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大事件|首批新模式浮动管理费基金上报;债券型ETF规模突破2500亿元

基金君 2025-05-17 13:00

image.png一周重磅回顾.png

5.16【★★★★】 浮动管理费基金  以投资者回报水平决定管理费!首批新模式浮动管理费基金上报>>>

基金行业重大改革,正在积极落地:5月16日,中国证监会官网显示,易方达、华夏、嘉实、广发、汇添富基金等26家基金管理人集中申报了一批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

记者从业内人士处了解到,上述集中申报的26只基金为《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发布后首批上报的新模式浮动管理费率产品,即投资者持续持有一定时间后,根据投资者持有期间的收益情况来确定管理费率档位。

业内人士表示,新模式浮动管理费基金,改革了基金管理费收取模式——由投资者的回报水平决定基金管理费。该模式更加强调构建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利益共担机制,激励基金管理人大力提升核心投研能力,重视投资者实际回报。

5.16【★★★★】 明星基金经理  张坤卸任高管职务专注投资,过往13年年化收益率11.69%>>>

作为行业首个管理规模超千亿元的基金经理,张坤一举一动备受市场关注,目前又见新动态。5月16日晚间,易方达基金公告称,因工作调整,张坤不再担任副总经理高级管理人员,将专注于投资管理工作。

易方达内部人士向记者证实,卸任后,他将继续坚守在基金经理岗位上,全身心投入到投资管理工作中,努力为持有人创造长期可持续回报。

5.16【★★★★】 基金限购  近期货币基金密集限购,或为防范套利资金冲击>>>

近期,一批货币基金接连出手限购。它们或调整代销渠道的大额申购限额,或对机构投资者的大额申购进行限额,也有的干脆直接暂停申购或大额申购。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货基限购主要是为了防范套利资金的冲击,保证基金平稳运作。尤其在周四公告限购,可以应对大量闲置资金的涌入,这也是当前业内的常规操作。

5.14【★★★】 基金降费  降费!降费!黄金股ETF加入降费阵营>>>

今年以来,在美元信用边际弱化、央行购金需求上升、地缘风险溢价抬升等因素共振下,黄金价格节节攀升,市场对相关基金产品的关注度明显提升。为了抢占市场规模,黄金股ETF也打响了“费率战”。

5月14日,华夏基金公告,将华夏黄金股ETF及其联接基金的管理费率及托管费率从原来的0.50%、0.1%下调至0.15%、0.05%,与目前股票ETF的最低档费率看齐,该ETF同时也是首只宣布降费的黄金股ETF。

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黄金股ETF“吸金”势头强劲,截至5月13日,全市场6只黄金股ETF的总规模达到47.62亿元,相比去年年末增长了119.9%。

5.13【★★★】 公募REITs  消费类REITs接连发布交易提示公告,提醒投资者理性投资>>>

因二级市场表现火爆,累计价格涨幅偏高,按有关规定,今日华夏大悦城商业REIT、华安百联消费REIT接连发布交易提示公告,其中前者在上午时段临时停牌1小时。

2025年,消费类REITs迎来爆发式行情,部分产品年内飙涨超40%,二级市场涨幅显著领先其他类资产。业内认为,消费板块最具有前周期属性,因此在宏观环境改善进程中有望率先受益。

5.12【★★】 公募新规  证监会印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公募行业迎重大改革:锚定“基民赚钱” 告别“规模至上”>>>

5月7日,证监会印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新规锚定“基民赚钱”,告别“规模至上”,吹响了公募基金行业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号角。

《行动方案》发布后,公募基金行业反响热烈。业内人士表示,《行动方案》围绕完善行业考核评价制度、全面强化长周期考核与激励约束机制等提出诸多措施,将有效引导行业更加注重长期投资价值的创造,有利于强化基金公司与投资者利益绑定,为投资者提供长期稳健的投资回报。

image.png

本周五(5月16日)收盘,市场缩量调整。截至收盘,沪指跌0.4%,深成指跌0.07%,创业板指跌0.19%。两市共3002只个股上涨,68只个股涨停,2187只个股下跌。

上涨方面,可控核聚变概念股爆发,汽配股逆市走强,机器人概念股反复活跃,新冠概念板块震荡走高;下跌方面,大金融概念股集体调整,银行股领跌。

本周较为突出的数据有:

第一,继今年2月债券型ETF规模突破2000亿元后,时隔三个月,该类产品规模又突破2500亿元大关,实现了规模的快速攀升

第二,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5月10日,公募基金经理人数已突破4000人,与2018年相比接近翻倍。

具体如下:

5.13【★★★★】 债权类ETF  债券类ETF规模突破2500亿元>>>

被动投资大潮下,除了股票ETF、商品型ETF规模猛涨,债券型ETF也是高歌猛进。

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12日,全市场29只债券型ETF总规模已达2536.53亿元,已经站上2500亿元关口。今年以来,该类产品规模已经激增近800亿元,规模增幅为45.8%,成为商品型ETF之外,ETF市场规模增幅第二大的产品类型。

从资金增量看,新发基金成为债券ETF市场重要“生力军”。  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13日,今年以来新成立的8只债券ETF合计募资217.1亿元。新基金成立后,产品管理规模继续走高,最新管理总规模已达419亿元,相比发行规模激增93%。

存量债券ETF也持续获得资金净流入。数据显示,截至5月12日,21只债券ETF年内资金净流入达309.7亿元。

5.11【★★★】 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人数突破4000人:公募人才战略的“竞速”与“破局”>>>

随着公募基金规模不断攀升,站在行业金字塔顶尖的基金经理人数也在增长。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5月10日,公募基金经理人数已突破4000人,与2018年相比接近翻倍。这既是基金行业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行业人才竞争加剧的一个缩影。

随着证监会近期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基金行业将从“拼规模”向“拼质量”转型,人才战略的革新更是成为破局的关键。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一方面,新生代基金经理的涌入为行业注入新思维,推动投资策略多元化;另一方面,淡化相对排名,追求长期跑赢业绩基准,也给基金经理带来新的挑战。在变革中构建新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平衡管理规模与投研质量,是基金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image.png

5.17【★★★★】 公募高管变动  又一位基金“老将”加盟,先锋基金迎来新董事长>>>

前任董事长离职将近一个月时间,先锋基金迎来了新的董事长:5月17日,先锋基金公告称,王重昆将担任先锋基金新一任董事长。事实上,王重昆是基金行业的“老将”,此前曾在信达澳亚基金(原信达澳银基金)工作多年,担任总经理有3年多时间,如今他加入先锋基金,重返公募基金行业。

近一年的时间,先锋基金完成了实控人变更。指南针通过收购、拍卖等方式拿下先锋基金95.0100%股权,成为先锋基金控股股东。同时,先锋基金也经历了从董事长到总经理、副总经理的高管“大换血”。

5.15【★★★★】 基金自购  又有基金管理人出手自购>>>

继安信基金、富国基金之后,“五一”节后,第三家基金管理人官宣自购旗下权益基金。

5月14日,招商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招商资管)发布公告称,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以及对公司主动投资管理能力的信心,公司将于近期陆续使用自有资金认申购旗下权益类证券投资基金(含参照公募基金管理运作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认申购金额合计不低于2500万元,持有期限不少于6个月。

公告称,截至目前,公司自有资金投资旗下非货币证券投资基金已逾5500万元。本次认申购完成后,本公司自有资金投资旗下非货币证券投资基金将逾8000万元。  招商资管还表示,将秉承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理念,一如既往地为基金份额持有人创造价值。

5.15【★★★】 行业主题ETF  公募积极布局航空航天主题ETF>>>

又一类行业主题ETF迎来基金公司密集布局。今年以来,多只航空航天主题ETF及联接基金陆续发行、成立,还有多只指数产品排队待批,共涉及11家公募。

业内表示,在经济转型背景下,新质生产力或为未来长期主线和主阵地。综合行业景气度和整体估值情况看,当前航空航天板块的配置价值值得关注。

5.12【★★★】 重磅政策  加大金融支持南沙建设力度,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等联合发布《意见》>>>

5月12日,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国家外汇局、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提出30条重点举措,包括完善创新创业金融服务、加强社会民生领域金融服务、发展特色金融服务、推进粤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开展跨境金融创新与交流、完善金融监管机制等多个方面,推动广州南沙在粤港澳大湾区“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地”建设中更好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在总体要求方面,《意见》强调,坚持“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加大金融支持南沙建设力度,进一步强化南沙对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动力源的支撑作用,将南沙建设成为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金融创新功能的承载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重要节点。

5.12【★★★】 基金限购  多只北证50指数基金限购、多只红利基金密集限购>>>

截至5月14日,北证50指数年内涨幅接近37%,4月7日以来累计反弹幅度接近15%,北交所相关主题基金业绩不俗,在全市场基金中位居前列。随着北交所行情再起,工银瑞信基金、鹏扬基金和西藏东财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旗下北证50指数基金开始大额限购。

最近市场持续震荡,低估值、基本面稳健的红利资产热度再起。日前,多只红利主题的权益基金宣布限购。展望后市,公募认为红利资产的稳健收益属性更具吸引力。在公募新规提出的强对标基准的业绩考核机制下,红利资产或迎来配置良机。

5.12【★★★】 基金经理  “明星”基金经理效应有望淡化>>>

证监会近日印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正式拉开公募基金行业系统性改革的大幕。《行动方案》明确,将进一步完善行业考核评价机制,全面建立以基金投资收益为核心的考核体系,并进一步完善证券基金经营机构薪酬管理制度,督促基金公司建立健全与基金投资收益相挂钩的薪酬管理机制。

业内人士指出,这些举措旨在校正行业定位,强化与投资者利益绑定。新规通过约束短期投机、强化长期考核和团队协作,“明星”基金经理效应有望显著淡化,推动行业从“规模驱动”转向“回报驱动”,迈向高质量发展。

5.12【★★★】 恒生科技ETF  首批恒生科技ETF发行四周年 总规模增长14倍>>>

2021年5月,首批跟踪恒生科技指数的ETF开始发行。四年来,首批恒生科技ETF受到资金青睐,总规模激增14倍。但受市场、政策、资金多方面因素影响,这批产品业绩表现并不理想。

受访基金经理认为,尽管阶段性业绩承压,恒生科技指数所表征的中国科技产业长期发展逻辑并未改变。随着压制风险因素一一移除,相关ETF有望收复失地,进入下一个重估阶段。

5.11【★★★】 多资产ETF  又有新指数发布,多资产ETF渐行渐近>>>

今年年初发布的《促进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中首提“研究推出多资产ETF”,相关创新产品开始快速筹备。继中证红利低波股债恒定比例指数之后,中证指数公司近日发布三个股债恒定比例指数系列,为基金公司布局多资产ETF提供更多标的。

image.png

5.12【★★★】 私募机构  北京保实诚源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立,出资额超过130亿元>>>

多家险资巨头旗下资管公司出手,共同设立私募基金。近日,北京保实诚源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北京保实诚源)成立,由人保资本、中意资产、中诚资本共同出资设立,出资额达到130.01亿元。

具体来看,天眼查信息显示,北京保实诚源于2025年5月9日成立,出资额为130.01亿元,执行事务合伙人为中诚资本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委派代表是孙兆仑;该合伙企业的经营范围是以私募基金从事股权投资、投资管理、资产管理等活动(须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完成登记备案后方可从事经营活动)。

5.12【★★】 私募投资  私募备战5月行情: 政策“组合拳”提振信心 关注硬科技、新兴消费和医药>>>

5月A股和港股迎来“开门红”,上证指数单周上涨1.92%,恒生指数上涨1.61%。多家受访私募表示,国内政策“组合拳”显著提振了市场信心,预计市场维持箱体震荡格局。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部分私募灵活调整仓位,顺势而为,也有私募维持中高仓位运作。受访私募表示,重点关注科技、新兴消费和医药等行业,对出口依赖型行业保持谨慎。

image.png

华富基金 尤之奇

截屏2025-05-12 09.21.51.png

近期,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华富基金固定收益部总监助理、基金经理尤之奇,站在当前时点,他对债券市场持谨慎乐观态度。他表示,为了实现5%的经济增长目标,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协同发力将对债市形成利好。同时,国际环境的复杂性也使得债券这类远离股市波动的资产更具吸引力。

长端利率的走势取决于基本面情况,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同发力的作用下,对于能够接受一定范围内波动幅度的投资者而言,长端品种或许更具吸引力。

相比之下,短端品种的确定性相对更强、胜率更高。当前资金价格相比央行货币基准价格仍处于较高水平。从历史经验来看,在降准降息的刺激下,资金价格有望进一步下降,这表明短端收益率的下降空间依然较大。

低利率时代,短久期品种的配置优势依旧显著。在银行存款利率和货币基金收益率持续下行的背景下,聚焦中短债策略的基金产品或成为闲钱投资的好去处。

更多关于基金经理的投资框架、历史业绩、人物研究,可以移步【英华人物库】基金经理主页详细了解~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