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基金马龙:践行稳健投资 严格控制回撤

招商基金

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方丽 2021-03-16 02:50

相比风起云涌的权益市场,固定收益领域略显“低调”,但近两年波动丝毫也不弱于权益市场,能够持续实现稳健回报并脱颖而出的基金经理少之又少。招商基金固定收益投资部副总监马龙正是其中优秀代表。

马龙拥有近12年投研经验,目前管理公募资金超560亿元,他宏观策略研究功底深厚,擅长从宏观角度出发进行大类资产配置,把握基本面因素形成的大类资产轮动机会。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马龙管理的招商产业债A、招商安心收益C任职均超5年,自任职以来年化回报分别达到6.13%、7.45%。凭借优秀的投资能力,他荣获第七届中国基金业英华奖“五年期纯债投资最佳基金经理”称号。

展望后市,马龙表示,从中期角度来看,经过去年下半年无风险利率的上升与风险资产的回暖,股债性价比回到相对均衡的位置。从长期来看,中国的资产整体仍具有配置价值。2021年可关注产业债投资机会。

“大局观”背后的前瞻性预判

马龙自2009年开始就主要从事宏观经济、债券市场研究,直到2014年正式担任基金经理,这让他投资上更具“大局观”,对宏观面更为敏感,投资前瞻性强,经常踏准市场大节奏。

“当研究员时养成的习惯让我平时对经济指标的高频变动非常关注,也琢磨得比较细。”马龙直言,经济数据只能反映样本和局部,需要比较和交叉验证才能还原经济运行的全貌。做投资也需要保持对经济、政策面的敏感度,从宏观角度出发进行大类资产配置,把握基本面因素形成的大类资产轮动机会。

马龙表示,在专注做债券投资后,对主要发债的行业和信用个券逐步开始深入研究,从中微观的角度理解行业和企业的发展和运转,结合市场定价挖掘信用策略机会。

谈及投资理念,马龙表示,做债券投资要时刻跟踪经济和政策的变化,要有前瞻性的预判。首先,要从基本面出发,密切跟踪宏观经济形势,推断未来基本面走势和政策动向;其次,要不断反思市场一致预期,从边际的角度考虑不利于当前市场一致预期演绎的因素和当前逻辑可能发生逆转的时点,然后在日常的投资研究过程中持续观察边际变化的信号。

马龙管理过货币、债券、偏债混合、灵活配置型等多类基金产品。谈及具体投资,他表示,要根据不同组合特性、市场环境、客户需求来选择,对于追求稳健票息收益的投资目的,可以考虑精选个券的信用策略;在平时的交易当中寻找错误定价的价值洼地,适时进行布局;而在市场拐点、临近牛熊转换之际需要多做交易策略,及时调整久期和杠杆。

风险控制放在第一位

“固定收益领域投资,风险控制要放在首位。”谈及债券投资,马龙强调,一定要注意稳健投资、控制回撤,坚持为客户实现长期收益的投资目标。

具体进行投资决策时,马龙表示,以客户长远利益为投资核心,避免激进操作。在投资运作中,充分考虑投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点,将其纳入投资策略之中,通过事前安排予以防范;还要严守投资纪律,在宏观经济和政策形势发生不利于现有投资策略的变化时,要严格按照事前设定的条件予以止损。

2020年在股票市场结构性行情之下,债券市场震荡起伏。马龙表示,去年是比较特殊的年份,全球金融市场大幅震荡,国内无风险利率也出现了快速走低后快速走高的过程,年底受永煤事件冲击,信用利差也在短时间内明显走阔,这种波动率可能在往后几年难以重演。

马龙直言,去年给市场参与者提供一定的启示,要尊重和重视变化,市场的适应性和政策的适配度都在不断进步,历史也不会简单重演,做投资要敏锐地感知和把握波动,面对新情况要及时做出调整。

谈到当前市场,马龙表示,当前利率水平跟历史对比仍处于中位偏低的水平,但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经济从高速增长逐步回落,合意的利率水平不能直接对照历史,而是要跟新的增长中枢、通胀中枢匹配。

谈及债券市场违约,马龙认为,债市违约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正常现象,长期刚兑的现象会助长道德风险,引发资金在不同市场间的不合理配置和流动,有出清、有违约的市场才是一个成熟、健康运转、能对风险充分定价的市场。

对于未来债券违约现象的演变,马龙认为,这与经济运行的周期息息相关,在经济运行平稳、企业盈利改善的周期中,违约现象会趋于减少;在经济下行、企业债务负担加重时,违约现象会有增加的趋势。未来,继续打破债券刚兑是大势所趋。

“信用风险控制和规避主要应该有事前预防、事中跟踪两个维度。”马龙表示,事前的预防,就是通过充分的信用评估,避免买入债券出现违约风险,消除绝大部分的潜在风险;事中的跟踪,就是对于持仓的债券进行定期、重点梳理,综合最新宏观、行业、财务等信息来进行判断,及时调整仓位,这也是控制风险和回撤的重要手段。

股债性价比回到相对均衡状态

马龙认为,今年经济复苏之路还在继续,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影响着大类资产表现,目前股债性价比回归到相对均衡状态。

“2021年国内仍会延续去年下半年以来的复苏进程,但海内外复苏步伐和节奏将有所分化,今年新冠疫苗普及使得海外有望逐步摆脱疫情冲击,而国内经济已度过经济快速修复期,环比来看经济的修复开始降速。基数效应下,2021年上半年经济同比或呈‘过山车’走势。”马龙说。

马龙认为,尽管低基数下商品通胀读数较高,但服务价格的走软使得核心CPI预计维持偏低位置,货币政策可能的制约不能简单依据短期PPI读数判断。政策采取跨周期长期思路,稳杠杆和控风险的政策基调,都指向今年货币政策将回归正常化,信用扩张环境从去年应对疫情的明显宽松过渡到边际收敛。因此,全球共振的经济复苏可能带来通胀、政策退出的预期,疫情影响可能渐行渐远,但消退的节奏并不均衡,这些都成为“后疫情时代”的主线,共同影响大类资产表现。

“从中期的角度来看,经过去年下半年无风险利率的上升与风险资产的回暖,股债性价比回到相对均衡的位置。从长期来看,由于中国出色的抗疫成果和经济韧性,疫情后中国资本市场的海外投资者占比不断上升,随着经济开放程度的加深,中国的资产整体仍具有配置价值。”马龙表示。

具体到固收领域投资,马龙认为,从利率环境看,今年需要对经济同比继续复苏与环比修复速度放缓做定价和博弈,中间可能产生预期差,存在一定交易机会,但今年经济与政策都不是大开大合的年份,震荡区间可能偏窄幅,波段操作难度较高。

去年底受到永煤债券超预期违约事件的影响,信用债市场呈现了较大的波动,信用利差高企。马龙表示,2021年可以关注产业债投资机会,去年11月以来产业债的信用溢价整体出现利差走阔、市场认可度降低,后续债券市场回暖后这部分信用利差也并未明显收窄。受此影响,今年以来债券发行中产业债的供给也相对较低。但在今年复苏趋势延续的宏观环境下,一些周期性行业的盈利和经营状况在好转,简单对产业债做规避和一刀切并不是理性的选择,应当对行业和个券做更详细、深耕的研究,挖掘投资机会。

马龙提醒,要注意的是今年整体信用环境是边际收紧的,信用市场的分化成为必然趋势,信用下沉策略需非常谨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