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图说|全球经济面临哪些下行风险?

星投顾 2022-08-09 21:35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全球经济受到严重冲击。而在2021年经历了短暂复苏后,今年以来多重风险再度显现,增长前景愈发暗淡。


海外方面,通胀超预期上升、主要央行激进加息、融资环境收紧,地缘冲突加剧能源和粮食危机。国内也面临疫情反弹和房地产领域风险上升对经济带来放缓的影响。


在此背景下,IMF在近期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更新》报告中,今年以来第三次大幅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本期星图说将为大家剖析这份报告的干货,全方位了解我们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面临着那些巨大风险和挑战。以“底线思维”做好准备,投资方能更加从容自信~




01


全球央行迎战通胀“灰犀牛”。2008年金融危机过后,全球通胀维持在低位长达十年之久,以至于市场逐渐淡化了对通胀的定价。但“灰犀牛”就是这样明显存在而又被人们所忽视的风险,“高通胀”在2021年开始席卷全球,上涨速度一直高于各界普遍预期,而能源和粮食价格上涨、供应链约束、需求向服务业转移等因素将通胀推向历史高位。今年6月,美国CPI同比上涨9.1%,英国CPI也同比上涨了9.4%,创下40年来两国通胀的最高水平;欧元区CPI同比达8.6%,为欧元区成立以来最高水平。此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二季度的通胀估计值也高达9.8%。




02


疫情是颗需随时警惕的“定时炸弹”。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我国的高水平防疫能力全球领先,但今年4、5月上海疫情的再度暴发和人员流动限制,也对经济带来扰动。受消费下降影响,我国二季度实际GDP环比大幅收缩2.6%,为2020年一季度疫情之初以来的最大降幅。另一方面,我国房地产行业风险上升,拖累了房地产销售和投资。对全球经济而言,我国防疫封控加剧了全球供应链扰动,内需疲弱减少了贸易伙伴的进口需求。




03


俄乌冲突的负面溢出效应持续存在。上半年,俄乌冲突带来的能源供应限制将国际油价推向历史高位。近期,原油价格回落到冲突之前,但天然气价格却持续飙升。俄罗斯输送到欧洲的管道天然气流量骤降至一年前水平的40%左右,导致欧洲6月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由于能源价格上涨、消费者信心减弱,以及供应链扰动和成本上升导致欧洲的制造业放缓迹象明显。另一方面,粮价处于高位,对低收入国家和依赖粮食进口的国家来说,受到粮食危机的影响更加严重。




04


当前全球经济前景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以上几方面的风险,使得近期经济不确定性相关指标攀升,衰退担忧有所加剧。据IMF数据显示,G7经济体衰退的概率预估接近15%,为平常水平的四倍。其中,美国GDP已连续两个月为负增长,进入“技术性衰退”。




05


经济预测相比4月进一步下调。乐观条件下,假设俄罗斯对欧洲天然气供应不再进一步下降,长期通胀预期保持稳定,同时货币收紧不会加剧全球金融市场调整,2022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测为3.2%,较4月的预测值进一步调低了0.4个百分点,相比去年底6.1%的预测大幅降低。


具体来看,美国经济增速被下调1.4%,主要受到高通胀下居民购买力的下降和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的影响。中国经济增速预测下调1.1%,背后主要来自二季度疫情与房地产领域风险加深。欧洲面临的则主要是俄乌冲突、货币紧缩的影响,下调0.2个百分点。


通胀作为全球普遍面临的问题,背后是能源和粮食价格的上涨,以及供需失衡的持续存在,2022年通胀预测已从4月的6.9%上调至8.3%。此外,由于需求下降和供应链问题,全球贸易增速也将进一步放缓。




06


下行风险占据极大的主导地位。以上的预测所基于假设条件其实非常脆弱,在多重不利因素威胁下,经济可能受到更大的冲击。有几点风险尤其值得关注,首先是天然气供给目前仍存在较高风险。如果俄罗斯今年完全停止向欧洲出口天然气,那么全球通胀将因能源价格上升而显著加剧。而这将迫使欧洲采取能源配给措施,从而影响工业生产并大幅降低欧元区2022年和2023年的经济增速。




07


通胀居高不下并推高长期通胀预期。若粮食和能源价格受到更多地缘冲突所带来的供给侧冲击,则将大幅提高整体通胀并传导至核心通胀,导致货币政策的进一步收紧。由此可能引发抑制通胀的代价比预期更高。例如对部分高债务国家来说,利率上升和低增长使得债务形势恶化,扩大主权债和企业债之间的息差。事实上这种担忧已经在欧元区有所体现,在欧央行加息背景下,各国的利率传导效果不一致,德意十年国债利差上升,引发市场对欧元区金融分裂的担忧。




08


警惕新兴市场“债务风暴”。随着发达经济体央行加息应对通胀,全球融资环境将继续收紧,此时如果其他国家不相应收紧国内货币政策,则将对其国际储备带来压力,并导致本币对美元的贬值,对于拥有美元净负债的经济体来说,将面临资产负债表的估值损失。而这种风险现在恰逢部分发展中国家“债台高筑”,IMF统计显示60%的低收入国家已经或很可能陷入政府债务困境,而十年前这一比例仅为20%左右。如果再遭遇资本大规模外逃,则更加剧这一风险。目前来看,新兴市场的债券息差已经在上升。




09


如果以上更坏的情况成为现实,那么将出现全球范围内进一步的产出下降和通胀上升。相比基准预测,2022年和2023年的全球增速将分别下降约0.6和0.9个百分点,降至约2.6%和2.0%。而1970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速低于2%的情况只出现过五次。具体来看,俄罗斯能源出口限制、通胀预期上升、融资环境收紧三者的影响将分别占到约40%、30%和25%左右。此外,2022年通胀将相对基准情况再上调1个百分点。2023年以后,由于需求下降和融资环境收紧将起主导作用,通胀将有所缓解。


在下行风险的情景下,冲击将影响几乎所有国家,但程度不同,欧洲首当其冲,2023年欧盟经济增速预计将出现几乎零增长。




10


对于政策来说,IMF认为当务之急是通过加息缩表控制通胀,因为价格稳定是实现经济持久增长和金融稳定的先决条件,同时通过财政政策,减轻对工资低、工作不稳定、储蓄有限的脆弱群体造成的冲击。第二,控制债务的上升,做好准备应对信贷收紧和金融不稳局面。第三,确保粮食和能源的正常流转,包括解除俄乌冲突的限制封锁,并消除粮食出口禁令等贸易壁垒。第四,通过降低新冠共存成本、提高接种疫苗率、研制广谱疫苗等措施,防范疫情风险并缓解经济扰动。此外,应确保煤炭等化石能源只是用来临时弥补能源缺口,不会导致总排放量增加,同时促进减排可再生能源投资,增加绿色能源的供应。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富国基金不保证基金投顾组合策略一定盈利及最低收益,也不作保本承诺,投资者参与基金投顾组合策略存在无法获得收益甚至本金亏损的风险。基金投资顾问业务尚处于试点阶段,基金投资顾问机构存在因试点资格被取消不能继续提供服务的风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