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长假前的最后一个交易周,关于“持股还是持币过节”的讨论,再次见诸各类媒体和自媒体。
当然,大多数的讨论是从历史数据说起的。比如,盘点近十年的数据,统计节前、节后某个周期内分别有多少个交易日内的上涨、下跌,从而算出上涨和下跌的占比(概率)。
最常见的类似于下面这份由“证券之星”做的统计——2011年至2020年的10年间,沪指在国庆节后的市场表现要优于节前。具体表现为,节前5日(交易日,下同)各有7年下跌,3年上涨,上涨概率为30%;而节后表现相对较好,10年中,节后5日有8年上涨,仅2年下跌,上涨概率达为80%。节后10日也有7年上涨,仅3年下跌,上涨概率为70%。
图表来源:证券之星
可这样的统计,真的有意义吗?
且不论短暂的历史数据回顾对未来走势的启示意义,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不妨想一想,为什么会有“持股过节还是持币过节”之问。
大多数情况下,这个问题反映的是投资者对于国庆假期(休市期间)市场可能发生变化的一种不确定性——如果休市期间市场环境出现重大利好,那么显然持股过节更划算;如果休市期间市场环境出现重大利空,那么持币就更划算。
上面这个逻辑看起来很顺。但如果你是长期主义的投资者,不妨再多想一个问题:一两天的涨跌,真的会构成你买入或者卖出依据、真的会影响投资中的长期收益吗?
事实上,对于长期投资者来说,投资并非只争朝夕之事。历史数据早已证明,以合理的价格买入有护城河的优质公司,做低换手率的长期投资,从最终结果来看,大概率可以取得不错的投资成绩,但期间的波动仍不可避免。
再退一步,市场多变,国庆长假的休市阶段可能会出现防不胜防的黑天鹅,那平时的双休日难道就是黑天鹅的“豁免日”?保险起见,我们是不是也得每周五来问问自己,这个周末,究竟是持币过周末、还是持股过周末?
就算是正常的交易日,仍然也有重大利空出现的可能。那样一来,是不是每一天我们都应该问自己,明天应该是持股还是持币?
最重要的是,想要回答好“持股过节还是持币过节这个问题”,投资者本人还得具备预判市场走势的能力。预判这件事,从后视镜中看似乎线索重重;可一旦面向未来,却异常艰难。更何况,如果你对投资的研究仅仅停留在对大盘走势的预判上,预判对了,多半还是会失望。因为就这几年的行情来看,就算“猜”对了综指的上涨方向,很多人仍然在亏钱。
所以,如果不是加杠杆的投资者,也许真没必需在“持股过节还是持币过节”这个问题上纠结。长期投资者的买入和持有,并非是对股价即将上涨的预测,而是对价值相对价格物超所值的判断。从这个意义上,不应期望买入后股价即步入上涨通道,也不用为了等最后一跌而在右侧再建仓。如果有可能,不妨多提醒自己,别心里想着长期投资,行动上却做着短期交易。
本材料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材料仅供具备相应风险识别和承受能力的特定合格投资者阅读,不得视为要约,不得向不特定对象进行复制、转发或其它扩散行为,管理人对未经许可的扩散行为不承担法律责任。
2021-09-30 18: 51
2021-09-30 17: 56
2021-09-27 22: 30
2021-09-29 11: 23
2021-09-29 18: 18
2021-09-29 20: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