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沪、深主板震荡走低,创业板指逆势走高,截至收盘,上证指数跌0.81%,深证成指跌0.18%,创业板指涨1.31%,创业板指本月大涨12%。
盘面上,医药板块持续走强,医美、疫苗、肺炎检测等题材保持涨势;稀有金属、电力设备板块活跃。军工、煤炭、金融板块跌幅居前。两市成交额约8600亿元,北向资金净流出近20亿元。
那么今日盘前有哪些值得划重点的资管大事:
大洗牌!非货ETF规模激增近5000亿元
批量跌破面值!基金经理最新研判来了
大涨!最牛大赚超20%
策略组合,“新战场”来了!
佣金率定了!影响有多大?
新基金发行回暖!超1400亿
备战5月,私募高仓位出击!
最新!基金业绩出炉
再创新高!这类基金“狂飙”
又有基金公司总经理离任!
私募圈重磅!
4月30日,上证基金指数跌0.57%收报6053.71点,深证ETF跌0.64%收报1272.94点,乐富指数跌0.62%收报6399.75点。
大洗牌!非货ETF规模激增近5000亿元
随着今年前四月收官,最新非货ETF规模排名出炉。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4月末,全市场914只非货ETF规模达2.3万亿元,前四月规模激增超4700亿元,其中四大沪深300ETF龙头产品规模新增超2900亿元,新增资金占比超六成,成为资金涌入的主方向。规模持续攀升下,头部公募非货ETF管理规模逼近5000亿元大关,即将再度刷新历史。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随着被动投资理念的普及,各路资金的青睐和认可,以及国内基金管理人持续优化ETF运营管理和提升投资者体验,国内ETF市场仍然方兴未艾,未来业务创新发展仍然大有可为。
批量跌破面值!基金经理最新研判来了
以往被视为“进可攻、退可守”的可转债,近期却出现数十只跌破面值,引发市场关注。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基金经理认为,可转债罕见大量跌破面值,这背后是正股业绩持续下滑,投资者对转债市场信用风险的担忧有所扩散,未来部分转债价格可能长期低于面值,甚至出现被退市的情况。
基金经理看好转债市场的投资价值,认为当前估值仍处于低位,优质标的配置性价比较高。但在投资上要均衡配置、分散投资,选择盈利稳定的标的,规避题材炒作类的小市值转债,仔细评估个券信用风险。
大涨!最牛大赚超20%
大宗商品类资源股飙涨,重仓相关板块的基金业绩乘风而起。
纵观年内收益领先的主动权益基金,多数组合配置“含资源量”不低。业内指出,本轮资源品走强背后反映了市场三大逻辑:一是全球制造业回暖带动预期修复;二是市场提前交易降息和再通胀预期;三是部分商品自身供需格局变化。
展望后市,基金经理对资源板块仍然乐观。从细分品种来看,有色金属、原油以及煤炭等行业的配置价值获看好。
策略组合,“新战场”来了!
国内ETF市场跨上2万亿元大关,激烈的赛道竞争也从单品时代进入策略组合时代。
据中国基金报记者了解,有大型基金公司近期正在打造指数研究院,旗下数十名人员专注于给ETF提供各类投研服务。还有基金公司开发了ETF小程序,搭建围绕ETF策略的服务体系,为投资者提供更细致化的投教和服务触达。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ETF多样、灵活的工具属性赋予其自身丰富且可拓展的应用场景,随着ETF市场产品数量逐渐提升,基金公司之间的差异化竞争将更多体现在策略服务能力上。“投顾+ETF”的财富模式将成为各家基金公司下一阶段比拼的“主战场”。
佣金率定了!影响有多大?
4月30日,多家基金公司及托管人收到基金业协会下发的关于《关于通报2022年市场平均股票交易佣金费率的通知》。《通知》中表示,2022年市场平均股票交易佣金费率为万分之2.62。各家公募管理人应于6月30日前完成调整工作。 而证监会此前发布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证券交易费用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将自7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标志着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第二阶段举措全部落地。
新基金发行回暖!超1400亿
新基金发行市场保持热度,4月基金发行数量超百只,发行份额再次超过千亿关口。此外,4月提前结募的基金产品数量较3月有所增加,达52只。五一小长假后,还有100只新基金“同台竞技”。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尽管4月债市出现调整,但债券基金“吸金”效应仍在持续,权益基金发行出现暖意。展望后市,随着市场持续回暖,基金公司将持续加大布局力度,权益、固收、指数等多维出击。
备战5月,私募高仓位出击!
五一假期前,A股上证指数以3104.82点收官,自2月2635.09点的低位以来,已经连续3个月强势反弹,涨幅达到17.83%。受访私募认为,经济探底回升,企业盈利回暖,政策发力支持等,带来近期市场反弹,对后市行情持续性保持乐观。
随着上市公司2023年年报和2024年一季报披露完毕,私募也积极从定期报告中挖掘投资机会,看好业绩复苏反转和业绩确定性两条主线,包括煤炭、有色、家电、汽车、公用事业等。
最新!基金业绩出炉
2024年前4月A股市场在V型反转中落下帷幕,基金业绩也新鲜出炉!
各大主流指数前4月表现各异,上证指数、沪深300、上证50、深证50出现上涨,尤其红利指数涨幅达12.8%。在这样的行情之下,半数以上权益基金前4月份获得正收益,少部分抓住了市场机遇的基金斩获了较好的收益,最牛者收益率超28%。
再创新高!这类基金“狂飙”
中短债基金今年继续“狂飙”。截至一季度末,中短债基金规模环比增长超20%,至6214亿元。与此同时,中短债基金市场成为今年各家基金公司的“必争之地”。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对于追求稳健收益的投资者来说,净值曲线相对平稳,同时收益又更具弹性的中短债基金仍然是投资配置的“较优解”。
而对于近期债市出现回调,业内人士也提到,本轮市场调整类似于事件冲击,经济基本面和货币政策取向尚未出现趋势性变化。“债牛”行情从中长期来看或仍可持续,久期策略是增强收益的必要工具。
又有基金公司总经理离任!
4月30日晚间,益民基金发布公告称,公司总经理王明德离任,公司董事长马赟代任总经理。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公募基金高管变动总人数达到100人。今年1-4月,基金公司高管变动数量呈现逐月攀升态势,且以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人数居多。
私募圈重磅!
4月30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发布《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以下简称《运作指引》)。《运作指引》自2024年8月1日起施行,施行之日后完成备案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应当符合《运作指引》规定。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3月末,在协会登记的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8300余家,管理私募证券基金9.2万只,规模近5万亿元。业内人士表示,新规将促进行业平稳健康发展。
华夏基金
债市回调,手里的债基还能不能继续拿?
回看代表债券整体表现的中证全债指数走势图,放眼过去这些年,国内债市“熊短牛长”,短期扰动不改长期“画线”走势,时间就是熨平波动的良药,票息的存在也使得投资债券在长期有望获得持续向上的回报。以万得短期纯债型基金指数为例,即便买在阶段性高点后经历了连续的回调,但经过最短4天、最长56天的等待,净值便又能完成“填坑”并且续创新高。
一边是低利率洪流下定存利率步入“1 时代”,另一边是不少产品在“资管新规”后失去了刚性兑付的托底,确定性的资产收益跟随市场环境同步下降,未来能够稳稳拿到的利息越来越少。
随着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的引擎和模式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市场利率逐步下台阶成为大势所趋, 参考海外低利率时代的投资经验,债市有望迎来长期慢牛。
中信保诚基金
市场来信|5月行情展望!关注高股息及资源类板块投资机会
宏观层面,2024年整体经济呈现弱复苏的格局,目前市场对全年国内经济修复有一定预期,从微观层面来看,经济复苏的节奏在依次展开。展望2024年,或会延续2023年经济偏弱复苏的格局,对2024年的成长类资产保持谨慎乐观。
往后看,需要关注的点是:(1)关注国内货币政策对成长类资产的影响;(2)政府拟推出的产业政策对相关上市公司及板块的催化;(3)上市公司2023年年报以及2024年一季报情况。
从科技周期角度,经历了2022年的大幅度下跌以及周期下行,板块总体处于历史相对低位区间,随着经济的逐步复苏,下游需求的修复,未来有望迎来向上的趋势性行情。
2024-05-06 11: 05
2024-05-06 08: 29
2024-05-05 13: 12
2024-05-05 13: 12
2024-05-05 14: 53
2024-05-05 14: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