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大事件|重磅发布!多家基金公告下降费率!长牛基金公司榜单也来了……

基金君 2023-07-07 17:42

7215a76b5c2569a4d90fa5dc53c12b1.png

一周重磅回顾.png

7.8【★★★★ 基金降费  刚刚,证监会重磅发布!多家基金公告:下降费率!>>

7月8日,易方达、华夏、广发、兴证全球基金等权益保有量规模头部基金公司纷纷发布公告,对公司旗下管理费率高于1.2%的主动权益类基金管理费调降至1.2%,托管费高于0.25%的调整到0.2%,上述事项将于7月10日(周一)起正式生效。

据记者获悉,近日,中国证监会根据行业发展实际和投资者需求,制定了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工作方案,方案的内容非常丰富,基金君梳理要点如下:

1、降低主动权益类基金费率水平。即日起,新注册产品管理费率、托管费率分别不超过1.2%、0.2%;部分头部机构已公告旗下存量产品管理费率、托管费率分别降至1.2%、0.2%以下;其余存量产品管理费率、托管费率将争取于2023年底前分别降至1.2%、0.2%以下。

2、推出更多浮动费率产品。前期,证监会已受理一批与投资者持有时间挂钩的浮动费率产品。近日,证监会又正式接收11只浮动费率产品募集申请,包括与基金规模挂钩、与基金业绩挂钩两类。

3、降低公募基金证券交易佣金费率。拟逐步规范公募基金证券交易佣金费率,相关改革措施涉及修改相关法规,预计将于2023年底前完成。

4、规范公募基金销售环节收费。将通过法规修改,统筹让利投资者和调动销售机构积极性,进一步规范公募基金销售环节收费。预计于2024年底前完成。

5、完善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披露机制。修订基金产品资料概要,以更醒目、简明、通俗形式披露基金产品综合费用;修订基金年度报告模板,分别列示基金公司管理费净收入与尾随佣金支出;强化基金公司证券交易佣金年度汇总支出情况披露要求,全面反映证券交易佣金费率水平和分配情况。上述改革措施涉及修改相关法规,预计将于2023年底前完成。

7.6【★★★★ 宏观经济  强重磅发声!>>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7月6日下午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听取专家学者对当前经济形势和做好经济工作的意见建议。

座谈会上,刘尚希、罗志恒、田轩、黄先海、袁海霞、秦海林、陆铭、赵伟等专家学者先后发言。大家认为,在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下,我国经济发展展现出巨大韧性,对我国经济发展前景应当充满信心。大家还就解决好经济运行中的问题提出了意见建议。

在认真听取专家学者们发言后,李强指出,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呈现回升向好态势。同时要看到,世界政治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对我国发展带来诸多影响。我们要全面、辩证、长远地研判当前经济形势,进一步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信心。

7.4【★★★★★】 ETF通  ETF通一周年>>

7月4日,“ETF通”迎来开通一周年的历史性时刻。过去一年,“ETF通”迈出稳健发展的步伐,交出了一份可圈可点的周岁“成绩单”。

综合沪深港三地交易所数据显示,截止7月4日,纳入“陆股通”的ETF数量达到97只,纳入“港股通”的数量增至6只,相比起步之初分别增加了14只、2只。不仅数量上稳步扩容,成交金额也节节攀升。截止6月末,“陆股通”6月成交金额合计达到136.12亿元人民币,相比去年7月足足增长了33倍;“港股通”方面更是不断引入活水,6月末成交金额927.47亿港元,相比去年7月增幅超过20倍。多位业内人士认为,“ETF通”开通首年成果斐然。ETF互联互通的建立,进一步扩大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程度,丰富了A-H市场的资金来源,不仅为两地投资者跨境投资带来新机遇,同时也提升中国资本市场在全球的核心竞争力。

7.2【★ 基金规模   基金发行,大盘点!>>

随着6月最后一个交易日结束,上半年基金发行战也尘埃落定。

与往年相比,尽管在债券小牛市带动下,债券基金发行势头向好,但受到偏股型基金赚钱效应不佳影响,权益基金发行陷入冰点,拖累上半年基金整体发行成绩。

Wind数据显示,截止6月30日,基金行业今年以来共发行了609只基金,合计发行份额1072.73亿份,平均发行份额降至8.68亿份,创下2018年以来新低。

不同基金公司之间分化依然严重,部分头部基金公司今年上半年已布局20多只新基金,单家公司发行规模超过200亿元,也有超过30家基金公司今年以来仍旧“一基未发”,缺席发行市场。

7.2【★ 明星基金经理   朱少醒、赵诣、李晓星…多位知名基金经理出手参与上市公司定增!>>

在A股市场震荡之际,多位知名基金经理出手参与上市公司定增,逆势布局。

根据富国基金最新披露的公告,朱少醒掌舵的富国天惠精选成长混合基金近期参与了国产成核剂行业龙头呈和科技的定增,认购71.52万股,成本约为3513万元;同时孙彬管理的富国周期精选三年持有期混合基金也参与了该股的定增。这家公司今年以来跌幅将近20%,基金经理逆势出手,可见其看好。

事实上,近期还有赵诣、李晓星、杜洋等知名基金经理最新的定增布局也浮出水面。Wind数据显示,截止7月2日,今年以来共有35家公募基金公司参与上市公司定增,参与定增总规模达到120亿元左右。

7.2【★ QFII基金   QFII20年!“看多中国”。“做多中国”>>

20年来,中国QFII制度从推出、完善到成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逐渐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中最为重要的制度安排之一。促进了中国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的多元化,助推了国内金融体制机制的发展完善。

20年来,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从未停歇,QFII起到重要作用。证监会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目前获得QFII资格的机构已达780家,澳门金融管理局、阿布扎比投资局、法国兴业银行、巴克莱银行、挪威中央银行、瑞士银行、香港金融管理局、韩国银行等机构额度超20亿美元。

20年来,QFII逐渐成为A股市场重要参与方之一,促进了国内资本市场长期投资、价值投资、风险管理等理念发展。Wind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QFII现身718只A股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持股市值约1659亿元。

7.7【★ 放宽限购   啥信号?又一批绩优基金“开门迎客”,这些新基火速建仓!>>

又有明星基金经理宣布放宽限购。

7月7日,安信基金副总经理管理的两只基金发布公告,分别宣布调高限购额度、恢复大额申购。而自下半年以来,已有长城基金廖瀚博、大成基金徐彦等多位知名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宣布放宽限购。

与此同时,多只成立不足两个月的权益新基金已经建仓完毕,宣布开放日常申购等业务。

业内表示,经过二季度的调整,市场上已有很多相对“便宜”的筹码。因此,基金经理趁机布局,旗下基金扎堆开放申购、跑步建仓。

7.5【★ 公募REITs   公募REITs配置价值凸显!“选基专家”出手了>>

近两年发行规模近千亿的公募REITs,获得了“选基专家”公募FOF的青睐。

根据管理人官网信息,目前多家基金管理人针对旗下FOF基金可投资公募REITs发布了临时公告;多家基金管理人向记者表示,旗下FOF基金投资公募REITs的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

业内人士表示,将公募REITs纳入投资范围,将为FOF基金提供底层大类资产配置新工具。从长远看,有利于促进FOF基金与公募REITs市场的良性互动。

7.3【★ “固收+”基金   又有重磅榜单发布!“固收+”基金表现哪家强?>>

固收类产品早已走进千家万户,虽然相比权益投资领域,固定收益领域的业绩之争没有那么突出,但毫厘之间差异体现的是基金公司的实力区别。

海通证券近期公布基金公司固定收益类基金绝对收益排行榜,按照上半年、过去3年和过去5年、过去10年四大主要指标,基金君整理出排名前50的基金公司,供业内外参考。目前“固收+”产品受到市场追捧,其中核心是固收投资能力,而固收投资上更强调公司综合投资能力,大中型基金公司优势相对明显,值得投资者多研究、多关注。

7.8 公募换帅   又有基金公司换帅!>>

7月8日,英大基金发布高管变更公告,公司任命乔发栋为英大基金董事长。任职日期是2023年7月7日。此外,公告还显示,自新任董事长任职之日起,范育晖先生不再代为履行董事长职务。

去年12月底,原董事长马晓燕因工作需要离任,经过半年时间,英大基金董事长人选“尘埃落定”。

根据公告,乔发栋历任西安凯信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会计师、工会主席、党委委员,西安凯信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委员,英大国际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固有资产管理部主任、上海业务部总经理,英大国际信托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兼办公室(董监办)主任、党组秘书、总经理助理兼风险控制部筹备组组长,英大国际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总会计师、党委委员,国网英大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党委委员兼英大汇通商业保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党支部书记,国网雄安商业保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英大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现任国网英大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 英大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 

image.png

周五(7月7日),上证基金指数跌0.36%收报6481.90点,深证ETF跌0.68%收报1398.76点,乐富指数跌0.61%收报6988.21点。

7.7【★ 基金公司自购   基金公司再出手!1196万,自购!>>

近日,融通基金宣布公司、董事长与高管人员均自购了旗下融通远见价值一年持有混合基金,合计金额达到1196万,且持有期不少于1年。而就在6月底,该产品基金经理万民远已出资100万元自购,持有期同样不少于1年。2022年,公募基金公司便掀起多轮“自购潮”,今年以来,虽然市场表现震荡,但仍有不少公募公司和公募基金经理大手笔自购,以真金白银提振市场信心。东财Choice数据显示,截至7月6日,今年以来公募公司合计出手自购金额达21.76亿元。

而除了自购之外,近期也有多家基金公司公开发声,鼓励投资者在确定的复苏大方向下,对市场短期震荡保持耐心,并建议以逆向思维进行布局。

7.6【★ 股票ETF   股票ETF累计资金净流出超过50亿元>>

6月30日以来,在新能源汽车、食品饮料板块带动下,沪指成功收复3200点,此前在3200点之下借道ETF“越跌越买”的资金开始获利了结。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7月3日—7月5日三个交易日以来,全市场股票ETF累计资金净流出超过50亿元。

不过,从今年以来的情况看,尽管A股市场较为震荡,股票ETF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截止7月5日,全市场股票ETF资产净值达到1.39万亿,资金净流入达到1716.17亿元。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近日,上证指数成功站在3200点,在市场的微涨中,股票ETF市场“越涨越卖”,7月3日-7月5日期间,全市场股票ETF资金(包含A股ETF及跨境ETF)合计净流入达到50.38亿元,结束了此前6个交易日资金净流入的局面。

7.5【★ 股票ETF   下半年股市回暖 股票ETF总规模逼近1.5万亿>>

随着下半年股市的震荡回暖,股票ETF市场规模水位也快速升高。

截至7月4日净值更新,全市场739只股票ETF产品(统计股票ETF和跨境ETF)总规模已经逼近1.5万亿整数关口。在经历下半年的“开门红”后,A股在7月5日迎来调整,但在4日高点已经出现了“落袋为安”,超36亿元资金昨日出现了净流出现象。其中,相对低估的创业板、医疗、消费受到资金净买入,中证1000ETF、军工、家电、机床等成为昨日资金净流出方向,部分短期获利资金开始“落袋为安”。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随着近日股市回暖,股票ETF市值攀升导致该市场规模快速扩容。但股票ETF产品具有“越涨越卖”、“越跌越买”的理性操作特点,叠加当前市场结构性机会突出,板块轮动较快,可能会出现部分短期交易型资金“落袋为安”的操作。他们也建议投资者借助股票ETF投资工具,投向长期看好的板块和细分领域,做好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

7.3【★ 主动权益基金   上半年主动权益基金整体亏0.31% 最牛者赚75%>>

2023年上半年收官,公募“中考”成绩放榜。上半年,主动权益类基金整体收益率为-0.31%,未能取得正收益,但相对沪深300指数下跌0.75%的表现略好;业绩最好的主动权益类基金上半年上涨超过75%,指数基金最大涨幅达到93.25%。

站在2023年下半程开端,多位基金经理表示,在美债筑顶、国内政策窗口期打开的环境下,对下半年A股较为乐观,预计市场或将震荡上行。

7.2【★ 权益类基金   444只!基金公司逆市布局权益类基金>>

虽然新基金发行依然低迷,但基金公司在权益类基金布局上依然坚定。截至今年前6月收官,今年上半年新申报权益类基金数量444只,在新申报基金中占比54%,权益类基金仍然是未来新基金中的“主力军”。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监管层大力推动权益类基金发展,基金公司也发力供给侧改革,在市场低位布局权益类基金,有利于发挥专业投资机构价值,在股市低位建仓更容易把握投资机会,也体现了基金公司的责任感。他们建议在供给侧外,通过提升客户盈利,树立长期投资、逆向投资理念等,不断服务好需求侧和提升客户体验,在市场低位倡导投资者积极配置权益类资产。

7.2【★ 基金经理   147人,“离任”!基金经理离任潮凶猛>>

2023年行至半程,基金经理离任潮凶猛。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共有147位基金经理离任,数量创近8年同期新高。业内认为,伴随着基金业高速发展和市场持续震荡,行业人事变动更趋于频繁。在绩优基金经理“出圈”后拥有更多选择的同时,一些绩差基金经理也面临着更大的业绩和舆论压力。

“江山代有才人出。”受访人士普遍如此认为。在他们看来,人才更迭是行业高质量发展中的必然因素,而蓬勃向前的资本市场将不断酝酿出新的投资机会,也会涌现出更多优秀基金经理。尽管基金经理变动依旧频繁,从变更方向上看,任职数量远多于离任数量。

image.png

7.3【★ 外资公募   作价10个亿!外资巨头又有大动作?>>

近日,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山西省)发布公告,山西信托拟转让其持有的汇丰晋信基金31%股权,对应的挂牌价格为10亿元人民币。公告中更是明确提及,其他剩余股东并未放弃优先购买权。

汇丰晋信基金成立于2005年11月,注册资本金为2亿元。公司成立至今股权一直非常稳定,山西信托持有51%股权,为其第一大股东,汇丰环球投资管理(英国)有限公司持有剩下49%股权,为第二大股东。这也意味着若是汇丰行使优先购买权,将直接控股汇丰晋信基金。

业内人士认为,由于本土基金公司和外资资管机构自身基因的不同,外资系基金公司纷纷入场,对本土企业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未来双方碰撞中能带来新的行业机会,也会推动国内资本市场走向成熟。

7.2【★ 基金榜单   重磅榜单!长期最牛基金公司来了>>

刚刚收官的2023年上半年市场,震荡不休成为主旋律,也是近两年A股市场的写照。

2023年上半年市场对经济复苏预期摇摆,A股市场也经历了先反弹后调整的过程。真是一波三折,起起伏伏。在这个充满不确定的A股市场,“变化”是A股市场的常态,这考验着每个市场参与者的实力。而业绩是最好的“试金石”。

最近10年的牛熊交替中,究竟哪家基金公司跑在前列?大基金公司中谁独占鳌头?最近5年市场风格变化较大,哪家公司反应最为迅速,踏对市场节奏?最近3年市场调整之下,究竟哪家公司站在风口上?抗风险能力最强?在2023年起起伏伏的市场中,哪家公司表现最为亮眼?抓住了AI赛道的历史性机遇?

海通证券日前发布基金公司权益类基金绝对收益排行榜,揭晓上述谜底。

7.6【★★★】 热点直击   基民懵圈!近11日净值变化为0,发生了什么?>>

“一季度末股票仓位还超9成,近11个交易日净值不动了,发生了什么?”投资者在基金吧里纷纷留言。

上述被热议的是益民服务领先混合,记者注意到,近13个交易日中,有11个交易日的净值变动为0,其中连续9个交易日没有任何变动。更蹊跷的是,基金经理在一季度大幅加仓,表示看好且判断市场处于底部,却在二季度大幅减仓,从9成仓位骤降至0。投资者直呼看不懂。

对此,记者联系了基金公司,截至发稿,尚未得到回应。

7.4【★★★】 股权变更   不香了?又有两家基金股东拟清仓减持>>

近日,广东联合产权交易中心公告,中航信托拟以1.68亿元的价格转让嘉合基金27.27%股权。无独有偶,中广核财务有限责任公司近期也在深圳联合产权交易所以8500万元挂牌转让所持有的安信基金5.93%股权。

事实上,上述两家基金公司的股权非首次挂牌,而在这之前,上海银行拟以3.388亿元的底价转让上银基金20%股权,上银基金此次股权转让时间更是已经多次延长。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公募基金行业的马太效应已成业内常态,部分中小基金公司未来估值增值潜力有限,一些小股东本身就只是财务投资者,从财务投资角度来看,持有一段时间后,出清股权也是正常现象。

7.3【★★★】 多人共管基金   增聘基金经理成常态 25%的基金由多人共管>>

以前基金行业多的是“一拖多”——能力强的基金经理一人管理多只基金,而现在情况恰恰相反,“多管一”模式悄然在行业里流行起来。

今年以来,基金公司密集发布增聘基金经理的公告,两位或两位以上基金经理共管产品逐渐成为行业常态。究其原因,主要是基金经理“以老带新”、管理规模较大的基金经理“减负”以及减少明星基金经理离职产生的影响等。

image.png

7.5【★★★★★】 重磅研判   景林、仁桥、星石、望正等六大私募重磅发声!>>

在送别上半年后,A股下半年行情已经拉开帷幕,近期,景林资产、仁桥资产、望正资产、星石投资、清和泉资本、世诚投资等多家知名私募发布2023年下半年展望,对于宏观经济环境、市场走势等进行分析,还有对下半年投资配置策略、看好的行业板块进行解读。

我们来看看私募们的核心观点:

景林资产高云程:人工智能的大面积应用会是下一个不可阻挡的技术发展趋势,这是不被淘汰的唯一机会;看好中国有全球比较优势的产业,比如动力、储能电池和光伏产业链等。

仁桥资产夏俊杰:市场这个位置筑底成功的概率是很大的,上行机会远远的大于下行风险,继续保持积极和乐观的心态。小股票不会长期占优,会从估值溢价逐步转向折价。

世诚投资陈家琳:往前看,经济仍有“内外”托底,并带动预期和信心从最低位修复。优质消费品公司值得长线布局,人工智能后半程的特征是收敛和扩散兼容并蓄。

望正资产:最近股票仓位明显提升,维持对A股复苏慢牛的乐观看法。在经济弱复苏背景下,当前产业趋势爆发的泛TMT行业较为占优,增配AGI产业的优质公司。

星石投资:后续政策仍以托为主,产业政策的落地可能会更多。下半年的投资机会主要集中于三方面,一是跌出来的机会,二是中报高盈利兑现的机会,三是偏长期的投资机会。

清和泉资本:没有外力打破当下格局之下,全A指数预计仍维持窄幅震荡,结构性机会为主。将资产配置于两端,即快速爆发的科技创新行业和稳定性强且逐步改善的国央企资产。

7.2【★ 股权变动   多家百亿私募股权变动!>>

近期,泓澄投资、宽德投资、鸣石基金等多家知名私募发生股权变更,引发市场关注。其实,在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当下,不少私募机构会通过股权激励的方式留住人才,以实现公司长期稳定发展。但与此同时,随着私募行业的快速发展,股权纠纷、核心人员出走、薪酬兑现争议等问题屡见不鲜,不少私募基金管理人在内部治理结构方面仍有待优化完善。

针对私募机构频繁发生的股权变动,业内人士认为,私募机构作为一家重投研,极轻资产模式运作的公司,股权变更颇受外界关注很正常。如果投资者遇到此类情况不必过度担忧,应当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

image.png

德邦基金:吴昊

example

随着ChatGPT今年年初的横空出世,人工智能主题一路热度不停。国内有很多基金产品也在AI概念股作重仓布局,德邦基金的吴昊便是其中一位。

针对近期最受关注的人工智能板块,吴昊透露:新一代的人工智能技术有极大可能是继2000年互联网技术,2014年移动互联网技术后的一次重大的技术革命,会带来新的市场需求或市场再分配的机会。

板块投资机会主要关注3个核心方向:软件技术型公司,如探索和应用NLP等人工智能技术框架的公司;基础硬件资源型公司,尤其是算力和通信相关的公司;还有行业应用型公司,能给自身主业扩展场景、增加受众或者降低成本的公司。

除人工智能外,吴昊在其代表产品的一季报中指出,他看好新能源在未来几年的发展前景。他认为,当前新能源相应公司的股价调整较为充分,估值也处于历史低部,从全年角度来看仍将有较好的收益。

与此同时,吴昊还提醒各位投资者注意风险。在他看来,在如ChatGPT这样的创新产品出现后,相关产业的投资思路会出现分化,而市场热度的波动便会是短期内最有可能的风险。

于吴昊的投资框架、历史业绩、人物研究,可以移步【英华人物库】吴昊主页详细了解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