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基金董事长窦玉明是中国基金行业20年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者。自2014年公司治理结构改革和股权改革以来,中欧基金在短短几年间从一家不起眼的小公司,逐步成长为在业内具有鲜明特色的品牌基金公司。
“作为参与成本较低、操作透明规范、投资回报又较为可观的投资品种,公募基金已经成为普通投资者重要的资产管理工具。”窦玉明向记者表示,未来基金管理人应该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帮助投资者养成长期投资、理性投资、投资养老的习惯。
基金行业迎来关键转型期
中国的公募基金从无到有,从小变大,在过去20年间,经历了高速发展。在窦玉明看来,20年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从短缺时代走向渠道时代,再迈向专业时代的过程。
他说,在行业发展的第一阶段,产品供不应求。当时基金超额认购甚至超百倍,投资者把基金当股票炒,有的基金一上市就能涨50%。在这个阶段,最早成立的一批公司增速很快。短缺时代并不长,在2005年左右结束。此后,行业步入渠道时代,其特征在于,多数投资者并不具备分辨基金好坏的能力,喜欢追逐风口和明星基金经理。基金公司也顺应投资者进行了大规模市场推广,发展最好的往往是具有渠道背景的公司。最近一两年,基金行业步入第三阶段,一批公司靠着长期稳健的投资业绩脱颖而出。在这个阶段,行业回归本源,基金品质变得更为重要。也正是在这个阶段,A股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基金行业迎来了关键的转型期。
“过去基本面投资没能成为中国公募基金的主流投资方式,这与上市公司质量、法律监管环境、投资者成熟度等因素都有关系。”窦玉明说,例如在过去的A股市场里,上市公司的平均盈利能力比较低,加之信息披露不够真实、完整和及时,使得股指长期表现不佳。同时,长期以来A股市场供给严重受限,上市公司股价长期偏高。对投资者而言,在“比较贵的市场”中很难做好基本面投资。此外,过去股票市场的投资者结构以散户为主,机构投资者可以凭借信息优势和专业分析能力,通过短线博弈策略快速获得收益,自然就不再考虑基本面投资。
窦玉明将过去20年称为“中国基金业的上半场”,如今,国内的资产管理公司将迎来转型契机,亦如美国的资管公司在1990年代经历转型。“未来我们会走上全球一流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之路,客户结构会变化,资管规模也会更大,因此,投资方式和投资周期都应随之转变。”他认为,以短线博弈策略为主的时代即将过去,基本面投资将成为主流。
他说,转变主要源于三方面因素,首先,随着个人养老金账户的入市,客户资产规模不断增加,公募基金需要管理规模更大、更长期的资金。其次,实体经济整合使行业集中度提升,A股市场上的好公司增多,公司市值变大,股价也更趋合理,国内股市估值开始与海外市场接轨,基金公司因此更敢于长期持有股票。第三,股票市场的投资者结构发生着巨大变化,专业机构投资者越来越多,而个人投资者占比下降。
打造“研究驱动、纪律型、团队合作”的资管机构
面对市场变化,包括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在内的资管机构,要想在中长期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都必须做出战略选择,从短期博弈策略转而走向基本面投资之路。对标国际一流机构,窦玉明认为,选择走基本面投资之路,就必须建立一个研究驱动、纪律型、团队合作的资产管理团队。
在窦玉明看来,权益投资正从比“速度”向比“深度”转变。他将过去短线博弈策略盛行的时代比作“打猎时代”,是由明星基金经理驱动的小团队模式,决定投资胜率的关键在于“快”。凭借信息优势,经验丰富的投资决策者在模糊信息下快速做出投资判断,根本的投资策略在于:找“好股票”,低买高卖。而基本面投资更类似于“现代农业”,强大的中央研究团队由研究驱动,投资胜率取决于研究“深度”。借助高度分工的团队合作,经验丰富的行业专家和投资决策者对上市公司进行深度分析和长期业绩预测,其投资策略在于:找“好公司”,长期持有,通过分享公司价值创造收益,由此实现基本面投资。
窦玉明指出,要从“打猎时代”进化到“现代农业”,投资体系的进阶必不可少。借鉴国际标准的“1C+4P”基本面投资模式,即从最基础的“C”(Culture-文化),到中间层“3P”(People-人才,Philosophy-理念,Process-流程),再到最终的“P”(Performance-结果),资管机构必须层层转型。
他认为,从人才的角度看,当下中国基金行业最大的痛点在于缺少优秀的资深分析师,能长期跟踪公司发展,把研究做深做透做扎实。在理念层面,当下市场上充斥着伪“基本面”投资理念,投研团队要从认知上进行统一,并最终落实到日常实践操作上。在流程方面,当下基金业的投资流程是“基金经理一站式的决策投资流程”,模式低效也限制了基金经理的舒适管理规模。未来,公募基金投资要转向生产线式、高度细分、高度专业化的投资流程,基金经理只是整个生产链中的“总装工程师”,这样才能提高总体生产效率和投资胜率。
除了中间层“3P”,公募基金公司最难的突破点是基础层“C”(文化)。做好文化的打造和传承,将是优秀资管机构在长期激烈竞争中最强有力的护城河。窦玉明解释道,当人才、理念和流程到位后,对决策胜率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将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效率,而决定沟通效率差异的根本因素,就是一个公司的文化。以全世界最大的对冲基金为例,该公司的两大原则之一,就是“真相文化”。在中欧基金,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就包括追求“正直、诚信”的企业文化。只有在“1C”和“3P”的共同支持下,整个投资体系才能最终产生出色的结果(Performance),保证基金产品的质量,造福广大投资者。
“我们下一步希望对标全球顶尖的资产管理公司,以归零心态,不断虚心学习。”他说,中欧基金虽然近年来整体发展符合预期,但无论是销售还是投资规范性方面,都与国际领先的资产管理机构存在差距。因此,中欧基金需要规范基金生产的整体流程,有纪律性、团队性,这样才能使产品质量更稳定,才能在新时期为投资者创造长期价值。
公募基金服务养老金第三支柱建设
近日,中欧预见养老2035三年持有基金中基金(FOF)成立,该基金共募集资金3.22亿元,4万余名持有人参与认购,该基金是继华夏基金之后第二只成立的养老FOF。
窦玉明认为,针对养老产品,公募基金可以从四个方面做出努力:
第一,从养老产品的创新设计入手,开发出适合各类人群差异化养老需求的专属产品。养老产品需要面对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层次的投资者,民众对投资期限、收益回报、流动性、风险控制的要求各不相同。公募基金的优势就在于可以结合不同投资者的不同需求,设计出费用合理、结构明晰、服务便捷的多样化养老投资产品。
第二,提升投资能力,完善风险控制,为个人养老金的长期保值增值贡献力量。养老资金的投资具有长期属性,追求长期稳定的回报,对回撤控制和其他风控指标的要求比普通基金更高。因此,养老投资要能匹配客户的投资需求和养老目标,提供长期、稳定的优秀业绩,这样的业绩要能经得起数十年的时间考验。
第三,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优势,针对不同投资者,提供千人千面的养老投资解决方案。依托过往服务用户时积累起的数据优势,可以构建覆盖整个生命周期的养老金资产管理生态链,为投资者提供更具科学性的解决方案。
第四,借助多元化的传播形式,向投资者传播自主养老的意识,普及养老金融知识,帮助大家树立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观念。在我国,老百姓的养老意识仍停留在初级阶段,以“储蓄养老”和“家庭养老”等传统养老观念为主,公募基金管理人需要唤醒大众的养老投资意识,未雨绸缪,实现大众养老观念的升级,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时,应当结合大众对账户选择、资产配置、复利收益等养老投资相关知识的需求,通过各种浅显易懂的形式,帮助投资者理性认知,有效管理自己的养老账户。
除了发行养老产品,中欧基金还与银行、互联网的合作伙伴共同推进千人千面的智投服务,为个人提供定制的养老规划服务。窦玉明认为,除了提供投资产品以外,高质量的投资者服务,尤其是智能投资顾问服务将是养老理财中的重要一环。通过智能投顾的方式,可以用老百姓能够负担的成本,帮助普通大众建立正确的投资理念,形成良好的长期投资习惯,让大众投资者的投资收益更接近基金净值的增长率,不再因为非理性的投资行为而损耗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