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的疫情给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带来了巨大冲击,伴随国内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居民生产生活逐步恢复正常,但消费数据的复苏却持续疲弱,今年8月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仅为2.5%,国庆期间日均发送旅客人数仅为2019年同期的66%。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如下三点:
一、国内零星疫情的扰动
尽管国内疫情一直得到有效控制,但仍然有零星输入性病例导致的散发疫情,疫情高风险地区会采取一些停工停业停课和限制人员流动、聚集的措施,这些措施会对线下的消费场景如餐饮娱乐场所造成较大影响。同时,每一波散发疫情对居民的心理影响也会持续一段时间,造成疫情结束后一段时间内的居民出行活动下降,比如受9月中下旬福建散发疫情影响,十一期间福建省旅客接待人数较2019年大幅下降近7成。
二、K型复苏带来边际消费倾向的减弱
如果看消费品的细分结构,会发现可选消费在疫情后的恢复显著好于必选消费,从现实观察中也可以发现,高端消费的修复好于大众消费,反映出背后的原因是中低收入群体受疫情冲击更大。2020年,受疫情影响,住宿餐饮、水利环境、居民服务三个行业出现平均工资负增长,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运仓储、文娱、卫生出现极低的个位数增长,同时,截止今年Q2,农村外出务工人数仍未恢复到疫情前高点水平,农民工收入两年平均增速仍显著低于疫情前。中低收入群体的就业和收入水平受到疫情的制约,从而影响了中低收入群体的边际消费意愿,从而直接影响了大众消费的复苏。
三、中下游企业盈利趋弱导致社会集团消费减弱
消费板块中另一重要组成部分,以政府、企事业单位为代表的社会集团消费影响也很大,占比已经接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一半水平,根据信达证券测算,疫情以后,社会集团消费持续弱于居民消费。究其原因,一是疫情后保民生等财政支出压力较大,政府部门在“过紧日子”的政策导向下,消费增长动力不足;二是相比于居民个体而言,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对于疫情管控措施的执行会更加严格,疫情管控下,各企事业单位举办大型活动、会议、商务接待等都比较谨慎;三是疫情后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压低了中下游企业和小微企业的盈利能力,使得其缩减非生产经营开支,而中下游小微企业数量众多,也是社会集团消费的一大主力。
展望未来,这些制约消费的因素都将逐步改善。首先,国内疫苗接种已经完成22亿剂,并且部分省份已经开始接种第三针加强针,国内可以说基本建立了有效的免疫屏障,在科学有效的管控海外输入病例的情况下,国内线下消费场景的有序放开已经具备了条件;其次,海外疫情也逐步得到控制,之前受疫情冲击严重的大宗原材料供给有望逐步回归正常,国内中下游、小微企业的盈利能力有望恢复,叠加疫情管控措施的逐步退出,社会集团消费也有望恢复正常;第三,伴随着诸多消费服务行业恢复正常,中低收入群众的就业和收入也有望恢复,伴随着餐饮、娱乐等线下消费步入正循环。
我国的消费潜力仍然巨大,即使是在疫情影响下,今年国庆档期的电影票房同比增长18%,仅次于疫情前2019年国庆档的历史最高值;同时国庆期间大城市的交通拥堵指数也超过了2019年同期水平,说明跨区域的远途旅游由于疫情的心理影响受到了压制,但是城市内的线下消费活动仍然很旺盛,说明居民的消费意愿和消费潜力仍在,如果疫情带来的种种制约因素逐步消失,消费将迎来强劲复苏。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8月17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再次研究和讨论共同富裕的目标和实现路径。长期来看,共同富裕政策将会大幅提升中低收入群众的收入水平,从而提升社会整体的边际消费倾向和消费率,无疑是消费行业重要的长期驱动因素。
数据来源:WIND资讯
作者简介:庞文杰,硕士学历,历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助理,北京合正致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研究部研究员,泰达宏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研究部助理研究员,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研究部医药研究员,于2019年1月加入北信瑞丰基金,现任权益投资部基金经理。
风险提示: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2021-10-20 14: 54
2021-10-20 14: 56
2021-10-20 14: 49
2021-10-20 14: 47
2021-10-20 12: 10
2021-10-19 23: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