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A股呈现震荡走势,各指数均在小区间内波动,沪指单周上涨1.30%、沪深300指数微跌0.24%、创业板指微跌0.84%。从结构上看,呈现出机构票休整,题材股活跃的特征。随着各个指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调整,本轮技术性修正的下跌段可能临近尾声,市场即将进入到双向区间波动阶段,结构性机会是主要特征:
本次技术性调整的下跌段可能处于尾声
A股4月底以来的反弹是对1-4月份过渡杀跌的修正,对应的是外资、私募、公募资金的回流过程。但运行到6月底,各市场参与者加仓趋于结束,获利盘的压制带来了7月份的调整走势。在调整趋势中,金融地产受到阶段性短贷风险扰动、中小市值个股受到中报业绩压制的影响、新能源行业则临近新高后受到了微观资金面的压制出现调整。
但综合评判,A股当前大环境仍然是低通胀、经济复苏和低利率环境的组合,并不具备趋势性下行条件。地产因烂尾导致的断贷风险正在被政策所化解,二季报预告对部分行业的压力也大部分释放,随着经济的复苏,三季报环比改善的预期会不断增强,新能源则因为短期高景气支撑,大幅杀跌的逻辑还未出现。市场阶段性调整已经将上述负面影响部分反应,随着市场量能的萎缩,获利盘回吐压力也在不断减轻,本轮技术性调整的下跌段临近尾声,未来大概率进入双向震荡,并等待新的指引出现。
市场风格存在再平衡要求
随着公募行业季报公布,二季度公募持仓特征明朗,当前呈现两个明显特征:一是权益仓位提升至10年以来的高位;二是行业配置结构达到历史最极端水平。前三行业持仓集中度升至10年来最高(数据来自国盛证券),电力设备、有色金属、基础化工等新能源相关行业超配比例为历史峰值,同时,医药生物、传媒、计算机、电子等行业低配也接近历史极致。
从历史经验看,一方面,公募权益仓位对市场未来一段时间微观资金面有影响,当权益仓位过高,未来潜在买入力量下降(因为近几年公募仓位波动变小,对微观资金面影响力度下降),进而导致市场压力加大。6月底公募仓位达到历史高位,私募仓位也达到历史中性水平,这导致市场买入力量下降,也是7月份市场调整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公募超配某一行业达到95%以上分位之后,下一个季度该行业跑赢市场的概率仅为27%,市场大概率出现行业之间的再平衡。但公募极端低配的行业在下一个季度大概率也难以获得超额收益,主要是因为行业短期反转的难度较高(如果存在反转预期,配置比例并不会特别低)。仅从公募持仓大致可以推测未来市场缺乏公募的资金支撑,同时,公募持仓大概率存在再平衡需要。
从行业基本面看,可能也存在配置转移的可能。这是因为公募超配以新能源为主,低配以地产和TMT为主。高景气行业因为极端的超配需要高频数据持续不断的支撑,但因为市场预期过高,又难免出现阶段性不达预期的可能,由此导致调仓的出现。以新能源汽车为例,2022年市场预期已经达到600-650万亿的水平,但截止到6月底零售两仅为230万辆左右,7月份乘联社预计新能源车销量为45万辆,要低于6月份53万辆的水平。同时,可以观察到小鹏汽车出现降价的行为,这可能预示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如果后续继续存在高频数据的压力,过高的配置比例可能成为行业调整的重要力量。反观TMT行业,6月份国内手机销量出现同比回升,尽管主因是苹果大幅增长带来,但国内品牌降速也仅为0.5%,未来行业出现边际改善的可能性在增加。同时,机构配置比例、估值和预期均处于历史极低为主,后期存在资金增加配置的可能。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到,不管从持仓集中度还是行业高频波动看,市场出现风格再平衡的概率在增加,这可能是未来主要的机会所在。
综合看:经过7月份调整,市场对二季度业绩担忧、地产行业担忧等利空有了一定的反应,获利盘也经过了部分消化。市场大概率从单边调整转向为双向波动,等待新的指引。从公募持仓看,市场结构达到10年以来的极端水平,随着经济恢复,新能源和其他行业景气度差异收敛,市场风格存在再平衡的需要,短期市场大概率仍以震荡和再平衡为主。长期,我们仍对市场持乐观态度,也继续维持低位、低估值、中小市值偏题材风格的判断(科创板可能成为主线)。维持机会来自政策对冲(重点新基建)、疫情受损(关注消费的机会)和低估值(医药板块)三条主线的判断。
配置与操作:维持上周判断——2022年市场机会主要来自三个逻辑链条,一是政策对冲带来的新基建机会(房地产托而不举),包括工业互联网、医疗信息化、科技等;二是疫情常态化机会,海外业务占比较高的公司存在困境反转机会,国内消费、旅游等疫情受损板块也存在阶段性机会;三是低估值带来的修复机会,包括通信、传媒、券商等等。综合比较,2022年我们看好非银金融、电子(Miniled、面板)、餐饮、医疗信息化、化工部分细分等行业的机会。
华东师范大学金融学硕士。12年资本市场研究、投资经验,对资本市场有深刻的理解与认识。现任安信资管权益产品投资经理。
风险提示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供安信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安信资管”)客户参考,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微信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安信资管不会因订阅本微信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微信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安信资管认为可靠,但安信资管不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信息内容亦仅供参考。
在任何情况下,本微信号所推送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或投资咨询意见。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在任何情况下安信资管不对因使用本微信号的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读者不应以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做出决策。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反映安信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研究人员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安信资管所有,安信资管对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安信资管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
2022-07-28 21: 22
2022-07-28 21: 21
2022-07-28 21: 20
2022-07-28 21: 18
2022-07-28 21: 16
2022-07-28 21: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