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益周报|市场震荡修复,把握光伏等强势行业机会

2022-08-15 12:10


1

市场回顾


上周A股各大指数继续反弹,上证指数涨1.55%,沪深300涨0.82%,创业板指涨0.27%。


从中信一级行业来看,上周表现相对靠前的行业包括:煤炭(8.86%)、石油石化(5.04%)、综合金融(4.65%);


表现靠后的行业包括:农林牧渔(-1.97%)、汽车(-0.81%)、消费者服务(-0.08%)。



2

海外宏观


上周海外最重要的数据无外乎美国7月通胀数据。美国7月CPI环比0%,预期0.2%,前值1.3%;细分项中的汽油指数下跌7.7%,抵消了食品和住房指数的上涨。7月CPI同比8.5%,预期8.7%,前值9.1%。美国7月核心CPI环比0.3%,预期0.5%,前值0.7%,为四月以来最小涨幅。


细分项中,住房、医疗服务、大件居家产品、新车及娱乐环比上涨;机票、二手车、通讯和服装环比下降。美国7月核心CPI同比5.9%,预期6.1%,前值5.9%。


通胀数据的意外走低超出了市场和美联储的预期。通胀开始走低,就业数据依旧强劲,似乎预示着美国经济在经历了短暂衰退之后,不再会发生进一步的衰退,或者说经济软着陆的概率在增加。于是美股大幅反弹,但反弹是大幅高开后的横向震荡,对于经济可能重回增长的反馈是一步到位的。原因就在于CPI增速回落的主因是油价,油价的下跌是原油库存的意外增加,其中原因或许可以从美债上来寻找解释。


2年期美债短端收益率回升更快,因为美国经济软着陆的可能性在加大,所以在反馈加息会继续。而10年期美债的缓慢回升,更像是在反馈继续衰退的方向,原因为需求放缓导致油价下跌,进而缓解通胀。长短端的美债在反馈不同的预期,美债进入横向震荡区间。总结来说,就是市场很矛盾很纠结。市场纠结什么时候被打破,就需要新的宏观变量,眼下最近的即美联储8月全球央行行长会议,看看鲍威尔究竟会给出怎样的新中期框架。

图1:美国国债收益率

(10年期国债vs. 2年期国债)

(数据来源:Wind资讯)



3

国内市场


央行发布7月的社融数据。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7561亿元,比上年同期少3191亿元。其中,委托贷款增加89亿元,同比多增240亿元;信托贷款减少398亿元,同比少减1173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2744亿元,同比多减428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734亿元,同比少2357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3998亿元,同比多2178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1437亿元,同比多499亿元。


7月,人民币贷款增加6790亿元,同比少增4042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121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269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486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287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3546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459亿元,票据融资增加3136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1476亿元。1-7月,人民币贷款累计增加14.35万亿元,同比多增5150亿元。


7月末,M2同比增长12%,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6个和3.7个百分点;M1同比增长6.7%,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9个和1.8个百分点;M0同比增长13.9%。当月净投放现金498亿元。


7月的社融相对比较弱,有些低于市场预期,信贷需求不足,内部需求的恢复还要些时间。


7月出口数据再次超预期,据海关统计,今年7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3.80万亿元,同比增长16.6%,环比增长1.2%。其中出口2.24万亿元,同比23.9%,环比1.8%;进口1.56万亿元,同比7.4%,环比0.2%;贸易顺差6826.9亿元。


按美元计价,7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5646.6亿美元,同比增长11.0%,环比增长0.1%。其中出口3329.6亿美元,同比18.0%,环比0.7%;进口2317.0亿美元,同比2.3%,环比-0.7%;贸易顺差1012.7亿美元。外需暂时看不到走弱的迹象,欧洲因为地缘政治因素造成供给产能缺口,将由中国来弥补,因为我们有相对便宜的能源和较为完备的制造业体系。


货币利率方面将继续宽松,但也难有进一步大幅放松的空间。权益市场会更关注微观层面的业绩增速,特别是环比的变化以及外需因素的影响。



4

策略建议


成长行业继续阶段性补跌,其中光伏是为数不多的强势行业。传统消费和医药行业继续回归业绩层面的定价,短期震荡整理为主。半导体和消费电子,处于相对低位,可能会受益于微观层面的边际驱动和短期资金的切换。


尽管市场短期很热闹,小市值品种的表现也很吸引人,但不应追逐短期热点的轮动。后续会把注意力更集中于下半年业绩环比有较好增速的行业,关注外需变化带来的增量,以业绩数据作为投资标的遴选的重要标准,真正找到能穿越波动且带来超额收益的行业和上市公司。



免责声明

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已公开的资料,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在任何情况下,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并不构成证券买卖的出价或询价。在任何情况下,我公司不就报告中的任何投资做出任何形式的担保。本报告内容和意见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核实,风险自负。本报告版权归鑫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所有,未获得鑫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事先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形式的发布、复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