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大盘全天窄幅震荡,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收涨0.27%,报3052.90点;深证成指收涨0.14%,报9264.48点;创业板指收跌0.04%,报1764.73点。两市全天成交额7780.3亿元,两市个股涨多跌少,合计2937只个股上涨,2237只个股下跌。
那么今日盘前有哪些值得划重点的资管大事:
收官!这些基金公司亮了
ETF风向标|超20亿!继续抄底!
这家基金公司,第五次“输血”!
香港重磅!虚拟币现货ETF正式获批!又一次见证历史
加速布局!这类产品发行创新高
周四(4月25日),上证基金指数涨0.02%收报5911.21点,深证ETF跌0.12%收报1229.69点,乐富指数跌0.1%收报6191.47点。
收官!这些基金公司亮了
2024年基金一季报收官!
运作透明的被动型产品在一季度迎来高光时刻,尤其在主动权益基金缩水的同时,国内股票ETF持续获得资金净流入。
数据显示,新品上市叠加资金抄底,以及部分品种净值反弹,一季度末股票ETF市场总规模已达2.21万亿元,较去年底增加3600多亿元,增幅接近20%。
宽基ETF成为“吸金”主力,沪深300ETF、上证50ETF、中证500ETF、中证1000ETF及创业板ETF等规模增量领先。
盛宴之下,一批头部基金公司旗下ETF规模增长迅猛。截至一季度末,旗下股票ETF规模达到千亿级的基金公司已增至7家,华夏、易方达、嘉实、华泰柏瑞、南方、广发在列。
ETF风向标|超20亿!继续抄底!
昨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反弹,尾盘不断走高,沪指、深成指、创业板指涨幅都在0.7%以上。涨幅较高的中证1000指数最受资金青睐,昨日净买入资金超过16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市场炙热、高位回调的红利ETF,昨日资金明显回流,机构继续看好红利策略的投资价值。
从资金净流出的方向看,昨日上证50ETF净流出居首,近日大涨的中概互联网ETF、恒生互联网ETF也遭遇资金净流出,不排除短期交易型资金逢高减持,“落袋为安”。
受访机构和人士表示,近日行情变化剧烈,市场风格轮动,大中小盘间轮番表现。在价值板块不断走高背景下,预计市场也在寻求新的方向,中证1000指数、红利板块、中概互联等方向的投资机会值得跟踪和关注。
这家基金公司,第五次“输血”!
又有基金公司增资。
最新消息显示,弘毅远方基金将注册资本金由此前的3.1亿元增加至3.5亿元,这也是弘毅远方基金成立以来第五次增资。
2024年以来还有西藏东财、南华、湘财基金相继公告新增注册资本,合计增加注册资本金5.04亿元。
香港重磅!虚拟币现货ETF正式获批!又一次见证历史
不到4个月时间,香港虚拟资产业务迎来历史性一刻!
4月24日,香港证监会官网正式公示虚拟资产现货ETF获批名单,华夏(香港)、嘉实国际、博时国际旗下相关产品在列。
据了解,相关获批产品将于4月底在香港交易所上市,这也是亚洲市场上首次推出此类产品,以太币现货ETF产品更将是全球首批。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虚拟资产现货ETF推出全球首创的实物申赎机制,获得市场广泛关注,不仅为投资者带来较强的交易灵活性,也为全球投资者提供了探索新型数字资产投资渠道的可能。随着虚拟币现货ETF的推出,更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虚拟资产枢纽的地位。
加速布局!这类产品发行创新高
随着新“国九条”鼓励银行理财资金进入资本市场、提升权益投资规模。理财子公司在含权类理财产品的布局上也明显提速。数据显示,仅4月发行的混合类理财产品数量,便已创下2023年下半年以来单月新高。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受债券收益走低、权益资产性价比较高、理财市场规模快速增长等多重因素影响,银行理财布局含权类产品速度加快。尽管在权益投资上,银行理财仍存在一定短板,但在政策推动下,随着各家公司持续改进布局策略,未来理财公司在权益投资上仍大有可为。
鹏扬基金
鹏扬债市观点:降久期令中短债重获青睐,长端仍有基本面支持
今日曲线陡峭化,5年内利率债收益率普遍下行,1年国债大幅下行6BP,长期利率延续小幅上行但好于昨日,10年国债、10年国开活跃券均上行1BP左右。信用债市场方面,高等级信用债利率小幅上行,2年AAA上行2-4BP 左右。
受到财政部和人民银行接连反复提示政府债供给预期,昨日利率曲线长端调整,债券市场流动性冲击延后释放,但盘面卖压尚可。此次市场调整类似于事件冲击,债市基本面和资金面并未产生明显变化,市场机构可能由于前期浮盈较多在市场调整时部分止盈,是造成市场波动的主因。估算农商行近期长债仓位降低明显,此次事件冲击中或是主力承接盘。
展望后市,基本面仍有利但对利率定价的影响在边际减弱,反而是在史无前例的估值低位,政策部门反复提示长债利率定价,这对市场情绪的影响在提升,交易盘趋于谨慎。市场在维持利率多头的同时需要更加灵活,保持组合的流动性。
华夏基金
981亿颗!芯片产量一季度飙升40%,半导体周期拐点渐进?
整体来看,行业需求在2024年第一季度仍然呈现终端需求弱复苏的状态,预计第二季度及下半年随着终端需求逐步开启拉货,有望带动相关公司业绩逐季度改善。
同时,根据芯谋研究的数据,中国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23年达到342亿美元,其中本土设备40亿美元,占比11.7%,24年有望达到375亿美元,其中本土设备51亿美元,占比提升至13.6%。尽管本土设备销售规模持续快速增长(24年预估同比增27.5%),但是目前金额上看占比仍不足15%,半导体行业国产替代前景广阔。外部限制不断加码,倒逼国产化加速,芯片制造战略地位显著,本土化趋势明确,建议关注半导体制造-封测-设备-零部件全产业链自主化。
2024-04-26 08: 00
2024-04-25 15: 52
2024-04-25 14: 27
2024-04-25 13: 40
2024-04-25 12: 33
2024-04-25 11: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