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路演中,我们经常被投资者问到这些问题:
● 大家都说消费、医药、科技好,为什么你们买了那么多矮穷挫的传统行业?
● 茅指数、大股票那么厉害,你们为啥还去买中小市值的公司?
上述自带“傲慢与偏见”的问题,其实是对股票标的做了简单的标签化处理。然而,越是非黑即白、风格极致的投资逻辑,越需要谨慎。
传统行业真的Low吗?
首先需要说明,科技、医药、食品饮料一直都是我们重点投研的方向和配置领域,不可否认,这些行业符合长坡厚雪的特征,确实盛产大牛股。
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行业不值得研究。
有人说,既然有公认的好赛道,为啥还要多此一举涉足传统行业。以股神巴菲特为例,在苹果、卡夫亨氏、可口可乐等科技消费股上赚了大钱,却在纺织股上亏了个底朝天。
粗看这个推导过程,好像挺有道理:全仓all in吃药喝酒,股神都做不好的行业不如直接pass。
但如果认真翻看这段历史,就会发现并非如此:上个世纪60年代,当伯克希尔哈撒韦将美国南方的纺织厂列为自己的竞争对手时,殊不知真正的威胁其实来自海外(中国、东南亚),巴菲特也在事后总结:“美国的纺织业没有做错什么,但是美国纺织行业所面临的是全球产能过剩的商品化产品的激烈竞争,我们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直接或间接来自于国外低劳动力成本的竞争。
“如果你在08年以3倍不到的市盈率抄底该公司,难道不比买白酒香?”换成“如果你在08年以3倍不到的市盈率抄底该公司,将会如何评价纺织业,比白酒还香?
事实上,我国的企业在包括化工、建材、轻工、纺织、机械等众多偏制造业领域(很多所谓的传统行业),拥有着国别之间不同阶段的比较优势,当下的中国也是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拥有产业配套、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等多方面的综合竞争优势。这样广大纵深的产业布局造就了独有的大国优势,这些都是我们发现牛股的丰厚资源库。当然,具体到每一个行业、每一家公司的商业模式、竞争格局,还需要自下而上的详尽分析,并且要有全球视野和历史比较。
还有投资者会担心,传统行业需求增长太过缓慢。其实,我们在供需格局分析中更看重的是供给和竞争格局。需求的快速增长往往会引来新的参与者,导致供给过剩短期大家都难以挣钱,甚至大家都处于伯仲之间难以分辨最后的胜者。
反观传统行业,大家看着都不性感,鲜有新人愿意投重资进入,如果能找到一些变化较慢的传统行业中,龙头企业建立的壁垒更容易巩固加深,伴随尾部企业逐渐退出,份额逐渐向龙头聚拢,最后会发现一些行业龙头的聚集效应:利润增速>收入增速>市占率增速(行业需求增速),并能保持一个合宜且稳定的ROE水平。同时,这类不性感的传统行业在某个阶段会遭到市场的抛弃,如果以较低的估值买到合宜的品种,隐含的潜在回报率会更高。
此外,我们还发现有一些传统行业中原本只做普通OEM/ODM代工的企业,会在后续的竞争中逐渐脱颖而出,形成了在制造成本、生产效率、产品设计、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并逐步推出自有品牌的产品,摇身一变成为“消费股”。具有这类特征的企业,已经在家具制造、家用电器等领域频繁出现,就看我们是否具备慧眼来挖掘。
以上举例或许片面,但对于中国投资者来说,如果一门心思只看科技、医药、食品饮料股,完全摒弃所谓的传统行业,这可能是刻舟求剑、郑人买履,放弃了中国最优势的领域。
中小市值股票不值得看?
比起只能买科技、医药、食品饮料行业的观点,市场上一个更为盛行的“共识”是:现在只需要买“大而不倒”的大盘蓝筹股,中小市值股票可以无视了。那篇体委《你们才30亿市值,我们接待不了》的文章风靡全网,大概就是这个思路。
这种“共识”之所以深入人心,主要原因还是过去五年A股市场的中小盘股价严重跑输大盘蓝筹股,没了赚钱效应,自然被无情遗弃。可是,如果将时间轴挪到2012年底到2016年,你就会得出相反的结论。很遗憾,人在金融投资上的记忆总是特别短暂,线性外推永远是阻力最小的思考方式,因此我们往往会高估刚发生过的事情的概率,而低估均值回归的力量。
数据来源:wind,过往数据不代表未来走势
除了线性外推,投资者眼中还有其他理由让小股票失宠,比如:以后中国股市都要向发达国家市场靠拢,以后都是大盘股的天下了,小盘股在注册制的推动下,要么退市,要么长期阴跌,投资小盘股的人将“万劫不复”。
真是这样吗?来看美股的数据:美国的经济发展和资本市场的成熟度显然要高于中国,然而在40多年大小盘股的股价表现来看,代表美股小盘的罗素2000指数(罗素3000指数中市值最小的2000支股票构成)仍然取得了整体不弱于代表大盘的罗素1000指数(罗素3000指数中市值最大的1000支股票构成)的投资回报。如果以1979年初为基准,罗素2000指数/罗素1000指数的比值绝大多数时间是大于1的,截止2021年5月24日,该比值为1.2左右。因此发达国家中小盘股长期跑输大盘股的结论,也不成立。
数据来源:wind,截止至2021年5月24日,过往数据不代表未来走势
所以忽视中小市值股票可能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表现。诚然,很多竞争力弱小的小盘股并非好标的,但一棍子打死的做法并不可取,中小盘股里也埋藏着一些遗珠,有些是货值较小但是竞争优势领先的细分赛道的绝对龙头,还有一些甚至是全球隐形冠军企业。此外,不少优秀的大市值公司也是逐渐从小盘股成长起来的,我们要做的,是尽量减少依据市值大小或者市场风格轮动来判断公司价值,更多的是关注公司质地本身和为之付出的价格,自下而上去挖掘那些能够持续创造价值的公司。
以上两类热门标签(热门行业+大市值)的交集,更容易产生市场“共识”。但一家公司股票短期走势取决于市场参与者对公司的阶段性共识或偏见,而长期走势取决于公司竞争力的真相。展望未来,我们认为过去一段时间严重的市场结构性分化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机会,逆向思考,深度研究,越在大家带着偏见或者忽视的地方,越有可能找到好的投资机会。
作者简介
张亨嘉,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金融学硕士,5年证券从业经历,现任中泰资管权益投资部投资经理。历任中泰资管产品经理、研究员。2019年12月开始任现职。
本材料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材料仅供具备相应风险识别和承受能力的特定合格投资者阅读,不得视为要约,不得向不特定对象进行复制、转发或其它扩散行为,管理人对未经许可的扩散行为不承担法律责任。
2021-06-03 20: 56
2021-06-03 20: 51
2021-06-03 20: 48
2021-06-03 18: 57
2021-06-03 17: 45
2021-06-03 17: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