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来源:WIND,恒生前海基金整理。图一、图二、图三数据区间:20220919-20220923,其中道琼斯工业指数、标普500指数、纳斯达克指数的数据截至20220922。图四数据区间:20220915-20220922。
数据来源:WIND,恒生前海基金整理,数据区间:20220915-20220922。
本周点评:
本周A股在震荡中小幅下跌,板块表现上,煤炭、石油化工、有色金属板块飘红,美容护理、建筑材料、电子、医药生物、轻工制造板块跌幅较大。
本周内美联储9月加息75bp落定,象征市场无风险收益率的美债收益率近日持续上涨,将导致更多的资金从海外经济体市场回流至美国市场,亦将压制投资者对风险资产的偏好,进一步压缩估值空间,对国内A股形成一定压力。
传统能源板块方面,煤炭、石油化工板块依旧强势,海外能源危机持续升级,欧洲天然气的短缺或将使替代性需求转向煤炭,国内限电事件之后保障性能源的短缺得到重视,双碳政策进程中新旧能源应发展并举,国内火电和煤炭对于能源安全的保障意义凸显,支撑煤炭板块强势。国外地缘政治因素重塑全球石油运输的格局,对俄石油禁运导致欧洲将要从其他地区进口原油, 全球原油运输距离拉长,油轮的运费上涨对油轮运营商有利,油轮板块关注度提升。
光伏板块方面,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3.5亿千瓦,同比增长27.2%,光伏产业维持高景气度。产业消息上,工信部将加快推动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十四五相关产业规划,国家层面持续推出相关政策鼓励产业发展。海外需求方面,欧洲在能源短缺的危机之下持续加码新能源,绿色能源体系的目标并未动摇,欧盟拟推出5650亿欧元能源计划,大力发展光伏和新能源汽车,光伏产品海外需求旺盛。光伏板块在经历了上周的大幅回调之后,本周内小幅反弹。
消费和医疗板块方面,口腔种植体集采即将开展,此次口腔种植体系统集中带量采购周期为3年,市场预期落地,集采文件正式发布有望促进行业规范化发展,加快种植体国产替代进程。整体来看消费和医疗板块虽有边际改善的利好出现,但仍然受到国内经济内需疲软和市场整体情绪的压制走势低迷。
下周展望:
展望未来,中短期看,随着美联储加息超预期、美债收益率持续上涨、欧美通胀居高不下,成长股估值受到压制,资源股、大盘蓝筹股等阶段性占优,尤其近期欧洲能源紧张导致的天然气涨价,强化了这种趋势。但从长期来看,我们依旧看好代表中国产业升级方向的“新能源”、“高端制造”等成长板块。能源革命赛道具备长期性,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风光能源占比都将在未来十年内持续提升;高端制造是我国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国产替代空间巨大,在未来也将持续得到政策支持。我们建议,短期“新能源”、“高端制造”等成长板块调整到位后,可以积极布局。
本周港股继续下探,分板块看,媒体、电信服务、能源板块走强,制药、生物科技与生命技术、技术硬件与设备、医疗保健设备与服务板块走弱。
本周内9月美联储议息会议如期加息75bps,每月缩表规模由之前475亿美元扩大至950亿美元。本次加息幅度符合市场预期,但在加息宣布后,市场表现依然偏负面,原因为美联储提升了2022-2024年的通胀预测且年内加息幅度提升,鲍威尔讲话延续8月底全球央行会议的鹰派,打消了短期市场关于美联储可能转向宽松的预期,同时经济软着陆的可能性在减少。海外紧缩预期强化,港股随外围明显下跌,市场情绪整体持续低迷。
人民币汇率及出口方面,离岸人民币兑美元一度失守7.1关口,创2020年8月4日以来最低,调贬幅度创1个月最大;9月上旬沿海重点枢纽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同比减少15%,尽管存在台风天气的影响,但面对欧美经济体加力紧缩的政策冲击,外需走弱难以避免,叠加去年较高的基数水平,出口增速将在四季度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在内需扩张较疲弱的情况下,外需增速大幅下滑为国内稳增长提出了更大的考验。
新能源车板块方面,本周内国内造车新势力发布新车型,首款800V高压SiC的量产车推出,电动车充电速度加快,且将大力建设超充桩,完善电动车基础设施的建设。伴随电动车车型逐步丰富,供给侧将推动市场销量,预计今年全年电动车销量或超620万,下半年电池及材料环节排产环比有望大幅提升,行业维持高增速。但由于上游碳酸锂资源维持高价压缩中下游盈利、下游竞争加剧、自动驾驶技术的安全和监管问题等市场预期较悲观,板块走势向下。
下周展望:
我们预计短期市场可能依然维持震荡。我们认为,近期市场在地缘政治、疫情反复和房地产市场需求疲弱等多项因素的影响下,对于国内经济增长的担忧程度已超越对企业基本面修复的关注。我们看到,在疫情的扰动下,主要互联网龙头二季度业绩表现均较市场预期更好,而下半年业绩表现仍会环比改善,但企业基本面的修复并未带来催化,整体市场表现依然疲弱,在成交量大幅萎缩的情况下,市场情绪和交易结构恶化主导市场。我们认为,下一个重要观测点或是9月美联储的加息落地之后的态度,这将影响海外资金在四季度的流动趋势,进而最终影响香港市场的定价。
另外,我们看到外部环境方面,美联储近期在9月议息会议之前传递出相对偏鹰派立场的基调推动美股市场再度大幅下跌,科技板块占比较高而且对利率预期更为敏感的纳斯达克指数跌幅居前,10年期美债利率回升。我们预计最新的政策信号可能会导致紧缩情绪再度成为影响全球市场和资产短期表现的关键定价因素。因此,外围市场波动、美元升值和海外流动性收紧带来的潜在影响可能仍然存在。
中美达成审计监管合作协议有望缓解短期市场压力并提供下行保护,但上行空间仍可能受到增长压力和外部波动的抑制。综合来看,香港市场基本面已出现拐点,但短期因素或令市场表现波动。至于市场整体的趋势性机会,我们认为若美联储加息步伐放缓和中国经济增长出现企稳回升迹象共振,那么届时港股可能会存在更多估值回升机会。建议以中长期维度视角评估当前的风险回报比。我们依然看好港股科技板块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所处的重要地位。
本周央行公开市场共有80亿元逆回购和400亿国库现金定存到期,本周央行公开市场累计进行了1000亿元逆回购操作,因此本周全口径净投放520亿元。资金面依然宽松,稳汇率重要性提升,央行小幅缩量续做MLF,税期走款近尾声场内资金供给仍属宽松,不过价格仍处高位。8月LPR下调及一揽子稳经济政策落地后进入政策效果观察期,9月LPR维持不变。
下周展望:
当前经济增长仍处于潜在增速之下,预计短期内长债利率将维持窄幅震荡运行。考虑到存款利率降息传导至银行负债端的时滞,LPR或将在10月调降,伴随着宽信用和稳增长的政策效果显现,债市利率或将迎来上行压力。9月10年国债利率将继续在 2.7%附近波动。
2022-09-23 17: 18
2022-09-23 17: 17
2022-09-23 16: 07
2022-09-23 16: 07
2022-09-23 13: 10
2022-09-23 08: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