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 政策监管 A股重磅利好!刚刚,证监会放大招!信息量巨大
3月15日下午3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李超,首席风险官、发行监管司司长严伯进,证券基金机构监管司司长申兵,上市公司监管司司长郭瑞明,人事教育司负责人张朝东解读强监管防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有关政策,并答记者问。
如何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压实投行“看门人”责任、防范绕道减持等市场关心的热点问题,证监会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详细解读,发布会现场的信息量非常大。
要点如下:
1、发挥好资本市场功能作用,更好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2、证监会将大幅提高现场检查比例,深化跨部委监管协作,对于出现欺诈发行等违法违规情形的要进行全链条回溯和问责。
3、募投项目资金规模要合理且要做好短中长期规划,不得搞突击的“清仓式”分红,“关键少数”要有良好的“口碑声誉”。
4、一些优质的科技企业可以通过上市更好更快成长,但绝不能是那些拼凑技术的“伪科技”企业。
5、对在实施现场检查过程中撤回了上市申请的企业一查到底,也就是说撤回了上市申请,仍然要开展检查,该追责、该处罚的仍然要追责处罚,从根本上整治曾经出现的企业“一查就撤”现象。
6、证监会将全面完善减持规则体系,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全面防范绕道减持。
3.15【★★★★★】 环球视点 重要活动,全球经济最新观点来了
全球经济走向何处?投资机会如何把握?
近日,中国基金报“走进顶级机构”主题活动第二期——走进宏利投资管理在上海举行。此次活动由中国基金报主办,得到了宏利投资管理的大力支持。
中国基金报社总编辑金烨,宏利投资管理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宏利投资(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丁闻聪出席活动并致辞。
宏利投资管理亚洲区资产配置执行总监兼高级组合经理鄞子翔就影响资产配置展望的因素进行了主题演讲,宏利基金常务副总经理汪兰英分享了2024年资产配置的中国机遇。
此次活动共有近30家上市公司参与,聚焦外资机构对市场的最新洞察,同时就上市公司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展开深入探讨,以推动公司稳健前行。
3.13【★★★★★】 转融券 突发!“T+0”变“T+1”?火速解读!
3月13日,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证金融”)向各家券商下发通知,将于3月16日(周六)进行暂停转融通借入证券实时可用业务通关测试。该消息被资本市场解读为:转融券将从“T+0”变成“T+1”,引发投资者强烈关注。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产能研究中心金融策略组首席研究员裴戌认为,转融券从“T+0”变成“T+1”对量化交易可能会带来一些挑战,需要量化交易团队对策略、风险管理和数据获取等方面进行调整和优化。但是,暂停转融通借入证券实时可用,为市场营造了更加公平的机制。
3.11【★★★★★】 聚焦两会 刷屏了!今天,重磅发布!信息量很大
3月11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北大厅举行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三场“部长通道”集中采访活动,文化和旅游部部长孙业礼,海关总署署长俞建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国家体育总局局长高志丹,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等有关部委主要负责人接受了记者的集体采访。
对于“文旅热”、打造智慧海关、防控金融风险、加快建设体育强国、保护各类企业知识产权等市场关心的热点问题,上述部委主要负责人一一进行了回应,现场的信息量非常大。
3.13【★★★★】 港股市场 香港财库局局长许正宇最新发声: 香港资产及财富管理最新发展令人鼓舞
3月13日,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发表网志称,香港的资产及财富管理最新发展令人鼓舞,投资推广署已委托专业机构进行调查,计划稍后公布结果重点,包括目前在港的家办数量。
许正宇指出,香港是国际资产及财富管理中心,管理资产规模逾30万亿港元,是亚洲最大的对冲基金中心及仅次于内地的区内第二大私募基金中心。相关市场报告(BCG Global Wealth Report 2023)预计,香港的财富管理业务在2022至2027年期间,每年将录得7.6%的增长,并有机会在2025年底前成为全球最大的业务中心(booking centre)。
3.11【★★★★】 主题基金 今年以来基金公司密集布局红利产品
在当前起伏不定的市场环境中,低估值、高股息的红利主题成为比较确定的一大主线,其稳健的历史表现越来越受到投资者认可,基金公司布局力度持续加大,从年内申报、发行及设立情况来看,已有30多只红利新主题在列,其中,指数型品种占据了大头。
Choice数据显示,目前正在发行的新产品中,名称中含“红利”或“高股息”字样的就有9只。其中,仅3月以来启动首发的就有4只,如中银中证央企红利50、中信保诚国企红利量化选股、信澳红利智选、招商中证红利低波动100指数。另有汇添富中证港股通高股息投资ETF、交银中证红利低波动100指数、易方达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ETF、鹏扬中证国有企业红利联接、富国中证红利低波动ETF等也在发行中。
此外,湘财红利量化选股基金今日开始募集,平安上证红利低波动指数的首发日定于4月初,还有华安恒生港股通中国央企红利ETF、银华中证港股通高股息ETF、易方达红利混合、天弘红利智选混合已经获批待发。
另据证监会官网显示,今年以来提交设立申请的新产品中,有10多只红利或高股息产品排队待批。华夏、国泰、汇添富、银华、兴证全球、平安、摩根、中泰资管等多家基金公司旗下都有相关产品在列。
周五(3月15日),上证基金指数涨0.20%收报6048.91点,深证ETF涨0.08%收报1273.83点,乐富指数涨0.08%收报6396.97点。
3.15【★★★★★】 宏观数据 央行发布重磅金融数据!
3月15日周五,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初步统计,2024年前两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8.0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1万亿元。前两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6.37万亿元。
其中,重点数据如下:
第一,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299.56万亿元,同比增长8.7%。狭义货币(M1)余额为66.59万亿元,同比增长1.2%。流通中货币(M0)余额为12.1万亿元,同比增长12.5%。前两个月净投放现金7566亿元。
第二,2024年前两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6.37万亿元。
第三,2024年前两个月人民币存款增加6.44万亿元。
第四,2024年前两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8.0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1万亿元。
3.14【★★★★★】 资管规模 2023年资管业务总规模达67.06万亿元
3月13日晚,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公布了去年第四季度的资产管理业务统计数据。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四季度末,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证券公司及其子公司、期货公司及其子公司、私募基金管理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约67.06万亿元,较上季度末减少近5400亿元;与2022年末相比,则增加3200多亿元。
2023年全年来看,公募基金、养老金等规模增长明显,其余类型资产管理业务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缩水。
3.13【★★★★】 发起式基金 发起式基金数量持续增长 公募市场逆境中寻求突破
发起式基金数量和占比逐年递增,基金公司自掏腰包成立发起式基金,逆势谋求布局,向市场传递信心。
记者近日了解到,发起式基金的数量和占比再创新高,引发市场关注。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3月12日,年内成立的496只新基金中,有138只发起式产品,这意味着,公募市场每成立3只产品,就有1只是发起式基金。
针对这一现象,有公募人士对记者表示,基金认购户数情况与市场走势、基金净值表现具有负相关性。在市场环境比较低迷时,部分基金公司也会自掏腰包成立发起式基金,主要是基金公司想抢先行情布局,以实际行动践行长期主义。
3.16【★★★★★】 券商观点 重磅发布!多家券商发声
3月15日,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文件聚焦校正行业机构定位、促进功能发挥、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和监管效能等,共提出八个方面共25项重点举措。
对此,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荀玉根认为,就证券公司而言,国内券商数量众多,加剧了行业的竞争,由于大多数公司选择综合性券商的模式,难以形成特色。本次《意见》有望推动证券行业的供给侧改革、多维度转型,提升核心竞争力,形成内生增长。对于公募基金而言,《意见》有望增强基金公司深化以投资者为中心的理念,提升投研能力,为持有人创造中长期收益。
中国银河证券策略分析师、团队负责人杨超表示,本次证监会发布的政策涵盖“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加强上市公司监管、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以及加强证监会自身建设”四大方面,旨在构建一个更加健全、稳定、公开、透明、公平的资本市场环境,保护投资者权益,促进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
3.16【★★★★★】 货币型基金 跌破2%!发生了什么?
随着春节资金面紧张时点结束,流动性回归宽松,以及降准落地,前期收益率走高的货币型基金,目前收益率水平正在逐渐降温。最新数据显示,全市场货币型基金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已跌破2%关口,近七成货基A类份额收益率不足2%。
3.14【★★★★★】 公募REITs 时隔一年,再现超低配售比!
3月14日,嘉实中国电建清洁能源REIT最新公告认购申请确认比例结果,网下投资者和公众投资者均实现超募。其中,公众发售部分遭到近50亿元资金疯抢,个人投资者实际确认比例为1.94%,仅次于去年3月中航京能光伏REIT创下的0.63%。网下投资者实际确认比例为17.427%,也创出了近期低点。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二级市场止跌回暖,公募REITs市场存量产品有望持续向内在价值回归,发行市场也或将延续此前的火热。
3.14【★★★★★】 外资机构 海外养老金巨头出手:投资中国!
近日,中国证监会官网公示,核准英国养老保障基金委员会(The Board of the Pension Protection Fund)合格境外投资者资格。
这是自去年12月以来第10家获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资格的外资机构。各路外资金融机构,包括部分国家主权基金等积极投资中国,在中国设立机构、增持股权、增加注册资本等,不断加码对中国市场的布局。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外资金融机构甚至海外国家主权基金投资中国,主要是基于中国强劲的增长潜力和长期的潜在回报能力,也是实现组合多元化和分散投资的需求,叠加当前中国股市估值较低、展业空间巨大,为外资专业投资机构进入中国提供了良机。
3.14【★★★★】 爆款债基 又一只爆款债基!国投瑞银新基募集近80亿元
债券市场热度高,新基金发行市场频现爆款。
公告显示,国投瑞银启源利率债成立规模为79.91亿元,位居年内基金首发规模前列。这是近期多只债基取得亮眼的募集成绩的缩影。产品销售端火热的背后,是债券市场的良好表现和投资者风险偏好的调整。
3.12【★★★★】 黄金定投 1克起购,“黄金定投”火了!紧急提示
上周,建设银行的一纸公告把黄金积存业务(也被投资者称为“黄金定投”)推到了风口。
3月12日,记者走访了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多家国有大型银行,不少客户经理表示,最近黄金积存业务咨询量大涨,“每天睁开眼就跳涨5元,没入场的客户都慌了。”但是在他们看来,金价已处于高位,随时面临调整,还是观望一段时间比较好。
3.11【★★★★】 跨境产品申赎 多只跨境产品申赎大提速
跨境产品渐热,基金公司在跨境产品上的比拼也从产品布局延伸到了申赎效率之上:中国基金报记者发现,博时基金将旗下包括博时纳斯达克100、博时恒生医疗保健、博时恒生科技三只ETF联接基金的赎回资金到账效率由T+6提升至T+4。华夏香港也将旗下的华夏沪深300指数ETF一级市场申购周期由T+2缩短为T+1。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不断优化跨境产品效率,是为了更好地满足投资者的投资需求,同时帮助投资者捕捉市场的投资机会,实现资产的多元化配置。
3.12【★★★★★】 外资私募 私募巨头KKR又出手,博枫也来了!
又有两家外资私募机构完成备案登记,进军中国市场。
最新披露的信息显示,全球私募股权巨头KKR旗下的开德私募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在3月8日完成外商独资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的登记,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值得注意的是,这是KKR在中国市场备案的第二家外资私募。
与此同时,另类资产管理公司博枫(Brookfield)旗下的博枫(上海)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也刚刚完成了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注册资本达1亿元。
2024-03-16 15: 06
2024-03-13 22: 25
2024-03-06 16: 51
2024-03-02 14: 10
2024-02-28 16: 00
2024-02-24 18: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