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小瑀宙 | 200元骤降至3.2元,靠新冠检测崛起的企业还能“躺赚”吗?

2022-05-09 19:45
图片
图片

近期多地再次下调核酸检测的价格,核酸检测的单人单采最高限价由28元调整为每人份19.7元,混合检测的最低价达到3.4元,而在地方组织的集中采购中,核酸单次价格低至3.2元。


降价速度如此之快让不少业内人士惊呼意外,要知道2020年的时候,核酸检测的价格还在200元/人份的水平,即使考虑到混检的影响,其价格下降仍十分惊人。


据了解,目前国内核酸检测的成本在3-5元/人份,也就是说,当前集采的价格已经贴近成本最低的生产企业附近,部分企业在这个价格下已经无利可图了,不少早期布局新冠检测的企业也从“躺赢”的状态硬生生被扶了起来。


今天之所以聊这个话题,不是因为我们对这个价格的跌幅感到惊讶(其实在我们看来是必然结果),而是从生意的角度来看这个事情,是帮助我们理解护城河和景气度特别好的案例。


如果要给核酸检测价格大跌找原因,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会认为,降价的主要原因是国家作为集采的大客户,充分发挥了压价的能力,把价格按在企业的成本线附近。其实不然,目前的核酸中标价格基本上都在政府最高指导价之下。也就是说,政府的最高指导并没有发挥其压价的作用,因此与其归因于大客户的议价能力,不如说是市场竞争有效地实现了比政府指导价更低的价格。


这在微观层面不难理解,由于新冠检测试剂生产本身不具备很强的壁垒,初期“躺赢”下的盈利能力自然会引来蜂拥而至的竞争对手,虽然常态化的核酸检测使得市场进一步扩容,但蛛网模型下(相关企业的扩产计划均会快于行业预期需求增速,本质上是囚徒困境的一种)行业产能扩张速度必然更快。而对于产品差异化并不显著的核酸检测行业而言,价格竞争是最直接甚至是唯一的选择,也就产生了贴近边际成本的招投标价格。

这样的特征是众多产品或服务同质化的生意共有的产业特征,通常这样的企业建立护城河的地方应在成本之上。但对于新冠检测行业而言,其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仍未发现具备显著成本优势的相关企业,似乎行业内的大多数企业都是行业贝塔浪潮里面的浮萍,随波逐流。这样,即使假设行业需求继续快速增长,其整体盈利水平很难再回到景气的起点,可以称得上是“出道即巅峰”,而个中企业也难以创造长期超越社会平均回报的ROE水平,其长期经营业绩只能看天。很多景气行业的发展历程皆是如此,大家可以试试把“新冠检测”替换成当下其他景气行业,大多数区别不大。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反复强调对于企业价值而言,护城河是我最关注的方面没有之一,而行业景气度反而是被排除在外的因子。


回到投资,市场大多数投资者特别喜欢投资景气阶段的行业,但其中的参与者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具备景气投资相关框架的投资者,其收益来源与此相关,也试图在产业规律、国家政策、业内人脉资源等相关能力上做了能力建设,这是理性的选择。而另一类投资者本质上是试图偷懒。


投资决策本是极其复杂的工作,其决策模型中因子数量庞杂(生意模式、企业区别等),需要大量的精力投入才能有所斩获。处于阶段性景气的行业,大幅降低了研究难度,供不应求的背景下,企业的差异并不重要,生意的本质也非核心要点,景气度的持续似乎是唯一需要关心的问题。


投资中找到决定性因子的感觉让人痴迷,殊不知这是一场与聪明人比聪明的游戏,在看似更加简单的投票游戏中猜对结果并不能赚钱,更快、更强才是取胜关键。要明白一个因子更少的决策模型在投资门槛上降低的难度都会在赚钱概率上补回来,投资中没有天上掉馅饼的事。

图片

作者简介

田瑀,现任中泰资管基金业务部副总经理,基金经理。

复旦大学材料学学士,复旦大学物理学硕士。10年投研经验(其中7年投资管理经验)曾任安信基金特定资产管理部投资经理、中泰资管权益投资部高级投资经理。坚持价值投资理念,善于寻找具有宽阔护城河的成长股,分享企业成长的价值。

图片

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有风险,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者投资基金时应认真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请投资者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