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副总经理何晓春: 见证市场大起大落,炼就投资的定力

方丽 2023-05-15 08:14

在资管圈,业绩是实力最直接的试金石。2018年至2022年间,A股市场经过一波熊市、震荡市、牛市,考验着每一位市场参与者,根据银河证券数据,这五年里年度排名能够连续位居同类前1/2的主动股票基金,全市场仅有11只,而大摩品质生活精选股票基金正在其列。

这只基金由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副总经理何晓春管理,这位23年资本市场老将,历经市场摸爬滚打,更讲究投资的“定力”。面对市场分化、风格极致的环境,他始终坚持在深耕的海域“捕鱼”,“希望自己的盈利大部分来自于行业及公司的增长,即’价值的创造’,得以适应不同的牛熊环境。

image.png

展望后市,何晓春不乏信心,伴随着政策面、资金面、外围环境等转好,经济复苏正在路上,上市公司盈利水平也在提升,2023年投资机遇明显好于去年。拟由他管理的新产品大摩优质精选混合基金5月15日启航发售,他表示,将在A股及港股通市场优选景气度向上赛道,把握产业趋势,结合当前市场,看好科技和高端制造行业,力争给投资者带来可持续的回报。

23年资本市场老将

和大多基金经理的职业路径不太一样,何晓春在23年资本市场从业历程中,拥有较长的期货投资经验。

何晓春履历显示,他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获得产业经济学博士学位,曾任东莞宏远期货经纪公司总经理,江南期货总经理、董事长,广永期货总裁,瑞龙期货总经理;后来从期货转战二级市场,先是出任金鹰基金权益投资部总监,2017年底加入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现任公司副总经理、权益投资部总监兼基金经理,目前在管5只基金。

丰富的履历让何晓春的投资理念独具一格——知行合一,尊重常识,以产业生态系统的视角,把握战略价值资产的投资机会,核心品种集中持有,长期持股结合波段操作。

谈及这一理念的形成,何晓春表示,一方面,在学校所学专业是产业经济学,令他在观察经济时更多从产业视角出发,比如判断产业导入,培育,成长,成熟,衰退的周期阶段,以及通过在各产业之间进行景气度的比较,选择最优配置方向。

另一方面,期货、股市两类市场的丰富从业经验,让他的逐渐形成了长期持股结合波段操作的交易风格。

“我最早从事商品期货、股指期货等的研究,也从事过期货交易,后来担任了管理岗位,看过很多期货市场上‘赚得多亏得快’的案例;进入基金行业后,做过宏观策略研究,2012年开始做基金经理,逐渐认识到投资是一个着眼长期的职业,就像一场马拉松比赛,而不是百米冲刺。“何晓春直言,要实现可持续的优秀业绩,必须较长周期去持有好标的,才能陪着公司成长,赚取公司价值提升的收益。

何晓春表示,A股市场一直以来以散户交易为主,市场相对容易受到宏观政策、行业政策、公司事件等因素干扰,针对长期的核心持仓品种,通过波段操作有助于放大收益率。“比如以持仓的某支股票为例,早年它的业务利润还比较单薄,在季报公布前期股价容易下跌,但一旦销售数据超出预期,股价往往会迎来一波上涨,所以在长期跟踪下,熟悉核心标的波动规律后,就可以通过适当的波段操作来尽量放大收益。”

把握战略价值资产的投资机会

何晓春擅长自上而下寻找具有战略性价值的资产。

在他看来,“战略性”是指整体或部分行业能够对社会产生全局性的影响,像数字经济以及新能源行业均在此列。确定重点方向后,利用外部的相关数据支持,每季度进行细分行业的景气度比较。“通过连续两个季度或三个季度的观察,能够得出行业进入向上趋势的结论。”

何晓春进一步阐释,通过对全市场行业增速、库存水平、库存周期、业绩增速、订单以及收入变化等各方面数据的跟踪,并与市场一致预期进行比较,从而判断行业的趋势和处在行业周期的何种阶段。

遵循这个思路,何晓春曾很早就重仓配置了新能源,并依据业绩增长速度配置电池、锂矿等不同环节的优质标的。

“综合来看,最好的介入阶段是渗透率在‘10%-20%’阶段。”何晓春表示,一方面,这个阶段的风险没有“0-10%”阶段那么高;另一方面,也能看到一定的盈利增速。同时,此刻会有更多市场资本力量能达到一个共振,是投资性价比较高的一个阶段。

何晓春更是强调,一般来说,投资渗透率约在“0~10%”的公司追求的是赔率,而投资渗透率“10%~20%”的公司,则追求的是胜率。两相比较,胜率覆盖的公司会更多一些,若投资赔率较高的标的,则会采用分散的策略,降低投资组合的风险。

在具体选股上,何晓春表示,依据上述思路寻找到“好赛道”后,进一步考察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治理结构是否完善、管理层是否理性且具备前瞻性。其中,他会重点关注公司在行业内地位,市占率、市场口碑,以及代表了未来潜质的企业发展战略、研发投入等指标。“既要看到企业目前的赚钱能力,又要看到未来的成长性,才有可能给予高估值。”他表示。

“我希望自己的盈利大部分来自行业及公司的增长,也就是‘价值的创造’,其次才是交易收益,比如挖掘到估值较低的某个行业或公司,适当介入赚取‘交易’的钱。”何晓春表示,因此组合配置均贯穿“核心+卫星”的思路,这一兼具成长性及灵活性的配置思路,使得他能够适应不同的牛熊环境。比如,在2020年下半年“核心资产牛市”以及2021年中小盘行情中,何晓春所管的大摩品质生活基金业绩均能维持在同类前1/2的位置。

今年A股机会胜去年

2023年A股市场一改去年的颓势,AI、半导体、中特估等主题轮番表现,市场情绪有所回暖。展望后市,何晓春较为乐观,直言2023年A股机会要比去年更好。

他认为,2023年经济走上复苏之路,从餐饮、酒店、航空等相关数据来看,经济复苏情况要比市场预期略好,随着政策不断调整,地产行业复苏也达到了一定效果。数据也显示,今年2月份国内PMI一度达到52.6%,出现了较强的修复动能,近两个月出现了一些放缓的势头,如4月PMI重新回到荣枯线之下,但是整体经济形势仍然是好于2022年,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速有望企稳回升。

从估值水平、流动性、政策面等方面来看,应对市场保持信心。目前无论是纵向或横向比较,A股市场估值水平不算太高,仍存提升空间。市场流动性处于边际宽松状态,尽管美联储加息进程会带来一些扰动,但整体影响不大,北上资金也持续流入。政策面更是好几套组合拳频出:宏观政策的组合拳、扩大需求的组合拳、改革创新及防范化解风险的组合拳,“未来有望看到更有力的组合政策出台”。

虽然A股市场整体回暖,但分化严重。何晓春解释道,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后,市场分化的情况会持续较长时间,因为真正具备价值的资产会更为稀缺,形成了行业分化。“针对市场短期的虹吸现象,如果站在中长期的投资角度则不必过虑,因为中长期仍然会回归到行业和公司的基本面上来。”

尤其对于今年新能源表现弱势,何晓春分析,核心问题来自三方面:首先,相比海外国家,中国在新能源领域更具竞争力,过去几年海外需求快速增长,但欧美新能源政策重心开始转向本土化生产,市场担忧新能源企业的海外业务受到影响。其次,地缘政治的影响逐渐缓和,能源价格走势放缓,市场担忧储能等行业需求下滑。再次就是对于行业增速放缓的担忧。

“但每个产业每个行业,在从‘0~1’到‘1~10’的过程中,增速可能都会出现下滑,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没有机会。”何晓春坦言,投资收益可能从“贝塔”转移到“阿尔法”上来,这是一个再平衡的过程,也是产业发展的正常轨迹。新能源行业是一个拥有长产业逻辑的行业,从渗透率来看,新能源车、光伏、储能前景广阔,从中长期看依然存在较大的发展机会。

关注科技和高端制造行业

在新产品大摩优质精选混合基金的发行之际,何晓春分享了当前看好的市场方向。从时代背景来看,一方面,科技自立自强的背景下,发展科技产业非常关键;另一方面,全球经济重启有望造就新一轮设备投资周期,或将推升中国产业升级浪潮,高端制造业或将受益于产业升级获得加速性增长。

此外,何晓春强调,两大趋势不容忽视。一方面,工程师红利带来国内制造业升级的趋势。中国工程师数量多、性价比高,从 2000年到2020年中国培养了6000万名工程师,接近德国人口总数,“工程师红利”正逐步兑现,许多企业已经或正在形成核心竞争优势,效率提升、国产替代将会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线。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等产业都是重点发展的领域。

另一方面,关键行业供应链安全需求提升的趋势。随着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供应链安全需求不断提升,以芯片短缺现象为例,大到国防军工产业的战机,小到日常生活的智能手机,均影响生产、维修和使用保障,因此这一趋势也加速了“国产化”进程。能源安全、数据安全、国防安全等安全需求提升,对于相关的上市公司而言,政策支持有望进一步加大、市场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相关板块有望在未来较长时期内保持着较高的景气度。

何晓春表示,在数据安全上,近期成为市场焦点的人工智能是数字经济这一主线的缩影,当前人工智能对各个产业的影响不亚于十年前的移动互联网,未来有望为我国制造业进一步赋能,尽管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较美国还有一定差距,但长期发展空间巨大,值得重点关注。

在能源安全方面,我国要降低对进口能源的依存度,实现能源自主,发展清洁能源是优选道路,给光伏产业、储能等领域带来机遇。在国防安全方面,军工需求稳健,拥有较高的确定性,可重点聚焦在国内外存在较大差距的军工电子,以及导弹等细分方向。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