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大事件|公募基金总规模再创新高;“ETF通”产品数量达265只

基金君 2025-06-28 16:30

image.png

一周重磅回顾.png

6.28【★★★★】 公募子公司  基金行业首家运营子公司获批,华夏基金拔得头筹>>>

近日,证监会核准华夏基金设立新的全资子公司,子公司名称为北京华夏金科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业务范围包括向商业银行及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的理财产品提供份额登记、估值、核算等运营服务。

这也是继此前设立首家股权子公司之后,华夏基金在专业子公司领域的全新探索,此次运营子公司的设立也是基金行业发展史上的又一突破。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临近6月末,银行理财估值整改正面临“年中大考”,相关估值服务需求提升。公募基金作为资管行业净值化管理与标准化运作的制度实践标杆,大中型基金公司凭借多年的成熟运营经验,设立运营服务子公司承接估值业务,也有助于提升自身的绩效。

6.26【★★★★】 公募规模  公募基金5月份数据出炉,总规模达到33.74万亿元>>>

6月26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了最新一期的公募基金市场数据。截至今年5月底,公募基金总规模达到33.74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5月公募总规模增长约6255亿元,主要得益于货基、债基的贡献,单月规模分别增长约4071亿元、2219亿元,股基、QDII基金也实现了小幅规模增长。

6.26【★★★★】 定开基金  年内近40只定开基金延长开放期>>>

近期,多只定开型基金宣布延长开放期,引发市场关注。Wind数据显示,今年已有近40只定开基金延长开放期,其中,超九成为债券型产品。

近日,万家基金发布公告显示,为满足投资者的需求,万家社会责任18个月定期开放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LOF)决定延长开放期,原定开放期为2025年6月17日至2025年6月23日,调整后的开放期为2025年6月17日至2025年7月14日。

银华顺璟6个月定期开放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公告显示,为满足投资人的投资需求,该基金开放期截止日由2025年6月18日(含该日)延长至2025年6月24日(含该日)。

此外,农银金耀3个月定开债券、中信保诚嘉盛三个月定开债券、信澳博见成长一年定开混合等产品也于本月宣布延长开放期。

6.24【★★★★】 信用债ETF  首批8只基准做市信用债ETF规模均超百亿元>>>

信用债ETF持续火爆:今年初上市的首批8只基准做市信用债ETF展现出强劲的“吸金”能力,产品规模均突破百亿元大关,最新总规模近1120亿元,5个月猛增约416%。

业内人士认为,在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之下,中高等级信用债资产仍具备良好投资价值。与普通中高等级信用债相比,基准做市债券的发行量更大、门槛更高、流动性更好,信用债ETF具有较大发展潜力。

6.23【★★】 机构高管动态  知名公募基金董事长变更>>>

6月23日,兴证全球基金发布公告称,原董事长杨华辉因任职年龄原因辞任,庄园芳将代为履行兴证全球基金董事长、法定代表人职责。兴证全球基金表示,将一如既往地坚守责任文化,始终以持有人利益为先。

资料显示,庄园芳历任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兴证全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及法定代表人等职务。庄园芳现任兴证全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财务负责人。

6.22【★★★】 后市展望  绩优基金经理展望下半年:市场有望震荡向上,掘金大健康、新消费、科技创新>>>

2025年上半年即将收官。展望下半年市场,基金经理对整体投资机会有何预期?哪些领域更值得布局?影响股市行情的核心因素有哪些?

中国基金报采访了七位绩优公募基金经理,分别为招商基金投资管理一部总监李崟,兴业基金权益投资部总经理邹慧,永赢基金权益研究部总经理、永赢惠添益基金经理王乾,诺安基金研究部总经理邓心怡,长城基金国际业务部副总经理、长城港股通价值精选基金经理曲少杰,平安医药精选股票基金经理周思聪和信澳领先增长基金经理齐兴方。

整体看,他们对后市较为乐观,认为A股市场整体估值水平仍处在历史偏低位置,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处于“双宽松”阶段,为A股市场向好提供重要支撑;预计下半年市场有望震荡向上,看好大健康、新消费、科技创新等领域。

image.png

本周五(6月28日)收盘,A股大小指数分化,沪指走低。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收跌0.70%,报3424.23点;深证成指收涨0.34%,报10378.55点;创业板指收涨0.47%,报2124.34点。两市全天成交额15759亿元,两市个股涨多跌少,合计3379只个股上涨,1771只个股下跌。

本周较为突出的数据有:

第一,首批双创50ETF获批4年份额翻倍

第二,截至6月20日,年内已成立76只指数增强型基金,数量超过去年全年;

第三,近三年,随着产品不断纳新,目前产品数量达到265只。

具体如下:

6.23【★★★★】 双创50ETF  首批双创50ETF获批4年份额翻倍>>>

2021年6月15日,首批9只跟踪中证科创创业50指数(简称双创50指数)的中证科创创业50ETF(简称双创50ETF)获批,至今已有4年。由于产品获批时,指数成份股多处于估值高位,首批双创50ETF产品成立以来净值跌幅较大,但在“越跌越买”效应下,基金份额获得显著增长。

在业内人士看来,双创50指数涵盖科创板和创业板的优质企业,相较于单一市场指数更具代表性,中长期仍具配置价值。

6.22【★★★】 指数基金  指数增强基金密集上报,成立数量已超去年全年>>>

被动投资大时代来临,公募指数基金业务比拼从普通指数基金向指数增强型基金进阶。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20日,年内已成立76只指数增强型基金,数量超过去年全年。布局热情高涨的同时,指数增强型基金超额收益也在显现,全市场指数增强基金平均超额收益为2.58%,有6只基金跑赢业绩基准超10个百分点。

6.22【★★】 ETF通  “ETF通”产品数量达265只,热度不断攀升>>>

ETF互联互通(以下简称“ETF通”)运作将满三周年。近三年,随着产品不断纳新,目前产品数量达到265只,其中,沪股通ETF有160只,深股通ETF有88只,港股通ETF有17只,与开通时相比,合计增加了178只。

与此同时,“ETF通”交易热度与成交金额也逐步攀升。Wind数据显示,今年5月北向成交金额为415.14亿元人民币,较2022年7月开通首月增长95倍;今年前5个月南向成交金额明显高于去年同期,3月、4月单月成交金额均突破千亿港元,4月更是达到1207.06亿港元,创出历史新高。

image.png

6.25【★★★★】 主动权益基金  百余只主动权益基金净值创历史新高>>>

随着A股市场震荡上行,一批主动权益基金净值创出历史新高。日前,全市场超百只主动权益基金最新净值创出历史新高,其中,93只基金过去一年涨幅超过50%。

在业内人士看来,虽然不确定性仍存,但经过此前较为充分的调整,A股市场值得乐观看待,科技成长的布局时点或已临近。

6.24【★★★】 公募REITs  中银中外运仓储物流REIT提前结募>>>

公募REITs发行再现“一日售罄”:6月23日,首单央企仓储物流基础设施REITs——中银中外运仓储物流封闭式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启动发行,仅一天时间,公众发售部分便因超额募集而提前结募。

6.23【★★★】 机构高管动向  陈洪斌出任汇泉基金总经理>>>

近日,汇泉基金官宣,任命陈洪斌为公司总经理,梁永强因工作调整离任。陈洪斌拥有超过20年金融从业经验,拥有“保险资管+银行金融市场+券商资管+公募投研”等丰富从业经历。今年4月14日,陈洪斌加入汇泉基金。在出任总经理之前,陈洪斌已是公司投委会成员,并担任首席经济学家。

6.22【★★★】 ETF动向  “ETF通”三周年蝶变:交易活跃度飙升,为资本市场发展注入新动力>>>

2022年7月4日,ETF互联互通(以下简称“ETF通”)正式开通。近三年来,该类产品数量大幅增加,涵盖范围更加广泛,满足了投资者多样化的投资需求。

业内人士认为,“ETF通”有效打通产品供给与资金需求堵点,为境内外投资者提供更丰富的投资品种和更便捷的投资方式。它不仅促进了两地市场融合、协同发展与国际化,还有望在产品范围、市场生态圈拓展等方面持续发挥作用,为资本市场发展注入新动力.

6.22【★★】 重策  部分次新基金快速建仓,搭上市场“快车”业绩亮眼>>>

今年以来,不少次新权益基金逆势布局,把握住市场反弹机会,取得亮眼业绩,成立以来单位净值涨幅超20%。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下半年主要布局AI、高端制造、周期成长、红利资产等方向。

6.22【★★★】 港股市场  南向资金“扫货”港股,青睐非必需消费和资讯科技>>>

今年以来,港股热度高涨,南向资金积极“扫货”,累计净流入超6900亿港元,远超往年同期。与往年以险资为南下资金主力不同,风险偏好更高的公募、游资成为重要的边际力量,配置方向也从红利、高股息扩散到科技、新消费赛道。

伴随港股估值修复,AH溢价指数创5年来新低。本轮行情究竟是昙花一现还是长牛序曲?多位受访人士表示,本轮港股行情本质上是估值修复与长期配置逻辑的共振,未来或进入新一轮长牛格局。

image.png

6.26【★★★ 私募规模  5月末私募基金总规模达20.27万亿元,连续六个月实现正增长>>>

6月25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4月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管产品备案月报。数据显示,2025年4月,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共备案私募资管产品1545只,环比增加5.60%,同比增加103.56%;设立规模为685.70亿元,环比减少0.36%,同比增加32.19%。

从机构类型看,4月备案的私募资管产品中,证券公司及其子公司产品占比较高。

从产品类型看,4月备案的集合产品平均设立规模为0.72亿元,环比减少4.58%;单一产品平均设立规模为0.21亿元,环比减少11.32%。

从投资类型看,4月备案的混合类产品数量最多,固定收益类产品设立规模最大,权益类产品备案数量和规模均占比最低。

6.25【★★】 私募机构  汉斯(上海)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完成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

又一家外商独资私募基金管理人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完成登记。 

协会备案信息显示,汉斯(上海)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于6月23日完成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其股东为全球知名房地产运营商Hines,汉斯也成为年内第四家完成登记的外商独资私募基金管理人。

汉斯(上海)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25年1月21日,注册资本为200万美元,由HINES SINGAPORE PTE.LTD.全资持股。汉斯(上海)私募的机构类型为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业务类型包括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类FOF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类FOF基金,注册地址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其法定代表人、董事长、总经理为YAN XIAO YUAN。

6.25【★★】 私募机构  太保致远完成私募管理人备案登记>>>

近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披露,太保致远(上海)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于6月23日完成备案登记,该公司由太平洋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100%持股。

据了解,太保年初刚获批参与险资第二批长期股票投资试点,6月初,正式发布规模200亿元的太保致远1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6.22【★★★】 私募动态  量化巨头宽德投资发文说明:目前并无统一“封盘”计划,分红系常规操作>>>

就市场传出“封盘”和产品分红的消息,6月22日沪上量化私募龙头宽德投资发布了相关说明。此前,有媒体报道称,据渠道人士透露,宽德投资将在6月30日全渠道进行“封盘”;近期宽德投资对旗下部分产品进行分红,单位净值归“1”。

6月22日晚间,宽德投资在官微发布了《关于宽德投资产品运作安排的说明》。公司称,近期,公司的部分渠道募集节奏调整,市场对公司基金产品运作情况有所关注,同时也有投资人针对产品分红等安排提出询问。

针对产品“封盘”的说法,宽德投资表示,目前公司层面并无统一“封盘”计划,当前部分合作渠道针对产品募集节奏所做的阶段性调整,旨在更好地匹配策略承载能力,力争持续为投资者带来良好体验。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