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又跌出一个底,还抄吗…

2022-09-07 17:57


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A股最近缩量了。


上周(20220829-20220902),A股日均成交量不足9000亿,上周五更是只有7400亿,相较于之前的“万亿成交常态”,萎缩得很明显。


老股民都知道,下跌过程中开始缩量或是典型的底部信号。


然而大环境还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比如美联储加息、疫情……指数的想象空间可能不高。


市场震荡,寻找结构性机会,是当前A股投资的主旋律。


其中,挖掘性价比高的板块或是一个方向,比如医药。


今年的医药板块,跌得够惨。


直接看图吧:


申万医药生物指数走势

数据来源:Wind



1月到4月一路下跌,5月6月好不容易反弹,7月8月又跌回到了相对低点。


一个月前就在考虑抄底医药(详见《医药跌出“三个底”,能抄了吗?》)。


结果,它又跌了一个月……



从估值上看,较之一个月前,医药更便宜了。


根据小程序“A股温度计”显示,目前医药板块估值22.69倍PE,已经低于历史上98.5%的交易日。


数据来源:小程序A股温度计

日期:20220905



如果和沪深300的估值进行对比,从2012年至今,医药生物板块的估值相对沪深300指数,溢价率最高为457%(2020年7月),最低为133%(2019年1月),历史平均溢价率为253%。


2022年9月5日,医药生物板块估值相对沪深300溢价率为146.9%,处于近十年底部区间。


数据来源:方正证券,Wind



市场对于医药板块的悲观,还体现在下面这组数据上——


医药板块成交额占沪深两市成交额的比例。


在医药板块的“风光”的时候,这一比例能达到16%,即A股约1/6的成交来自医药。



数据来源:Wind,小基快跑制图

统计区间:20130104-20220905



而在2022年8月15日至8月19日,医药板块成交额仅2249.38亿元,仅占沪深两市成交额的4.29%。


这是医药板块成交额近十年的低谷,只有2014年12月-2015年1月、2017年4-5月、2017年8-9月比之更低。


从历史表现来看,医药板块成交额占比处于底部之时,往往也酝酿着反弹。


数据来源:Wind,小基快跑制图

统计区间:20130104-20220905



那么,医药板块现在能抄底了吗?


先听听医药基金经理怎么说:



万 民 远


四川大学生物医学博士,11年证券/基金行业从业经历,其中6年投资管理经验理。







第一,目前医药板块处在底部附近,对医药板块或不用悲观,但是行业的β机会可能依然不会特别大。


原因在于,大市值公司可能在未来两年里面不会有特别好的表现,或者说基本面上不会有特别超预期的东西。


尤其是跟新冠相关的CXO,可能未来两年基本面都较难有特别亮丽的表现,甚至看未来一到两年,可能业绩都是下滑的。包括一些大市值的公司,可能增速相对比较平稳,对指数的贡献相对来说就没那么大。


这些公司或会有一个估值切换的过程。但是估值换的空间或许也不会特别大,所以遇到了估值切换的时候,明年估值可能会有一个小小的β行情。


其次,在全球收紧流动性的背景下,尽管国内流动性暂时还比较充裕,但是不能期待去拔估值。


现阶段的研究和投资,不能像过去一样简单地选赛道,而是要在赛道里尽可能挑选估值和成长相对匹配的公司,尽量赚业绩的钱。





第二,这个位置的医药或能找到很多个股α机会。


过去有些公司因为受疫情影响,业绩相对来说比较差。随着疫情影响慢慢消退,可能它们的业绩在恢复过程中,加上这些公司估值都特别低,对这些公司是乐观的。





第三,医药行业的基本面或者说产业趋势没有特别大的变化。


医药行业的长期逻辑没有问题,包括医药的需求旺盛、老龄化环境,包括医保控费虽然在进行中,但是医保的支出依然保持接近20%的增长,这是一个比较惊人的速度。


最核心的一点,医药里面永远都有技术的进步,有产品的升级,新技术、新模式的诞生。


我记得我刚入行时,医药公司可能不到两百家,现在接近500家,在过去几年时间里,接近翻倍的增速。


而且过去几年里,医药行业诞生了很多新型的高景气细分赛道,像CXO、眼科还有医美,以及科研服务等等。这些也是医药行业的魅力所在,不用担心这个行业没有机会,这个行业一直有新技术、新需求。


所以不用对医药行业过于悲观,在增量市场里面永远都有α机会。




另外,很多投资者关注“集采”问题。


这两年,压制医药板块表现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集采”,很多人甚至说“万物皆可集采”,集采降低了相关医药企业的盈利能力,让市场比较悲观。


对于集采,万民远又是怎么看的呢?


市场担心的还是政策,但全面集采下面,还有没有高毛利的品种?


答案是“有”。因为最终的盈利情况,其实还是要看竞争格局。


从医药集采的政策来看,可能会出现边际缓和的迹象。


降价的幅度可能会减少,如果降得特别便宜可能就没人做了。


另外,集采从医保品种向非医保品种拓展,说明医保相关品种的集采,可能已经做得差不多了。


有人可能比较难理解,集采为什么会有非医保品种。


因为医保局有所有药品的定价权,从医保局角度看,可能是先从医保品种开始,因为它是医保直接付费的,之后再考虑一些非医保的品种,尤其是与民生关系比较大的品种,比如种植牙。所以从这个角度向非医保品种延续,这也是比较正常的一个方向。


从投资的角度看,就尽量规避医保类品种。但毕竟医保是最大的买单人,要完全规避很难。规避不了的话,尽量朝着相对来说有议价能力的方向去找。




不论从估值、成交额还是机构的持仓量来看,医药当前均处于一个悲观时刻。


但如同万民远所说,医药行业的长期逻辑没有问题。


随着市场对医药行业从过分悲观认知到正常认知的修复转化,随着医药相对于其他板块的性价比进一步凸显,后续医药板块的上涨值得期待。


当然,这个过程可能无法一蹴而就,医药板块或会经历U字底而不是V字底,需要一些耐心。


应对这种局面,定投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主要参考资料:

国盛证券,《医药中报总结里面的核心要素有哪些?》,20220905

文中券商观点均节选自券商研究报告,仅作举例说明,不代表本文观点,亦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与承诺。

谨慎投资。指数过去走势不代表未来表现。

本文章是作者基于已公开信息撰写,但不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作者或将不时补充、修订或更新有关信息,但不保证及时发布该等更新。文章中的内容和意见基于对历史数据的分析结果,不保证所包含的内容和意见在未来不发生变化。本文章在任何情况下不作为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或出售投资标的的邀请。

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风险揭示书

尊敬的投资者:

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基金”)是一种长期投资工具,其主要功能是分散投资,降低投资单一证券所带来的个别风险。基金不同于银行储蓄等能够提供固定收益预期的金融工具,当您购买基金产品时,既可能按持有份额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

您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和本风险揭示书,充分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本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融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做出如下风险揭示:

一、依据投资对象的不同,基金分为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基金中基金、商品基金等不同类型,您投资不同类型的基金将获得不同的收益预期,也将承担不同程度的风险。一般来说,基金的收益预期越高,您承担的风险也越大。

二、基金在投资运作过程中可能面临各种风险,既包括市场风险,也包括基金自身的管理风险、技术风险和合规风险等。巨额赎回风险是开放式基金所特有的一种风险,即当单个开放日基金的净赎回申请超过基金总份额的一定比例(开放式基金为百分之十,定期开放基金为百分之二十,中国证监会规定的特殊产品除外)时,您将可能无法及时赎回申请的全部基金份额,或您赎回的款项可能延缓支付。

三、您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者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者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

四、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本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融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提醒您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您自行负担。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基金销售机构及相关机构不对基金投资收益做出任何承诺或保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