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个人养老金 见证历史!首单来了>>
个人养老金基金产品首日开售,养老第三支柱迎来历史性时刻:11月28日,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启动实施,多家公募基金旗下的养老基金Y类份额首日开售。截至当天下午1时许,已有华夏、南方、富国、博时、鹏华、嘉实、华安、天弘、交银施罗德基金、大成、长城等多家基金公司传出喜报,纷纷迎来申购第一单。
多位业内人士对此表示,多家公募已经可以从公司直销平台看到申购数据,更多代销渠道申购可能更为火热,部分客户在上周五就开通了交易账户和下单申购,还有基金经理牵头足额申购,完成了个人养老金产品落地的历史性时刻。多家金融机构也将积极做好投资管理和服务,提升自身专业能力,为个人养老金业务“保驾护航”。
11.29【★★★★★】 公募REITs 获批!这类REITs首单来了>>
创新产品家族再添新成员,全国首单生物医药产业园REITs获准发行。
11月28日,证监会官网显示,全国首单生物医药产业园REITs——华夏杭州和达高科产业园REIT,已经正式获得证监会发行批文,成为华夏基金第6单、全市场第24单获批的基础设施公募REITs。
业内人士对此表示,随着越来越多公募REITs产品获批,华夏、中金基金等在公募REITs市场的头部地位逐渐明晰,这与基金公司股东的深耕领域、项目储备,以及资产成熟程度有密切关系。未来随着REITs常态化发行和试点范围扩大,各家基金管理人仍有继续做大做强的市场机遇。
11.30【★★★★】 债券基金 基金发行回暖!这类基金成为绝对主力>>
经过10月短暂降温后,11月新基金发行逐渐回暖。11月以来,新成立基金的数量和份额均较上月翻番,逐渐恢复到三季度期间的正常水平。相对而言,受混合型基金发行规模下滑拖累,11月权益类基金发行份额环比增幅并不显著,债券基金依然是当月发行的绝对主力,无论数量还是规模环比均实现翻倍以上。值得一提的是,11月成立的新基金中,有22只募集期限超过了两个月,更有9只超过了90天,这两个数字均要比年内其他月份突出。
临近年末,越来越多的基金经理开始布局来年行情。在他们看来,在市场底部区域看明年并不悲观,明年是A股新一轮周期的起步之年,相对看好经济复苏及市场风险偏好修复逻辑,当下是布局和挖掘优秀企业最好的机会。
12.1【★★★★】 香港外汇基金 香港金融管理局公布香港外汇基金前三季度投资表现>>
11月30日,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于香港特区立法会会议上公布了香港外汇基金前三季度投资表现。金管局报告指出,外汇基金第三季度投资亏损1001亿港元。按年由盈转亏,按季亏损亦扩大。首三季,外汇基金累亏2655亿港元。从投资情况来看,第三季度投资于香港股票的亏损273亿港币,其他股票亏损192亿港币,债券投资损失228亿港币,外汇损失308亿港币。 此外,上季外汇基金投资支付予财政储备款项有80亿港元。
香港金管局总裁余伟文表示,美国大手加息,美元大幅升值,导致环球股市及债市急跌。他还指出,尽管今年首三季投资环境非常恶劣,但市场憧憬美国加息步伐会放缓,市况会有一定好转,期望外汇基金全年亏损会减少,但仍要视乎短期环球资产市场的表现。
香港外汇基金是香港政府的财政储备,用以支持港元汇率稳定。外汇基金由香港金融管理局负责管理。按外汇储备计,香港的储备属全球十大之一。根据香港金管局数据,截至2022年10月31日,外汇基金总资产已达到39209亿港元。
展望明年,余伟文指,利率上行令借贷成本水涨船高,部分地区有机会因各项不明朗因素夹杂下进入经济衰退,料金融市场会继续波动,金管局和其他投资者都应继续保持审慎投资策略。
12.1【★★★★】 协会指引 基金业又有重磅指引!投资者教育工作指引征求意见>>
基金行业又迎来一大重磅消息:日前,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制定了《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及销售机构投资者教育工作指引(试行)》,向基金管理人与销售机构征求意见。 此次《指引》旨在进一步提高基金行业对投资者教育工作的认知水平。《指引》共二十二条,主要包括投资者教育工作的定义及适用范围、目标、原则、内容、形式、资源保障及协会的自律管理等。
《指引》尤其指出,公募基金管理人和销售机构的投资者教育工作评估结果将作为监管评价、创新业务试点等工作的参考指标。这也意味着未来投资者教育工作,会更受到基金公司和销售机构的重视,将大力推进。
12.3【★★★★】 公募基金净值 多只基金出手:大幅提高净值精度>>
近日,多只基金密集发布公告,提高基金份额净值精度,涉及产品主要以固收+品种或债券基金为主。
基金公司表示,主要是由于基金产品出现大额赎回或提前应对大比例赎回,按照此前份额净值的小数点保留精度,可能会面临较大幅度波动。因此,通过提高净值精度来避免基金暴涨暴跌,同时也是提醒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12.2【★★★】 公募基金业绩 公募基金业绩来了>>
2022年正式驶入12月,意味着已经进入结束“倒计时”。前11月A股市场在震荡下跌的走势中也落下帷幕,公募基金业绩也新鲜出炉。整体来看,在美联储加息、俄乌战争、疫情反复等多重不利因素压制之下,各类主流指数前11月均表现出不同程度下跌,其中上证指数、沪深300、创业板指跌幅达到13.42%、22.01%、29.41%。相比之下,主动权益类基金整体亏损16.05%,表现要好于主流指数。
周五(12月2日),上证指数收跌0.29%报3156.14点;深证成指收跌0.39%报11219.79点;创业板指收涨0.09%报2383.32点。板块方面,信创概念持续走强,医药行业反弹;另一方面,地产股大幅回调,航运、汽车、煤炭、燃气等板块跌幅居前。
本周数据有两个方面较为突出:一是股票ETF单月吸金超540亿,二是债券基金密集分红超100亿。具体如下:
12.1【★★★★★】 股票ETF 股票ETF单月吸金超540亿>>
经刚刚过去的11月份,A股市场整体呈现震荡上行走势。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期间累计涨幅分别为8.91%、6.84%、3.54%。截至11月4日当周,更是当月涨幅最大的一周,此后三周则以震荡调整为主基调。 在这样的行情下,股票ETF继续逢低大举加仓。52只资金净流入过亿的股票ETF在11月份合计吸金超过540亿元,其中资金净流入过10亿的5只吸金便超355亿元。而在刚刚过去的10月份,55只主流ETF吸金370亿元,资金净流入10亿以上的9只吸金超200亿。跟10月份一样,宽基ETF仍然成为主力。 当前市场处于底部区域基本成为市场共识,虽然基于能力圈的差异,各基金经理看好的方向有所不同。但基本上都认同,现在从自下而上的角度已经可以在很多局部细分领域找到较高性价比的投资机会。比如,估值较低且政策出现转向的医药、维持较高景气度但估值逐步合理的新能源,以及目前确定性不明显但未来机会显著的军工板块等。
11.27【★★★★★】 债券基金 环比增长近八成,债基密集分红超百亿>>
近日,多只债基密集发布分红公告。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25日,月内债基分红合计金额达112.09亿元,环比增长近八成。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11月以来,债券市场遭遇大幅调整,在此背景下,多只债基密集分红主要是为了提升投资者体验、稳定产品规模。展望后市,在稳经济的基调下,未来流入债市的资金会逐年增加,债券资产仍具备长期投资价值。
12.2【★★★★】 养老产品表现 这些固收产品表现亮眼!企业年金最新季度业绩报告出炉>>
11月30日,人社部披露了发布2022年三季度全国企业年金基金业务、养老金产品业务数据摘要。2022年三季度,全国企业年金实际运作资产金额达2.77万亿元,三季度投资收益为-316.79亿元,加权平均收益率为-1.14%。 另外,截至三季度末,已备案的养老金产品有649个,期末资产净值达2.18万亿元,三季度投资收益率为-0.38%,自成立以来累计投资收益率为26.91%。
值得一提的是,三季度近7成股票型养老金产品(含普通股票型和港股股票型)三季度收益跌幅超过10%,最高甚至超过20%,但也有不少采用量化对冲、绝对收益等策略的产品回撤控制较好,有的甚至逆市取得正收益。可以看出,在震荡下行行情中,即使是企业年金和养老金产品,权益投资要取得正收益也并非易事。对于权益类产品而言,不同时点入场对产品收益影响巨大。
12.2【★★★★】 公募FOF 公募加速布局养老FOF!>>
11月以来,一系列个人养老金政策与制度密集落地,随着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实施,公募基金也在紧锣密鼓加速布局养老FOF产品。今天仅一天就有5只养老FOF首发,目前全市场有近20养老FOF正在发售中,另有15只养老FOF产品申报待批。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为服务个人养老金第三支柱,公募基金行业于2018年推出了养老目标基金,有了良好产品储备。经过近几年努力,作为普惠金融理念的重要践行者,公募基金已经养老第三支柱的重要建设者。
12.2【★★★★★】 ETF新动向 中国、新加坡ETF互通产品来了>>
继去年签署ETF产品互通备忘录后,中新ETF互挂下的ETF产品来了!
12月2日,中国证监会官网显示,南方基金申报的“南方基金南方东英银河联昌富时亚太低碳精选ETF(QDII)”产品获批,叠加日前大华平安创业板ETF在新加坡交易所(以下简称“新交所”)上市,南方东英与南方基金合作,平安基金与新加坡大华资管合作,在深交所和新交所分别推出中新ETF互挂产品,将为中国和新加坡的投资者提供更多元化的投资选择。
业内人士对此表示,中新ETF互挂标志着我国与新加坡在ETF互通领域合作的开端,通过中新ETF互联互通,双方可以将海外优质标的引入各自国内市场,为投资者提供便捷有效的参与海外投资渠道,也有利于吸引全球投资者关注中国ETF产品和资本市场,提升我国市场在国际的影响力。
12.2【★★★★★】 政策监管 违法!违规!公募基金、实控人、多名高管一起被罚>>
因实控人干预基金经营活动,通过基金公司旗下产品参与上市公司保底定增,所涉保底事项补偿款汇至股东等行为,公募实控人、基金公司、多位公募高管等被处罚。
12月1日晚间,上市公司九鼎投资发布公告称,九鼎投资实控人、时任公司董事吴刚收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吴刚因违规干预九泰基金经营活动,被责令整改,处100万元罚款,同时被采取证券市场5年禁入措施。 而九泰基金通过九泰久利参与上市公司保底定增的行为,被责令公司改正,处100万元罚款。九泰基金原董事长、原总经理、原副总经理等多位高管也被给予行政处罚。
对此,九泰基金表示诚恳接受监管处罚并高度重视,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做好风险化解工作,与股东进行全面业务及风险隔离,对各项问题进行了全面梳理。公司将主动与监管部门沟通,积极落实各项整改措施,充分保障基金持有人利益。公司亦将持续提高规范公司运作水平,严格遵守相关法律规定,切实维护广大投资者利益。
11.30【★★★★】 房地产主题基金 最牛一个月暴涨超40%!这类基金大幅飙升>>
在各项利好政策的提振下,地产板块持续上涨。11月以来,房地产(申万)板块录得30%涨幅,位居所有板块涨幅之首,与此同时,房地产相关主题基金也迅速“回血”,月内最高涨超40%。 多位基金经理表示,在短短20天的时间内,政策端“三箭齐发”,具有较强的信号意义,大幅提振各方的信心。后续看好龙头国有房企和专业领先的民企地产公司,这些公司可能带来更高的资产边际价值和安全边际。
11.27【★★★★】 公募FOF 这类产品发行数,创历史新高!年内新增12家管理人跑步入场>>
随着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募基金的落地,公募布局FOF产品步伐也在加快,越来越多基金公司跑步入场。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新发公募FOF数量比去年全年增加接近半数,年内有12家基金管理人跑步进场,旗下拥有FOF产品的管理人增至79家。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国内公募FOF发展进入第五个年头,各家基金管理人在FOF投资方面逐步呈现特色化发展趋势。
11.27【★★★★】 公募增资 冰火两重天!公募基金与子公司,增资动向现分化>>
基金行业增减资潮再现“冰火两重天”的现象。 11月以来,包括瑞达、贝莱德在内两家基金公司相继增加注册资本金,截止11月26日,今年以来增资的基金公司已达7家之多,累计增资金额接近8.5亿元。于此同时,多家基金子公司选择反向而行,陆续出手减少注册资本金,浦银安盛资产、红塔资产等基金子公司均在其列。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无论是增加还是减少注册资本金都反映出公司背后业务对资金需求,两者出现“一增一减”的分化也代表了双方对业务未来发展前景预期的差距。
11.26【★★★】 固收+ 超八成告负!这类产品遭遇滑铁卢>>
今年以来,股债市场双向波动引发“固收+”产品(主要包括偏债混合型基金、二级债基)遭遇滑铁卢,超八成年内收益率为负,最大净值跌幅甚至超过40%。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每类单一资产都有周期性与局限性,“固收+”也不是稳赚不赔的神话,但长期而言,“固收+”仍是一种稳健的投资方式。值得一提的是,站在当下,很多固收+基金经理不再悲观,近期也有越来越多的公司跑步入场,布局明年。
12.3【★★★★★】 私募动态 网红百亿私募买买买!举牌>>
在地产融资“三箭齐发”、相关行业板块反弹的背景下,知名百亿私募希瓦资产和其掌门人梁宏出手了,举牌多家港股物业管理公司。
据联交所最新披露的股权变动信息,希瓦资产继续加仓雅生活服务,持股数量达到7672.225万股,持股比例增至5.40%;同时梁宏也以个人名义不断买买买,现持有该股8717.95万股,持股比例达到了6.14%。
另外,希瓦资产11月还大举增持了金科服务,持股数量达到3324.2万股,持股比例达5.09%;梁宏的加仓则更凶猛,最新持有金科服务3919.47万股,持股比例达到6%。希瓦资产相关人士在接受基金君采访时说,他们认为物业公司能够靠着基础物管费和业主增值服务产生持续收入,此前市场过于恐慌。 作为网红私募基金经理,梁宏最近在参与活动时也反思了近年来的操作,他表示最大的错误是去年高位没有大幅度减仓。2023年他认为,从估值角度看,港股相对机会更大。
11.29【★★★★】 私募产品动态 十月存续私募资管产品规模超16万亿元!>>
11月28日晚,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了10月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管产品备案月报。数据显示,今年10月存续私募资管产品规模增长超2200亿元,整体规模升至16.07万亿元。而在今年10月当月备案的私募资管产品有578只,设立规模346.63亿元,较上月腰斩。 从整体投资类型看,固定收益类产品数量和规模均占据四类产品最大比例,混合类产品数量位居第二,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数量和规模相对较小。
11.27【★★★★】 私募动态 暗流涌动,部分私募成为雪球产品“通道”惹争议!>>
近年来走红的“雪球结构”产品,如今依旧很火。基金君了解到,部分中小私募机构在积极参与雪球业务,实现了自身规模的跃升。将券商的雪球产品包装成私募证券基金发行,私募作为“通道”,100万起售,直接降低了投资门槛。但雪球产品毕竟是高风险的金融衍生品,此前亦发生过敲入事件,使得投资者蒙受损失,以私募产品来销售受到争议。监管要求强化雪球产品的风险管控,前不久基金业协会对拟100%投向雪球结构收益凭证的私募产品,不予备案,拒绝“借道”私募基金进行监管套利,引发市场关注。
11.27【★★★】 私募管理费 私募减免管理费,让利投资者还是营销噱头?>>
近期,部分私募在新发产品时宣布免掉管理费,引发市场关注。市场人士认为,背后原因可能是为了吸引更多投资者买产品,也表达了私募希望通过制度来强化和客户利益的一致性。
谈及降费对私募机构的影响,受访人士提示称,虽然短期来看降费可以起到一定的安抚或营销作用,但长期而言,公司收入下降会对投研及经营管理的提升形成掣肘,从而影响产品业绩的竞争力和公司的长远发展。尤其对于那些中小私募而言,降费对其经营发展的影响较大。
广发基金:李耀柱
11月以来,港股走出反弹行情。截至11月30日,港股市场一马当先,近一月恒生指数累计反弹超20%,恒生科技指数更是涨超25%。
深耕于港股市场、有丰富投资经验的广发基金基金经理李耀柱表示,港股的估值常年为全球“价值洼地”,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一是随着新经济公司陆续回港上市,港股的活力会持续提升;二是港股作为一个离岸市场,海外投资者对中国国内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财务规则并不熟悉,存在信息不对称,导致估值压低。三是港股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导,港股市场的总体换手率较低,流动性不足导致了港股的估值较低。
四季度,李耀柱表示,美联储仍将保持紧缩政策,美国明年有可能进入衰退,因此减持了原材料板块的配置。同时会看好半导体设备的中长期价值,当前国内需求旺盛,他认为这是中国产业升级的机会。
李耀柱表示,会持续重点关注港股的新经济板块,包括互联网、新能源、医疗服务和新消费等成长性行业和以低估值为代表的高分红国有企业。
李耀柱表示,长期来看,港股更看重基本面,走势基本与盈利基本面同涨同跌。因此当经济拐点或相关行业景气度拐点确认时,投资港股的胜率更高,收益更大。所以,在港股市场长期最需要关注盈利基本面持续向好和业绩出现确定性拐点的公司。
更多关于基金经理的投资框架、历史业绩、人物研究,可以移步【英华人物库】基金经理主页详细了解~
2022-12-03 13: 20
2022-11-30 17: 33
2022-11-26 13: 26
2022-11-23 17: 44
2022-11-19 15: 34
2022-11-16 14: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