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上个周末消息面最大的利好,就是来自上海“疫情转好”的消息。
上海方面“放大招”,发布了《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提出了8个方面、50条政策措施,并将于6月1日起取消企业复工复产审批制度,标志着各行业领域的全面复工复产复市正式拉开了帷幕。
种种迹象表明,前期压制市场情绪的“疫情”这一负面因素,似乎终于要告一段落了!
从市场方面来看,近期大盘在3100点震荡,指数的反弹动能似乎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前期抄底资金兑现收益的意愿较强。
但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市场再次出现了关于“二次探底”的悲观声音。
那么,本轮反弹结束了吗?市场是否仍有机会?如何看待“疫后修复”行情?
接着看,挖掘基带你好好捋一捋。
1
本轮反弹见顶了吗?
挖掘基认为,投资追求的是“模糊的正确”,在震荡磨底期“猜底”的意义并不大,而且在密集利好政策出台提振市场信心的背景下,的确不应过于悲观。我们不妨多角度进行分析。
其一,最悲观的时候大概率已经过去,结构性机会有望涌现。
要知道,4月中下旬的市场低点对应的是疫情扩散、经济和政策预期走弱、美元指数和美债快速上行、人民币快速贬值的极端组合。而当前,以上因素都有所好转,同时出现比4月下旬更差的情况的可能性较低,换言之,市场跌破4月下旬低点的可能性也较低。(来源:《疫情受控后,A股下一个阶段关注点是什么?》,招商证券)
从A股市场筹码结构的角度来看,由于部分套牢盘的存在,短期突破上行的压力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反弹并不会一蹴而就,指数层面大级别的反转需要见到经济预期的明显改善。
5月政策应出尽出,在此之后到7月底的政治局会议期间可能进入政策空窗期和基本面验证期,需要谨慎以待,重点关注企业复工复产和经济的恢复情况。接下来市场重心将从政策博弈转向基本面,总体看震荡格局,而中报走强的行业有望得到市场更多关注,“疫后修复”或将成为6月市场的关键词。
其二,短期市场仍有颠簸,但从长期投资胜率的角度来看,比起考虑“全面撤退”,当前时点反而更适合于“战略性做多”。
继稳增长政策发力,5年期以上LPR下调15基点后,决策层进一步部署6方面33条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加上前天稳住经济大盘会议召开,稳经济的态度非常坚决。
尽管反弹不会一蹴而就,但是在密集利好政策出台提振市场信心的背景下,我们确实来到了一个中长期战略布局的时点。
首先,市场目前处于一个较为便宜的阶段,当下股债收益比处在2008年11月、2012年、2018年12月、2020年3月等市场大底的位置,证明股票相对债券的性价比是比较高的,从历史数据来看,如果可以克服对熊市的恐惧,以逆向思维在此阶段买入并长期持有,往往可以收获颇丰。(来源:Wind)
其次,虽然海外风险仍存,美国为了应对当下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6月份美联储开启缩表,6月、7月的议息会议可能都会宣布加息50个基点,但从前几次美股大跌、A股却大涨当中也可以看出来,美国对A股影响也在钝化。该跌不跌,就不适合看空了。
4月的A股表现弱势,一度无视利好,而经历充分调整的A股,已经让那些不看好的人纷纷空仓离场了,有望对利好因素变得更为敏感。当然反弹的高度肯定要取决于“稳增长”和“稳经济”发力的效果,取决于市场对于经济更有信心的预期。
2
如何看待“疫后修复”的投资机会?
我们先要明确一点,由于当前面临的内部经济周期(上行 vs 下行)和海外市场环境(大放水 vs 货币收紧)都与20年3月有明显差别,并不适合对于本轮的“疫后行情”进行简单的推演和类比,而且本次疫情带来的影响更复杂,因此经济迅速复苏、市场直接反转的概率并不大。
但本轮疫情后的复工推进以及“稳增长”政策发力,则是较为明朗的,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从“疫情顶”到“盈利底”的过渡过程中,哪些板块的反弹行情有望加速或延续。
挖掘基给大家整理了几大券商的最新研判,不难发现,“疫后修复”的核心关注行业还是集中在“高景气制造业”和“大消费”,核心逻辑是“政策发力”和“消费复苏”。
(来源:Wind,各券商研报)
不过,A股投资生态向来“内卷”,博弈时常反映在“预判”当中,本轮反弹的过程当中,以汽车为代表的的“复工复产”、“疫情修复”概念已经提前演绎。汽车板块的强势也不难理解,由于政策力度超预期、利好频现:国常会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600亿、深圳推“十细则”鼓励汽车消费、上海“放号牌+旧换新”,对于汽车终端销量形成较大的提振作用,叠加因疫情延后的需求释放,有望带来行业景气度反转。不过,由于前期涨幅较高,还是要留意急涨之后回调的风险。
既然对于市场整体看震荡,建议投资者布局的时候还是要重板块、轻指数,注意控制仓位,操作方面考虑谨慎追高、逢跌布局,如遇较大级别的反弹可以考虑适当兑现盈利,等待消息面逐渐明朗。
“追涨杀跌”是人之常情,三根阴线或阳线都很容易改变信仰,股市更是成为了人性和情绪的放大器。但越是这种时候,越是考验投资者的心态和定力。
马克·吐温说过,“历史不会简单的重复,但总是压着相同的韵脚前行”。
每一次市场从底部突围的“高光时刻”,似乎都伴随着超出市场预期的“探底回升大逆转”。
无论是16年还是18年,总是有悲观的投资者在强力拉升前的最底部因为绝望交出筹码,也有选择空仓观望的投资者表示这是不可持续的超跌反弹,市场还将下行。最后的结果就是,苦等的“抄底”却无奈变成了“追高”。看似不一样,实则每次都一样,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还是那句话,“猜底”的意义并不大。正确的方法是,对于市场的涨跌,在战略上要重视,在心理上要轻视。牢记底部是一个区间不是一个点,保持在场,以时间换空间,或许才是投资中最朴素却实用的方法。
风险提示
2022-05-30 18: 04
2022-05-30 18: 03
2022-05-30 18: 02
2022-05-30 17: 53
2022-05-30 16: 40
2022-05-30 16: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