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破段子 | “躺赢”与“折腾”,谁比谁更强?

2021-09-06 20:39

随着公募基金作为一种投资方式的逐渐“出圈”,市场对它的数据挖掘也越发深入。最近,大家把目光聚焦“换手率”这个概念上。

 

换手率是啥?公式有点长——换手率=买入股票总成本+卖出股票总收入)/统计期内基金日均规模,但完全不必硬记,因为不少基金销售平台都有算好的数据。我们只需要记住,它是一个用于衡量基金投资组合变化频率的概念,数字越大,一般代表基金经理的操作越频繁。

 

那么,基金经理的换手率究竟是高点好、还是低点好?

 

天相投顾做的这份统计可能会让你蒙圈——原来,如果统计2021年上半年净值涨幅前20名的主动偏股型基金,其中最低换手率仅有0.77倍(即77%),最高换手率却高达到7.04倍(即704%)!同样是上半年的winner,换手率居然能差近10倍!

 

别惊讶,这可不是今年上半年才有的现象。其实,《中国基金报》此前也对过去三年基金经理的换手率和业绩做过统计,发现二者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相关性。这说明,不论换手率高低,都有高手和庸手。只要打法自洽,能力匹配,至少在业绩层面上,完全不必以换手率来分高下。

 

通常情况下,许多基金投教内容都喜欢说,基金的换手率不应过高。但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此前曾经对换手率高低做过一个相对中肯的阐释:基金换手率的高低受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主观包括基金管理人和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而客观因素则包括基金规模、基金申赎等。从主观因素来看,换手率低可能代表基金经理具有长期投资理念;也可能意味着缺乏足够的投资能力,在市场变化时应对不足。而高换手率基金有可能展现了其灵活的投资风格,乐于追逐市场热点变动;也可能反映出自身并未形成有效的投资风格,在市场变化中易于追涨杀跌。


既然换手率高低与业绩好坏并无直接联系,我们为什么还要关注换手率?事实上,它虽然不是一个预判基金业绩的指标,但却可以帮助我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

 

比如,认识到同一件事情的优劣两面。有些投资者可能会喜欢相对灵活(换手率较高)的基金,认为其更擅长在轮动中找到机会。但我们必须意识到,甘蔗不会两头甜。一方面,频繁调仓会带来较高的冲击成本、交易手续费、以及印花税,从而会增加投资成本。另一方面,轮动可能会带来超额收益、也可能偏离原本正确的道路。这几年的行情风格相对比较单一,用近1-2年的数据来衡量基金经理是否有把握轮动的能力显然不够具有说服力,5年甚至10年的数据或许才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再如,对这个指标的长期关注,可以帮助我们印证平时基金公司给基金经理的标签是否准确,以及基金经理的操作背后是否有自洽的逻辑支撑。如果某位基金经理被打造成“以合理的价格买入优质公司并长期持有、和时间做朋友”的人设,那么我们可以看看他的代表作,是否存在长期以来的换手率都相对较低的情况(参考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的数据,2011年以来偏股基金换手率加权平均值基本维持在200%-400%之间)。

 

还是那句话,高低换手率中都有高手,关注换手率的主要作用,不是为了从中选出哪些基金可能收益更高,而是验证基金经理是否言行合一,以及其风格是否真的适合你~


本材料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材料仅供具备相应风险识别和承受能力的特定合格投资者阅读,不得视为要约,不得向不特定对象进行复制、转发或其它扩散行为,管理人对未经许可的扩散行为不承担法律责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