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棉花糖效应看投资:如何在“左右互博”中胜出?

2024-02-02 19:56

你是否有过这类经历:


明明计划好下午要读书学习,结果没有抵挡住手机的诱惑,却刷了一下午短视频;


提前买好了第二天的早餐,结果美食气味扑鼻,提前变成了宵夜;


年初立好了健身的flag,结果想到的时候就赶上饭局,年末发现健身进度停留在了“办卡”。


这种让人无奈却又常常深陷其中的现象,在心理学上有一个甜蜜的名字——“棉花糖效应”。



立刻吃下一颗糖VS延迟获得两颗糖

01


斯坦福大学教授米歇尔曾经在一所幼儿园里做过一个实验:


他在小朋友面前各摆上一颗棉花糖,告诉他们可以立即吃掉,但是,如果等到20分钟后再吃,就能得到两颗。


有的孩子抵挡不住眼前的诱惑,只犹豫了不到6秒就抓起棉花糖一口塞进嘴里,有的孩子千方百计抵抗诱惑,终于熬过20分钟,吃到两颗棉花糖。


根据后来的追踪调查,米歇尔发现当年迫不及待吃掉一颗棉花糖的孩子,自控力较差,在健康、学业、成就等方面表现得比较差。而忍耐20分钟获得两颗棉花糖的孩子,自控力较强,无论考试成绩还是事业,明显强于直接吃掉一颗棉花糖的孩子。


这就是“棉花糖实验”,米歇尔根据这个实验提出一个概念:延迟满足,指人们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利益,放弃当前的即时满足




延迟满足能为投资者带来什么?

02


投资,很多时候都是长期价值和短期交易的相互博弈。一方面,我们知道从长远来看,市场大概率是向好发展的;但另一方面,没有人能准确地判断长期具体是多久,而短期的波动却近在眼前,时时干扰着我们的投资行为。


在“棉花糖效应”的支配之下,大部分投资人很可能与未来可观的长期回报失之交臂。


如果坚持“延迟满足”,投资者能得到什么?投资大师查理·芒格的投资经历可以给我们启发。查理·芒格是延迟满足的忠实拥护者,他曾在2023年的daily journal年度股东大会上提到,自己有幸很早就学会了延迟满足,并且一直受益于此。


进行股票投资时,许多人可能会忍不住“心随盘动”,时刻关注每日股价的涨跌与手中股票的涨跌。而在查理·芒格的眼里,股票市场的报价却是毫无实际意义的,他不管价格波动、只是从生意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投资组合。


以芒格最主要的三个投资之一的Costco为例,自1997年担任Costco的独立董事以来,截至2022年底,芒格已成为Costco第二大股东,期间Costco股价最大回撤超50%,但他并未进行过减持操作。


因为在芒格看来,Costco量贩式会员制的商业模式和卓越的企业管理,以及低运营成本和强大的高周转优势,足以让它成为自己投资生涯中“极致的投资”。而Costco也并未辜负芒格的信任,如今已成为仅次于沃尔玛的全美第二大零售龙头,尽管它未来的发展尚未可知,但站在当前视角看,芒格的这项投资的确非常成功。


当99岁的芒格被主持人问道“这个年纪和财富级别的人还要练习延迟满足是否理性”时,他的回答是:“虽然我现在越来越老了,但我还在这样做。”


足以见得,懂得延迟满足,或许能为更长期、更可观的回报埋下关键伏笔。




拥抱长期主义,奔向更大的回报空间

03

站在当前的时点,主要宽基指数估值均进入近十年以来较低水平,A股市场核心资产低估明显;

(数据来源:wind,统计区间为2014.01.01-2023.12.31)


从国内层面看,1月24日,央行宣布降准且下调存款准备金率50BP,再次重燃市场对货币政策的期望,有望助力经济回升向好,提振市场信心并缓解悲观情绪。后续国内市场流动性有望保持合理充裕,央行仍有可能适度引导市场利率中枢下移,有助于股市估值修复。


海外方面,美联储货币政策将转向降息,全球利率有望高位回落,为我国央行释放操作空间。此外,美国补库与全球制造业触底回升共振,中国出口或迎来增长机遇。


当前,市场已经给出了许多积极信号,如果我们在投资上能够“延迟满足”,重点关注资产本身的价值和背后的增长逻辑,避免过度关注资产价格波动等短期干扰因素;以长期视角看待市场未来的发展,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保持相对乐观的态度,那么未来可能会收获更多的“糖果”。





投资理财是贯穿许多人一生的课题

胆识和谋略固然重要

但等待和忍耐同样不可或缺

拥抱长期主义,以全局视角思考

期待你我都能收获远

高于眼前这颗“棉花糖”的价值




资料参考:

[1]《东吴证券A股2024年投资策略展望:牛市起点》,2023-12-24

[2]《联储证券2024年度宏观报告:逆周期、跨周期下的中国稳平衡发展》,2024-01-08

[3]《信达证券2024年出口展望:中国出口形势的扭转与机遇》,2024-01-09


风险提示:本材料中的观点和判断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或实际的投资结果。本基金管理人不保证其中的观点和判断不会发生任何调整或变更,且不就材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基金产品由基金管理公司发行与管理,销售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风险管理责任。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