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化几乎成为常态的背景下,紧抓高景气似乎是策略研究的主旋律。
这种投资思路不难理解,毕竟在宏观环境纷繁复杂的当下,景气度是股价涨跌的重要影响因素。
不过,一旦这么想的人越来越多,新的问题又来了——有研报发现,交易高集中与估值极致分化中,隐患已存。
如何理解当下的交易高集中与估值极致分化的程度,以下两个维度的数据或许会给你一些水位感。
一是部分行业成交占比已升至高位、甚至临近峰值。国盛证券的报告中提到,截止7月8日,电力设备、汽车、基础化工和公用事业成交占比所处历史分位居前,分别达到99.2%、98.9%、97.3%和89.6%。除此之外,光伏、锂电、汽车、半导体、农化等市场关注的热门赛道成交占比也已升至历史高位,普遍达到95%历史分位之上。
行业成交占比临近峰值是阶段性交易过热的重要信号。国盛证券的报告中这样解释,尽管行业成交占比的观测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历史峰值的确在某种程度上为市场交易提供了心理层面的“锚”。参考历史经验,当行业成交占比突破90%历史分位后,往往对应了阶段性的交易拥挤,就需要关注潜在的交易过热风险,当成交占比突破99%历史分位,则近一个月经历阶段性调整的概率将明显抬升。
事实上,来自资金面的数据对于上述观察与结论也有印证。民生证券的报告中提到,上周(20220711-20220715)市场的整体共识度有所下降,趋势交易者(北上交易盘、两融)在逐步“撤出”,而偏稳定的北上配置盘亦有所“反复”,交易结构的“脆弱性”仍在显现。除此之外,北上资金也正在从过去表现占优的成长板块中逐步“撤离”。
二是不同行业之间的极致估值分化。中信证券近期的报告中提到,有15个中信证券一级行业动态估值分位数低于过去十年的30%水平。
与此同时,民生证券的报告却发现,新能源车PE(TTM)已达到99%的历史分位数,光伏、储能达到60%以上历史分位数;从CAPE(席勒调整市盈率来看),新能源车当前的水平也与2021年10月份的高点水平接近。
拥挤会推高价格、加剧估值分化,愈发极致的估值,又会进一步加剧拥挤。从这个角度上看,交易高集中与估值极致分化总会成对出现。
当然,作为结果的存在,自有其逻辑支撑;但热闹之下,可能也已是暗流涌动。这里有两句不得不提的风险提示:一是民生证券报告中提到的,高估值定价对未来判断的准确性有较高的依赖;二是来自生活经验,如果一家商场里挤满了人,此时万一不幸发生火灾,大家都要蜂拥而出,就很容易发生踩踏事件。
本材料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材料仅供具备相应风险识别和承受能力的特定合格投资者阅读,不得视为要约,不得向不特定对象进行复制、转发或其它扩散行为,管理人对未经许可的扩散行为不承担法律责任。
2022-07-19 21: 39
2022-07-19 21: 38
2022-07-19 21: 37
2022-07-19 21: 34
2022-07-19 21: 32
2022-07-19 18: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