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景德镇某楼盘购房者发出一份“告知书”,声明若项目不在10月20日前全面复工,将集体停止偿还房贷 。
图片来源网络,不做真实性保证,
亦不作任何投资建议或参考
随后,有传闻称,不少全国各地的停工项目购房者加入了“停贷”的阵营,目前参与楼盘项目可能超过了100个。
这两天,“断供停贷潮”不断发酵,成为市场热议的话题,引起了大量关注。
在对这些购房者表示同情的同时,很多人也在担心,“断供停贷潮”会大面积爆发吗?会对经济、对股市产生多大影响?
今天就来聊聊。
1、如何客观看待这次“断供停贷潮”?
大家都知道,过去几年为了抑制房价过快上涨,贯彻“房住不炒”,针对房地产企业的相关政策不断收紧。
房企传统的高杠杆高周转模式失效,资金链遭遇前所未有的压力,再加上疫情影响施工进度等因素,停工楼盘数量越来越多。
简单点说,以前一个开发商卖了A楼盘,可能把售房款再去拿地建B楼盘;
然后卖了B楼盘,一部分售房款可以交A楼盘的施工费;
随着预售资金监管的收紧,B楼盘的售房款要专款专用,不能拿去交A的施工费;
于是,A楼盘就停工了。
购房者一边要还月供,承受了较大的经济压力;一方面楼盘停工、交房遥遥无期,无奈之下只能选择停贷断供,希望以此来维权。
然而,停贷断供或许只是手段,不是最终目的。
因为根据目前的法律法规,购房者断供可能要面临成为失信人、失去房屋所有权、承担诉讼费等风险。
购房者的目的还是想倒逼房企继续施工,最终完成交付。这一点从文章开头的那份告知书中也能看出。
而不管是房企,还是银行、地方政府,肯定也都想让停工的楼盘恢复施工,完成交付,避免产生更大的风险。
所以,后续如果在地方政府的协调下,银行能提供融资,房企能够恢复开工,“断供停贷潮”或许也会告一段落。
网络上因为此次事件渲染的恐慌紧张的气氛,或许有些夸张了。
2、对经济有多大影响?
6月份疫情好转,再加上各地地产政策边际放松,积压的需求爆发曾带动地产销售数据好转。
但进入7月份,随着疫情反复,再加上“停贷断供潮”让购房者对交付产生担心,影响了交易信心,地产销售数据再度回落。
华泰证券曾经做过评估,房地产贡献约20%的GDP、40%的财政收入、20%的社融存量、60%的家庭资产,即房地产会通过产业链、财政、信贷和消费意愿等诸多环节影响经济增长。
所以,如果“停贷断供潮”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会进一步影响地产销售,下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可能要下调。
不过,办法总比问题多。
中信证券就提出有三个类型的政策,或许能化解危机、提振地产销售:
① 更直接的信用介入政策,换言之就是给予尚未展期、违约的企业以流动性的支持。
② 全局范围的需求提振政策,包括但不限于进一步下调按揭贷款利率和最低首付要求。
③ 类似金融行业的存款保险制度,即化解烂尾楼建设,消除交付不确定性的开发资金垫付措施。
可以看出,政策工具还是很多的,可以期待下半年相关政策进一步出台,稳住地产,稳住经济。
3、对A股有多大影响?
这两天(7.13-7.14),除了银行、房地产相关板块跌幅较大外,A股的表现还算不错,代表A股整体走势的万得全A指数分别上涨0.53%、0.44%。
如果这次“断供停贷潮”能及时应对,托住社会供房信心及对金融产品的信心,那么对市场的冲击将有限。
毕竟“断供停贷”只是“促交房”的手段,不是目的。
排除掉这个干扰项,A股还是会回到本身的节奏中来。
A股在5、6两个月走出了一波见底反弹的行情,海通证券统计了过去5次熊市见底后的第一波反弹行情,对比之下,这次反弹的时间和空间都已经较为可观。
而在第一波反弹行情后往往都有回撤,回撤的原因在于基本面还不够扎实,但随着基本面数据的修复,市场有望重回上涨行情。
A股在7月份迎来了一波调整,上证指数跌破了3300点,创业板指也一度跌到了2700点之下,也是受到了疫情反复、地产销售回落等影响。
不过,7月11日公布的社融数据大超预期,显示出货币政策依然宽松、企业信心正在恢复等积极的信号;而7月13日公布的出口数据再度大超预期,表明出口也恢复得很快。
随着基本面的不断修复,A股可能依然值得期待。
文中券商观点均节选自券商研究报告,仅作举例说明,不代表本文观点,亦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与承诺。谨慎投资。指数过去走势不代表未来表现。本文章是作者基于已公开信息撰写,但不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作者或将不时补充、修订或更新有关信息,但不保证及时发布该等更新。文章中的内容和意见基于对历史数据的分析结果,不保证所包含的内容和意见在未来不发生变化。本文章在任何情况下不作为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或出售投资标的的邀请。
2022-07-14 18: 35
2022-07-14 18: 32
2022-07-14 17: 52
2022-07-14 17: 25
2022-07-14 17: 24
2022-07-14 17: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