利投资管理在上海举行。此次活动由中国基金报主办,得到了宏利投资管理的大力支持。
中国基金报社总编辑金烨,宏利投资管理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宏利投资(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丁闻聪出席活动并致辞。
宏利投资管理亚洲区资产配置执行总监兼高级组合经理鄞子翔就影响资产配置展望的因素进行了主题演讲,宏利基金常务副总经理汪兰英分享了2024年资产配置的中国机遇。
此次活动共有近30家上市公司参与,聚焦外资机构对市场的最新洞察,同时就上市公司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展开深入探讨,以推动公司稳健前行。
央行发布重磅金融数据!
3月15日周五,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初步统计,2024年前两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8.0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1万亿元。前两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6.37万亿元。
其中,重点数据如下:
第一,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299.56万亿元,同比增长8.7%。狭义货币(M1)余额为66.59万亿元,同比增长1.2%。流通中货币(M0)余额为12.1万亿元,同比增长12.5%。前两个月净投放现金7566亿元。
第二,2024年前两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6.37万亿元。
第三,2024年前两个月人民币存款增加6.44万亿元。
第四,2024年前两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8.0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1万亿元。
重磅发布!多家券商发声
3月15日,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文件聚焦校正行业机构定位、促进功能发挥、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和监管效能等,共提出八个方面共25项重点举措。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荀玉根认为,就证券公司而言,国内券商数量众多,加剧了行业的竞争,由于大多数公司选择综合性券商的模式,难以形成特色。本次《意见》有望推动证券行业的供给侧改革、多维度转型,提升核心竞争力,形成内生增长。对于公募基金而言,《意见》有望增强基金公司深化以投资者为中心的理念,提升投研能力,为持有人创造中长期收益。
中国银河证券策略分析师、团队负责人杨超表示,本次证监会发布的政策涵盖“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加强上市公司监管、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以及加强证监会自身建设”四大方面,旨在构建一个更加健全、稳定、公开、透明、公平的资本市场环境,保护投资者权益,促进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
最新,重磅来了
3月13日,国务院印发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正式发布,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行动方案》指出,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将有力促进投资和消费,既利当前、更利长远。《行动方案》对实体经济、资本市场会带来哪些积极影响?哪些行业或细分领域将迎利好?
对此,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嘉实基金大消费研究总监吴越、国泰工业母机ETF基金经理苗梦羽、诺安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吴博俊和唐晨以及长城基金高级宏观策略研究员汪立。
这些基金公司投研人士认为,此次《行动方案》的出台,有望提振投资和消费意愿、促进经济增长,长期来看,将加快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的高质量发展,机械、电力设备、电子、汽车、家电、医药等行业存在机遇。
“卷”到场外!ETF联接基金猛增,又一热点要引爆?
乘着被动投资大发展的东风,ETF联接基金正快速崛起。
数据显示,开年以来成立的联接基金数量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激增两倍。指数大户们纷纷采取发起式的设立方式,成立联接基金抢占场外赛道。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募加入“战局”,联接基金有望从“小众走向大众”。面对激烈竞争,跟踪主流宽基或具有独特标签的联接基金或许更能脱颖而出。
私募业绩快速“回血”!
2月份以来,随着A股市场强势回升,私募业绩也快速“回血”,主观股票策略跑赢量化,十余家百亿私募2月份收益超10%。在市场反弹之下,股票私募已连续两周加仓,积极参与到反弹行情中,配置方向上重点关注AI、医药、科技等板块。
经历了此轮极端行情后,量化私募总结经验教训,在策略、因子、量化模型等方面积极调整迭代。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量化行业未来朝着更加精细化的方向发展。
最猛激增55倍!这类产品却迎“大考”
三年前发起式设立的养老目标基金,陆续在今年迎来“大考”。整体来看,尽管部分产品规模承压,但与成立时相比,超四成养老FOF实现了规模正增长,且最高激增超55倍。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受市场调整、居民养老投资意识不足等影响,部分养老FOF业绩、规模表现欠佳,整体上呈现较大分化。对于基金公司来说,做大产品规模的前提还是要把产品“做优”;对于投资者而言,养老投资是一项超远期资产配置,需要在理性客观基础上综合选择。
突然爆了!大举提高规模上限
2月以来,招银理财、交银理财、光大理财、农银理财等多家银行理财公司调整旗下多只产品规模上限,有的从30亿元上调至50亿元,有的甚至调至100亿元及以上,引发市场关注。
基金君就此采访了多位银行理财业内人士,他们表示,受益于债市走牛,理财产品业绩亮眼,规模持续上涨,调整募资规模传递的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跌破2%!发生了什么?
随着春节资金面紧张时点结束,流动性回归宽松,以及降准落地,前期收益率走高的货币型基金,目前收益率水平正在逐渐降温。最新数据显示,全市场货币型基金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已跌破2%关口,近七成货基A类份额收益率不足2%。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展望后市,货基整体收益率中枢或小幅下行,但在新的流动性水平下将逐渐实现企稳,各家公募也将通过加强小波段操作、配置更高收益资产、更好运用杠杆策略等,提升货基的收益率水平和市场吸引力。
突然火了!又一大行宣布:上调!
又有大行上调积存金起购金额。
中国银行近日发布公告称,3月15日起按金额购买积存金或创建定投计划时,最小购买金额由480元调整为600元。近期已有建设银行、宁波银行也发布类似公告,分别将积存金起点金额从500元上调至600元,引发市场关注。
3月以来,黄金价格一路上涨。基金君了解到,原来比较冷门的银行积存金业务突然火起来了,不少投资者加入了黄金定投的队伍。但业内人士也提醒,如今金价创出历史新高,投资者需要注意市场波动等风险,谨慎投资。
“业绩达标率”出炉!理财公司业绩大比拼
资管新规实施以来,业绩比较基准成为银行理财产品的重要指标,产品实际收益率能否达到业绩比较基准(即业绩达标率),受到投资者的高度关注。
近日,睿智新虹理财研究院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四季度末,29家理财公司到期封闭式产品1919只,业绩基准下限达标率为54%,环比上升4个百分点。
从产品投资类型上看,1814只固收类产品业绩下限达标率平均为57%,环比上升8个百分点;业绩上限达标率平均为34%,略高于上期,平均兑付收益率为2.95%。
而由于权益类资产表现不佳,去年四季度到期的105只混合类封闭式产品业绩下限和上限达标率均为0%,平均兑付收益率为1.14%。
金融圈大消息!建设银行,迎来新的“掌舵人”!
建设银行,迎来新的“掌舵人”!
3月15日,中国建设银行发布消息显示,中央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中国建设银行干部会议并宣布:张金良任中国建设银行党委书记,免去田国立的中国建设银行党委书记职务。
在履行完相关手续后,张金良有望将“接棒”成为建设银行新任董事长。
中信保诚基金
2月CPI同比转正的背后,价格指数持续回暖的态势或有望得到延续
2024年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7%,自去年8月以来首次重回0%上方,显著高于市场预期。
展望未来,国际方面,原油价格向上弹性或有望进一步释放,特别是沙特、俄罗斯等将欧佩克+成员国将自愿减产220万桶/日的协议延长至第二季度,原油供给承压态势延续。国内方面,由于春节假日因素影响,制造业处于传统生产淡季,加之企业员工假期返乡增多,制造业市场活跃度总体有所下降,因此2月商品价格整体波动较小。随着节后开工率持续回升,1万亿元增发国债、5000亿元PSL等政策工具,均有望支持实物工作量的抬升,从而带动国内相关商品价格向上。
鹏扬基金
降息预期落空,债市行情何时再起航?
3月15日进行的公开市场7天逆回购(1.8%)和1年期MLF操作(2.5%),中标利率均与此前持平。尽管稳增长呼声很高,但央行货币政策保持定力,3月降息预期再度落空。
货币政策有多个目标,如果资金面太宽松、短期利率下降太快,会有三个问题:一是央行希望银行多投放高质量实体经济中长期贷款,不希望机构过度加杠杆买短期的资产套利,控制短期资金利率可以压缩套息空间;二是要稳定人民币汇率,避免利率下降太快后,对资产收益率有要求的跨境资本流出增加贬值压力;三是要优化金融资源配置,避免产能过剩企业拿到便宜的资金,无法出清,不利于价格温和回升和产业转型。
央行政策利率是银行负债成本的重要决定因素。对于银行而言,由于央行不降息,从央行借钱的成本不低,那么意味着,去和其他金融同业机构借钱的成本就难以下降,因为流动性总闸门的定价是由央行决定的。3月份还是存量的同业存单到期续发高峰,供给扩大,存单利率还有小幅上行动力,这牵制了短债利率下行的步伐。
3月18日 9:30
易方达基金 龙年选龙头,指选易方达——中证A50指数你了解多少?
3月18日 19:00
感兴趣的用户可以登录中国基金报APP预约观看
2024-03-18 08: 30
2024-03-17 22: 36
2024-03-17 20: 46
2024-03-17 18: 37
2024-03-17 16: 33
2024-03-17 15: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