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平台期重拾增长轨道,平安的底气是什么?

2023-12-14 19:00

12月13日,中国平安发布了2023年1-11月保费收入。公告显示,2023年前11月,公司累计实现原保费收入7383.78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平安人寿原保费收入4339.49亿元,同比增长6.8%。从单月数据看,11月平安寿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2.9%。这意味着平安寿险业务增速在9月低点后重回正增长。

纵观今年全年,保险行业的表现有所波动。在受到大环境银行利率整体下调、保险产品预定利率切换影响后,险企经历了”保费显著增加-平台期-企稳增长”三个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平安保费呈现了稳定的增长趋势,并在跨越平台期后率先实现企稳。

从更长维度看,平安保费收入的稳定增长,离不开平安综合金融模式以及对医疗养老布局的加持。具体来说,综合金融模式的生态赋能,叠加养老布局带来的产品和服务优势,将进一步放大平安在保险业务上的优势。

这也让平安在保险行业的复苏行情里有了更多的“超额收益”。展望2024年,保险行业的增长态势仍将延续。光大证券表示,2024年负债端有望受益于持续高企的储蓄意愿,叠加资产端经济复苏预期修复,地产等潜在风险因素逐步化解、长端利率企稳以及权益市场回暖,板块估值有望进一步上修。而在这个过程中,平安也有望迎来自己的腾飞时刻。

跨过平台期,以产品优势重拾增长轨道

今年以来,随着大环境利率下调、居民储蓄意愿高企,纷纷将目光看向具有稳定收益的保险产品。其中,以增额终身寿为典型的储蓄型保险产品尤受青睐。

所谓的“增额终身寿险”,简单理解就是兼顾“保障”+“储蓄”功能的终身寿险,之所以称之为增额,是因为其不像传统寿险一般保额固定不变,而是保额会按照约定系数逐年复利增长,直至终身。

在储蓄型产品热销的带动下,保险销售的火热行情延续到了今年6月。为了赶上预定利率3.5%的未班车,寿险业内掀起一波产品抢购潮,保费也实现了双位数增长。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3.21万亿元,同比增长12.54%,其中寿险业务保费收入为1.87万亿元,同比增长16.86%。

随着利率的切换,保险行业增速有所放缓,开始了近三个月的平台期。数据显示,8月单月平安寿险、中国人寿、太保寿险、新华保险、人保寿险合计实现保费收入884.87亿元,同比下降1.87%,环比下降14.39%。

短暂的下滑也引发了市场的担忧。不过好在,这一负面影响正在消除。从近期公布的保费数据来看,部分头部险企已经跨过平台期,进入企稳增长的新阶段。平安寿险业务在11月重回增长就是一个例子。

站在当下看,平安寿险业务率先复苏,得益于两点:    

一方面,在未来大环境利率仍将下行的趋势下,尽管现在保险产品利率已经下调,相较之下其仍具有明显优势。以增额终身寿产品为例,该产品的预定利率普遍在3.0%和2.5%,即使相比3/5年定存利率也具备明显优势。

过去两年,平安持续发布了多款增额终身寿险产品,在产品端形成了明显的优势。2022年,平安推出“平安盛世金越终身寿险”系列增额寿寿产品;2023年,平安推出平安御享金越终身寿险及平安御享金越终身寿险(分红型)。

另一方面,随着监管推行“报行合一“,以及发布《保险销售行为管理办法》,业内预计渠道费率将得到有效控制,此举将有利于保险的价值率改善。同时,率先开展个险高质量转型的公司将更为受益,其中包括中国平安率先完成寿险改革,中国太保大力推行长航行动等。

正如国泰君安在保险行业年度策略的所说,目前保险行业整体处于估值低位,随着经济复苏显现,险企在投资端也将受益于宏观经济回暖,同时在负债端持续保持竞争力,建议增持率先完成高质量转型的上市险企。

从更远期的社会需求来看,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储蓄类保险产品凭借其长周期、确定性等产品特点,一方面能有效为养老进行财务储备,另一方面能对接健康管理、养老照护等服务需求,已成为养老蓝海的市场掘金先锋。在这种情况下,养老产业的布局将成为平安保费收入增长的另一大重要动力。

产品、服务双管齐下,平安构筑养老“护城河”

伴随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病有所医、老有所养”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关注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在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就业、社会保障、生育、养老等民生问题。

近年来,随着保险企业纷纷涉足养老社区等产业,保险公司已成为我国养老服务的重要提供主体。而在所有险企中,中国平安在养老产业的布局最为领先。目前,平安率先创新推出了居家养老的服务,已覆盖7万多客户,全面布局这一最大细分市场。

平安在养老产业的领先,源于其已经率先完成体系化的产品构建。截至目前,平安已经构建完成了“三经四纬”产品体系,以高端康养、居家养老、健康营理“三大服务为经线,以"御享、盛世、智盈、如章"四大产品系列为纬线。

与一般的保险产品不同,平安的四大产品系统既实现了保险与养老的融合,也针对客户养老消费特征做了相应的调整。比如,平安四大产品中每个产品系列均包含重疾、意外、医疗、寿险、储备和养老六类保险产品,覆盖了客户养老全周期。

在养老需求上,也更侧重于支付的便利性。比如,养老年金可以选择月领或年领、护理险每月1号给付护理金,便于客户做养老或护理支付的衔接安排。

在服务端,面对国内养老市场特殊的“9073”的格局,平安创新性地开辟了具有标杆性的养老服务模式——居家养老。所谓的“9073”的格局是指,90%的老人选择社区养老,7%选择社区养老,3%选择机构养老。在这种格局下,养老服务发展重心向居家社区倾斜。    

与其他养老服务相比,平安居家养老优势在于三个方面:

一是开创性地通过智能系统提升养老服务体验;二是凭借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筛选各个细分领域的优质服务商,一站式满足长者核心及常用服务需求;三是依托集团医疗健康生态圈,实现线上线下医疗场景全覆盖,满足长者的就医需求。

得益于对我国养老格局的精准把握和高质量的服务,平安的居家养老服务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截至2023年9月末,平安居家养老服务已覆盖全国54个城市,累计超7万人获得居家养老服务资格,54个城市中超50%投保人已激活居家服务权益。

除了居家养老外,平安还差异化布局了高品质康养品牌“臻颐年”。“臻颐年”的发展延续了平安做事雷厉风行的特点——落地高效,迭代迅速。

自2021年5月,“平安臻颐年”品牌发布以来,该品牌经历了三次迭代升级。2022年3月,平安臻颐年在深圳推出首个高端康养项目“颐年城·蛇口”。短短半年后,平安推出了“平安臻颐年2.0”,围绕一套“三尊七维”服务体系,从长者的身体、认知、情绪、社交、职业、经济和精神这七个健康维度,为入住客户提供专属定制化服务。到了今年11月,平安臻颐年康养3.0正式发布,并推出旅居和CCaH(Continuing Care at Home)两大全新权益。

在持续迭代过程中,“臻颐年”的落地进展也丝毫没有减弱。截至目前,平安“臻颐年”已相继在深圳、广州、上海的核心区位落子“颐年城”康养社区,并在新一线城市佛山、武汉和苏州推出“逸享城”康养社区。

长远来看,平安在养老产业的布局,有望对保险业务产生协同效应,带动保费收入的增长。从目前看,协同效应的确已有所体现。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335.74亿元,可比口径下同比大增40.9%。医疗健康养老战略深入推进,2023年前三季度享有"+服务"权益的客户覆盖寿险新业务价值占比约68%。。

从这个角度看,随着养老需求的逐渐释放,平安在养老产业布局的价值将得到充分显现,并反哺保险业务的持续增长。

综合金融,穿越周期的“动力源”

除了养老布局外,独有的综合金融模式也是平安能够在一次次周期长跑中取胜的“根源”。

用平安集团总经理兼联席首席执行官谢永林的话说,所谓平安的综合金融模式,是在广义综合金融的定义上,在遵循合规分业经营的前提下,围绕客户多样化金融需求,提供专业、便捷的一站式综合金融解决方案,以实现客户与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特色综合金融模式。

纵观全球,综合金融概念并不新颖,但成功者寥寥。原因在于,综合金融模式复杂性极高,涉及各业务间的协调和平衡,这并不容易。而平安之所以能够落地综合金融模式,得益于其找到了一个抓手——始终以客户需求为驱动,全面覆盖客户日常生活中的金融场景。    

沿着客户需求这条主线,平安的综合金融模式有两个特点:

一是业务落地过程中,平安更注重服务本身的质量。一个重要体现是,平安不仅建立了强大的线上+线下渠道网络,也建立了国际领先、亚洲最大的后援服务平台之一。目前,平安拥有超5万后援坐席,支撑12家金融公司集中的后援中心。如此规模的客服体系,使平安能够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体验。

二是平安的综合金融模式会根据用户需求变化而进行调整。作为保险行业龙头,平安也是行业里率先开启寿险改革的公司,从2019 年底正式开始至今,平安以“渠道+产品”双轮驱动的寿险改革已走过三个完整年度。

从目前看,平安的寿险改革已经初见成效。2023年上半年,平安代理人渠道人均NBV同比增长76.1%至5.6万元/人均每半年,人均收入同比增长36.8%至1.1万元/人均每月,其中新增人力中“优+”占比同比+25pct。

某种程度上说,平安综合金融模式的胜利,也是其长期深耕用户需求的一种“褒奖”。时至今日,综合金融已经成为平安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过去30年,在综合金融模式下,平安实现净利润增速远超市场,复合增速达27%,同期的市场行业指标中,最高也仅为21%。近三年,平安的ROE始终保持17%以上,领先同期上市保险企业和上市银行的ROE表现。    

回归价值层面,过去两年,受外部环境变化,平安的业务有所波动,股价表现并不理想。但很多人却忽略一件事情,正如经济周期起伏一样,一个行业乃至一家企业也都有周期。周期的起落本身并不是核心,关键在于企业能不能有足够的“生命力”穿越周期。

而“生命力”恰恰是平安长期价值所在。站在当下视角看,平安的“生命力”也恰恰来自于综合金融模式。

一方面,国内保险市场潜力巨大,中国人均保险密度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人均保费额550美元,全球平均水平为1107美元),保费收入占GDP比重也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另一方面,

对于平安自身而言,高价值存量客户潜力巨大,仍有待深入挖掘价值。2022年,平安集团内各成员公司从集团交叉迁徙新增获客2711万人次,集团内交叉销售新增合同数累计6695万单,迁徙动能强大。

国联证券表示,综合金融模式对公司过往价值增长形成了核心支撑,未来将与医疗养老生态圈双轮驱动公司价值持续增长。当综合金融潜力逐渐释放,叠加养老布局的成效显现,平安有望迎来一轮新的高质量增长式繁荣。在这个过程中,市场将重新认知平安穿越周期的生命力,进而为其带来更多的估值溢价。(CIS)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