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下沉的逻辑仍在延续

黄弢 2021-08-30 13:00

上周A股市场有所反弹,其中上证50指数上涨1.28%,沪深300指数上涨1.21%,中证500指数上涨3.76%,创业板指数上涨2.01%。海外市场各大指数上周稳步走高,其中道琼斯工业指数上涨0.96%,标普500指数上涨1.52%,纳斯达克指数上涨2.82%,恒生指数上涨2.25%。

上周申万一级行业全面上涨,其中有22个行业上涨,6个行业下跌,涨跌幅前五名的是采掘、有色金属、电气设备、钢铁和化工,分别上涨12.19%、11.36%、7.10%、7.06%和5.44%,涨跌幅后五名的是家用电器、通信、房地产、银行和农林牧渔,分别下跌3.35%、2.30%、2.04%、1.66%和1.31%。

自年初以来,表现最好的前两个行业指数是有色金属和钢铁,分别上涨60.84%和59.12%,而大家一致认为最优的长期成长赛道,如电气设备(新能源光伏)、半导体和军工,上涨42.56%、30.99%和3.5%,这种现象的内在驱动逻辑有如下几个:

一是在经过多年的不受待见之后,传统周期板块如钢铁板块的整体估值水平早已压制到历史的极低估值分位,钢铁股的整体破净是个常态,而PE的绝对值最低时出现过2倍水平;

二是盈利增速的积极变化,从盈利增速角度看,今年钢铁板块的整体盈利增速是排在所有行业前列的,最新公布的宝钢半年报,盈利增速达到了276.74%,一个极低估值而高盈利增速的行业,即便这种增速并不能维持,但至少能催化短期的上涨;

三是政策导向的积极变化,碳达峰和碳中和政策给了投资者一个长期的供给侧逻辑,当供给侧长期受制约的情况下,即便盈利增速不能维持,但业绩的稳定性将会大大增强,因此在估值适度扩张后,其仍然相对较低的估值水平是可以维持的;

四是机构持仓筹码的稀缺,仍然以钢铁板块为例,自2009年4万亿以来,钢铁板块只出现过三轮行情,一是2015年跟着牛市节奏的脉冲行情,二是2017年的供给侧行情,再有就是今年了。可以说在机构的持仓中,钢铁是早已被抛弃的板块,因此在上涨行情中,基本上可以说没有对手盘的抛盘压力,而只有被迫追高的买入催化剂。在2014-2015年有不少钢铁研究员转行看传媒或者别的新兴成长行业,而2019年的新财富评比,则把钢铁行业与有色金属行业合并参选,可见物极必反的逻辑在很多时候仍然是行之有效的。

最近化工板块也是有着极佳表现,有对联为证,今年三个季度行情演绎如下,一季度上联:茅台海天金龙鱼,下联:宁德隆基比亚迪;二季度上联:宁德当升科达利,下联:天赐恩捷璞泰来;三季度上联:电石萤石锂辉石,下联:硫酸磷酸氢氟酸,横批:决战元素周期表。勤劳的卖方研究员整理出了关于利用元素周期表来进行投资的报告,报告写得挺好,确实如果早早按表进行投资的话,基本就是躺赢了。在去年医药股表现惊人的时候,化工股要靠着努力去和医药股拉近距离来提升一点投资价值,今年完全反过来,医药股需要努力讲与化工板块的相关性,真是风水轮流转,何时到我家啊。

上周宽基指数中,中证500一枝独秀,可年初看好中证500的人是微乎其微的,只有天风喊过一嗓子市值下沉,我记得当时天风策略分析师组织其内部行业研究员从各自行业角度推出了一个中小市值组合,我当时参会的第一感觉是行业研究员并没有从内心深处相信自己的推荐。然时至今日,无论是市值下沉的投资逻辑,还是专精特新,都已成为市场的一致预期,另外一端传统的大盘价值和大盘成长还在持续地被抛售的过程,而且从业绩层面看其低于预期的家数还在增加的过程中,比如最新披露的三一的业绩。似乎当下阶段对于全市场选股的主动多头基金而言是一个比较纠结的过程,极致的分化行情还在继续演绎,作为宽基的中证500指数看起来仍是最优的选择。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均为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