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频上两会,老龄化加速再引全国关注

培根学长 2023-03-29 16:26
这几天刷新闻,关于养老的话题又火了,多个地方代表建言献策,希望国家加强“养老服务”的建设。


根据国家卫健委2022年公布的预测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占比将超过20%,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


如何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如何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也成为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的热点议题。且慢做一个关于「养老规划」的小调查,希望通过问卷的形式了解投资者的养老规划和需求,参与问卷的朋友还可以领取最新的“养老FOF基金投研报告”。


问卷链接:https://wj.qq.com/s2/11975098/09d5/ 

一、上海代表建议


根据央广网的信息,在2023年全国两会上,上海代表团提交关于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养老服务法》的议案,以 代表团的名义呼吁为养老服务立法 
上海代表团认为,面对庞大规模的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亟需通过立法,在养老服务的政策环境优化、设施机构建设、服务规范、扶持保障等方面加强制度供给。


议案对基本养老服务、服务协调发展、养老服务机构、服务规范、养老服务人员、设施规划与建设、保障与促进、监督管理等方面作了具体明确的阐述,并附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养老服务法(草案)》。


二、湖南代表建议


根据湖南日报的消息,全国人大代表,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籍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建议,把握新时期老龄化规律和养老需求,抓住重要窗口机遇期,强化政策落实,加大投入,扩大养老服务供给,提升效能,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籍涛介绍,我国即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未来十余年,每年退休人数超过2000万,超过新增劳动力供给。
针对人口加速老龄化基本国情,我国加快养老服务领域规划布局,但面临着市场发育不充分、政策落地不到位、法规标准不完善、养老服务人才匮乏等诸多制约与挑战。
对于“养老服务”,籍涛重点提了四点建议:
1、着眼于 “新老人”新需求 ,发展银发经济,在健康管理、医疗保健、护理康复、医养结合等创造更多消费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推动公共设施、居住小区适老化改造,切实增加以居家为基础的多样化养老服务有效供给。
2、拓宽 “老有所为”渠道 ,将老有所为纳入各级老龄事业规划,加大对低龄老年人就业创业的法律和政策支持,鼓励低龄老年人参与公益活动,从事互助式养老志愿服务等。
3、优化 养老产业要素配置 ,完善养老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开展医养结合领域培训,加大养老服务的财政投入,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等。

4、创新制度供给, 完善个人养老金投资相关基金的配套制度 ,大力发展具备养老功能的专业养老金融产品,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发展医养保险等。

三、广东代表建议


根据新京报的消息,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广东省委副主委、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鲁晓明,也提交了两份关于养老服务的提案,分别是《关于制定全国统一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提案》《关于推进嵌入式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提案》。
鲁晓明认为, 在家庭小型化背景下,家庭养老越来越难以为继  长期护理保险可使陷入养老困境的家庭有喘息之机,对于保障失能人群基本生活意义重大,还能够帮助社会适应人口老龄化形势。
而且长期护理保险涉及人社、卫健、医保等众多部门,因此,应由人社部牵头,建立全国统一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统筹推进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在鲁晓明看来,应明确长期护理保险作为独立社会保险的性质,坚持“低水平、广覆盖”的原则,在强调基本保障的同时,也应大力发展商业长期护理保险。
鲁晓明希望整合各方面资源,为老年人提供便捷普惠的高质量养老服务,按照“社区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要求,推进服务设施布局。

让老年人可以“走出来”,到社区去用餐或社交; 还可以“走进”老年人的家,为他们提供上门服务,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四、一点思考


当然,除上述三位代表外,也有多位代表同时提到养老相关问题,我们在此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
整体来看,国内的养老问题已经不是个别问题,而是普遍大众都应该认真对待和思考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
而且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还把“加强养老服务保障”作为今年保障基本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的工作重点之一,足以说明从国家层面对大家养老问题的关注。
在此,我们也希望提醒大家, 养老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除了要把握好国家给予的养老惠民政策外,也要自己多想办法,提前进行养老规划,以应对未来可能遇到的养老问题。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