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投这样选基 更容易跨越牛熊实现成功的投资

2022-03-17 21:46

在近期这一波跌跌涨涨中,客官您管住了那只“追高杀跌”的手么?如果没有,那么,现在是时候开始定投了。


这一周,客官们深刻体验了一把真正的断崖式下跌和开挂式上涨,富二身在其中也深感惊心动魄。所以,投资这个事儿,还是稳一点、慢慢来比较好。前天,富二就发出了《基金定投是“花架子”?我先说个不》的“呐喊”,建议客官可以在市场微笑曲线的左边开启定投布局;定投的时间维度要拉长,子弹消耗不要过快。


站在当下时点,如果要投资,我们选哪类资产比较好?事实上,客官最熟悉的两大类资产也就只有股票和债券。所以,我们可以从股债性价比(沪深300股息率相对10年期美债收益率)来判断,当下选择哪类资产更划算。


wind数据显示,当前股债性价比大致接近2018年年底和2016年2月时的位置,也就是说,当下,股债性价比非常高,权益资产的性价比是更优的。拉长时间来看,中国资产长期投资价值也未曾发生变化,做好资产的保值增值,权益资产肯定是必配的一环。



为何要在巨震时开启定投?有数据为证:


wind数据显示,穿越第一轮牛熊市“微笑曲线”,自2001年6月13日至2007年10月16日,一次性投资收益率上涨149%,定投收益则高达300%;


穿越第二轮牛熊市“微笑曲线”,自2007年10月17日至2015年6月12日,一次性投资收益率为77%,而定投收益率则高达195%。


Image
Image

左右滑动查看


定投期限如何选?长期定投效果更优

Wind数据测算显示,假设自2004年1月起至2022年3月6日期间,对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进行长期定投,可以发现,滚动定投时间越长,收益率均值越高,与此同时,获得正收益的概率更高。


Image

数据来源:wind,测算数据区间为2004.1.1至2022.3.6。其中,测算标的为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定投方式为月定投,定投计算公式M=[(a1/指数点位+……+an/指数点位)*定投截止日指数点位-a*n]/a*n。其中,M为定投收益率,a为定投金额,n为定投期数。注:以上仅为指数模拟收益测算,不预示未来情况,仅用作分析之用,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长期定投选什么?首选长期绩优基金


在当下,股性价比占优的当下,长期定投,首选长期绩优权益基金。



Image

数据来源:基金定期报告,截至2021年12月31日,基金历史业绩不预示未来,不构成对未来业绩的保证。


当然,除了长期定投“长期绩优基金”外,客官还可以通过目标收益定投来开启另类定投之旅。


目标收益定投对传统定投的突破




1、每个人心里都有预期收益。试想一下,如果有一个预期收益率年化15%的投资理财工具,你是不是觉得还不错?


2、当客官感觉无法判断接下来市场的趋势,却又决定开启投资的时候,不妨给自己的定投收益设一个收益目标,一旦触发这一收益目标便全部赎回,并紧接着开启新一轮的定投目标。




据wind数据显示,对万得全A指数进行月定投,自2005年1月1日以来,截至2021年2月28日,共有14次实现“15%目标收益”。


设定目标收益后,客官可以选择哪类基金呢?赛道型基金可能是理想的投资标的。赛道型基金,即行业主题类基金,成长空间往往较大,收益弹性较高,触达收益目标的力度和频次也就非常值得期待啦!


富二家资深基金经理认为,短期内,预计市场将寻找业绩确定性和高增长的方向。如新能源、医药、电子、传媒等成长行业。


目标收益定投 更有指数增强好选择


此外,目标收益定投还有一类容易被客官忽略的投资标的,那就是指数增强基金。


为何要选指数增强基金?




1、因为指数总是在波动,它不会只上涨,也不会一直跌,在波动中截取一段作为目标收益,是比较容易实现的目标。


2、目标收益的成本相对一次性投资和特长期定投,更有确定性。事实上,没有人事先能知道自己的投资成本是高了还是低了,但如果用定投的方式,成本总是会处于中间的平均水平,而成本一旦确定,在一定的时间下,必然会出现指数波动的涨幅超过预期的收益目标,此时预期收益就可以得到兑现。





对于“定投基金怎么选”这个难题,客官们现在是否有了清晰的答案呢?


见证了这一波市场V型走势,相信客官对于短期市场的波动有了深切体会,同时也对未来市场长期投资价值有了更具象的认知。


都说成功的投资,不是选到了最好的时机入场,而是熬过了最难的时刻。但煎也有很多种方法,定投可能是最舒适的一种。


既如此,何不即刻开启定投之旅呢?


投资有风险,基金投资需谨慎。

在投资前请投资者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基金净值可能低于初始面值,有可能出现亏损。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未来业绩表现。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您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