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结构性行情极致演绎
3月份A股市场的结构性行情演绎比较极致,主要宽基指数中除科创50月度回报为正(+9.2%),其他均收跌。而科创50上涨更多由数字经济所驱动,TMT也成为行业板块中为数不多的强势上涨行业。
视线扩展到海外市场:海外风险资产整体上行,中国相关的富时50、中概股、恒指等表现明显优于A股,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月度基本持平,稳定在6.9左右;欧美方面,股市全线上涨,美元持续回落至102-103区间,10Y美债利率则大幅回落50BP左右至3.5%左右水平。
n 大类资产表现反映出两方面宏观因子变化
内外大类资产的表现主要反映了两方面宏观因子变化:
一是欧美银行危机带动宽松政策预期的调整:2月美国硅谷银行破产和瑞信CS被UBS收购,凸显了联储加息过快对金融机构的冲击,短期内金融稳定成为政策的优先选项,欧美主要监管机构也暂缓了进一步的紧缩步伐,市场对于此前过度鹰派的政策预期进行了修正,带动美债利率大幅下行,风险资产也迎来全面上涨的机会。目前看,联储给出的加息终点预期在5.1%左右,市场则更为乐观,对于2023年内降息已有较强预期。
二是国内弱复苏预期下的存量博弈:2月份以来,国内市场对于经济复苏的力度和持续性一直存在分歧,相对而言弱复苏成为了较为主流的预期。在货币环境整体友好、复苏预期较弱的背景下,在无明显的增量资金情况下,更多是存量资金的结构博弈,主题型投资成为了市场选择的方向,数字经济、中特估等轮番上场,阶段性看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的持续性更强,也具备了持续扩散的潜力。
回首看2023年一季度,我们年初提出的宏观主线——联储加息放缓带动美元走弱和中国经济的强力复苏,对中国经济复苏的力度虽有所分歧但正逐步得以验证,联储的紧缩节奏因突发的银行危机而短期明显趋缓。
我们认为二季度国内基本面复苏的力度和趋势将有所加强,而海外宏观因素则有一定不确定性,但整体过度鹰派的紧缩概率较低,中国的政策环境和对外关系则迎来新局面,市场有望延续3月下旬的上行趋势。
n 国内:复苏力度增强、政策环境更加友好
经济基本面复苏力度增强:3月PMI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延续了2月份强势反弹的趋势。从高频数据看,3月份以来,地产销售延续了此前较为强势的反弹趋势,地产链相关数据也保持较强水平。出口端则整体略超此前市场预期,海外主要经济体的韧性一定程度上也使得出口下滑的幅度有所收窄。消费则在商务出行、旅游等带动下依然表现较好。
政策环境更加友好:随着两会结束、新一届政府正式亮相,经济增长优先的政策取向更加明朗,3月下旬以来各层面、各地政府明显加强了对于“两个毫不动摇”、支持民营经济(特别是平台经济)的表态,而发展高层论坛、博鳌论坛的举办则让高层与外资企业有了更为畅通的交流,总体而言近期政府在增强民营和外资的信心等方面做出了积极和具体的推动与落地。随着新政府机构调整的逐步到位,后续相关政策的推出和执行也将更值得期待。
对外关系进入新局面:近期外交局面明显好转,包括领导人访俄并提出解决方案、上述两个高层次论坛密集地与各国进行沟通和对话、人民币结算的推广、与沙特的深入合作等,另外外媒报道4月初法国马克龙总统或与欧盟主席一起访华,随着中国自身经济的稳定复苏以及外交政策的一致性,目前在全球外交局势中,主动权逐步增强,欧洲、中东、中亚等区域国家的态度和合作有望加强,值得持续跟踪。
估值面仍处于中低位置,情绪面有所增强:目前主要指数的估值仍处于历史中位数略偏低位置,估值风险较低。而从资金和情绪面看,北上资金正逐步从2月份的大幅净流出恢复,但国内公募私募发行仍较难,新增资金力度不足,后续随着基本面复苏和外部不确定的减少,有望带来北上外资的增持和国内配置资金的增加。在行业主线方面,经济复苏相关方向、数字经济、国企改革等都有阶段性机会,虽面临短期的过度交易透支风险,数字经济主题的持续性在明显增强。
n 外部:整体看通胀、利率触顶回落趋势明确
联储政策面临控通胀和防风险的再平衡:目前2月份欧美爆发的SVB和瑞信等银行危机已基本消退,面对市场危机,欧美央行都选择了短期放缓紧缩的步伐,降低加息幅度、联储还再度进行扩表等对市场进行支持和安抚。
在短期危机度过后,联储等央行又要回到控通胀与防风险的再平衡中,结合近期通胀和经济数据见顶回落,我们认为经历了金融风险的释放,预期联储此前过度鹰派的政策表态和取向实施的概率明显降低,大概率为年内(5月)再加25BP、年内不降息以实现利率更高(水平)、更长(持续时间)进而稳定通胀预期,防控二次通胀风险。
目前市场关于年内大幅降息的预期与联储指引偏差较大,可能面临一定的修复,另外OPEC+联合减产也会对通胀产生一定的压力,需要密切跟踪油价变化以随时对政策判断进行修正。
结合以上对内部、外部主要因素的分析和推演,我们认为仍应继续把握宏观复苏和政策环境持续宽松带来的投资机会。
大类资产方面,未来一季度,权益预计将强于债券表现,而人民币汇率可能有阶段性升值空间。
在权益投资方向上,建议在偏宏观的大盘价值基础持仓上适度均衡,品种上以恒生科技、上证50、创业板等为主,具体板块方向,我们关注地产链、大消费、数字经济、一带一路等相关方向,其中数字经济方向可能存在分化机会,新能源细分方向存在反弹机会。
2023-04-05 08: 54
2023-04-05 08: 53
2023-04-04 10: 55
2023-04-04 10: 54
2023-04-04 10: 48
2023-04-03 21: 09